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高中语文教学中传统文化的渗透

2018-03-22佟娜

魅力中国 2018年33期
关键词:渗透传统文化高中语文

佟娜

摘要:在高中语文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不仅可以提高学生文化素养,还有利于提高学生思想道德素质,进一步对传统文化知识进行发扬和传承。所以,教师要对教学方式进行改革和创新,让学生感知传统文化的魅力,加强学生对传统文化作品的鉴赏能力和品读能力,使学生在传统文化的熏陶下形成健全的人格,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提升。

关键词:高中语文;传统文化;渗透

传统文化作为中国历史文化的精华,是中国现代文化的源泉。只有继承民族文化,中华民族的精神才能发扬光大,民族文化才能保持活力。因此,在高中语文教学中,传统文化必须有效地渗透到高中语文教学中,进一步弘扬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

一、在高中语文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的重要意义

(一)有利于发展学生的综合素质。

我国传统文化底蕴深厚,内涵丰富,因此,在高中语文教学中渗透和融入传统文化,有利于加深学生对传统文化的认识,对于学生道德品质的形成也有促进作用。在高中语文教学中融入传统文化,能在一定程度上丰富学生的语文学习内容,更能激发学生主动学习语文课程的兴趣,帮助学生养成高尚的品格和情操,同时,也能不断提升学生对传统文化作品的鉴赏能力。

(二)帮助学生了解本民族的文化。

高中语文教材中与传统文化相关的文章,不仅能帮助学生养成健全的人格,培养良好的道德品质,更能让学生多角度、全方位地了解我国文化的发展历史。学生通过对传统文化的学习,可以触摸到中华民族的先辈们的智慧和其所创造的伟大成就,见识到中华民族文化的博大精深,从而让学生更加热爱祖国,为自己身为炎黄子孙而自豪。

二、在高中语文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的现状

(一)教师忽略了对学生的情感熏陶。

在高中语文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不是说让学生简单的翻译文言文和古诗词就可以解决,而是要学生通过学习基础知识,了解到文章的内涵,找到思想上的共通点,进而感知传统文化的魅力,让学生自觉的参与到传统文化的学习中,使传统文化得以更好的发扬和传承。通过对大多数高中语文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方式的调查发现,大多数教师只是让学生了解古代文言文和诗词的翻译以及其他基础知识,并没有让学生挖掘更深层次的内涵,也没有让学生了解到傳统文化的魅力,这种教学方式对传统文化知识的传承没有任何意义。俗话说,作品大多会带入作者本身的思想,也就是常说的借物抒情,托物言志等。我们要想充分的了解传统文化作品中蕴藏的内涵,首先要对作者的经历有一定的把握,然后通过作品字里行间所要表达的意思去更好的理解作品,在此基础上才能让学生感知到传统文化知识的内涵。但是,在目前的语文教学中,教师没有注重去挖掘作品本身的精神内涵,反而为了应试和教学任务,只是让学生对一些基础知识和结构框架进行了解和把握,这样不仅不能让学生接受传统文化的熏陶和洗礼,也不能让学生从多角度,全方位的把握传统知识的本质内涵,长此以往,学生无法自觉形成传统文化的素养,学生因无法真正的了解传统文化知识,自然而然也不能热爱本民族的传统文化。

(二)学生过度依赖工具书学习古文。

建国之后广泛推广白话文使现在的学生并不能像古人一样,比较直观的去阅读古文,他们一般是通过老师的讲解、辅导书的注释去理解古文,学习的其实是别人理解并写出来的内容,没有通过自己的揣摩和品读去了解文章内容和作者想要表达的情感,这不能从根本上实现学习古文的目的,也无法从真正意义上提高学生对传统文化的鉴别和理解能力。目前高中语文教学中,学生一般是通过学习文言文和诗词获取传统文化知识。学生没有通过自己的能力去理解文章的内涵,在翻译的过程中无法掌握精髓,这对传统文化的发扬和传承没有任何帮助。事实上,古代汉语与现代汉语虽然有很大的不同,但是通过细心品读,虽不能每个字的意思都翻译出来,但依然能够把握文章的大概意思。即使是古人在阅读文章时也不能一读就懂,他们也是通过一遍遍的细细品读才能了解文章的意思的。

三、高中语文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的具体措施

(一)在课堂教学的基础上,充分挖掘中国教科书中的传统文化内涵。高中语文教科书的选择是由教育专家精心挑选的。他们是中国古代经典的著名作家的深层意义,反映了中国文化的每一份工作。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深入的分析和研究文本,挖掘学生的爱国主义,传统孝文化的内涵,引起共鸣。

(二)根据本地文化特点编制校本教材。中国传统文化具有多样性,不同的民族和地域特色的地方文化构成了中华民族悠久的历史文化。因此,学校可以通过编写的教科书结合当地文化的特点,对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发展。例如,山东,孔子和孟子的故乡,可编写他们著名的故事给学生来阅读。在这个地区也有一些可以用来学习历史,可用于具有地域特色的继承和发展,例如孔孟的精神。这不仅能引起学生的兴趣,而且可以丰富语言教学。

(三)理清汉语思维方式。古典文学具有独特的汉语思维方式,教师在进行语文教学时,必须能够顺藤摸瓜,因势利导,挖掘出传统文化的精髓,给学生来一场文化盛宴。比如,古典文学作品中的写作方式有很多种,王勃的《滕王阁序》、苏轼的《前赤壁赋》等,其中有大量的对偶,排比对称,均衡严密;又比如苏洵的《六国论》,作者收尾对照,通篇论证都聚焦在“弊在赂秦”这一核心论点。老师在为学生解读时,要引导学生去学习、理解、欣赏我国这种传统文化里特有的写作方式。

(四)加强经典名著的诵读,增强学生的文化底蕴。随着语文课程水平的不断提高,传统文化内容在语文教材中所占的比例不断提高,尤其是在古典名著中最为突出。在教学过程中,语文教师应注重学生对经典的理解和阅读,并对中国文化的广度和深度进行体验。例如,文章《离骚》反映了作者对楚国政治的黑暗和残酷表示的不满,以及作者对祖国团结的爱国精神的不满。它也体现了作家和祖国的爱国主义精神,如老师要求学生背诵更多的东西,通过阅读加深理解,增强学生的文化遗产。

四、结语

教师要采取有效的策略,让学生领会传统文化中的精华,使学生不仅能够运用传统文化去理解各种文学作品,更要让学生在不断的学习中对传统文化加深理解与感悟,进而在传统文化的熏陶下逐渐形成健全的人格,以实现自身素质的全面提升。

参考文献:

[1]任金霞。探析高中语文教学中传统文化的渗透[J].教师。2017(28)

[2]高洁。高中语文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的有效途径探索[J].课程教育研究。2017(42)

[3]殷飞。浅谈在高中语文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的路径[J].课外语文。2017(27)

猜你喜欢

渗透传统文化高中语文
使命与担当:福建省高中语文名师“整本书阅读与研讨”专题研讨
使命与担当:福建省高中语文名师“整本书阅读与研讨”专题研讨
高中语文跨媒介阅读内容的确定
浅析高中语文作文教学的实用性和创新性
浅析日本“世袭政治”产生的原因及其影响
大学生国学教育中相关概念辨析
中国影视剧美学建构
中国传统文化与现代社会主义的和谐思想融合
浅谈语文课堂的情感教育渗透
在印度佛教大会感受日本“渗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