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医学生心理韧性现状及与网络欺负的相关性研究

2018-03-22贾博陈存芳

锦州医科大学学报 2018年1期
关键词:人际独生子女韧性

贾博,陈存芳

(锦州医科大学第三临床学院,辽宁 锦州 121000)

心理韧性是指个体面对逆境、创伤、威胁或其他重大压力时来维持和促进其健康成长的一种相对稳定的心理特质,即对困难经历的反弹能力[1]。心理韧性有利于缓解压力性事件对个体带来的不良影响,有助于人们从现实或预期的威胁中尽快恢复[2]。网络欺负是网络情境下,个人或团体利用信息和交流技术对他人进行蓄意、反复、恶意的欺负行为。随着网络的普遍应用,网络欺负作为一种新的欺负形式在青少年群体中正逐渐增多,有研究发现青少年中网络欺负发生率达6%~59.8%[3],医学生作为青少年的一个特殊群体,其网络欺负的问题也十分严重。心理韧性作为医学生的保护性资源,能否有效遏制或削弱网络欺负的不良行为目前国内研究尚少。本研究旨在了解医学生的心理韧性现状,并探讨其与网络欺负的相关性,为有效提高医学生心理韧性,遏制其网络欺负的发生提供理论依据。

1 研究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采用分层随机抽样方法抽取锦州医科大学本科医学专业学生(大一至大五)共750人,进行问卷调查,得到有效问卷665份,有效率为88.7%。

1.2 研究工具

1.2.1 一般资料 根据相关文献及研究目的设计医学生一般资料调查表,内容包括:性别、年龄、年级、专业、是否独生子女、生源地。

1.2.2 心理韧性量表 采用胡月琴等[4]编制的青少年心理韧性量表,该量表有27个题项,由个人力和支持力两个因子组成,其中个人力包含目标专注、情绪控制和积极认知3个维度,支持力包含家庭支持和人际协助2个维度,量表采用5点计分法,得分越高说明心理韧性水平越好。该量表内部一致性系数为0.85。

1.2.3 网络欺负量表 采用Erdur和Kavsut编制的网络欺负量表[5],该量表有18个题目,采用4点计分,1表示0次,4表示5次以上,得分越高表明实施网络欺负的频率越高,该量表内部一致性系数为0.82。

1.3 量控制 由研究团队中3名经过专门培训的心理学专业调查员进行问卷发放,所有问卷都采用不记名作答,调查员向受试者解释调查的目的、问卷的填写及注意事项,并在问卷回收时注意检查,有遗漏的请其补全。回收的问卷审查整理,剔除规律作答、随机作答等无效问卷,剩下的有效问卷由调查员统一编码录入、分析处理。

2 结 果

2.1 基本情况 665份有效问卷中男生239人(35.9%),女生426人(64.1%);年龄17~25岁,平均(21.4±3.8)岁;大一至大五每个年级的人数依次为151人(22.7%)、142人(21.4%)、150人(22.6%)、122人(18.3%)、100人(15.0%);独生子女462人(69.5%)、非独生子女203人(30.5%);农村356人(53.5%)、城镇309人(46.5%);临床医学专业217人(32.6%)、眼科专业112人(16.8%)、耳鼻喉专业104人(15.6%)、口腔专业124人(18.6%)、影像专业108人(16.2%)。

2.2 医学生心理韧性现状 结果显示医学生心理韧性总体得分为(3.63±0.78)分,高于目前大学生心理韧性平均得分(2.85分)[6],说明医学生具有较高的心理韧性水平。不同性别、不同生源地、是否独生子女、不同年级医学生的心理韧性水平比较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见表1。

2.3 医学生网络欺负与心理韧性的相关性分析 结果显示医学生网络欺负发生率为21.5%(143/665),网络欺负量表得分为(1.28±1.14)分,处于较低水平,将网络欺负得分与心理韧性各维度得分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心理韧性各维度与网络欺负均呈负相关(P<0.01),见表2。

表1 医学生心理韧性比较

注:多重比较:a表示大五医学生目标专注得分显著高于大一和大二,b表示大五、大四医学生人际协助得分显著高于大一

表2 医学生网络欺负与心理韧性的相关性分析

2.4 医学生网络欺负的多元线性回归分析 以医学生网络欺负得分为因变量,以心理韧性各维度得分为自变量,对医学生网络欺负进行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情绪控制、积极认知和人际协助三个维度进入方程,心理韧性对医学生网络欺负的解释量为18.6%,见表3。

表3 医学生网络欺负的多元线性回归分析

3 讨 论

3.1 医学生心理韧性现状 本研究结果显示医学本科生心理韧性高于目前大学生的平均水平,可能原因是当代医学生进入大学前接受过多年的中学素质教育,进入大学后除了学习医学知识外,学校还开展了多种形式的健康教育,提高了医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但不可否认当代医学生的心理韧性仍有很大的提升空间。

医学生心理韧性的性别差异显著,男生的情绪控制维度得分较高,而女生的人际协助维度得分较高。原因可能是由于男生情绪控制上较为理性,情绪表达趋于隐蔽,男生多愿表现的坚强、克制和沉稳,而女生情绪控制倾向于感性,善于表露和宣泄自己的情绪,在遇到困难时更容易向他人倾诉,向外界寻求帮助而获得支持[7]。本研究中非独生子女的心理韧性高于独生子女,原因可能是独生子女家庭中父母都围着子女转,凡事都替他们着想,独生子女很少遇到挫折,他们在面临困难时往往选择逃避,缺乏坚强的意志和压力应对策略,非独生子女家庭中父母无法对每一个子女的事情都照顾的面面俱到,很多时候需要他们自己独立面对困难和挫折,这使的他们性格坚韧,在面临压力时具有挑战精神,能从积极的角度看问题,经历挫折后也能迅速恢复[8]。

本研究结果显示随着年级的升高,医学生心理韧性中目标专注和人际协助两个维度的得分也在不断升高,说明作为青少年,医学生的性格并未完全定型,大学期间的学习生活会对医学生的心理韧性产生影响。大一、大二的医学生刚刚融入大学生活,人生目标尚不明确,经过五年的大学生活及学习,大五学生阅历逐渐丰富,心智得到更好的磨练,且大五学生来自学业和就业的压力也空前的增大,这使得大五学生不得不集中精力专注于毕业后的选择,并为之不断努力[9]。大一学生刚进入大学,周围环境对他们来说比较陌生,交际圈很狭窄,使得他们人际协助能力相对较弱,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医学生在大学中不断参加学校社团、年级等团体组织的各种活动,到大四、大五他们已建立了稳定的人际关系网络,学会了更好的处理人际关系,使得他们的人际协助能力得到显著提高。同时本研究还显示,医学生心理韧性中情绪控制、积极认知、家庭支持三个维度的得分年级差异并不显著,说明作为医学教育者,我们还有很多工作要做,以进一步提高医学生的心理韧性。

3.2 心理韧性与网络欺负的相关性分析 医学生经过大学及大学以前的多年学习,素质普遍较高,自我管理和控制能力较强。但有研究发现随着智能手机级网络的普及,大学生网络欺负行为的发生率在逐年升高[10],本研究中21.5%的医学生曾不同程度的发生过网络欺负行为。大量证据表明网络欺负会对大学生的身心带来极大危害,网络受欺负者会感到情绪低落、孤独、绝望、缺乏安全感等,出现较多的人际交往和行为问题,甚至会导致抑郁、自杀[4]2567-2590。因此如何有效阻止医学生网络欺负行为的发生已成为医学教育工作者的重要工作之一。

本研究结果显示,医学生心理韧性各维度均与网络欺负呈负相关,多元回归分析显示情绪控制、积极认知和人际协助3个维度是遏制网络欺负的独立因素,心理韧性对医学生网络欺负的解释量为18.6%。说明心理韧性对个体的品行问题倾向有保护作用,高心理韧性的医学生有较好的适应能力,能在逆境、困难、挫折中及时调整和恢复,能努力遵守社会道德规范,较少通过网络发泄内心的压力及对现实的不满,减少网络欺负等不良行为的发生。有研究认为心理韧性还可作为中介,通过提高社会支持对网络欺负的阻止作用[11]。由此可见积极提高医学生的心理韧性可以有效减少其网络欺负的发生。

3.3 展望 当代医学生具有较高的心理韧性水平,且大学教育可以促进医学生心理韧性的提高,同时心理韧性对医学生品行不良行为具有保护作用,可有效减少网络欺负的发生。因此医学教育工作者应通过全方位、多形式的教育方式指导医学生以积极的心态面对挫折和困难,不断提高医学生心理韧性水平,进而遏制网络欺负行为的发生。我们可以通过营造包容性的校园文化、优美的校园环境、上进的学习风气来促进医学生与大学生活的情感适应;根据不同学生的特点,开设针对性的人生观教育、价值观教育、心理健康教育等课程,让医学生从专业理论水平提高心理韧性;我们还可以与学生家长建立网络互动平台,协助家长为学生创建一个温暖、和谐、轻松的家庭氛围,让家庭成员之间相互关爱、理解、感恩。

[1] 李丽,梅松丽,张立伟.大学新生心理韧性与归因、应对方式的相关分析[J].中华行为医学与脑科学杂志,2012,21(10):927-929.

[2] Johnson J,Jones C,Lin A,et al. Shame amplifies the association between stressful life events and paranoia amongst young adults using mental health services:Implications for understanding risk and psychological resilience[J].Psychiatry Res,2014,220(1-2):217-225.

[3] 胡阳,范翠英.青少年网络欺负行为研究述评与展望[J].中国特殊教育,2013,(5):83-87,71.

[4] Hemphill SA,Tollit M,Kotevski A,et al. Predictors of Traditional and Cyber-Bullying Victimization:A Longitudinal Study of Australian Secondary School Students[J].J Interpers Violence,2015,30(15):2567-2590.

[5] 胡月琴,甘怡群.青少年心理韧性量表的编制和效度验证[J].心理学报,2008,40(8):902-912.

[6] Erdur-Baker O,Kavsut F. Cyber bullying:a new face of peer bullying[J]. Egitim Arastirmalari-Eurasian Journal of Educational Research,2007,7(27):31-42.

[7] 王永,王振宏.大学生的心理韧性及其与积极情绪、幸福感的关系[J].心理发展与教育,2013,29(1):94-100.

[8] 杨小丹.关于大学生心理韧性的特点与现状的研究[J].湖北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6,36(6):134-137.

[9] 杨莉,赵品良,史占彪.父母教养方式、心理韧性与大学生主观幸福感的关系分析[J].第三军医大学学报,2012,34(24):2518-2521.

[10] 何丹,范翠英,牛更枫,等.父母教养方式与青少年网络欺负:隐性自恋的中介作用[J].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2016,24(1):41-44,48.

[11] 冯志远,万鹏宇,黄琴,等.大学生社会支持、心理韧性、网络欺负及生活满意度的关系研究[J].中国健康教育,2016,32(1):8-11,31.

猜你喜欢

人际独生子女韧性
强化粮食供应链韧性
微信聊天自我表扬的人际和谐管理研究
人际自立特质、人际信任与合作行为关系研究
搞好人际『弱』关系
房地产市场韧性犹存
韧性,让成长更美好
图说
独生子女可以直接继承房产吗?
笑中带泪的韧性成长
独生子女的心理问题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