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生子女的心理问题分析
2016-02-04肖妍律
肖妍律
湖南省长沙县第一中学,湖南 长沙 410138
独生子女的心理问题分析
肖妍律
湖南省长沙县第一中学,湖南 长沙 410138
近年来,我国各个学校中独生子女的比例呈现出上升趋势,与非独生子女相比,独生子女无论在行为和心理上,都有着一定的差异,关于独生子女的心理问题,国内外已经展开了深入的研究。本文主要总结国内外专家学者的研究经验,并探讨独生子女心理问题的对策。
独生子女;心理问题;分析
在上世纪70年代末,我国为了控制人口的增长,切实提高人口的综合素质,开始实施计划生育。直到2014年才开始逐步实行“单独二胎”政策,到2016年才完全放开二胎政策。在这二十多年里我国的独生子女人口超过一亿,独生子女的问题日益暴露出来,引起了社会教育界、医学界、心理卫生界的相关专家的注意。独生子女的心理问题是他们健康成长的一个重要方面,它对于独生子女的日常生活有着重要的影响。
一、国外关于独生子女心理问题的研究概况
国外对与独生子女心理问题的研究已经存在一百年的历史了,有关专家认为“独生子女本身就是一种病态”,独生子女或多或少都存在着以自我为中心、固执的不良心理问题。西方学者主要从以下四个方面对独生子女的心理健康进行了研究:第一个方面:健康问题。对于独生子女的健康问题有着两种说法:一种说法是独生子女总体健康较低。因为在日常生活当中,独生子女缺乏伙伴的陪伴,大多自己在家玩玩具、看电视、玩电子产品等。独生子女体育运动少,身体素质较低,视力普遍较差。另一种说法是独生子女的卫生习惯普遍较好,所以说他们受到病菌感染的机会较小,身体健康状况比非独生子女要好。第二个方面:智力问题:在这一问题,多方专家一致认为独生子女家长为独生子女的教育投资较高,独生子女受到的教育质量较好,所以他们的智力普遍较高。第三个方面:性格特征。在这一问题上,相关专家也有两种说法。一种说法认为独生子女的性格明显具有两极性。因为独生子女受到家庭成员的全部关注,导致他们自我中心较为严重。另一方面是独生子女受到家长教导较多,相对来说比较懂事。但是另外一种说法就否认了独生子女的这种性格的特异性,认为独生子女的性格与非独生子女的性格没有太多的差异。第四方面:社交。有一些调查研究,认为独生子女在社交方面适应能力较差,但是另外一些调查显示,独生子女在社交上不差于非独生子女。
二、我国关于独生子女心理问题研究的现状
我国从80年代开始就对独生子女从儿童到成年进行了跟踪调查,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了研究:
(一)儿童和青少年的心理、个性行为的研究
相关专家经过调查一致认为,我国的独生子女与非独生子女没有太多的差别。专家认为独生子女的男孩没有明显差别,但是农村独生子女女孩明显具有性情多变、喜怒无常的特点,但是这跟农村重男轻女有着直接的关系,与独生子女非独生子女关系不大。范存仁的研究显示,独生子女的学习动力和自我中心较为明显,学习成绩比非独生子女要好,但是生活自理能力要差一点。
(二)独生子女大学生心理问题的研究现状
从2000年开始,大学里的独生子女日益增多,独生子女大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引起了高校的高度重视。对于独生子女大学生的行为习惯、性格,各专家有着不同的看法,但是比较一致的意见是,独生子女在学习的适应能力、环境适应能力和人际交往方面要比非独生子女要好,但是生活自理能力普遍要低。同时研究发现,家庭经济情况和父母的教育水平也直接影响着独生子女性格品质的养成。专家对独生子女和非独生子女的性格、思维情况进行了大量的调查,经统计数据发现,独生子女性格比较偏于内向,思维较为敏捷。独生子女的兴奋性要比非独生子女高,但是在忧虑性、激进性、独立性上要比非独生子女弱。
(三)其他行业的独生子女的心理问题研究
专家对于参加工作的独生子女和非独生子女也进行了多方调查,调查发现独生子女的工作压力与非独生子女工作压力程度相当,但是独生子女的心理健康水平相对较差。而心理健康水平又是工作压力的主要来源,所以建议单位对于独生子女的心理健康给予足够的重视。
三、独生子女的引导对策
到目前为止,国内外对于独生子女的冲动性调查较少。但是在2004年对大学生进行心理健康调查时发现,独生子女的冲动性明显要高于非独生子女,这一点引起了我们的注意。再加上近几年出现的独生子女伤害亲人事件屡有发生,这些危害的出现都是由冲动引发的。所以独生子女的冲动性引起了我们高度的重视。独生子女在家时受到全家人的全部关注,如果教育不当,容易养成自私、任性的性格。当融入学校集体生活以后,一旦受到挫折就行为失常,在冲动的驱动下做出危害他人的行为。而独生子女的行为习惯与思想品质也并非经过一两次活动行程的,必须要在反复的实践中才能够形成,为此,学校方面有必要做好学生的日常管理工作,注重养成教育,多组织独生子女大学生参与集体活动,培养他们的集体主义精神,养成艰苦奋斗、热爱劳动、勤俭节约的品质。此外,学校要以负责学生工作的领导、辅导员、班主任、心理健康教育教师为主,构建一支从上到下,横跨全校的心理健康教育队伍。这支队伍以专职教师为骨干,专兼结合、专业互补,老、中、轻合理搭配且具有较强稳定性。
四、结语
到目前为止,我国高校中的独生子女已占在校生的35%左右,将来的比例会更高,独生子女将占到大学生的绝大多数。综上所述,独生子女的冲动性的研究使我们最为重要的课题,希望相关专家多投入精力进行这一方面的研究,制定出有效的干预方案,减少社会危害的产生。
[1]程红.独生子女与非独生子女高职大学生情绪症状及生活满意度状况调查[J].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6(13).
[2]彭月华.春风化雨“细”润物——浅谈非独生子女的关爱教育[J].教育观察(中下旬刊),2015(03).
[3]黄文砚.军训对独生子女与非独生子女高中生心理状况的影响调查[J].才智,2014(01).
[4]王晓焘.城市青年独生子女与非独生子女的教育获得[J].广西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05).
B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