APP下载

少数民族地区小学生普通话朗读教学策略研究

2018-03-22李明明

魅力中国 2018年33期
关键词:朗读教学策略小学语文

李明明

摘要:新课改以来,朗读被提升到一个重要的地位,且被作为一项必要的、重要的内容贯穿于各学段。尤其是今年教育部公布的自幼升小到高考将全面改革的方针,更加突出了语文的特殊重要地位,而多“读”是提高学生语文水平的重要一环,再加上近几年来提倡全民说普通话,因此,对少数民族小学生普通话朗读教学的策略进行研究非常必要,这也是少数民族地区小学语文教师需要不断探讨的重要课题。

关键词:小学语文;朗读教学;策略

朗读教学是一种重要的语文教学活动形式,它是一种通过朗读的方式来达成某种教学目的的语文教学形式,通过朗读教学可以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朗读教学旨在由教师通过朗读,引导学生去感知、理解、热爱、积累、运用我们自己国家的语言并获得语感,习得语言,提升学生的表达和写作能力,并使学生从经典文本中获得熏陶,提高其审美能力,进而全面提高语文素养。在全名普及普通话的今天,对新疆小学生如何有效开展语文朗读教学呢?

一、正确使用普通话朗读,引导学生读对、读准、读好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要对少数民族地区的小学生进行普通话教学朗读,首先需要我们明白什么叫“用普通话”。“用普通话”是我国现代汉语使用的基本规范。普通话要求语音、语汇、语法的全面规范,但由于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我们朗读的是现成的课文文字,语汇、语法的规范问题便只能由文章作者和教材的编写者来解决了,因此,这里的“用普通话”问题就变成了纯语音问题,包括声母、韵母和声调的正确,朗读流利,以及字或词的轻重语音变化恰当。“正确”即在朗读过程中不随意增减字、不读错字、不读破句、不将字词的顺序颠倒等字词句的朗读要求。小学中低阶段,尤其是低年级阶段,是学生重要的识字阶段,少数民族小学生将一个汉字音节读准确,发音到位,主要是从模仿而来,因此,小学语文教师的发音、读音的正确无误非常重要。“流利”是指朗读时不复读、不磕巴等,是在能正确朗读的基础上通过进一步的训练所达到的一种状态,是经过大量的练习后的结果。朗读流利对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另外,使用普通话朗读还要有感情地朗读,要避免那种毫无色彩的哇啦哇啦随口念一遍。我们平时所说的有感情的朗读是指让学生在朗读中通过品味语言,体会作者及作品中的情感态度,学习用恰当的语气、语调进行朗读,从而表现自己对作者及其作品的情感态度的理解。在朗读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朗读时必须将自己对文本中所蕴含的情感的深刻、独特的感受表达出来,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挖掘文本中所包含的具體而细腻的思想感情及其变化,进而真切而生动地、有感情地进行朗读,这样的朗读才能称得上是“美读”。例如,特级教师宋运来老师在执教《狐狸和乌鸦》一文时,宋老师为了让学生能够更好地朗读狐狸奉承乌鸦的语句,他是这样指导的:狐狸第一次说话要用“您”来读出尊敬、问候的语气,表现出它的礼貌;第二次要读出对乌鸦的关爱语气,声音略高于第一次,表现出它对乌鸦的“关心”;第三次夸乌鸦要读出赞美的语气,表现出它的羡慕之情。通过宋老师这样的引导,学生慢慢进入角色。三次奉承的话,一次比一次虚伪,一次比一次肉麻,一次比一次更容易让乌鸦忘乎所以飘飘然而上当受骗。这样执教学生不但读准了语气,还增强了学习语文的兴趣。

二、制定朗读计划,保证效果

一个人,无论做什么事,都要有计划,教学和学习也不例外,制定计划更重要。朗读教学也要制定短期计划和长期计划。以我带过的一个班为例,制定的朗读计划是:第一,每天的朗读时间不少于30分钟,朗读数量在3500字以上;第二,选择能够提高作文水平,语言优美的文章进行朗读,并标注朗读时间;第三,在朗读时,对文中的优美词句进行批注,理解,必要的时候还要进行背诵和仿写;第四,对于读过的文章,要写出自己朗读方面的收获和体会。实践证明,这个计划实施了一个学期,加上通过举办朗读比赛、交流会、读书月等方式的督促和辅助,学生们收益不小。

三、通过小声朗读感受真情实感

语文学科中有很多诗歌作品,这些作品都具有音韵之美和丰富的情感之美,加强对文本的郎读体验,利于升华情感。朗读可以让学生真正走进文本,感受文本中蕴含着的真情实感。例如,在《老师,您好!》一文中,就可以使用小声朗读的方式引导学生去思考、去体会,提升他们的情感意识,在朗读中享受到学习的真滋味。为此,先设计问题:“同学们,‘老师被誉为太阳底下最光辉的职业是非常有道理的,试想一下,古今中外的那些伟人,哪一个不是在老师的教导下成长起来的?历史上的一次次创举也都离不开老师的谆谆善导。请大家也列举一些这样的例子吧”学生的思维一下子活跃起来,大家纷纷从学过的课文中举例,还有的学生从课外书中举例。在此基础上,再引导学生通过朗读文本、补充资料的方式去体会文章中蕴含着的深厚情感,让学生在反复读书的过程中打动自己,感染别人,让他们都能够受到情感熏陶,不断升华情感认识。这样的课堂自然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四、严格要求使用普通话,提高语文学习效率

通过调研发现,目前的少数民族地区,尤其是一些农村小学,老师上课仍然不讲普通话,甚至有的老师自己也不会说普通话,学生更是如此,他们甚至觉得说普通话可笑,有的老师则认为讲普通话没有多大必要,甚至有的家长听老师说普通话感到很诧异,有的家长还担心老师用普通话上课孩子听不懂,从而耽误孩子的学习。说普通话是国家的号召,是时代的要求,也是大势所趋,是为了学生将来走向更广阔的的天地打基础的,因此,必须严格要求小学使用普通话,尤其是小学语文老师,更必须能够说一口流利、正规的普通话,从老师到学生,从校内到校外,从课内到课外,都必须使用普通话。这样下去,小学语文普通话朗读教学才能有明显的收效,语文学习也才有实效。

小学阶段是学生语言学习、语言能力形成的基础阶段,而朗读是最基本、最重要的方式和手段之一,也是学生口头表达能力习得的重要外在表现和途径。朗读是一门科学,也是一门声音的艺术,它是一个人的体验活动,需要调动学生的眼、耳、口、舌等多感官的参与,从而使学生对文本的理解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提高学生的听说读写水平。

猜你喜欢

朗读教学策略小学语文
优化朗读技巧,提升语文实效
浅谈如何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
让多媒体课件为阅读教学助力
拨动情感之弦,让语文课堂绽放精彩
Passage Fou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