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以思想政治教育为载体加强与引领高校学风建设研究

2018-03-22杨文蕾

魅力中国 2018年40期
关键词:学风建设思政教育

杨文蕾

摘要:思想政治教育作为优良学风建设的载体及必要条件,怎样解决大学生所面临的问题,充分发挥其思想政治教育作用。本文结合当代大学生的思想特点,分别从以下几部分进行阐述,一是分析大学生的学习现状;二是将思想政治教育理论与学风建设的实践活动更好的相结合,以教风促学风,将辅导员的日常管理工作融入到学风建设中;三是在思想政治教育中规范与引领学风建设的有效途径,如以就业创业为导向,引领学风建设。

关键词:思政教育;规范与引领;学风建设

思想政治教育是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的着力点,同时也是塑造良好学风建设的重要载体。大学学风是创造大学生在校学习的良好风气,良好的学风是和谐校园文化的基础,是素质教育的基本保障。

一、学风建设的现状及问题分析

(一)大学生的学习现状分析

笔者从事辅导员工作,在平时与学生沟通与交流、走访课堂等方式了解到学生的学习状态。就目前形势来看,学生的学习状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表现,一是学习目标方面,有的学生学习目标明确,学习动力十足,按时上课认真做笔记,课余时间积极参加学校活动。相反从高中的紧张学习状态到大学的轻松的学习氛围,这样的一个转变,使部分学生失去了学习的原动力,渐渐的形成了自由散漫的状态,不能合理的安排學习与课余生活的支配。二是学习方法,有的学生课前预习,课后复习,课堂上随着老师的授课进行学习,更好的发挥其学习的自主能动性。相反没有找到学习方法,因此学习能力欠缺,从而导致学习成绩下降。三是对所学专业的认识浅薄,对专业的认识不明确从而导致厌学的情绪,对毕业后就业的迷茫,从而导致对本专业学习的不重视。

通过以上方面的分析,究其原因,还是要归结于学生的理想信念上,由于没有及时的调整思路,导致在学习上没有清晰的学习方向与目标,也就没有持之以恒学习的动力。

(二)提高学风建设过程中思想政治教育的作用

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是整个大学素质教育的着力点,在学风建设工作中,不能只局限于制度管理,要根据学生的思想特点做好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让学生从内心养成“愿意学”、“主动学”的意识,而非“应付学习”。学生是学风建设的主体,只有学生意识到了学习的重要性,学风建设才能达到一定的效果。因此,打破传统的“以制促学”的管理机制,重视思想政治教育机制,将“死读书”扭转成“活学习”增加其学生学习自信心,把主动学习工作重点落到实处。

通过提高思想政治理论教育运用到学风建设实践中,进而提高学校的学习风气,培养高素质人才。不能片面的追求学风建设,忽略学生的政治素养的缺失,在学风建设过程中,不论是辅导员还是专业课教师都应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培养学生的思想政治意识,把握大学生的政治方向感,这样的才能更好的规范与引领学风建设,促进大学生的综合素质的提高,保障大学生的全面发展。

二、思想政治教育与学风建设的关联

(一)思政教育与学风建设的统一性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是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学风建设的目的是引导学生“愿意学”、“主动学”、“正确学”,二者目标的一致性,从而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动力,培养学生对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成才的意识。那么,在激励大学生主动学习意识的同时,严谨的治学态度,科学的学习态度,也促进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时效性,对学生的成长成才起着推动作用。从思想认识、道德素养对大学生的学习生活进行有效的规范与引领是帮助学生树立科学严谨的学习态度。

思想政治教育与学风建设在内涵上的一致性表现在思想政治教育培养学生良好品质道德,服务社会的美德,良好的学风建设也是促进大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态度,塑造良好的个人形象,从而树立人生理想,形成求实奉献的精神。这样,才能形成优良的学风。因此,我们要规范与引领学生将良好的道德品质与严谨的学风紧密的联系起来,从而为学风建设注入鲜活的思想动力。

(二)思政教育工作者是学风建设的主干力量

目前,思想政治教育主要通过马克思理论专业课及辅导员的日常管理相结合,在理论课堂上,是学生接受道德修养的形成的主渠道,教师是教育的主要实施者,教师应在课堂上发挥主导作用,教师在课堂上形成良好的学风与教风,才能对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发挥潜移默化的作用。教师更直观的发挥了“教书”与“育人”相结合的作用,让学生在获取知识的同时,第一时间形成正取的价值取向,打好思想基础,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进而促进良好学风的形成。因此,教师是主动,优良学风的建设,教风是关键。

在辅导员的日常管理工作中,能够更为及时的掌握学生的思想动态,把握学生的学习生活,从走访宿舍,走进课堂,走入学生活动,都是第一手掌握和了解学生思想动态。不论是思政教师还是学生管理工作的辅导员,一言一行和严谨的工作态度都会对学生产生直接或间接的影响,因此,思想政治教育者更加有针对性的把握新时期大学生的思想动态,在传统的教育方式上进行创新,在实践上探索,将思想政治理论与学风建设实践活动相结合,两者紧密相连,相辅相成,帮助大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健康成长成才。

良好学风建设的形成,不仅仅是需要思政教育者贡献力量,把社会、学校、家庭三者有机结合,也是保障优良学风必不可少的一种力量,父母的言行举止,社会思潮的冲击,校园文化教育三者的良好合作,为营造良好的学习主动性提供了保障。

三、在思想政治教育中规范与引领学风教育的有效途径

(一)加强思政教育工作,激励大学生学习积极性,规范学风建设

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培养学生的自觉能动性和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的意识是形成良好学风的有效途径,让学生意识到良好的学风对于个人未来的发展和进步有着重要的意义。笔者曾在就业指导课程中讲到“要我学”转变为“我要学”的自主学习能力的提升,激发大学生学习积极性,通过各种案例广泛的做好学风养成的的宣传工作,从课堂进行引导,切实了解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将教学与管理工作相互协作和密切配合,充分发挥学生的主管能动性。

从思想上引领学风建设,通过对学生学习目的与学习方法等内容的教育,结合实际运用科学的方法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观,明确个人学习目标,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提高自我学习意识,树立终身学习的意识。

(二)多种思政教育引领学风建设

将理想信念教育融入到学风建设中,通过对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学习,帮助学生树立远大的理想和坚定的信念,培养出新时期“四有”新人,将理想信念摆在首位,作为学生人生的方向标,行动的指南,树立怎样的理想信念,则影响着下一步的人生道路,积极向上的理想信念则起着推动作用,反之消极的理想信念则会阻碍人生的发展方向。

将就业指导融入到学风建设中,就业指导课时最为直接的引导学生形成良好的学风,笔者通过不同年级进行不同的就业指导分析,大一对学生进行四年的大学生活学习规划,大二、大三鼓励学生报考英语四、六级,提高课外学习意识,大四则帮助学生如何适应社会选择奋斗目标。

不仅仅是思想政治理论的学习创造良好的学风,就业指导,心理辅导等多方面帮助学生养成良好学习习惯。不断掌握大学生思想新动态,积极探索学风建设新思路、新方法,新对策,将多方面的思想政治教育在学风建设中发挥作用。

(三)建立一支强有力的管理队伍,实行高校管理机制,完善学风建设

在日常管理中,学生不仅仅只是面对专业课教师,每位教师的言谈举止都影响着学生的思想,当学校要顺应时代的发展时,一支政治素质高,业务精的管理队伍就要发挥其重要作用。管理队伍中要做到平等待人,严格把关,主动加强思想道德修养,不断提高工作能力。

在实施高效的管理方式时,恰当的学风建设实践活动可以很好的提高学生们的学习兴趣,如我院在学风建设月系列活动中,举办的优秀笔记评比,达到了上课注意听讲认真做笔记的良好习惯;“优秀讲师”称号活动,专业课程较好的学生进行讲课,达到与专业同学进行知识共享;英语技能大赛等活动,有效的吸引了学院学生参加,为四六级备考提前做准备,这样的特色管理模式,不仅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也丰富了学生的课余生活,同时创造了良好的学习氛围,完善了学风建设。

四、结语

总之,思想政治教育是整个大学阶段教育必不可少的教育理念,它不仅帮助高校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同时也是规范与引领高校学风建设的重要保障。立足于思想政治教育与学风建设的关系出发,希望能从思想政治教育的角度,对加强与引领学风建设提出一些可行性意见。今后,笔者不论是在理论学习还是工作实践中,总结经验,寻找更加行之有效的方法,继续探索和研究。

参考文献:

[1]饶俊.浅析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在当代大学生学风建设中的作用[J].传承,2016(02)

[2]贺俊. 思想政治教育视域中的高校学风建设研究[D].沈阳航空航天大学,2014

[3]梅荣. 思想政治教育融入大学学风建设的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13

[4]刘圆圆. 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在當代大学生学风建设中的作用[D].天津师范大学,2012

[5]谭振亚.学风建设是高校思政教育的永恒主题[J].中国高等教育,2008(20)

猜你喜欢

学风建设思政教育
关于民办独立院校学风建设的思考
新媒体在理工科院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应用
论大学生学风建设的途径
论微信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与对策
网络环境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创新路径探讨
浅议武夷学院“无手机课堂”学风建设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