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社会服务实施质量的提升

2018-03-22安桂清

中国德育 2018年2期
关键词:服务者参与者标准

安桂清

无论是美国的服务学习还是我国的社会服务,在课程性质上,二者有很多的相通之处, 它们都是服务活动与学术学习的整合,都期待促进学生知识学习与道德品质的整体发展。

作为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主要活动方式之一,“社会服务”整合了原有的“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概念,将学生的服务实践拓展至更广泛的社会领域,力图增强其社会责任感和形成主动服务社会的情怀,成为履职尽责、敢于担当的现代公民。因而,社会服务这一实践活动形式立意高远,功能卓著,对落实立德树人教育根本任务具有重要意义。然而长期以来,由于缺乏相应的教育理念支持,加之社会服务与学生升学、毕业没有直接的关系,社会服务的实施往往流于形式。在教育部印发《中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指导纲要》之后,如何实施社会服务,发挥其应有的教育价值成为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2008年美国国家青年领导委员会(NYLC)发布《K-12年级服务学习优质实践标准》[1](以下简称《标准》),该文件已实施近十年,其中所提出的优质服务学习的八个标准对我国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社会服务”的实施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对照该标准的具体指标,我国社会服务的实施可以从中有所借鉴,有效提升中小学社会服务的实施质量。

一、美国《K-12年级服务学习优质实践

标准》释义

21世纪以来,服务学习在美国教育实践中发展迅速。没有一项教育改革举措像服务学习那样在实践中如此被广泛采用。在美国广受认同的服务学习指的是学生或参与者通过主动参与精心组织的服务进行学习并得到发展。[2]这种服务强调要在社区中发生并满足社区的需要,以形成公民的责任感;同时要与学生的学术性课程或参与者参与社区服务计划的教育因素相结合,并发挥促进作用。我国《中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指导纲要》规定,“社会服务指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走出教室,参与社会活动,以自己的劳动满足社会组织或他人的需要,如公益活动、志愿服务、勤工俭学等,它强调学生在满足被服务者需要的过程中,获得自身发展,促进相关知识技能的学习,提升实践能力,成为履职尽责、敢于担当的人”。显然,在课程性质上,二者有很多的相通之处,它们都是服务活动与学术学习的整合。一方面期望在服务活动中彰显并扩展知识学习的意义;另一方面期望通过真实的服务实现学生公民意识的形式和社会责任感等道德品质的涵养。因而无论是美国的服务学习还是我国的社会服务都期待促进学生知识学习与道德品质的整体发展。对美国服务学习优质实践标准的考察,有助于反思我國社会服务的开展现状,并以之为鉴。

具体而言,《标准》涉及如下八个方面的内容,每条标准的内涵及相应指标如下:

(一)有意义的服务

《标准》指出,服务学习要使参与者积极投身于有意义的、与个人相关的服务活动。具体指标涉及:1.服务学习的体验适合于参与者的年龄和发展能力;2.服务学习所处理的事宜与参与者个人存在相关;3.服务学习要提供参与者感兴趣和肯投入的服务活动;4.服务学习要鼓励参与者在被论及的基本社会议题背景中理解他们的服务体验;5.服务学习要获得被服务者所珍视的、可达成和看得见的成果。

(二)与课程相联

《标准》强调,要将服务学习有意识地用作实现学习目标和(或)内容标准的一种教学策略。具体指标包括:1.服务学习有非常清晰的可说明的学习目标;2.服务学习与学术性的和(或)有规划的课程联系在一起;3.服务学习帮助参与者学习如何把知识和技能从一种情境迁移到另一种情境;4.校内发生的服务学习获得学校管理委员会的政策和学生履历的正式认可。

(三)反思

《标准》指出,与服务学习相伴随的应当是多种富有挑战性的反思活动。这些反思活动与服务学习相伴而生并旨在增进关于自我和自我与社会之关系的深刻思考与分析。具体指标包括:1.服务学习的反思包含口头的、书面的、艺术的和非言语的多种类型的活动,这些活动表明了参与者在知识、技能和(或)态度方面的理解与变化;2.服务学习的反思发生于服务体验之前、过程中和之后;3.服务学习的反思促使参与者深入思考复杂的社区问题和可供选择的解决方案;4.服务学习的反思鼓励参与者检讨他们的预想和假设,以便探索和理解他们作为公民的角色和责任;5.服务学习的反思鼓励参与者检讨与其服务学习体验相关的多种社会和市民主题,以便理解公共政策与市民生活的联系。

(四)多元化

《标准》指出,服务学习要增进所有参与者对多元化的理解和相互的尊重。具体指标涉及:1.服务学习帮助参与者鉴别和分析不同的观点以便获得对多元观点的理解;2.服务学习帮助参与者发展冲突解决和群体决策的人际技能;3.服务学习帮助参与者理解和估价那些提供和接受服务的人的形形色色的背景和观点;4.服务学习鼓励参与者正视和克服各种陈词滥调。

(五)青少年的发言权

《标准》表明服务学习要为青少年在成人的指导下规划、实施和评价服务学习体验提供强有力的发言权。具体指标体现为:1.服务学习吸引青少年在规划、实施和评价过程中生成观念;2.服务学习使青少年投入服务学习体验从头至尾的整体决策过程;3.服务学习使青少年和成人潜心于创造一种维持信任和观念公开表达的环境;4.服务学习增进了知识和技能的获得,有助于提升青少年的领导能力和决策能力;5.服务学习使青少年投入对服务学习体验的质量和效能的评价。

(六)合作关系

《标准》指出,服务学习的合作关系是协作的、互惠的和强调社区需要的。具体指标为:1.服务学习涉及包括青少年、教育者、家庭、社区成员、社区组织和(或)各行业在内的多种伙伴关系;2.服务学习的合作关系以频繁的和定期的交流为特征,以便保证所有伙伴能够熟悉活动和进程;3.服务学习的伙伴合作建立一个分享的愿景和设置能够表达社区需求的共同目标;4.服务学校的伙伴合作开发和实施行动方案,以便实现特定的目标;5.服务学习的伙伴分享知识和对学校及社区资产和需求的理解,并将彼此视为宝贵的资源。

(七)进步的监测

《标准》认为,服务学习使参与者投入一个评价实施质量、朝着满足特定目标的方向进展以及根据结果加以改进和持续的进程。具体指标包括:1.服务学习的参与者在整个服务学习体验过程中从多个来源收集反映满足特定服务目标和学习成果的进步证据;2.服务学习的参与者在整个服务学习体验过程中从多个来源收集反映服务学习实施質量的证据;3.服务学习的参与者用证据来改进服务学习体验;4.服务学习的参与者在一个包括政策制定者和教育领导者在内的更广阔的社区范围内交流反映目标和成果的进步证据,以便深化对服务学习的理解,并确保高质量的实践能够持续。

(八)频率和强度

《标准》最后指出,服务学习需要有充足的频率和强度,以便满足社区的需要和实现特定的结果。具体指标包括:1.服务学习体验包括调查社区需要、准备服务、行动、反思、展示学习效果以及庆祝等在内的过程;2.服务学习在集中的时间段内进行,通常经历几个星期或几个月的时间;3.服务学习体验提供充足的时间用于表达可证实的社区需要和达成学习结果。

二、美国服务学习优质实践标准对我国社会服务实施质量提升的启示

对照上述美国服务学习优质实践标准的八个要点,我国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社会服务”的实施应从中有所借鉴,可在下述方面作出努力。

(一)平衡服务者和被服务者双方的需求

“有意义的服务”事实上要求社会服务要同时考虑满足服务者和被服务者的需求,以生成二者的互惠关系。一方面,要站在参与者的立场上,考量服务活动的适应性、可行性及接受性,以使参加服务的学生真正达到“学习”的效果;另一方面,也要考量服务活动是否真正满足被服务者的需求,是否被服务者所珍视。

(二)整合社会服务与学术性课程

社会服务要与学术性课程有机整合,在让学生获得服务体验的同时,兼顾学习的意义。二者的结合具有重要的教育意义。一方面,可以避免社会服务的肤浅和走过场,增强服务的针对性和深化服务的效果;另一方面,可以扩展学术性知识的现实意义,为加深学生的学术理解提供机会。在核心素养时代,这样做尤显必要。首先,素养作为学生适用于特定情境的知识、技能和态度的综合,[3]其发展需要跨越和打通个人情境、社会情境和职业情境,社会服务为学生将知识与技能重构为个体素养提供了机会;其次,社会服务的实施有助于发展“人际交往”“个体管理”等“非认知技能”(noncognitive skills)方面的核心素养,而非认知技能能够助力认知技能的发展和长久进步。

(三)重视反思对提升服务活动质量的作用

对“反思”的强调旨在提升服务活动的“学习”因素,使活动具备深加工的过程,从而有效地避免服务活动陷入“活动主义”,造成“为活动而活动”的局面。对照《标准》对反思的规定,社会服务应做到如下几点:首先是反思方式的多样化,可以借助多样化的形式反思自我在服务活动中的成长;其次是反思的全程性,反思与服务活动本身是一体的,而不是在活动后才加以反思;再次是反思的全员性,包括学生、教师、社区或机构人员等,作为社会服务的参与者都应从各自不同的角度思考学生的实践活动;最后是反思的广泛性,不仅对服务活动本身,更重要的是在广泛的视野中反思服务活动与个体所处社会生活的联系,在认识提升、行为改进和政策制定等方面作出自己应有的贡献。

(四)推动学生对多元文化观点的关注

参与社会服务活动能够培养学生的多元意识和多元观点,这是与时代发展和社会发展需求相适应的思想观念。通过与不同社会阶层、群体和个体的接触,学生们将认识到人们因其处境不同,对社会问题、现象和事件会有不同的看法,价值观念、生活理念和思想倾向都呈现出多样化趋势。社会服务过程要重视多样化群体的多元观点和多种诉求,发展对不同群体的认识和理解,学习处理群体冲突的有效方式,掌握群体决策的人际交往技能,从而为未来正视多元文化的挑战或成长为社会事务的领导者奠定基础。

(五)发挥青少年在社会服务中的主体地位

前述《标准》对“青少年的发言权”的强调意在表明青少年在服务学习中的主体地位。对“社会服务”而言,它意味着学校在组织过程中,要充分听取学生的意见和建议,使其作为课程的决策者之一投入课程的规划、实施和评价。特别是通过一定的民主协商程序,使学生就社会服务发出自己的声音,作出自己的规划、行动和反思,以增强其参与感和主人翁意识,发展学习的能动性和社会服务的自愿感,积极、主动地承担社会责任。

(六)建立协同开展社会服务的组织网络

社会服务中合作关系的建立是必然的。不仅政府需要给予社会服务在政策、经济等方面的支持,社会其他部门也应给予广泛的社会支持,积极为学生提供各种社会服务的机会和岗位。即使在学校内部,也需要教师全员参与、协同教学,而且随着社会服务范围的扩展,校内教师与社会机构人士组建专兼职相结合的社会服务指导教师团队亦是大势所趋。因此,社会服务的顺利开展需要在政府、社会机构、学校以及家长和学生之间搭建一个支持组织平台,充分调动和发挥各种社会实践资源,并逐步形成普遍的社会服务精神。

(七)落实基于证据的社会服务活动的改进

学校要经常对社会服务作系统评估,通过评估发展社会服务参与者的证据意识和改进意识。社会服务虽然是一项学习活动,但不能陷入为学习而学习的境地,必须要发展证据意识,通过收集多方面的信息不仅检讨服务实践的效果,更重要的是借助证据改进服务活动,保证服务确实是有助于实践改进的。这提醒我们社会服务超越“坐而论道”,践行“起而行之”仍是不够的,只有有证据表明服务真实地改善了实践,服务的意义才能实现,服务者的“服务”才具有了相应的价值。

(八)给予服务活动一定的时间保障

对实践的改善不是一朝一夕就可以实现的,所以社会服务的开展也需要有相应的时间保障,才能维持一定的频率和强度。这意味着要尊重社会服务的整体性和连续性。系统规划不仅保证社会服务过程本身的整体性,而且有助于推进社会服务在时间上的连续性,通过持续的服务行为满足社会需要,实现学习的目的。

参考文献:

[1]National Youth Leadership Council.K-12 Service-Learning Standards for Quality Practice(2008)[EB/OL].[2018-01-01].https://nylcweb.files.wordpress.com/2014/08/standards_oct2009-web.pdf.

[2]The Commission on National and Community Service.The National and Community Service Act of 1990.[EB/OL].[2018-01-14].https://nevadavolunteers.org/wp-content/uploads/2013/06/National-Community-Service-Act-of-1990.pdf.

[3]Gordon,J.et al.Key Competence in Europe:Opening Doors for Lifelong Learners across the School Curriculum and Teacher Education(2009)[EB/OL].[2016-06-03].http://www.econstor.eu/bitstream/10419/87621/1/613705459.pdf.

猜你喜欢

服务者参与者标准
最新出版团体标准
永远幸福
当心,说谎会上瘾!
基于均等化服务的公共图书馆全民阅读推广研究
享受生活的老人活得长
分享经济下劳动关系认定问题研究
党员标准是什么?
想象拥抱能减轻疼痛
后工业化对“执行者”角色政府的挑战及转变
街头高尔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