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医结合治疗分泌性中耳炎痰湿聚耳型疗效观察
2018-03-22杨红霞
杨红霞
(山东省泰安市妇幼保健院耳鼻喉科,山东 泰安271000)
分泌性中耳炎属于中耳非化脓性炎性疾病,主要临床特征为中耳负压或积液及听力下降。成人及儿童均可发病,其中以儿童居多,且发病率逐渐升高,是引起听力下降的主要原因。临床治疗主要以消炎药物为主,但是效果并不理想[1]。本研究用中西医结合方法治疗分泌性痰湿聚耳型中耳炎效果显著,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共83例,均为2014年3月至2017年3月本院收治的痰湿聚耳型分泌性中耳炎患者,符合《中医耳鼻咽喉科学》中相关诊断标准[2]。随机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对照组40例,男20例、女20例;年龄8~28岁,平均(18.5±4.8)岁;病程2周~8个月,平均(4.5±1.3)个月。研究组43例,男24例、女19例;年龄8~30岁,平均(19.8±5.2)岁;病程2周~9个月,平均(4.8±1.5)个月。两组年龄、性别、病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西医诊断标准参照《实用耳鼻咽喉科学》分泌性中耳炎的诊断标准[3]。
排除依从性差、药物耐受性差,鼻咽癌、腺样体残留等耳鼻喉科占位性病变,腭裂,妊娠及哺乳期妇女。
2 治疗方法
两组均给予常规治疗。口服阿奇霉素,每日1次,儿童剂量为第1日10mg/kg,第2~5日5mg/kg;成人剂量为第1日0.5g,第2~5日0.25g。连续口服5天;每天2次鼻内滴注盐酸羟甲唑啉滴鼻液,日2次。鼓室内有积液行鼓膜穿刺抽液。
研究组加用补中益气汤合五苓散加减治疗。药用黄芪30g,党参15g,白术15g,柴胡10g,当归10g,陈皮10g,辛夷10g,茯苓15g,泽泻15g,石菖蒲10g,车前子15g,葛根15g。伴有鼻咽不利、黄涕、脓涕等加胆南星、鱼腥草,伴有鼻塞加白芷、苍耳子,伴有喷嚏、清涕加白术、桂枝、防风、黄芪等。水煎,早晚分服。
治疗期间应忌食辛辣刺激食物,清淡饮食,减少烟酒,注意口腔卫生,充足睡眠,不宜游泳。两组均1周为一疗程,治疗2个疗程。
3 观察指标
包括临床疗效和听力测试结果。
4 疗效标准[4]
治愈:鼓室曲线A型,鼓膜活动度好且色泽正常,耳鸣、耳胀闷感均消失,听力恢复正常。有效:鼓室曲线A、B、C型,听阈提高超过20dB,仍伴有轻度耳胀闷感和耳鸣。无效:症状及体征均无明显缓解,亦或加剧。
5 治疗结果
两组疗效比较见表1。
表1 两组疗效比较 例(%)
两组听阈值比较见表2。
表2 两组听阈值比较 (±s)
表2 两组听阈值比较 (±s)
组别 例 0.25kHz 0.5 1 2 4对照组 40 20.6±8.4 20.3±7.8 22.4±6.8 17.7±5.6 18.5±6.2研究组 43 13.4±4.2 10.8±3.3 11.3±4.2 8.9±4.6 7.9±3.2 t 4.882 7.132 8.869 7.790 9.679 P <0.05 <0.05 <0.05 <0.05 <0.05
6 讨 论
分泌性中耳炎是临床常见疾病,病因及发病机制尚不清楚,但大多研究倾向于咽鼓管功能障碍是最主要的病因[5]。以西医治疗在疾病的初期应用抗生素,对于中耳积液的消退有一定的积极意义,但是由于治疗周期长,效果慢,患者耐受性较差,影响了临床疗效[6-7]。目前已有临床观察证实[8-10],应用中西医结合治疗可取得较好疗效,在达到局部治疗与整体治疗相结合的同时,还可以大大降低复发率。
分泌性中耳炎属中医 “耳胀”、“耳闭”范畴。中医认为本病与脾肺密切相关,《素问·玉机真脏》日:“脾脉者其不及,则令九窍不通,名日重强”,《诸病源候论·卷二十九》谓“风入于耳之脉,使经气闭塞不寅,故为风聋”,《太平圣惠方·卷三十》谓“上焦风热,耳忽聋鸣”。可见耳胀耳闭的发病同脾肺密切相关。外邪袭肺客耳,肺失宣降,不能发挥正常的通调水道的作用,从而导致鼓室积液,经脉痹阻从而导致耳聋;“脾为生痰之源”,脾虚运化失司则湿浊内生,阻碍清阳之气上达耳窍,湿邪停聚,耳窍被阻,或耳闭久病,脾气虚损,邪入经络,清窍受阻,耳窍失养故病久难愈。治疗应以健脾升清,利湿通窍为主。补中益气汤合五苓散进行加减方中黄芪、党参、柴胡、葛根补气升清,白术、茯苓、泽泻健脾燥湿,当归,陈皮活血行气,石菖蒲、辛夷开窍祛痰。黄芪还有补益肺气,利水排脓的作用,有利于中耳积液的排出,从根本上达到改善咽鼓管功能的作用,利于中耳腔通气,减轻中耳腔黏膜肿胀,减少渗出液。
补中益气汤合五苓散加减联合西医治疗分泌性中耳炎痰湿聚耳型临床效果显著,可改善临床症状和体征,降低听阈值,改善听力。
[1]王丽超.宣肺通窍法联合耳穴贴压治疗急性分泌性中耳炎183例[J].中国中医药科技,2015,22(2):229.
[2]王永钦.中医耳鼻咽喉口腔科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1:10.
[3]黄选兆,汪吉宝.实用耳鼻咽喉科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8:10.
[4]MARK A,MATHARU V,DOWSWELL G,et a1.The point prevalence ofotitis media with effusion in secondary school children in P okhara.Nepal:a cross sectional study[J].Int J Pediatr Otorhinolaryngol,2013,77(9):1523-1529.
[5]田君海,薛海涛,刘慧鑫.分泌性中耳炎发病机制研究进展[J].河北医药,2005,27(10):59-60.
[6]滕清毅.宣肺通窍汤结合微波治疗急性分泌性中耳炎患者临床研究[J].亚太传统医药,2015,11(6):111-112.
[7]郭艳霞.宣肺聪耳汤辅助治疗急性分泌性中耳炎的107例临床报告[J].北方药学,2015,12(8):23-24.
[8]王宗英.中西医结合治疗分泌性中耳炎50例疗效观察[J].四川中医,2007,26(1):90-91.
[9] 施卫东.中西医结合治疗分泌性中耳炎60例[J].浙江中西医结合杂志,2007,8(17):522-523.
[10] 褚建,刘勇均,张丽.中西医结合治疗分泌性中耳炎38例临床观察[J].江苏中医药,2012,9(44):45-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