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漯河市建设区域性现代物流中心问题与对策研究

2018-03-22华冰

魅力中国 2018年40期
关键词:漯河物流业物流

华冰

摘要:漯河地处豫中南核心位置,交通区位优势明显,加快现代物流业的发展,抢先一步建成区域性现代物流中心,对于改善投资环境,增强产业吸纳能力,促进产业结构调整与升级,提高城市综合竞争力,巩固与提升漯河物流中心城市的地位与作用具有深远影响。 现代物流业作为我市加快壮大服务业、推动经济转型升级的重要着力点和突破口,如何继续保持优势,弥补不足,率先建成豫中南区域性现代物流中心是本课题着力研究的重点。

关键词:区域性现代物流中心;研究

根据《漯河市物流业空间布局规划》对我市物流业发展的总体定位:对接郑州航空港和中原国际陆港、融入一带一路、走向全球的重要的物流发展新节点。中部地区连接中原城市群和武汉都市圈、西部省份大宗货物和华东地区鱼米粮棉及先进制造业产品双向互通的物流交通枢纽;中原城市群中南地区的现代物流中心。具体定位:建成全国知名的冷链物流中心;中部地区粮食物流存储和集散中转基地、消费品中转分拨物流枢纽;中原城市群的电商速递物流中心;豫中南的公共物流服务平台。可见加快物流业转型发展,是服务和参与“一带一路”战略、服务全国发展大局的实际行动,是贯彻新发展理念、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抓手,也是提高漯河物流业综合竞争力、带动漯河经济创新转型提质发展的有效举措。

一、建设区域性现代物流中心的必要性

发达国家和地区的经验表明,多功能、高层次、集散功能强、辐射范围广的区域物流中心在地区经济发展中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漯河作为中原经济区核心区城市,区位优越、交通便利,生态宜居、环境秀美,经济发展迅速、产业特色鲜明,《中原城市群发展规划》又把漯河明确定位为豫中南地区性中心城市,结合漯河市物流业所处的阶段及特点,漯河市加快建设区域性物流中心是非常必要的。

(一)建成区域中心城市的必然要求

现代物流业的发展水平是评价一个城市或地区综合实力和现代化进程的重要标志。区域中心城市地位的确立和功能的发挥,一定程度上取决于其在区域中的物流中心地位。区域物流是区域经济系统形成与发展的主导力量之一,与时俱进的物流产业无疑是保障和促进经济发展的重要环节,它对提高生产领域、流通领域的效率和经济效益,提高区域市场竞争能力,改变生产企业的布局和生产方式都发挥着积极的能动作用。

区域中心城市只有加强物流中心、信息中心的建设,才能发挥对区域其他城市的影响,从而提升自己在区域中的竞争力和影響力。通过区域性现代物流中心建设,更大范围内发挥漯河作为豫中南地区性中心城市、交通枢纽的作用,强化集聚与扩散功能,是实现漯河经济可持续发展和建成区域中心城市的必然要求。

(二)产业结构调整的必然要求

从物流业当前的产业阶段和转型趋势来看,正处在硬件升级阶段的末期和成本管理时代初期的发展阶段,产业结构开始逐步走向规模化和专业化。尤其近几年来,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信息技术被应用广泛,电商行业迅速崛起,机器智能也逐步被引入行业,同时物流企业对成本的控制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物流业从传统物流向现代物流迅速转型成为当前物流业发展的必然趋势。

从物流业在漯河市产业结构中的作用来看,建设区域性现代物流中心是实现漯河物流业和整个流通领域由粗放型经营向集约化经营转变的重要工具,并促使构成物流业的交通运输、仓储、包装、搬运装卸、信息等产业改变目前的经济增长方式,推动漯河第三产业群的发展。在内含产业规模不变的基础上,因扩大外延的服务领域和规模而获取规模效益,提高经济增长速度与质量,进而提高第三产业的比重以及在经济发展中的地位,促进漯河市产业结构的合理调整。

(三)增强制造业核心竞争力的必然要求

首先,全球化背景下,企业对物流服务的需求已经从原来的“少品种、大批量、少批次、长周期”演变为“多品种、小批量、多批次、短周期”,制造业企业为获得竞争优势,必须要提高市场反应能力与执行能力,降低作业成本。

其次,制造业物流是生产服务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提高制造业核心竞争力的关键,也是物流业发展的需求基础。众所周知,从原材料到产成品,一般产品加工制造的时间不超过10%,而90%以上的时间处于仓储、运输、搬运、包装和配送等物流环节。因此促进制造业与物流业有机融合、互动发展,不仅是调整产业结构、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重要途径,也是制造企业和物流企业的共同要求和迫切愿望。

因此建设区域性现代物流中心,大力发展现代物流服务产业,通过提供快捷、经济、稳定和一站式的现代物流服务是增强漯河制造业核心竞争力的必然要求。除此之外,促进物流业与制造业的联动发展,对推进新型工业化,推动制造业产业结构升级,提升区域经济综合竞争力,促进区域经济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虽然现代物流业最初是为生产制造业服务而生的,但经过培育发展,它完全能够成长为与制造业共生共荣的支柱产业。

二、漯河市加快现代商贸物流业发展的优势条件

(一)历史传统优势

漯河历史上因水而兴,自古以来就是远近闻名的水旱码头、商埠重镇,商贸文化底蕴厚重。早在明清时期,由于这里双河汇流,航运发达,曾经是河南最大的河港,又因南北陆路通畅,因此商旅云集,百货汇聚。上世纪漯河还是全国最大的四大牲畜交易基地之一,牛行街远近闻名;牲畜、皮革、日用品等贸易发达,辐射周边省市。舞阳马湾拦河闸和周口拦河闸建成后漯河航运断航,但漯河的航运文化依然根植在漯河人的内心深处,影响着漯河人的思想和行动。

近年,交通部决定实施我省的沙颍河复航工程,作为我国“两横一纵两网十八线”高等级航道的重要组成部分,沙颍河是安徽、河南乃至中部地区重要的入海通道,如今的沙颍河(漯河段)将随着漯河港的投用,重现货船穿梭的繁忙景象。沙颍河航运,将有效辐射郑州、平顶山、许昌等周边城市,我市有望形成铁路、公路路网、快速通道、内河航运以及正在规划建设中的通用航空有效衔接的水陆空立体交通格局。漯河将成为中原经济区的“出海口”,将会是衔接郑州航空港,连接长江三角洲的“桥头堡”,是中原腹地融入“一带一路”的重要枢纽和支撑。

(二)独特的区位和交通优势

漯河是中原城市群的重要节点城市,地处中原之中,区位优势突出,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完善,是豫中南地区重要的公路、铁路、水运联运交通枢纽。 全市铁路、公路纵横交错、四通八达,交通较为便利。

贯穿中国南北的京广铁路、京广高铁穿越全境,东有漯阜铁路接通津沪线,西有漯宝铁路连焦枝线,西南有范辛铁路沟通河南登封至安徽阜阳,连接焦柳、京广、京九三大铁路干线。铁路线十字交叉,沟通了漯河与全国各地的联系。

107国道南北穿市区而过,京港澳、漯周、漯平高速公路相交形成“黄金十字架”,国省级公路干线与县乡级公路纵横交织,构成了四通八达的公路交通网络。截至目前,全市公路通车里程达5249公里,基本建成了以漯河市区为中心,以高速公路和高标准的二级公路为骨架,干支相连、纵横交错、四通八达的公路运输网络。近年来,作为国家级公路枢纽城市,我市通过不断扩大交通建设和投资规模,切实改善道路通行条件和路网结构,提升道路养护和路政管理水平,加大道路运输监管力度等,进一步巩固了漯河的综合交通枢纽地位。

漯河港是国家规划的主枢纽港,设计年吞吐能力将达到460万吨,是公、铁、水联运港口,目前,一期工程的9个泊位已建设完成,即将蓄水通航。漯河港通航后,货物运输可以辐射周边地市,一些大宗货物届时都可以通过漯河港输入输出,带动运输、仓储、装卸、物流等产业的发展。

优越的区位交通优势,使漯河成为豫中南地区人流、物流、资金流、技术流、信息流的聚集中心和豫中南地区的区域性商贸、通信、供电、体育文化和交通中心城市,具有很强的吸聚、辐射周边城市、周边省份的能力。

(三)特色产业优势

一方面,随着我市近些年来经济的迅速发展,作为支柱产业的食品加工业成为我市的特色。2017年,全市规模以上食品工业实现总产值1525.6亿元,占全市工业总产值的46.7%。食品工业占全市工业主营业务收入的52%,占全省食品工业主营业务收入的六分之一。目前,漯河拥有食品企业7000多家,其中规模以上食品企业211家,现如今,年产销肉制品680万吨,世界第一;日产休闲食品3500吨,全国第一;年加工饮料330万吨,全省第一;火腿肠、冷鲜肉、麻辣面制品等单品产销量全国第一。食品工业迅速发展,培育形成了以双汇集团等为代表的肉类加工企业群体,以南街村集团、平平食品、贾湖酒业等为代表的粮食加工企業群体,漯河的千亿食品产业集群成为河南省重点产业集群。

另一方面,我市以六项重大攻坚任务为统揽,在市委市政府“坚持做大做强战略支撑产业、培育壮大战略新兴产业、改造提升战略基础产业,构建新型现代工业体系,推动漯河综合实力和竞争力不断提升”决策的正确指引下,漯河市产业转型升级也取得了可喜的成效。装备制造产业年产值300亿元,已成为全市继食品产业后爆发力强、成长性好的第二大战略支撑产业,占全市工业的比重超过20%。

同时,传统盐化工、制革制鞋等支柱产业升级换代,新型业态发展讯速,中国(漯河)电子商务产业园成为省级电子商务产业园和省级跨境电商示范园区,电商速递物流异军突起,我市成为全省第二大快递分拨运转中心。这些都为我市打造现代商贸物流中心提供了重要的产业支撑和强大动力。

(四)政府强力支持优势

我市把发展现代物流业作为加快服务业发展、推动经济转型升级的重要着力点和突破口,《漯河市现代物流业发展三年行动计划(2016-2018年)》明确提出打造区域商贸物流中心的定位,出台了一系列支持和促进商贸流通业发展的政策和措施,先后编制了全市物流业转型发展规划、商贸流通业发展规划、现代物流业空间布局规划等规划,出台了《促进物流业发展若干政策措施》《物流业转型发展三个工作方案(冷链、快递、电商)》等一系列政策性文件,在市场准入、财税支持、建设用地、运输管理、产运衔接、资金保障等方面推出了一揽子优惠政策,支持现代物流业加快发展。

建立了现代服务业攻坚、现代物流业转型发展、示范城市创建等专项工作协调推进机制,成立了加快商贸流通业发展领导小组,建立了联席办公会议制度,重点组织、协调、推进物流项目的实施,研究解决商贸物流业发展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

三、漯河市建设区域性物流中心面临的问题与机遇

尽管我市物流业发展取得了长足进步,但与发达物流城市和现代物流发展要求还存在一定差距,面临一些问题,主要表现在:

(一)物流服务方式和手段落后。

尽管有双汇冷链等一些物流企业实现了做大做强,但中小物流企业被动服务的理念仍较普遍,缺乏主动适应市场、引领市场的服务意识;目前多数从事物流服务的企业只能简单地提供运输(送货)和仓储服务,而在流通加工、物流信息服务、库存管理、物流成本控制等物流增值服务方面,尤其在物流方案设计以及全程物流服务等更高层次的物流服务方面还开展不多。其次,物流企业经营管理水平较低,多数从事物流服务的企业缺乏必要的服务规范和内部管理规程,经营管理粗放。另外,各个超市和商品零售业基本都有自己的物流配送中心,组织分散,资源浪费严重;不是以服务质量进行竞争,而是单纯依靠打价格战,为此大部分物流企业效益不佳,盈利能力低。

(二)社会物流运行成本过高,企业效率偏低。

物流服务仍集中在较低附加值领域,价格竞争加剧,企业经营难度加大。物流运行成本过高是制约经济转型发展的重要因素2017年我国社会物流成本占 GDP 比重为14.6%,漯河市约为 16%。而发达国家社会物流成本占 GDP 比重一般不超过 10%。例如美国为 10%、欧洲为 9. 6%、加拿大为 9. 6%。物流成本偏高,主要有经济发展阶段和产业结构的原因,但也有制度性成本过高、信息化和组织化程度不高的因素存在,尤其是物流“最后一公里”成本高的问题比较突出。因此,未来漯河市要采取多种措施着力降低物流成本,由过多依靠资源投入、规模扩张的粗放式增长模式向依靠资源整合、创新驱动、质量提升的内涵式增长模式转型。

(三)物流整体供给服务能力仍有较大提升空间。

我市物流业整体规模仍有较大提升空间、总量不大、结构有待继续调整,创新管理水平不高,整体竞争力较之周边地市没有拉大差距,具有较强资源整合能力和核心市场竞争力的领军企业较少;大部分物流企业规模小、竞争力弱,市场主体“小、散、弱”仍较大程度存在,无效供给过剩和有效供给不足并存;物流运作方式仍相对粗放,不能完全满足制造企业创新发展要求;专业化、精细化服务能力不强,与国内国际先进水平有很大差距;“大而全”“小而全”企业物流运作模式相当普遍,城市物流共同配送体系不完善,平台整合与末端设施缺乏;社会化物流需求不足,物流整体效益不高;现代物流一体化运作的“软环境”还不完善,市场竞争不够规范,部分企业诚信缺失,条块分割、自成体系的多部门管理体制所形成的固有利益格局对物流资源整合和一体化运作形成重要障碍。

(四)物流载体建设速度有待提高,设施结构不尽合理,衔接配套和承载能力仍需提高,尚未建成多式联运网络体系。

近年来,我市物流业基础设施投资呈明显增长态势,一是政府引导,物流企业自身不断增加投入,并有越来越多的企业和投资商进入物流产业;二是发挥比较优势,突出产业特色,做大做强冷链、粮食、家电、汽车、电商速递等特色物流产业集群和物流品牌,双汇物流等3家企业入选全国冷链物流企业百强,全市已建成运营占地100亩以上、投资亿元以上的物流园区11个,进一步促进了漯河现代物流业的发展,为打造区域商贸物流中心提供强大支撑。

虽然经过多年的发展,漯河物流产业基础设施网络日趋完善。物流园区、配送中心等建设进度加快,规模不断扩大,布局在不断优化。技术装备条件明显改善。但总体上看,物流基础设施相对滯后,不能满足现代物流发展的要求。现代化仓储、多式联运转运等设施仍显不足,各种运输方式之间功能衔接配套亟需加强,布局合理、功能完善的物流园区体系尚未建立,高效、顺畅、便捷的综合交通运输网络尚不健全,物流基础设施之间不衔接、不配套问题比较突出。

(五)物流信息化建设相对滞后

信息技术应用和网络化程度低,标准化建设仍处于起步阶段。现代物流业以信息技术为支撑,目前,漯河市大多数物流企业都建立了自己的信息系统,但受部门利益、企业自身利益等各种因素影响,企业信息平台之间、政府信息平台之间、企业信息平台与政府职能部门信息平台之间缺乏有效连接,各自为战、自我运行,特别是公共物流信息平台建设滞后。物流标准化建设滞后,物流标准化基础薄弱,物流标准的制定、修订跟不上经济发展需要。已经出台的物流标准总体质量不高,与物流相关的标准化工作分散在不同的部门和行业,缺乏系统、有效衔接及协调配套性差。

(六)中高端物流人才较为短缺。

发展现代物流业需依靠大量优秀的人才来支持,物流人才的缺乏是阻碍其发展的关键性因素,物流专业人才已被列为我国12类紧缺人才之一。特别是近年来,许多城市和地区将物流作为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急需要一大批有理论、会经营、懂管理的拥有现代物流管理理念的物流管理人才、物流规划咨询人才、物流科研人才。

我市物流行业的从业人员,绝大部分是从其他相关行业转过来的,低层次配送环节人员较多,物流从业人员学历结构偏低,真正具有扎实的现代物流理论基础与实践经验的人较少。我市物流企业的高管大部分是由内部培养,本地化现象严重,缺少高端人才的外聘。高管本地化虽然有一定的地域优势,对当地物流状况较熟悉,但对区域外乃至海外区域的物流的先进发展经验不够熟悉。对于物流企业的员工,目前严重缺乏高端人才,物流企业与高校间的合作较少。尽管已有数所高校设立了专门的物流专业课程,但政府并未及时设立相关的鼓励政策来加强高校对该专业的完善和提升以及对物流企业人才的培养。另外物流企业对员工的培养方面,仅停留在基础工作的培训上,未形成有效的物流人员的高端培训传统。

四、促进漯河区域性物流中心建设对策建议

(一)积极建设现代市场体系,为区域性物流中心建设提供产业支撑。

加强包括虚拟市场和实体市场、现货市场和期货市场在内的多元化、多层次、多业态的现代市场体系建设,一是坚持传统市场与新兴市场相结合,既改造提升传统市场,又培育壮大新兴市场。尤其是注重城乡结合,城乡联动,扩大城乡融合发展。二是坚持培育载体与激活主体相结合,既大力发展物流产业集聚区,又积极培育市场主体。三是坚持线上交易和线下物流相结合,既大力发展电子商务,又大力发展现代物流。

(二)加强领导,明确重点,综合协调

推进物流业健康快速发展是一项宏大的社会工程,涉及面广,需要全市上下共同努力。要加强领导,明确重点,各行业各部门综合协调。在空间布局方面,要充分利用现有物流资源,合理规划公共物流区布局;在系统建设方面,要重点構建社会共同化配送的物流体系,引导生产和流通企业的自营物流向社会化、专业化物流转变;在资源利用方面,应鼓励现有资源的整合和改造。要以需求为导向、以企业为主体,制定全市物流产业的整体发展规划,使各节点区功能应以建设漯河区域性物流中心为指导,充分利用各个区域的地理优势,形成各具分工特色的转运、仓储、批发、配送等功能互相配合的物流中心。

(三)加强物流基础设施建设,合理规划、布局建设现代物流园区,提升物流产业集聚水平,构建与区域性现代物流中心相配套的城乡一体化物流设施网络体系

继续加大在物流基础设施方面的投资力度,作好总体的物流规划,以达到物流的合理化和整体效益的最优化。应及早制订出物流业发展的战略规划,将有限的资金合理规划,改变目前我市物流业各部门间互不协调、重复建设的现状。同时,充分利用漯河的地理优势,建立一些大型的物流中心和配送中心,形成一个比较完整的地区物流网络,从而推动物流业向集团化、联合化、规模化方面发展。

目前,我市已出台《漯河市物流业空间布局规划》对我市中心城区物流业空间布局进行设定,即在中心城区内,着重建设“一枢纽、四基地、五中心”。“一枢纽”即:临港产业园;“四基地”即:中国漯河冷链物流基地、豫中南电商速递暨智慧物流基地、源汇区公路物流园、郾城区综合物流基地;“五中心”即:漯河豫中南汽贸物流城、开发区产服联动物流园、东城产业集聚区产服联动物流园、漯河市东部城乡共同配送中心、源汇城乡共同配送中心。

抓住乡村振兴战略契机,以“互联网+物流”为抓手,加快促进城乡深度融合。在城市社区和村镇建设共同配送末端网点设施;优化物流基础设施布局,推进立体化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建设,在已有设施基础上完善城乡综合运输通道和交通枢纽节点布局,促进漯河空间立体运输方式的顺畅衔接和高效中转,从而实现构建便捷、高效物流基础设施网络的目标任务。在搞规模性物流园区建设的同时,要整合存量资源,把散落的社会资源整合起来,并实现物流、商流与信息流、资金流的有机结合;尽快建立多式联运信息平台,出台或完善城乡物流配送车辆管理办法,打通物流“微循環”,做好“最后一公里,彻底解决突出的“卡脖子”问题,提升物流体系综合能力,服务和联通市乡企业,方便和丰富广大群众的多彩生活。

(四)完善物流的法律法规和标准,规范行业发展秩序,制订促进物流业发展的扶持政策 。

制订和完善物流行业行为规范是我市物流业健康发展的要求,也是规范行业发展秩序和整顿不合理现象的要求。另外,要实现物流的现代化,必须首先实行物流的标准化。当前我市在包装、运输和装卸等一些流通环节,缺少必要的行业规范和行业标准,造成了物流成本的上升,严重影响了物流活动的正常进行。

(五)加快物流技术引进与应用推广

建设全市公共物流信息网,加强技术引进和推广应用:一是物流信息化技术;二是运输、装卸、搬运技术;三是仓储技术,包括自动化立体库、货架、托盘、分拣、条形码、识别系统等;四是管理软件;同时, 加快物流产业的标准化进程,加大对物流园区、物流中心、物流服务站的企业技术进步项目支持力度;积极推广应用标准化、规范化的运输、仓储、装卸、包装机具等设施;普及商品条码、自动识别技术、信息交换技术的应用;积极采用符合现代运输要求的大吨位、专业化、标准化的货运车辆,大力发展集装箱运输;不断提升物流设施、物流装备的现代化和智能化水平,提高信息化应用水平。

(六)依靠创新驱动加快推进供应链一体化,实现物流业与其他产业融合发展,提升物流产业对漯河经济发展的支撑能力

1.大力推动物流业与现代制造业、高效农业等的融合发展。促进商贸企业、物流企业、农副产品生产企业以多种形式开展共同配送,提高统一配送水平;支持各类批发市场完善和提升服务功能,形成集展示、交易、仓储、加工、配送等功能于一体的集约式商贸物流园区;引导公共信息服务平台健康发展,推动大企业集团带头设立统一的物流管理中心,整合上下游物流资源,加快分离物流服务环节,对物流业务活动实施集聚化、规模化、专业化管理。

2.加快推进农村物流配送体系建设,充分发挥供销社“指导农民种,引导农民调,帮助农民销”的主体责任和邮政物流体系在农村物流网络化服务的优势,加快开拓农村物流市场,积极推进“农业生产资料、农民生活资料下乡”和“农产品进城双向物流体系建设。

3.支持和引导商贸流通企业和连锁超市利用第三方物流配送中心、分拨中心及运力资源发展共同存储、越库作业、联合运输、协同配送、多供应商MVC等新型配送组织模式,向社会提供共同配送服务,从源头上减少中心城区货运车辆交通流量。

4.支持、引导具有一定实力的物流企业打破行业、部门、区域界限,进行功能整合和业务延伸,提供定制化和专业化服务,不断提升一体化配套服务能力。

(七)加快高素质物流专业人才培养

建立物流人才培养体系,加强产学研合作,多途径、多类型、多模式培养物流急需人才,构建多层次物流专业人才培养体系,提高物流从业人员素质和水平;建立物流经营、管理人员和从业人员的上岗培训机制;在政策上鼓励企业积极从国外引进高级物流管理人才和物流工程技术人员,建立物流人才培训基地,培训储存、输、货运代理、系统化管理、进出口贸易、电子商务等人才。使人才成为物流业发展的重要推动力量。坚持“知识物流”、“智能物流”。积极引进国际现代物流企业先进的经营理念、管理经验和管理模式,采取多种方式培养物流职业经理人,探索建立一套强有力的现代物流业发展人才支撑体系。

加大物流人才储备,提高知识水平和管理能力。要坚持引进、培养、培训三条途径, 形成本市物流专业人才队伍。从政府层面启动物流人才培养工程,支持和资助企业在物流方面的研究与创新活动,真正形成政府、高校、企业之间产、学、研相结合的良性循环。

参考文献:

[1]《漯河市物流业空间布局规划》

[2]《漯河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漯河市现代物流业发展三年行动计划(2016-2018年)的通知》

[3]《前三季度我市现代物流业发展情况》http://www.lhdrc.gov.cn/Show.aspx?ID=7390

[4]任圣臣.《苏州区域性物流中心城市建设研究》[D].苏州科技大学.2016

[5]]中原经济区城市物流产业竞争力研究[J]. 孙植华. 物流技术. 2014(05)

猜你喜欢

漯河物流业物流
泉州市现代物流业发展路径及对策研究
物流线上的毒品追踪
交通基础设施发展与物流业增长的空间相关性研究
交通基础设施发展与物流业增长的空间相关性研究
物流业与交通运输经济联动发展的机制探讨
漯河为环卫工人设立“爱心取水点”
漯河为环卫工人设立“爱心取水点”
2009年本刊重点关注之物流展会、交流会
更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