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移动健康在农村地区的发展
2018-03-22于勇
摘要:随着移动互联时代的到来,移动健康服务在城市地区已经逐步壮大,但在农村地区的普及尚待推广。本文认为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农村地区的网络服务条件日益完善,政府应发挥主导作用,促使农村医疗卫生机构应运用现代化信息技术来提高卫生服务的可及性,满足农村居民的健康需求,确保“健康中国”战略的顺利推进。
关键词:移动健康;乡村振兴;农村公共卫生
移动健康是医疗卫生服务领域的一次重大飞跃和变革,它通过移动互联网络传播卫生保健知识、进行健康指导和干预、管理健康数据,从而大大提高了健康管理的效率,为居民保健带来便利。许多国家为应对居民地理位置分散、人口老龄化严重、医护人员短缺、慢性疾病增加、医疗成本上涨等社会健康问题,都注重加强移动健康服务体系的建设。
一、移动健康产业的发展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们的健康需求越来越高,保健产业是世界上增长最快的产业之一,美国著名经济学家保罗·皮尔泽认为健康产业是IT产业之后全球“财富第五波”。发达国家健康产业占国民生产总值一般会达到15%,而我国健康产业仅占国民生产总值的4%-5%,拥有巨大的发展空间。随着移动互联技术的推广与普及,人们已经适应了“随时随地随身”的网络信息生活,移动健康将成为健康产业发展的潮流。移动健康运用移动互联平台,整合了公共卫生、医疗服务、健康数据、药品管理等资源,有效地降低了医疗卫生成本,提升医疗卫生服务的效率,卫生保健服务的可及性和便捷性将大大改善,引发了健康医疗模式革命性的变化。目前,在我国城市地区,很多大型医疗卫生服务机构都建立了自己的网站、公众号以及微信群、QQ群的网络信息交流平台,极大地方便了居民保健;春雨医生、寻医问药网等移动健康平台的影响力也逐步扩大,这都说明移动健康正融入日常的社会生活。但是农村地区由于历史因素的影响,健康服务信息化的水平仍有待加强。
二、农村地区移动健康建设的条件逐步成熟
“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要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建立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走好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乡村振兴道路。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推进,农村地区移动健康建设的条件也将逐步成熟:
(一)农村健康体系顶层设计对信息化建设的重视。
我国政府非常重视发挥高新科技的效能,倡导运用“互联网+”改善民生。2015年中央1号文件《关于加大改革创新力度加快农业现代化建设的若干意见》针对农村医疗卫生体系提出,“推进各级定点医疗机构与省内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信息系统的互联互通,积极发展惠及农村的远程会诊系统”,希望通过信息系统建设,将大医院与基层医疗机构互联互通、资源共享,从而优化城乡医疗资源配置。这说明在我国卫生事业领域“健康中国”是目标方向,健康+互联网是医疗卫生信息化建设的方向。这些顶层设计理念为移动健康应用于农村移动健康体系建设提供了有利的发展机遇。
(二)农村地区网络服务能力趋向完善。
移动互联网络的供给是建立移动健康体系的基础。据第42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截至2018年6月30日,我国网民总规模达8.02亿,互联网普及率为57.7%。其中,手机网民规模达7.88亿,占比高达98.3%;农村网民2.11亿,占比26.3%,农村互联网普及率为33.5%,网络生活正逐渐融入农村家庭。
(三)农村居民保健意识的增强。
随着“大卫生,大健康”时代的到来,人们越来越重视自我保健,对保健知识的获取欲望增强,同时“重医疗,轻预防”的观念得以纠正,希望得到有效的健康管理干预。而移动健康智能化、随时性的介入能够满足人们的需求,从而得到人们的青睐。
三、农村地区移动健康体系的建设意见
在农村地区建设移动健康体系,不仅需要政府的宏观架构,需要公共服务机构的积极参与,也需要通过市场化的运作机制,吸引产业资本进入农村市场,撬动农村居民的消费积极性,实现多方共赢。
(一)政府主导制定农村移动健康体系的建设规划。
对于农村移动健康服务体系的建设,政府应根据居民的不同需求层次,制定相应的供给方案。对于公共卫生服务领域,应由政府投入专项资金,确保全民普惠;对于个性化健康需求,政府应寓以税收优惠和其他扶持政策,引导社会资本进入农村市场;同时,政府进一步加强农村基础设施的建设,完善农村的网络覆盖条件。
(二)加强乡镇卫生院的信息化建设。
乡镇卫生院是农村地区卫生服务的主要提供者,是建设移动健康体系的主力军,政府应加大人才、资金和资源的投入,提高乡镇卫生院的信息化建设水平。同时要求乡镇卫生院的工作人员改变思想,转换态度,从“被动等待居民来院治病”变为“主动出击通过网络宣传保健”,将互联网领域的B2C( business to customer,商对客)模式运用到医疗卫生服务领域,通过网络加强与农村居民之间的直接互动。
(三)社会资本的引入与规范。
由于政府财政资源的限制,普惠型的公共服务通常是覆盖面广,但提供的服务内容有限。因此,为满足居民个性化的健康需求,则应重视发挥社会资本的作用。政府在寓意政策优惠的同时要加强管理,规范其操作程序。因为健康产业与人们的生命息息相关,不容出现任何闪失。
移动健康代表着医疗卫生事业未来的发展的方向,只有重视农村移动健康服务体系的建设,才能提高农村地区医疗卫生服务的可及性,预防城乡之间的数据鸿沟,为全体居民提供全方位、全周期的保健工作,實现“健康中国”的战略目标,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贡献力量。
参考文献:
[1]于勇,牛政凯.移动健康:农村公共卫生服务供给侧的创新实践[J].甘肃社会科学,2017(05):250-255
[2]江维国.我国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研究[J].现代经济探讨,2016(04):15-19
[3]段文杰,张洁文,何雷.移动健康的理论基础与效果评估[J].心理科学进展,2018,26(07):1232-1243
作者简介:于勇(1978—),男,汉族,博士,讲师,湖南农业大学公共管理与法学学院。
基金项目:国家社科基金项目:M-health导向下农村公共卫生服务供给侧创新研究(16BGL179);湖南省社科项目:移动健康导向下农村公共卫生服务可及性研究(15YBA2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