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试析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

2018-03-22黄静敏

魅力中国 2018年33期
关键词:课堂阅读教学策略小学语文

黄静敏

摘要:语文阅读是小学教学体系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对学生的发展至关重要,随着教育的改革,传统的“灌输式”教学方法不能满足学生的发展需求,因此,教师要具有创新理念,注重学生的主体地位,采取多样化的教学方式来提高学生语文阅读的能力,现阶段我国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存在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降低了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质量,针对这一现状,本文对小学语文课堂阅读教学进行了探讨,希望为相关人士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关键词:小学语文;课堂阅读;教学策略

学生阅读能力的提升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点内容,《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要以学生为主体,根据学生的需求增加学生的阅读量,使学生打开新世界的大门,受到情感的熏陶和启迪,进而培养小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思想观。由此可见,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所以,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要掌握阅读教学的重点环节,创新教学模式,进而打造高效的语文阅读课堂,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具体可以采取以下措施。

一、創新教学模式,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教师在阅读课堂的教学中,要改变传统“言传身教”的教学理念,要结合学生的需求,创新教学模式,让学生在趣味中进行学习,趣味性是小学生学习最主要的动力,教师要采取新颖的教学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愿意对语文阅读课本的知识进行学习,进而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提高小学生的阅读能力,小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了,就会把语文阅读的学习当做兴趣,而非任务。例如,教师在讲解《大自然的语言》这一课时,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课件对阅读内容的素材进行收集,如,春夏秋冬、草木枯荣的图片和一些与动物相关的视频,这些新颖的图片和视频,会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进而有效的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1]。

二、指导学生阅读方法,提高阅读教学的效率

教师在进行语文阅读教学中,要注意对学生进行阅读方法的指导,一般阅读方法主要分为三种,即精读、泛读、快速阅读,教师要把这些阅读方法运用到实际的阅读教学中。精读就是对文章的精彩段落,优美的语句进行反复的阅读,并及时进行摘抄,转化成自己的语言进行背诵,使学生真正收获到知识。泛读与快速阅读则是对于阅读文章中一些不重要的内容进行浏览和略读,进而有效的节省课堂教学时间,使学生在同样的时间里,收集更多资料与信息,以此来提高的课堂阅读教学效率。例如,教师在讲解《麻雀》这一课时,就要将文章的中心思想以及具有修辞含义的句子进行精读,如,“突然,一直老麻雀从树上飞下来,像一块石头似的落在猎狗面前。”首先这句话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方法,其次这句话表达了母爱的伟大,所以教师在讲解这句话的时候,就要进行精讲,让同学体会到这句话的精妙所在[2]。

三、重视朗读的指导与训练

朗读的指导可以有效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现在教师在进行小学阅读教学时只注重课文内容的讲解,并不注重朗读的指导与训练,这不利于学生进行自主学习。随着教育的改革,除了注重阅读教学的理论知识,还要注重学生的实际阅读能力,所以我们不能只重视课文的分析,还要培养学生的阅读语感,语感的培养可以通过朗读的方式来实现,所以教师在小学阅读教学中应该注重朗读的重要性,通过朗读来增强语感和文章内容的理解,并且采用合理的教学方式让学生通过朗读找出文章的中心思想。教师可以采用不同的朗读形式进行教学,例如,分角色朗读、话剧表演、配乐朗读等方式,多种多样的朗读形式可以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使学生积极参与到活动中来。

例如,学生在学习《秋天的雨》这一课时,这是陶金鸿先生所写的一篇抒情意味极浓的散文,极其适合学生进行配乐诗朗读,文章名为秋雨,实际是以秋雨为线索,描写秋天的景象,作者描述的秋天丰富多彩,有秋收时欢乐的景象,动物准备过冬的情景。教师可以在课堂上让学生在朗读的过程中把描写秋天景色的句子找出来,再将这些句子进行品读,将作者想表达的内心情感体现出来,让学生对这些句子不断的进行朗读和品读,并且教师应给予相应的指导,让学生明白文章的思想和内容。现在教学课堂强调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不可一味的采用讲解教学法,要把主动权交给学生,让学生通过朗读提出问题和主张,遇到重点的难题可以让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总之,教师要改变传统的教学理念,具有创新意识,以学生为主体,教师只需根据实际情况给予适当的引导即可[3]。

四、培养学生记笔记的习惯

教师在阅读课堂上注意培养学生记笔记的习惯,俗话说“好记性不如烂笔头”教师在进行小学语文课堂阅读教学中,难免会讲一些阅读技巧,这些理论性的知识还是需要学生记在笔记上的,方便自己随时观看。另外,笔记也可以用来摘抄阅读篇章中的好词好句,或精彩段落,这种方式不仅可以帮助学生提高阅读能力,还可以帮助学生积累写作素材,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总而言之,教师培养学生记读书笔记的习惯,有利于学生以后的学习与发展。

五、采取内外阅读相结合的方式

在小学语文教学的过程中,开展课外阅读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还可以帮助学生提高阅读量,增加学生的阅读知识。教师在选取阅读题材时,要根据学生的需求选取文段,题材可以是一些社会当中的热点问题、某位名人的传记、少数民族的风土习俗等。题材的选取可以有效的提高学生阅读书籍的积极性,在选取题材之后,教师要利用语文阅读课或合适的时间,采取适当的方法进行教学,从而满足学生对阅读的兴趣,丰富学生的知识。

结束语:

总之,阅读教学对于小学语文教学至关重要,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所涉及的知识点和内容结构较为复杂,并且学生的阅读能力并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培养成的,所以教师应该对阅读教学加以重视,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对学生进行合理的引导,选择恰当的教学策略对学生进行阅读能力的培养,以此来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提高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于源.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J].教育界,2017(28):83-84.

[2]闫世荣.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J].小作家选刊,2017(12):176-177.

[3]杨仕梅.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J].小学生作文辅导(读写双赢),2017(4):8.

猜你喜欢

课堂阅读教学策略小学语文
高中化学反应原理学习难点及教学策略研究
统编本初中文言文选文变化及教学策略
初中数学绝对值概念教学策略
关于提高小学生识字实效的教学策略
初中英语课堂阅读策略的运用和探索
英语阅读教学之探究
优化朗读技巧,提升语文实效
浅谈如何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
让多媒体课件为阅读教学助力
拨动情感之弦,让语文课堂绽放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