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文化自信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实现路径

2018-03-22何东冉津宇

魅力中国 2018年33期
关键词:实现路径文化自信思想政治教育

何东 冉津宇

摘要:近年来,文化自信的培养在教育领域展现出来重要地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与文化自信的培养显得尤为重要。本文以文化自信与高校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相结合为逻辑起点,对大学生文化自信缺失的主要影响因素做出简单的分析,并提出文化自信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教育的实现路径。

关键词:文化自信;思想政治教育;实现路径

党的十九大提出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是激励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奋勇前进的强大精神力量”,将文化自信和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并列解释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内容,足以看出文化自信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中举足轻重的地位。“青年一代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国家就有前途,民族就有希望。”[1]高校大学生作为青年一代的中坚力量,是实现“两个一百年目标”的中流砥柱,是否具有文化自信即关系到中华民族文化的传承与发展又关系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实现。在多元文化时代背景下,高校应该高度重视大学生文化自信缺失的表现,加强大学生文化自信教育,使之在了解中国文化的过程中主动建立起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主体的文化自信。

一、文化自信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关系

对青年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就是将主流的意识形态和价值传播给学生,使其不断的提高思想水平、政治觉悟、思想水平、文化素养,进而付诸实践,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由此看来,文化自信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本质上是一致的,最终都是以帮助人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和作为目标。文化作为人类生产时间的成果,一经形成就会对人的发展产生重要影响。目前,部分大学生对文化自信的缺乏,尤其是对传统文化的不自信和对西方文化的盲目追从,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文化虚无主义心理和西方文化侵略、扩展的忧患意识淡薄等问题。因此,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必须直面大学生文化自信缺乏的难题,积极探索提升大学生文化自信的有效途径。

二、当代大学生文化自信缺失的原因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社会文化氛围大学生对文化自信缺失的影响

随着经济全球化和网络技术的飞速发展,当代大学生受到西方文化影响越来越强烈,很多大学生热衷于欧美影视、音乐、舞蹈等节目,西方敌对势力更是利用这些途径对我国大学生进行思想上的渗透,以此来影响大学生的思想观念,殊不知在这些商业节目的背后,实则隐藏的是西方的价值观。人创造环境,同样,环境也创造人。环境具有影响人、塑造人的作用,能在潜移默化的过程中影响人们的观念认识和行为习惯。随着社会的竞争逐渐增大,现在不少的电商和实体店为了迎合市场的需要,在万圣节、圣诞节等西方节日推出相关的促销,利用这些节日营造出的气氛在无形之中影响者大学生的价值观树立,而节日作为一种文化形式,包含着不同民族的价值观和文化习惯,是影响文化自信的一个重要因素,在这样的环境之下,大学生对本民族的文化自信必然会消减。

(二)高校环境对大学生文化自信缺失的影响

随着素质教育的逐渐推广,我国在破除功利化的应试教育上已经取得了一些成效。但是,应试教育的影响还是没有得到彻底的根除,一方面,很多的大学生仍对抱着功利心,希望通过受教育而达到某些目的。另一方面,目前高校教师的职称评定很多都是以科研成果、学院活动贡献为标准,对教师的教育工作的占比确实很低,导致教育者的教育效果的弱化,最终必定会对高校大学生的文化坚定性造成影响。此外,目前高校的教育,大多还是停留在本本上,千篇一律。高校思想政治課上“低头族”现象十分普遍,线上线下没有与实际相结合。同时,对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始终被认为是思想政治课的专属任务,没有渗透到相关专业课程当中。以上谈及的原因致使文化自信意识教育淡化,成为大学生文化自信缺失的重要因素。

三、文化自信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路径

(一)加强校园文化建设促进大学生文化自信

校园作为大学生主要的活动场所、生活范围,构建良好的校园文化环境不仅可以促进大学生文化自信的提升,而且有助于优秀文化的传播。高校作为促进马克思主义传播的重要平台,也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阵地,发挥着隐形的教育作用。健康的校园文化氛围,可以在促进大学生文化素养的同时,提升大学生的精神世界。首先,高校应发挥大学生的首创精神,鼓励大学生开展丰富多样的校园文化活动,如“中华经典诵读”、“汉字听写大赛”等活动。让大学生在实践中提升自身的文化品味,感受到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其次,高校应积极利用当今的互联网技术,发挥网络的宣传、凝聚、教育、引导的作用,把主流文化渗透到学生的日常生活中,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文化观念,推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与文化自信的融合与发展。

(二)优化教学手段促进大学生文化自信

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作为直接参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和文化自信培养的主要方式,应作为重点优化教学手段的对象。传统的高校教学方式主要是以教育者对受教育者单方面灌输进行,往往是教育者独自一人讲授思想政治理论,学生更多的则是被动的接受。这种直接向学生灌输知识的教学模式,在思想多元化、网络普及化下显得过时。这就需要高校教育者树立与时俱进的思想,在提升自身道德、文化、科研能力的同时,积极学习网络知识,将互联网等新媒体用于教学过程,改变传统“一言堂”的教学方式。高校教育者还可以将文化自信作为学生日常成绩的考核指标,凸显文化自信的导向作用,从而将大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养成与文化自信结合起来。

(三)整合教育内容促进大学生文化自信

传统文化是我国目前文化的重要来源,也是作为文化自信的重要支撑。新时代下的大学生,一方面,应加强对传统文化的学习,在学习专业课程的同时,积极学习优秀传统文化,认识到中国传统优秀文化对当下促进文化自信的作用。另一方面,一味的全盘吸收外来文化或者盲目的排斥外来文化、只注重快餐文化,不利于培养大学生树立正确的文化观念。要做到兼收并蓄,以发展的眼观包容吸取各国的优秀文化,丰富中国文化。选择精炼、正确的内容,结合当下大学生的思想特点,做到思想政治教育与文化自信养成共同进步。

注释:

[1]习近平.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N].人民日报,2017-10-28.

作者简介:

何东(1994年10月——),男,在读硕士研究生,西华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637009,思想政治教育。

冉津宇(1996年05月——),男,在读硕士研究生,西华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637009,马克思主义理论。

猜你喜欢

实现路径文化自信思想政治教育
新闻媒体坚定文化自信的思考
浅议人民银行金融稳定职能的实现路径
国际私法法典化的挑战与实现路径
如何让西方文化帝国主义“退场”
加强思想政治课在大学慕课开放课程的地位研究
浅析红色文化与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新媒体语境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话语研究综述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创新研究
我国学术期刊的价值设定与实现路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