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在初中历史课堂教学中巧妙提问
2018-03-22阿曼古丽·吐尔逊
阿曼古丽·吐尔逊
摘要:提问是课堂教学必不可少的一种有效教学手段,是联系师生双边活动的重要纽带,提问在历史教学中扮演着重要角色。通过提问教师可多角度、多方位地把学生的思考积极性调动出来,通过回答问题还能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通过提问还能建立新旧知识体系间的联系,使教与学达到和谐交流的状态中。在此,笔者就如何提问谈几点体会。
关键词:初中历史;课堂提问;指导
历史是一门辩证思维要求较高的学科,问题要做到条理清楚,语言规范,言简意赅。学生的提问能否做到以上要求关键在于教师如何培养。在教学中,不仅要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更要让学生做到心中有问就“想问,敢问,善问,会问”。最后再由教师结合问题依据教学实情和内容有针对性地提出问题,并作出评价。
一、面向全体,分层设疑
教师提问要面向全体学生,使各个层次的学生都有回答的机会。提问时要注意提问的面,要结合问题的难易程度有目的地选择不同层次的提问对象。问题可以分为记忆型、理解型与应用型。比如,关于鸦片战争的问题,学习能力较弱的学生可以直接提出“鸦片战争”爆发的原因是什么?对中等生则可以问“引起鸦片”战争的原因是禁烟运动吗?对优等生则可以问有人说如果没有禁烟,就不会有鸦片战争,你怎么认为的,请用史实加以评述?设置不同层次的问题,使各个层次的学生都能积极思考,都能在原有的基础上获得发展。
二、突出重点,由问深究
提问要围绕重点、突出重点,抓住主要矛盾展开探究,思考探讨问题的过程中促进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达到深化认知的目的。学生也能在不断的认知、感悟中学会系统归纳,不断促进知识结构的完善,在考试解题时也能很快清楚考查点。教师不仅要让学生感受历史,了解过去,更要帮助他们掌握历史的基本特点,在探究思考题、讨论题时都能“有理说得清”,避免毫无根据的随意阐述。例如,在探讨“侵略与反抗”一课时,笔者围绕重点提问:近代中国是如何一步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这是一个概括性的问题,学生一时回答不出来,此时可以选择搁置。随后讲到《近代化的探索》一课时,学生对中国的近代发展也逐渐了解,更新了已有认知,与之前比较了解更深入。这时候,再让学生评述中国近代化的探索之路。结合此节知识大家也能有条理地阐述,解答得很不错。以此为契机,再问:近代中国是如何一步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思考片刻后,他们也有了答案:结合两节课的学习内容进行概括,清楚说明了理由。这种问题设计不仅突出了重点,明确了学习目标,还引导了学生不断深入探究,在学习中思考中不断提高认知,不断促进知识结构的完善。
三、课堂提问要精心策划,注重以学生为主体
不管是复习旧知、导入新课,还是讲解新课、巩固练习等,整个历史课教学都是紧紧围绕问题和提出问题展开的。例如,在分析“法国资产阶级革命”时,先让学生回忆巩固英国资产阶级革命与美国独立战争的时间、领导人及文献、性质等,调动学生的思维,接着,再让学生阅读“法国资产阶级革命”一课,试一试能整理出哪些信息?这时候,学生也会主动了解法国资产阶级革命的时间、领导人、文献、性质。通过比较知道三个国家资产阶级革命的共性,和不同。如此,既获得了新知识,又使旧知识融汇贯通本课,教学如此也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增强了学生的自信心,唤起了他们内心学习历史知识的强烈情感,结果着实令人欣喜。
四、适时有效地提出问题是提问有效性的基础
教学的最佳艺术点在于如何适当提出问题,并且巧妙地让学生回答问题。抓住提问的时机能使教学达到事半功倍之效。此外,在新课导入时设置一些新问题则能及早地吸引住学生的注意力,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提高课堂教学质量。例如,在分析关于“美国南北战争”这一内容时,就可以通过新课导入问题:英属北美的13个殖民地,在抗英的斗争过程中,为什么在18世纪时就转变成联合一致的美国独立战争?新课导入时先抛出这样一个问题,把学生引进峰回路转的知识十字路口,把学生主动探索的意识激发出来,当思考“山穷水尽”时,教师在新课讲解的过程中进一步阐述,学生此时也会再次感到“柳暗花明又一村”。
五、让学生大胆设问,或教师回答,或其他学生回答
在历史教学中,让学生大胆设问,或教师回答,或其他学生回答,这样,学生对知识的印象会更深刻,更有利于他们牢牢掌握知识。例如,在复习七上中国古代史时,当讲到“三国鼎立”时,让学生知道这一知识点中有一个考点,鼓励学生大胆出考题。其中,有一位学生积极提出一个改错题:
生:三國时期,曹操和袁绍展开了官渡之战,最终,曹操打败了袁绍。
师:故意说没错。
这时候,有相当一部分学生蒙了,大部分学生大声地说道:“老师,曹操是东汉末年的人物,并不是三国时期的人物。”通过如此设置,全班学生对这一知识点的印象会更加深刻。此外,师生还可以互换角色提出实用有效的问题,不断促使学生认真学习、独立思考,不断总结归纳,将所学历史知识系统化。再通过有效提问增强学习兴趣,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通过思考问题不断拓展学生的历史思维,实现课堂教学的高效性。
“发展千千万,起点是一问”。教师每提出一个问题,相应的就给学生提供一次学习、思考、提高的机会,就能不断促进学生的发展。但是,并不意味着问题提的越多越好。课堂中的提问要适时、适度、适量,提出的问题要有思考的价值,问题的提出要科学精当。德国著名教育家赫尔巴特指出:“兴趣是教学的基础,在任何一个阶段里教师都需要注意把学生的兴趣激发出来,必须重视学生的反应是否自然发生,如果自然发生则被称为是注意的,教学本身也就是有兴趣的”。历史教师必须根据学习知识间的内在联系,设计由浅入深、精妙的问题,课堂中进行有效提问,不断激发学习兴趣,不断促使学生及早地进入到最佳的学习状态中,从而提高教学的整体效率。
参考文献
[1]〔美〕贝森赫兹(著),宋玲(译).《教师怎样提问才有效——课堂提问的艺术 》,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15年2月.
[2]陈仁贵.中学生历史素养的基本内涵和构成窥探[J].中国西部科技,2014(11). 200.
[3]马心语.初中历史课堂问题教学策略研究[J].科普童话,2016(47).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