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少数民族语言文学与汉语言文学的融合发展
2018-03-22买买提·吾斯曼
摘要:随着当前少数民族语言文学和汉语言文学的融合发展,使得其逐渐发展成为多元文化融合的中国文学。汉语言一直注重与多民族语言文学的交流,并且将文学发展目标确定为求同存异的多元一体化发展。所以本文尝试分析少数民族语言文学与汉语言文学的融合相关问题,并寻找能够促进不同语言文学整合发展的有效措施。
关键词:少数民族语言文学;汉语言文学;文化融合
我国属于多民族国家,因此也决定了多民族文学共存的现实,这是由于漢语文学和少数民族文学才构成了中国文学。长期以来由于意识观念和政治形态的影响,中国文学一直都是以汉语文学,以民族文学为辅。而当前,随着世界民族族群意识加强,人们逐渐开始重视世界文学格局中多民族文学的特殊性与差异性,所以多民族文学逐渐成为中国文学讨论的重点之一,并且逐渐认识到在中国文学中,民族文学应当与汉语文化处于同等位置,在跨越差异的前提下,整合双方的文化资源,进而形成当代的中国文学格局。
一、多民族语言文学能够促进文化融合
中国文学中,多民族文学处于边缘地位,很少有学者从事多民族语言文学的研究工作。但不可忽略的是,少数民族语言文学在中国文学的发展过程中与汉语言文学一样都起到了强烈的推动作用,两者之间不存在优劣的区别,其在中国文学中都属于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少数民族语言文学存在的重要意义之一就是实现差异性的互补,相对于汉语言文学而言,少数民族语言文学与之存在明显的差异性,因此两者在文化融合的时候,所产生的创新力量将更为强大,从而也能够为中国文学的发展创新营造更多的机会。文化的融合过程中从来都是求同的同时还要存异。口语文学一般都是多民族文学发展的根本,并且在诗歌方面存在古朴、粗犷的文学特点,而在历史发展过程中,少数民族出现迁移的情况,其本民族的文学创作风格就会逐渐对汉语言的文学发展产生影响,使得汉语言也逐渐衍生出口头文学的分支,同时汉语言对于少数民族的文学影响,使得少数民族也开始选择书面文学作为文学载体。整体而言少数民族语言文学和汉语言文学之间一直保持着动态平衡的文化融合,这也是少数民族语言文学与汉语言文学互相融合发展的根本,通过两者之间的合理交融,最终使得我国的文学宝库产生了丰硕的成果。
二、在多民族文学教育中保持汉语言文学的主导地位
语言是信息传递的重要载体之一,语言的使用需要建立在相应的文化基因之上,而通过语言所构成的文学作品也使得读者从中获得了各不相同的文化体验。可以说,文学和语言之间是相辅相成、互利共生的,因此文学教育除了进行语言教育之外,更需要注重文化基因相关问题。汉语在中国数千年历史中一直都是中国的官方语言,在全国范围内得到广泛应用,处于主导地位,而少数民族语言自身相对汉语而言则处于被忽略的状态,因此,少数民族在进行文学创作的时候可以选择通过本民族语言开展文学创作,也可以选择以汉语创作民族文学作品。但是因为汉语与少数民族语言之间存在差异性,所以在少数民族使用汉语文学创作的思想性问题方面存在争议。思想必须通过语言文字来传递,少数民族即便是使用汉语言进行创作,但是其所创作的作品中依然包含本民族的特殊文化价值与思想意识。整体而言少数民族文学的价值还没有与文学价值评价画等号,依然是基于汉语言文学来评价多民族语言文学。汉语作为使用范围最广的语言,保持其主导地位是理所当然,但是各少数民族自身应当加强普及本民族的语言文学,同时还需要认真学习掌握汉语言文学,在文学创作的过程中,应当积极使用本民族语言进行文学创作,但是由于作者本身对于汉语言文化也较为了解,所以可以尝试将其文学作品翻译为汉语,翻译的过程中融合少数民族自身的文学特色,在保持“原汁原味”的同时,还能够实现少数民族语言文学与汉语言文学的融合。
三、中国文学应当向多元一体文学发展
任何一个民族其语言与文学的背后都存在一定的文化意义。多元的文化作品场景的存在正是由于文化差异所导致。文学的发展需要建立在不同历史差异性的前提下,在差异的过程中寻找和谐的发展模式。纵观中国历史,我国各民族之间的文学互相都是存在影响关系的,并且逐渐发展成为互相包容的文学生态。就文学特性而言,多民族的语言文学对于本民族的文化特殊性更加看重,在文学的发展过程中,与汉语言文学的融合需要建立在保留少数民族语言文学自身特点的前提下,并且要强调少数民族语言文学自身的文学价值。让少数民族语言文学通过求同存异的融合方式在中国文学上获得更为合理的地位,并且在此基础上融合更多的文学资源,与汉语言文学共同协作,大力推动中国文学的发展。少数民族语言文学与汉语言文学的融合过程中不应当偏向任何一方,在中国的文学语境下,要确保任何一个民族的语言文学都可以得到共同发展,在满足我国政治环境要求的同时,也有效的促进了我国文学的发展。因此我国56个民族的语言都应当积极向中国文学融合,在融合的基础上继续创新,促进中国文学更快更好的发展。促进少数民族语言文学与汉语言文学向多元一体文学方向发展,要求文学工作者们首先形成多民族文学史观,要能够从整体的角度上认识的多民族文学一体发展的重要性,如此才能确保是更为包容,才能够确保中国文学历史能为每一个民族的语言文学留下一席之地;在形成正确的文学史观的同时,还需要合理地采取相应措施来融合少数民族语言文学和汉语言文学。各个民族语言文学在融合的时候都应当对彼此予以足够的尊重,在认识到多民族文学所存在的差异的同时,还需要积极从文学中寻找能够融合的要素以及融合的恰当方式。不仅可以互相借鉴文学性,还可以引导文学形式的融合,在让人耳目一新的同时也促进了多民族语言文学的发展。
四、总结
尽管在很长一段时期以来,汉语言文学与少数民族语言文学都是保持着融合共生的关系,并且有力的推动了中国文学的发展,但是因为不同民族在语言和族群力量等方面所存在的差异,中国文学史上并未能清楚的体现少数民族语言文学在历史上的作用和影响。而随着当前人们对于民族文学的认识程度逐渐加深,逐渐形成的民族意识,多民族文学也将成为中国文学发展的重要趋势。多民族语言文学本身是中国文学内部的重构与反思,是属于对中国文学的扩容和重建,意味着多民族语言文学的发展实质上是少数民族语言文学和汉语言文学如何发展的过程。而通过对少数民族语言文学和汉语言文学的系统梳理与认知,能够更好的促进两者的融合发展,进而推动中国文学繁荣发展。
参考文献:
[1]王平.论当代中国少数民族文学研究新思路[J].广西民族大学学报.2017(09)
[2]刘超.全球化语境下中国当代少数民族文学的文化策略[J].贵州民族研究.2017(09)
作者简介:姓名:买买提·吾斯曼,新疆大学人文学院中国语言文学专业2017班,中国少数民族语言文学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