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地理课堂生成性教学探究

2018-03-22张进

魅力中国 2018年38期
关键词:创设情境

张进

摘要:预设和生成是课堂教学的重要环节,把握学生的认知特点、激发学生对“地球的运动”中自转、公转的思考和探究,让学生在生活中寻找、触摸地理的现象和知识。

关键词:预设学情;创设情境;允许质疑;大胆探究;学思并重;共同进步

所谓生成性教学即在弹性预设的前提下,随着课堂教学的深入展开并根据不同的教学情境,建构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互动过程。在开放与互动、常态与动态的教学模式中,让学生的主体性得以体现,创造性得以培养,积极性得以发挥,从而促进、激励并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好奇心,充分挖掘学生的学习潜能。那么,我们如何在课堂教学中科学有效地实施生成性教学呢?

一、预设充分,创设生成的可能性

课堂的主体是由一个个不同的个体构成,他们因遗传因素、家庭背景、生活经历以及社会环境等因素形色各异,由此形成了个体独特的心理特征,这种差异性使得课堂教学充满着无限的变数,隐藏着无穷的生成性。这就要求我们教师不仅备教法学法、学法学情,并借助已有的教学经验,把握学生认知特点,预设教学情境,创设学生对生成性问题提出的可能性。

“地球的运动”属自然地理模块,依据初一新生的实际认知特点和技能水平,建立空间思维能力难度较大。在这样的背景下,如何预设学情,确立本节课的起点?如何帮助学生初步建立空间思维能力,逐步消除学生心里的“恐惧感”?这些都是设计本课时所需考虑的问题。依据《义务教育课程标准》“用简单的方法演示地球自转和公转;用地理现象说明地球的自转和公转”这一要求,通过挖掘生活素材、教具展示、绘图板演等活动的准备,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

区分自转和公转时:播放2014年巴西世界杯的一段视频,并请学生在地球仪上标出巴西和中国这两个国家,积极营造轻松愉悦的学习氛围,让学生从身边的生活实际中发现问题,创设生成的可能性。

生成1:为什么在世界杯比赛期间,中国球迷总是午夜观看球赛直播?

生成2:为什么在世界杯比赛期间,我们正值炎热的暑假时,赛场上的球迷们还蜷缩在棉被里?

对学生所提出的问题表示肯定和赞扬,将学生分成4人一组,小组合作探究:

(1)根据地球仪上标注的两个国家,说一说它们的位置关系?地球是一个不透明的球体,所以地球的表面有什么之分?这种现象会不会发生变化?产生这一现象的原因是什么?

(2)通过播放地球公转视频,请学生仔细观察太阳直射点有怎样的运动规律?由此产生怎样的影响呢?

通过阅读课本文字,运用教具进行演示实验,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从而使空间和抽象的问题形象化、具体化,进一步正确区分地球自转和公转的特点。

二、允许质疑,促进生成的动态性

教材作为传递知识的载体,我们需要尊重它,但不能唯它独尊,太过拘泥于教材。教师要把握住教材的精髓,结合生活实际,科学有效的处理、加工和使用教材。这样既赋予教材枯燥乏味的“死”知识生命力,又贴近学生的实际生活,在动态的实践中吸收、消化课本知识。

在处理地球自转和公转的地理意义时,通过激发学生大胆的“提出设想——实验论证——得出结论”这一思维品质,培养学生乐于探究的潜在意识,逐步体验实事求是、严谨治学的科学态度。

生成1:假设地球是一个透明的球体,地球的自转会带来怎样的影响?中国球迷还需要午夜观看球赛直播?

生成2:假设地轴不倾斜,地球公转会带来怎样的影响?我们正值炎热的暑假时,赛场上的球迷们还缩卷在棉被里?

生成3:假设地球既没有自转也没有公转,会给我们的生活带来怎样的影响?

对学生所提出的问题表示肯定和赞扬,将学生分成4人一组,小组合作探究:

(1)将准备好的玻璃球和地球仪一同放在光源下,观察你所看到的现象?

(2)请4位学生分别拖住一个垂直的地球仪并绕中间的光源同一轨道旋转,观察光源点的位置有没有变化?为什么?

(3)在静止状态下的地球仪,从光照面、太阳的直射点位置等方面思考。

这个环节的处理不仅要教师提前预设,更需要教师引导学生对教材进行辨证、统一的解读。这一过程,教师要放手课堂,做一名善于倾听的智者,让学生相互之间建立“合作、对话、碰撞”学习机制,从而对某一问题产生共鸣,形成个体的自我理解和认知。最终,教师要及时对学生的认知加以归纳和总结,并做出客观性的评价,帮助学生逐步建立自信心。

三、学思并重, 确保生成的有效性

生活中的美无处不在,而是缺乏一双善于发现美的眼睛。“地理即生活,生活即地理”。基于地理学科的特殊性,《课标》指出:“地理课程内容紧密联系实际生活,突出反映学生生活中经常遇到的地理现象和可能遇到的地理问题,有利于提升学生的生活质量和生存能力。”无论是教师还是学生,在日常生活中,我们要走向自然、聆听自然,学会发现,勤于思考,不断丰富生成的空间。

生成1:为什么在酒店的服务台墙壁上挂不同城市的钟?这个时间又是怎样计算的?

生成2:为什么在冬至日前后,我市市民选房购房时机最佳?

生成3:为什么夏天正午烈日当空,而冬天正午冬日暖阳?

对学生所提出的问题表示肯定和赞扬,将学生分成4人一组,小组合作探究:

(1)出示一幅酒店大厅图片,请学生说出图中都有哪些国家?他们的时间显示有怎样的区别?这说明什么?

(2)出示一组“夏至”和“冬至”的太阳光照图,观察阴影部分有什么差异?为什么呢?

(3)让学生结合一天当中,清晨和正午太阳热量感受,說一说形成原因,由此联想到冬夏差异。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 地理作为基础教育课程,我们要激发学生用地理视角审视生活的意识和习惯,培养创新技能和思维能力。鼓励学生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敢于、常于多问几个为什么,并将生活中的点滴记录下来。

当然,生成性课堂教学中,我们也要注意几点:(1)预设得当到位,放得开、回得来;(2)生成应是锦上添花 ,并非故弄玄虚 ;(3)控制好生成的度,把握好火候,生成要恰到好处。

生成性教学是对传统教学的改进,它对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都提出了更高、更新的要求。如何让我们的课堂教学焕发一新,充满勃勃生机。这就需要我们真正吃透教材,领悟教材的内涵,从学生的角度出发,走进学生的心灵。从关注每一个细节做起,把预设做到美丽极致化;从落实每一节课堂抓起,把生成做到自然常态化。

猜你喜欢

创设情境
浅谈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情感教育
再谈数学思想方法渗透
注入活力奏响高中政治课堂美丽的华章
英语教学中的愉快教学尝试
创设情境教学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分析
如何将生活实践与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相结合
建构初中数学高效课堂之我见
浅谈初三语文阅读教学
也谈多媒体在数学教学中的运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