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三教融合”助推区域社会经济高质量发展
——对接南川经济社会发展促进基层电大转型

2018-03-22张建华

重庆开放大学学报 2018年3期
关键词:高质量基层区域

张建华 , 杨 波

(1.重庆广播电视大学南川分校 党政办公室, 重 庆 408400;2.重庆市南川区教师进修校 党政办公室,重庆 408499)

一、区域社会经济高质量发展对教育提出的要求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明确提出,推动高质量发展,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国确定发展思路、制定经济政策、实施宏观调控的根本要求。什么样的发展是高质量发展呢?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提出,“必须坚持质量第一、效益优先,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推动经济发展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必须把发展经济的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把提高供给体系质量作为主攻方向”,“努力实现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的发展”[1]。

为了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南川区社会经济发展突出“工业强区、旅游名城、生态花园”三大定位,加快构建新型工业体系,培育旅游综合性战略支柱产业,推进农业现代化。重点打造铝铜材料、精细化工、机械装备、食品医药四大支柱产业集群,积极培育电子信息、新能源、新型建材三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大力推进全域旅游,大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①南川区人民政府.重庆市南川区人民政府关于印发重庆市南川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的通知(南川府发〔2016〕14号),2016年4月14日。在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指导下,南川区域社会经济正逐步转向高质量发展。在推动区域社会经济向高质量迈进的征程中,会涉及观念的转变、制度的制定、经济的转型、社会的管理、人才的培养、重心的转移等一系列因素。

教育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头等大事,其与科技、经济具有相互支持、相互促进、互为因果的本质联系,理所应当在区域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中产生重要影响,发挥关键性的作用。那么,区域社会经济高质量发展对教育提出了什么样的要求呢?

第一,高质量发展经济的着力点是“实体经济”。南川区铝铜材料、精细化工、机械装备、食品医药“四大支柱产业集群”的打造,必然需要相应的产业工人和创新型人才的支撑。然而,区域现有的人才储备并不适应或者满足四大支柱产业对工人和相应人才的需求。据调查,南川铝铜产业专业人才在从事该行业工人中的占比仅有2%,精细化工专业人才在从事该行业工人中的占比为7.6%,机械装备专业人才在从事该行业工人中的占比为10.8%,食品医药专业人才在从事该行业工人中占比仅为5%。专业人才资源的严重不足,必然制约产业质量和产业发展,这就要求教育及时跟进,对从事该职业的工人,开展相应的岗前职业能力培训,提升产业工人适应新职业的技能。

第二,推动高质量增长,要充分发挥创新引领作用,推动社会进入全面创新阶段,引领增长质态升级。创新人才的培养,是居于战略领先地位的。这对教育提出了新的要求:一方面,在基础教育阶段就要重视对学生创新精神和创新意识的培育,筑牢创新的底子;另一方面,要求社会教育高举创新的旗帜,激发各类人才创新创业的热情,随时为他们提供足够的智力支撑和服务。

第三,高质量发展,要努力实现“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的发展”。这需要一大批具有扎实文化功底、较强学习能力、终身学习习惯的人才作保障,使他们随时学习新本领,及时适应新形势和新发展 的需要。这要求教育要积极倡导终身教育、终 身学习理念,积极创新教育模式和方法,持续 引领社会的终身学习。

基层电大作为区域成人教育机构,如何回 应高质量发展对教育提出的要求呢?我们认 为,应从传统的单一学历补偿教育走向学历教 育与非学历教育融合发展;在非学历教育中应 围绕区域社会经济发展需求,大力开展从业人 员职前教育、在职人员技能提升教育,以及社 区教育。概言之,就是要走学历教育、职业教 育、社区教育“三教融合”发展的路子,助推 区域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二、“三教融合”的基本内涵及其对教育 发展的影响

融合,是指将两种或多种不同的事物合成 为一体。在物理意义上,融合是指熔成或熔化 成一体。在心理意义上,融合是指不同个体或 不同群体的思想、心理在一定的碰撞或接触之 后,认知、情感或态度倾向融为一体。在当今 世界,不同类型的教育逐步走向融合正在成为 教育改革发展的新潮流,并深刻地影响着教育 改革和发展的方向,尤其对我国基层电大转型 与发展产生重要影响。

1. “三教融合”的基本内涵与理论依据

本文中,“三教”是指成人教育的三种形 式,即成人学历补偿教育、面向从业人员的职 业教育、提升社区居民素质的社区教育。

成人学历补偿教育,旨在针对未完成大 专、本科学历的学生,使他们通过在电大以及 国家批准建设的其他成人教育学院完成相应大学课程的学习,达到大专及本科学业标准的教育。从业人员的职业教育,包括对从业人员在从事岗位前必须具备的相应职业技能的培训,以及在从事相应工作时所必需进行的岗位职业技能提升培训。社区教育,是指在社区中开发、利用各种教育资源,以社区全体成员为对象,开展旨在提高成员的素质和生活质量,促进成员全面发展和社区可持续发展的教育活动[2]。 这三类教育虽各有特点但又相互联系,既各有侧重又相互作用。一是三类教育都是以成人为实施对象,是对成人原有素质、技能、品质的再提升;二是三类教育在学习资源和学习内容中,会出现相互交叉、重叠;三是三类教育都是全民终身学习体系构建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内容。因此,作为区域成人教育机构,探索三类教育融合发展,最大限度地整合资源,因地制宜地建设和改造课程,统筹管理,分类实施,将有助于高效率提升区域人才培养的质量,改善服务区域社会经济发展的教育供给,进而助推区域社会经济高质量的发展。

“三教融合”是与远教教育、开放教育紧密联系的。国际远程教育通过半个多世纪的发展,形成了革命学派、趋同学派、谱系学派三大理论体系。革命学派认为,“不能把校园教育与远程教育截然分开”。谱系学派的一个重要观点,就是淡化不同教育的界线,认为教育是在“你中有我,我中有你”过程中融合发展的。趋同学派认为教育正在趋同,即由对立走向并合,不同类型教育的界线越来越模糊。“开放与远程教育的最终归宿是与传统教育的重新归并和统一,而不是完全分离和并行发展。教育界的任务就是要创造一体化的教育学,即一体化的教育理论和学习理论。”[3]国际远程教育理论学派融合发展的观点和一体化的教育学理论,为电大促进各类教育走向融合,尤其是基层电大在一个办学实体内,促进成人学历补偿教育、面向从业人员的职业教育、提升社区居民素质的社区教育的融合发展,提供了重要的理论支撑。

2. “三教融合”对电大教育发展的影响

(1)更好地实现资源共享,提升教育效益

1979年,广播电视大学(简称电大)成立。39年来电大系统积累了丰富的办学经验,建设了一大批优质大学学历教育课程。每年全国有数以百万计的人通过这些课程的学习而受益,获得了更高层次的学历。如何让这些优质课程资源发挥更大的优势,更好地服务于地方社会经济的发展呢?如果将学历教育的课程资源根据区域社会经济发展的需求,加以遴选、改造,使之成为针对当地居民开展社区教育、职业教育的“短平快”培训课程,可让更多没有参加学历教育的成人也能共享学历教育的课程资源,从而提升教育效益。反之,社区教育、职业教育的精品培训课程,也可在学历教育学员中进行集中培训,从而实现优质课程资源的流动与共享。

(2)更好地推进专业建设,促进教育发展

社区教育、职业教育的培训课程,需要适应社会多元需求的动态变化,与时俱进,才有生命力。“三教融合”发展,可将这一理念更好地延伸到学历教育的专业建设之中,从而打破学校传统的固定专业、固定课程和学生被动接受的模式。学校必须审视自己的专业设置、课程安排,立足于地方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去建设打造专业和课程,这样才能更接地气,更受欢迎。

(3)更好地推动全民学习,发展终身教育

从业人员相互流动是社会发展的必然态势。在“三教融合”的大背景下,学历教育、社区教育与职业教育在良性互动中相互影响、相互促进,三者综合发力,对激发从业人员和市民的学习热情,发展终身教育,推动终身学 习,提升区域终身教育水平具有重要意义。

三、全面提升办学水平,助推区域社会经济高质量发展

“三教融合”发展,无论是从实体化建设,还是从师资队伍建设,都对区域基层电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同时也为区域基层电大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机遇。如何有效抓住机遇,强化内涵建设,全面提升办学水平,助推区域社会经济高质量发展呢?

1. 强化基础设施建设,打好“三教融合”发展的底子

政府需继续加大对基层电大的投入,以确保教学基础设施、校园文化设施、生活基础设施和环境景观适应学校办学发展和改善师生生活的需要,从而使学校达到具有“互联网+三教融合”的基础条件的要求。同时,应整合街道、企业、社区学校、企业培训中心等教育资源,建设完善基层学习中心的办学基础设施。

要大力提升基层电大的教育信息化水平。远程教育是电大办学的优势,学校信息化水平应该是区域内较为先进的。基层电大应形成服务办学、服务师生、服务社会的信息化网络环境,为不同类型的学习者在线学习、数字化学习、移动学习、线上线下混合学习提供条件。

要完善基层电大图书资源建设。按照开放性、集成化、数据化的要求,突出资源建设和实用性,使校内资源集成和社会资源吸收并举,信息资源服务与读者素质提升同步,线上线下服务于一体,打造具有信息源泉、学术支撑、文化窗口、育人平台功能的图书馆。让更加开放的电大图书馆成为全民终身学习的重要平台。

要强化基层电大校企共建实训基地,围绕区域支柱产业,紧密对接相关企业,建设一批水平较高、资源共享的实践教学基地,为学生 提供良好的实训条件。

2. 加大师资队伍建设,培育“三教融合”发展的里子

基层电大要按照“以专为主、专兼结合、动态开放、持续发展”的原则,建设一支教学业务过硬、结构合理、特色鲜明、专业化高水平的师资队伍。一是地方人社部门要加大对基层电大人才引进的支持力度,吸纳更多专业课程领军人物、学术骨干到电大师资队伍中。二是基层电大要聘用社会、企业的高端人才和名师充实电大师资队伍。三是基层电大应拟定并实施各类人才培养计划,促进教师专业化成长。通过这些途径,构建优秀的教师团队来支撑“三教”的融合,促进“三教”健康发展。

3. 加快特色专业建设,做亮“三教融合”发展的品牌

基层电大应依据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和产业升级的需求,重点建设实用、新型、交叉的专业。围绕本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战略定位和新兴、支柱产业,可采取政府部门、高等院校、行业协会、大型企业合作的方式,开展紧贴当地需求的专业建设,强化专业的应用性和实效性,逐步打造具有地方特点、区域领先、特色鲜明的优势专业,服务区域产业发展,辐射带动周边基层电大的人才队伍建设。

4. 搞好课程开发建设,充实“三教融合”发展的内涵

基层电大应需设置专门的课程建设中心,按照“精选主干,扩大选修;优化模块,调整比例;重点明晰,资源共享”的要求设置课程。规范课程的规划、设计、制作、测试、试学、评审和更新等方面。吸收高校、研究咨询机构、行业企业、用人单位参与课程建设,加强课程内容的科学性和专业性,提高课程的实用性和针对性。要遵循远程教育、职业教育规律和学生自主学习特点,优化课程内容呈现方式和教学活动设计环节,加强课程的交互性,有效支持学习者的自主学习。①教育部.教育部关于办好开放大学的意见(教职成〔2016〕2号),2016年1月21日。逐渐构建“三教融合”的课程群,用高质量的课程充实“三教融合”发展的内涵。

5. 做好资源平台建设,搭建“三教融合”发展的桥梁

基层电大要以应用为驱动,加大学校网络基础设施的改造升级,在当地行政部门的指导下,精准对接国家开放大学、省级电大的网络平台,建设具有大容量、高可信、高性能的全民终身学习平台。利用国家开放大学学分银行系统,实施区域继续教育学分管理,对在各种培训机构取得非学历教育成果,以及通过社区学习、岗位学习等取得的非学历教育成果,在认证之后,可以换算成一定课程的学分。学习者可以按照学分累积规则,以“零存整取”的方式申请获取对应的课程结业证书、培训证书、职业资格证书,或者相应层次的学历证书,达到有效沟通岗位学习、短期培训、社区学习、学历学习的学分共用[4],从而促进学历教育、职业教育、社区教育的深度沟通与融合。

6. 深化培养模式改革,提升“三教”人才培养质量

基层电大要改革传统的人才培养模式,重新确立“以提升职业能力”为核心的人才培养新模式。紧密结合行业和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需要。精准对接产业、行业,与企业、行业等用人单位共同制定人才培养方案,开发培训项目和课程,真正使教育服务于学习者的专业发展及生产生活的实际需要。

不断探索以学习者为中心,基于网络自主学习、远程学习支持服务和面授相结合的学习新模式。建立健全网络课程辅导教师的导学、督学和助学机制,不断提升人才培养的质量,以培养高质量的各类人才助推区域社会经济的高质量发展。

猜你喜欢

高质量基层区域
基层为何总是栽同样的跟头?
坚持以高质量发展统揽全局
分割区域
高质量项目 高质量发展
牢牢把握高质量发展这个根本要求
基层在线
基层治理如何避免“空转”
“三部曲”促数学复习课高质量互动
区域发展篇
走基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