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一带一路”构想与汉语在中亚国家的传播

2018-03-22海依尔古丽·叶明

魅力中国 2018年40期
关键词:构想中亚国家一带一路

海依尔古丽·叶明

摘要:充分利用“一带一路”构想背景下的良好机遇,进一步推动汉语在中亚国家的传播,使中华文化得到全世界的认可并扩大我国在国际上的影响力是当前最需要开展的工作之一。本文主要讨论了“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汉语传播现状,传播中存在问题,并为进一步推动汉语在中亚国家的传播提出了有益的意见和建议。

关键词:“一带一路”构想;中亚国家;汉语传播

“一带一路”是习近平主席在 2013 年 9、10 月间出访中亚、东南亚国家时提出的倡议。它以经济交流为中心,实现与周边国家的睦邻友好关系,共同发展和繁荣。整合中国地缘政治与经济利益,实现睦邻友好,与周边国家共同发展繁荣的战略举措,具有经济、政治、外交、安全等多重战略意义。随着中国综合国力的不断提升汉语成为世界知识分子人群所追逐的对象。我国政府为了满足学习汉语的外国人的需求在世界各地创办了以传播中华文化和汉语教学为目的的“孔子学院”。

一、中亚地区汉语传播现状

汉语在中亚地区的传播已有25年的历史,1991年哈萨克斯坦阿里法拉比国立民族大学就开设了汉语专业,1992年吉尔吉斯斯坦的高校也设立了汉语专业。目前,吉尔吉斯斯坦有22所高校、塔吉克斯坦共有9所高校、土库曼斯坦共有3所高校开设了汉语课程,哈萨克斯塔阿拉木图市有3所高校开设了汉语课程。孔子学院也在汉语的传播中发挥了重要作用,随着汉语在中亚地区的传播,在中亚地区建立的孔子学院的数量也在增加。

以上内容说明了汉语在中亚地区的传播现状,近年来,中亚来华留学生的数量也在迅速增长。2015年,教育部统计共有202个国家和地区的397635名各类外国留学人员在中国学习汉语。留学生的生源国以“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为主。

二、一带一路下对外汉语传播所面临的新挑战

(一)教材与教学方法缺乏普遍的适用性

当前汉语言教材从编写上尚未具备广泛的适用性,致使汉语言教材下的相应教学方法过于单一,在当前的对外汉语教学领域中反响并不理想。首先,教材的内容缺乏实际针对性。由于每个国家在学习汉语的过程中会受到自身文化环境以及教学理念的影响,在教学方法与学习目标等方面表现出了不同的需求。而统一性的教材内容无法实现对汉语教学的有效指导。其次,理论与实践严重脱轨。这一问题的存在是基于我国传统教育体制的束缚,导致教材内容的理论知识大于实践内容,且教材的内容过于死板,缺乏创新。

(二)师资语言能力较弱

对外汉语教学是一种涉外的汉语教学,其显著特征是教学内容的对比性和跨文化性,所以至少掌握一门外语是对外汉语教师的基本技能之一。通过调查教师俄语的使用情况和教师希望参加的培训项目中得出,教师的俄语水平比较低,由于教师的专业限制,所有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基本不使用俄语。然而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也认识到学生在初学汉语时,适当地使用学生母语是有利于课堂交流的。由于留学生在学习汉语的过程中会出现负迁移的情况,教师有职责帮助学生在母语和目的语的对比过程中,确定教学重点、用学生的母语或媒介语进行难点讲解。

(三) 语言的不同

由于来自中亞学生的母语多是俄语,根据分析汉语和俄语的语言特点来看,发现汉语与俄语在语法上存在较大的区别。汉语是分析性语言,它缺乏词类标志和词形变化。而俄语是综合语,词语富有形态变化,而词与词的关系也常常用形态变化来表示。所以学生受母语迁移的影响不能够有效地转换两个不同的语法系统,因此在调查中学生认为语法是对他们来说最难的。

三、加快汉语国际传播步伐的建议

(一)提升教材质量

首先,要实现教材质量的提升。这就要求对外汉语教材在实现内容编写过程中要注重内容的简约性,也就是要以简单易懂、趣味性极强的语言来实现内容的编写,同时要求要具有一定的文化内涵,将中国文化所特有的魅力融入于教材内容中。其次,要强化对教学方法的研究,实现“因材施教”。不同国家的学生有着自身的学习特点,因此,这就要求要针对不同国家、不同年龄段的学习者来实现教学方法的创新,并实现理论与实践的相连接,真正的实现语言文化属性的传播。

(二)强化师资队伍建设

强化师资队伍建设是当前实现对外汉语更好传播的必要条件,基于当前我国对外汉语师资水平无法满足教育实际需求的现状,需要进一步加大师资队伍建设的力度。加强对外汉语教师师资培养,造就一支高质量的对外汉语教育教学师资队伍。从近年搜集到的关于对外汉语教师研究的资料来看,除了对外汉语教师队伍存在有数量不足、专业背景相对狭窄、教师二语教育经验不足等突出问题。

(三)教学形式多样化

从中亚地区现在应用的教学形式来看,教师基本上应用以提高学生的读,写,听,说能力为目标的教学形式。存在安排文化课程的次数少,形式单一的问题。尤其是在一些学校把文化课程当做次要内容,就没有开设文化课程。学生学习语言的最主要的目的就是进行交流。而文化对交流的作用是不可忽略的。因此,学校应该多多开设文化课程,丰富教学内容才能提高学生对学习汉语的兴趣,更让那些外国学生了解中华文化。

(四)有效利用现代信息技术

在全球化信息化进程急速发展的今天,要是在语言教学上只靠“口耳相传”的传统模式会约束学生学习语言的积极性。因此,开发“互联网+”的汉语服务。2015年3月,李克强总理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首次提出“互联网+”行动计划。汉语教学方面也应该重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建设针对外国学生的汉语教学资料库,电脑和手机学习汉语参考配件,塔建平台在线汉语学习。建设构建汉语传播的新格局。

总而言之,“一带一路”国家战略的提出以及具体的实施,使我们感受到汉语国际传播的重要性、汉语国际传播的深广度以及汉语国际传播研究的必要性。“一带一路”构想连接中亚各国,惠及全世界,这是一条和平发展之路,也是一条汉语传播之路,我们每一个汉语教学工作者都应着力贡献,促进汉语传播事业,推动“一带一路”建设。

参考文献:

[1]吴泓、董波,“一带一路”背景下的双语教学思考,《实践·探索》[J](教学改革与实践版)2016年第6期,第50页

[2]李欣,“一带一路”战略下汉语国际传播探索与思考,《国际传播》[J],第24页

[3]陈涛,“一带一路”战略下汉语国际传播的契机与挑战,《青海师范大学学报》[J](哲学社会科学版),2017年第2期,第7页

[4] 2016 年2月14日人民网新疆频道,“新疆未来五年将建丝绸之路经济带重要教育中心”[OL]

猜你喜欢

构想中亚国家一带一路
中国企业对中亚直接投资的政治风险量化评估分析
信息技术在语文写作教学中的应用
生态安全法框架体系完善构想
安庆广播电视台推进媒体融合发展的实践与构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