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以孝德园第三方案为例谈园林量化分析

2018-03-22郑宇晨

山西建筑 2018年6期
关键词:庭院街道园林

倪 阳 郑宇晨

(华南理工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广东 广州 510641)

上合孝德园位于深圳市宝安区新安街道上合花园,项目占地约2.5万m2。设计目的是为了围绕原先有的黄氏宗祠,将片区打造为一处园林,并同时改造周围街道,激活周边商业空间,见图1,图2。

1 参考数据

1.1 空间及尺度的定义

现代主义对于空间最初的追求和现代的技术的发展有很大关系,用什么技术做最适合它的形式,对于本质的追求是现代主义的“空间”不同于以往空间的本质所在。

中国的园林空间,繁盛与文人阶层,其表现的优雅值得玩味,但是大多数的研究是从文化或者具体的装饰角度去片段化或碎片化的解读园林,其大致原因可能是因为园林本身没有规范的空间演绎,同时其丰富的细节更容易吸引人们的注意力。从空间的角度研究园林,不一定是最合理或者最全面的,但可以提供一个较为理性和可以操作的手法,也算是一种探索。

1.2 高宽比

对于街道的空间感受,就尺度感而言,不同的建筑高度对于街道宽度的比例,会给人不同的空间感受,街道宽度为D,建筑高度为H,人的锥形视角度为α。

1)当D与H相等时,人会产生一种温馨,安全的感受。即面对建筑的全貌,其视阈的上限可达到建筑的天际线。以D∶H=1为界限,D∶H<1时给人一种高度包围和庇护感,但如果这种空间延伸过长,也会产生压抑和幽闭感。

2)当D∶H≈2时,仍能产生一种内聚型的空间,视觉分析上看人们还是可以见到建筑的立面。

3)当D∶H=3时,建筑相对于街道气氛会产生离散的感受。

4)当D∶H=4时,空旷、迷失或者荒漠的感觉就会相应增加。

2 孝德园空间特征

2.1 总体布局

方案主要分为四个主要的部分:1)古建筑保护区;2)主入口展览区;3)花园游览区;4)展览兼办公区。

第一个区域主要是文物保护区,原来的黄石宗祠,第二个入口区以庭院围合,避免开门见山的形式,在风水塘的对面的花园展览区主要为提供对应的小区人流,而第四个办公区域有一个较大的庭院,构成寺庙的空间。总体来说,整个空间的划分是围绕着中部的风水塘展开四个区域,每个区域构成一个系类,各个部分之间由游廊串联,内部大多都有一个庭院,依据各自所处的位置和功能结构的不同结合其适当的尺度布置(如图3,图4所示)。

2.2 空间分割

在水平空间分割上,孝德园主要运用围墙,楼阁等建筑元素,山石,植物等景观元素,来丰富水平划分;而在垂直空间中,主要通过建筑的高度和池中的堆山来实现剖面上的空间层次,在5 m以下的空间,包括水面,草地,植物(灌木),建筑底部细节来表现;在5 m~10 m的中层部分,主要有一些假山石;而10 m以上的主要为高度较高的建筑物和高大乔木。

2.3 空间互动

空间之间的组织也是通过主次搭配,动静结合,以祠堂处较大的广场的开放活动空间,配以两侧较为小的庭院,人们有可以聚集的大的广场和玩味的小庭院,同时兼具公共开放的空间和较为私密的空间;景观的搭配,主要采用借景(入口处庭院)对景(风水塘两侧)的方式,同时植物在空间的划分和时间的跨度上达到的效果对较小的精致空间更有作用。

3 孝德园景观空间组织

3.1 视觉分析

园林的视觉体验,是由人的步行路线影响的,某些景观是通过特定的位置决定的,而这样的景观称作静态景观,与其相对的沿着游览路线观看的称作动态景观。

从人的立足点来划分,120°为人眼看的范围极限,其中60°是最佳构图视角,30°中心视野。

在临湖的几栋建筑中,南部最大的阁楼面向湖面,在视线60°范围内可以观看到对岸几乎所有景观,主要以对面保护区的黄石宗祠为主;而其他两栋较大的建筑从湖岸的两个角点以30°,60°的范围,收揽全景;较小的一座水边庭院只提供观看岛屿的视角(见图5)。

在风水塘中的山上,有全园较高的两个点,此处放置着两座亭子,基本可以环视一周,在合理的视角范围内,也可以观看院内其余建筑及风景。

3.2 路径组织

在中国古典园林中,游览与居住是有同样的作用的,所以交通路线不仅仅只有功能作用,它还提供了重要的空间体验作用(见图6)。

山、水、建筑和植物将路径隐藏在其中,路径的形体也是由这些元素所决定,路径空间为室内的封闭空间,半开敞的灰空间和室外的开放空间。不同的路径直接存在于转换点,使得路径时内时外,时隐时现。方向选择和路径转换不一定重合,有时可以分离,有时可以兼具。

4 结语

本文以空间设计理论和人体视觉理论为基础,以孝德园为探索对象,以理论分析数据统计的形式来分析园林,希望可以得出一些可以运用的具体数据和空间特征。

主要阐述包括:几组数据、孝德园空间特征、景观要素、孝德园景观空间组织等,初步探究了街道尺度高宽比,空间大体分别,景观元素各自作用以及其相互联系,最后的整体空间组织等方式方法和数据分析。

[1] 陆元鼎.岭南新建筑的特征及其地域风格的创造[A].中国民族建筑研究论文汇编[C].2008.

[2] 陆 琦.上海青浦曲水园[J].广东园林,2017,39(4):97-100.

[3] 张 庆.园林种植的文化性和园林小品园林植物间的配置[J].现代园艺,2017(16):116.

[4] 张延安.建筑类型学下闽南古厝民居二维空间量化研究[D].上海:华东理工大学,2017.

[5] 李志明,王泳汀.基于空间句法分析的拙政园中部游览路线组织与园林空间赏析[A].中国风景园林学会2014年会论文集(上册)[C],2014.

[6] 庄少庞.莫伯治建筑创作历程及思想研究[D].广州:华南理工大学,2011.

[7] 陈 冰.现代建筑空间与中国传统庭院、园林空间的潜在关联[D].上海:同济大学,2006.

[8] 尹玉洁.基于空间结构分析探究留园造园理法[D].北京:京林业大学,2012.

[9] 刘惠锋.江南私家园林空间量化分析——以拙政园为例[D].上海:上海交通大学,2009.

猜你喜欢

庭院街道园林
回到庭院
热闹的街道
清代园林初探
庭院
古代园林里的“美人”
庭院中的童年
和千年园林的今世之约
雪中园林的七个片段
热闹的街道
风居住的街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