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时代城市公厕设计的趋势与发展
2018-03-22许春丽马家幸
许春丽 张 茜 马家幸 贺 洁
(北京市环境卫生设计科学研究所,北京 100028)
0 引言
21世纪是信息化时代,信息技术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给人们的生活、行为、观念带来巨大改变。如何把信息技术作为重要理念利用到公厕设计和应用上,使人们如厕更便捷,更舒适,是我们努力的方向。2017年习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提出绿色、生态、环保、可持续的总要求,11月就“厕所革命”工作作出重要指示。作为设计师,响应厕所革命的最好方式即加快公厕设计革命,应坚持以人性化设计为中心的思想,以节能、环保、资源循环生态文明发展、信息化技术理念为核心,加快推进公厕革命。
1 人性化设计日趋完善
公共厕所是为各个年龄段人们服务的公共场所,设计时应考虑各年龄人群的需求和习惯,努力创造一个人性化、舒适性的如厕空间。
1.1 设置第三卫生间的趋势
第三卫生间有别于男厕和女厕,它是设在公共空间与男女厕所并重的如厕空间,它是用于协助老、幼及行动不便者使用的厕所间,方便如母子、父女、夫妻、异性服伺行动不便者等如厕时获得照顾而使用的厕所间。CJJ 14—2016城市公共厕所设计标准规定公共厕所第三卫生间应在一类固定式公共厕所、二级及以上医院的公共厕所、商业区、重要公共设施及重要交通客运设施区域的活动式公共厕所中设置。2016年12月,国家旅游局发出《关于加快推进第三卫生间建设的通知》,其中强调建设第三卫生间的重要性,不仅可以解决异性游客群体共同如厕需求,还进一步提升公共服务设施品质,体现公厕革命的人文关怀。
第三卫生间是公厕的人性化空间,使用面积不应小于6.5 m2,室内必须有无障碍厕位及扶手、成人及儿童洗手台、儿童坐便器、儿童多功能台、儿童安全座椅等设施(如图1所示)。在设计时无论一类、二类或三类公厕,设置并完善第三卫生间是必要也是趋势。
1.2 女厕位与男厕位的比例
CJJ 14—2016城市公共厕所设计标准中将女性厕位与男性厕位的比例提高到3∶2,人流量较大地区为2∶1。新建公厕设计应注意女厕占用面积较大,约为男厕的2倍左右,而已建大部分男女厕所建筑面积相差不大或男厕较大,在改造设计时可把男女厕所互换而增加女厕位数量,尽量满足标准的设置要求。如果各省市严格按照标准执行男女厕位比例,将有助于避免和缓解女厕的排队现象。
杭州钱江新城可变式厕所通过两扇门增加女厕位。男、女厕中间的8个厕位位于两扇门中间,当女厕人流量较小时,8个厕位属于男厕,当女厕出现排队,男厕那扇门关闭,8个厕位属于女厕,可缓解女厕排队现象(见图2)。
1.3 无性别区域与无性别厕间
天安门公厕设计方案中增加无性别区域,此区域设有第三卫生间、无障碍厕间和无性别厕间(见图3)。此区域位于公厕公共空间的正中,靠近管理间,有利于管理人员集中安全管理。无性别区域有助于解决女厕或男厕排队问题,有利于公厕的分流。即当女厕开始排队时,可引导人群在无性别区域如厕;当男厕开始排队时,也可在无性别区域如厕。在人流量较大地区新建公厕设计时设置无性别区域,可有效解决如厕排队问题。
在主体结构和墙体不能变动的公厕改建设计中,可把公厕改为无性别公厕,如上海黄浦区大林路93号公厕,改造前女厕排队人数较多,经过改造后排队人数和时间均有所减少(见图4)。公厕室内布局只分为大便区和小便区,入口处为小便区,内部大便区为无性别厕位。在人流量较大地区的公厕改造设计时可借鉴此种做法,在一定程度上可解决排队问题。
1.4 儿童厕位、多功能台与扶手等设施
CJJ 14—2016城市公共厕所设计标准规定:“女厕和男厕内应厕位间宜设置扶手,无障碍厕位间必须设置扶手。”GB/T 18973—2016旅游厕所质量等级的划分与评定中规定“大小便位中至少各设一个儿童便位,至少各设一个无障碍便位;便位数量有限时,无障碍小便位和儿童小便位可设在一起。”更新的公厕标准越来越重视各年龄人群的具体需求,为儿童、老年人如厕考虑周全。除此之外,女厕还应设置母婴间,方便妈妈带宝宝如厕。日本公厕内很多人性化设施值得我们学习(见图5,图6)。
2 绿色节能化
2.1 节水技术与措施
公厕中消耗能源最多的是水资源,据统计我国每年冲厕需消耗自来水约占我国每年缺水总量的30%,接近国内40个中等城市的年用水量。CJJ 14—2016城市公共厕所设计标准中要求小便器宜采用每次用水量不大于1.5 L的冲水系统、大便器宜采用每次用水量不大于4 L的冲水系统、所有龙头应采用节水龙头。
2.2 节水设计
2.2.1节水技术
无论城市还是农村,节水技术对公厕尤为重要,尤其在旱厕改造过程中经常遇到无水源及水压低,可以采用无水技术和节水技术解决。
1)无水技术。
常见的无水技术是通过泡沫、打包等物理方式和微生物生化方式达到免水,但后期问题较多,如菌群易受污染、异物多导致包和泡沫出现问题等。还有一种技术是收集尿液作为大便冲洗水达到免水的目的,利用药剂和尿液作为冲洗液,冲洗后变成无味的纸浆状物,可用于农作物的施肥。目前已经应用于一些无水地区公厕,有待观察后续问题。
2)节水技术。
采用节水便器如空气能节水便器,每次冲水量小于3 L;采用气水冲装置节水,利用自来水流动的能量,通过自来水与空气的科学组合,达理想冲厕前提下的高效节水,每次冲水量小于3 L;采用真空排水技术,衡水市冀州区岳良村采用真空排导系统,村子的地下管网全部采用真空管网,每家每户都用上了冲水马桶,且每次冲水只需0.5 L,远低于一般设施的耗水量。
2.2.2节水措施
在条件许可的情况下,公厕设计宜采用中水冲厕,在改造或新建公厕时,可采用洗手废水再利用的措施,北京西站地区公厕管道改造中将洗手的废水作为小便槽的冲洗水,可节约大量用水;还可在有天井、雨水充沛的公厕内设置雨水收集系统,作为便器的冲洗水以达到节水目的。
2.3 绿色设计
2.3.1生态墙体
有些公厕室内异味较重,虽然除臭措施较多,但不够节能和美观,可采用生态墙体的设计即在多孔砖的墙内种植一些绿色植物如虎皮兰、常春藤、芦荟等,这些植物不仅可以吸收公厕内异味和水蒸气,还有助于调整室内外温度,生态墙体的设置营造给大家一个美观、舒适的如厕环境(见图7a))。在公厕的外立面进行绿化设计,采用绿植作为装饰品,不仅美观,还可改善室内外热环境(见图7b))。
2.3.2太阳能系统和节电设计
在一些日照充足地区的公厕屋面或墙面设置太阳能光电板,太阳能系统可供公厕照明、采暖,还可为入口处的指示牌和用电设施提供电源。利用天然采光、合理设置门窗位置可以节约用电,电气设计中应选择节能型感应灯具。
3 智能信息化
3.1 智能引导系统
人口密集地区如厕难,难在人多厕所少,如何解决此类问题,这就需要智能系统的帮助。北京西站地区的公厕改造中由于标志牌不醒目、引导标识较少,以致许多急于如厕的使用者找不到距离最近的公厕。如北广场的东公厕位于出站口、售票厅、公交车站附近,人流量很大,排队人数较多,而东公厕附近还有两个公厕,距离不足百米,却空位无数,只在于人们不知道其具体位置。在改造设计中提出智能视数据系统的理念解决以上问题。
智能视数据系统由人流统计、智能引导、调控管理、在线监测四方面组成,设置在公厕入口处可统计人流量还可为管理者提供报表分析,可实时调控保洁人员、监督卫生情况,还可监测空气质量和H2S,NH3的浓度。作为如厕者,通过电子引导牌可找到离她最近的公厕,在公厕入口的显示屏上可显示当前厕位空余情况,当出现排队情况时显示屏可显示其具体情况,如女厕17个厕位,空余0厕位,排队20人;还可以引导公厕排队人员就近前往另一公厕并指明具体位置和方向。通过智能信息技术把周边几座公厕作为一个公厕管理和使用,“厕位共享”的理念可缓解女厕排队现象。
虹桥火车站公厕改造加装“厕位智能引导系统”(见图8),厕所入口处设置引导系统的电子屏,屏幕内不仅显示厕所平面及每个厕位的位置,还可通过厕位颜色得知使用情况(红色为有人),使如厕更为有序。
3.2 智能呼叫系统
无性别厕所使用时普遍存在安全疑虑,如夜晚女性如厕时怕男性进入等问题。在无性别厕间内设置红外智能呼叫系统,在门未关好时有提示音乐,在厕间内超过10 min有呼叫音乐,在厕位旁设有呼叫按钮可直接通到管理间。设置智能呼叫系统为无性别公厕带来安全保障,必将成为趋势。
3.3 信息化
信息技术也可应用在公厕规划中,从人流量较大地区的公厕人流量数据可算出此地区应建几座公厕,几个厕位等关键指标,对本地区合理设置公厕有积极作用。同样信息技术可提高管理单位的调控能力,因为信息分析处理软件可实现自动化控制,使其具备自动感应、自动信息收集、互联通信,预警、自控等功能,发生状况可及时报警,对提升公共厕所整体建设与管理水平有指导
意义。
4 结语
小厕所,大民生,公厕不仅是城市正常运行必需的基本公共服务设施,也是城市现代化的标志,更是我国文明的窗口。随着习总书记的倡导,“厕所革命”深入城市和农村,为人民如厕难群策群力,公厕数量到质量都有较大改变,受到大家的热烈欢迎。设计师任重道远,多体察各年龄人群需求,做精细化设计,营造舒适、便利的空间环境,进一步提升大家如厕的舒适度。
[1] 吴 江,黄 欣.现代城市公厕设计策略研究[J].包装工程,2007(8):39-40.
[2] 许春丽.城市公厕设计的功能化探索[J].山西建筑,2016,42(30):31-33.
[3] 王 晶,徐雨昕.可持续设计的发展——模块化公厕的设计与探究[J].包装世界,2013(3):123-125.
[4] 许春丽.谈绿色公厕设计[J].山西建筑,2017,43(6):223-2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