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研学生群体学习中的社会支持分析
2018-03-21刘冉
刘冉
摘 要:考研学生群体在学习过程中,面临沉重的压力,易于产生焦虑、孤独、紧张等情绪,从而影响其考研复习效果。此时父母的理解关心、同伴的鼓励支持、老师的指导辅助等社会支持成为慰藉学生心灵的源泉,可以有效缓解考研学生压力,减轻其紧张焦虑情绪,有效提高复习效果。笔者从现象学的视角,对数名在读研究生考研体验的文本进行分析,为考研学生群体考研复习提出社会支持上的策略,优化其学习效果。
关键词:考研学习;社会支持;考研学生群体
人存在于社会之中,是社会的产物,马克思认为,人的本质并不是单个人所固有的抽象物,在其现实性上,它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人不可能单独存在于社会之中,人总是处在一定的社会关系中,在一定的社会关系网络中,寻求归属感,通过与社会中其他个体的交往互动,排除孤独情绪,获得自我存在感。当个体体验到消极情绪时,往往通过寻求其他个体的帮助,具体可见的支持或主观体验上的支持,在其他社会成员的支持下实现个体发展。考研学生群体在学习过程中,会受到其所在学习环境的影响,考研学生与其他学生、教师的交往互动会影响其学习。
一、社会支持与考研学生发展的关系
处于青年早期的考研学生群体,面临的成长冲突为友爱亲密与孤独,个体在自我认同获得自我认同感的同时,需要通过与其社会关系中其他个体的互动,建立友爱亲密关系,获得自己在群体中的归属感,克服成长中的紧张感,缓解成长过程中个体发展面临的压力与焦虑。从决定考研到考研成功,考研群体在汲取知识的同时,也在寻求成长,自习室埋头读书时的辛苦,选择报考学校时的迷茫无助,学习处于瓶颈状态时的焦躁,独学而无友时的孤独无援,学生在考研过程体验着各种消极情绪。此时,来自同伴、父母、老师等社会关系网络中的社会支持,对考研群体克服考研中的障碍,排解消极情绪、释放压力,获得个体成长有重要作用。
“社会支持”概念最早源自20世纪70年代社区心理学的研究,已有研究发现社会支持可以缓和生活压力对生理或心理健康所造成的冲击及增进个人的生活适应。卡特罗纳等人认为社会支持主要包括以下五个方面:一是情感性支持,个体从他人身上获得关爱、了解及同情,从而感受到鼓励与安慰;二是友伴支持,使个体对团体感觉有隶属感,并能与团体成员共同参与活动;三是尊重支持;四是信息性支持,个体能从他人那里得到意见、建议与信息;五是实质性支持。根据社会支持的性质,人们可以把它分为可见的实质性支持和情感体验上的支持。本文中考研群体的社会支持主要是指考研学生接受来自父母、同伴、教师等社会关系中他人的支持,这种支持既包括提供教室座位、分享考研信息等客观可见的支持,也包括组成考研团体,形成团体协作的良好心理氛围,使个体体验到归属感与尊重信任感,获得友伴支持、情感支持等主观体验上的支持。
二、社会支持下的现象学分析
考研群体在考研过程中面临着诸多情绪体验,这些情绪体验的出现意味着什么?当考研群体无法很好地适应考研复习时,他们采取了哪些应对策略?他们是怎样寻求社会支持的呢?
(一)情感性支持
人作为社会群体中的一员,不能不食人间烟火,也会在社会关系中寻求支持,在与其他个体的相互作用中获得发展。通过对数名在读研究生考研体验文本的分析,发现学生在面对考研压力时,会主动寻求他人的情感性支持。不少考生在情绪低落时会寻求父母的安慰,学生以向父母倾诉的方式获得情绪宣泄。通过与父母之间的情绪互动,学生的焦虑情绪逐步得到缓解,孤独无助等消极情绪得到宣泄,父母的爱与信任,让该生获得坚持考研的信心,克服考研过程中的困难。此外,学生会寻求同伴的支持,當学生存在沮丧无助等情绪体验时,通过与同伴的沟通、交流,共同参与一些有趣的活动排解消极情绪,来自社会关系中其他个体的情感性关怀,使考研群体感受到鼓励与支持,有利于消解其考研过程中的心理压力。
(二)友伴支持
考研过程中,同伴给予考研学生支持与鼓励,通过与同伴倾诉或参与共同活动的方式,考研学生会获得群体归属感,考研团体形成的互助协作的心理氛围,使学生在复习懈怠时,及时获得其他同伴的监督与鼓励,考生在考研过程中遭遇挫折时,同伴的安慰与陪伴以及力所能及的帮助,使考生能尽快的战胜困难,重新恢复考研的斗志,考研团体形成的互相关爱、互相进步的学习氛围,有利于促进学生产生努力进步的倾向。
然而友伴支持的缺失,使考生在备考过程中体验到孤独失落的情绪。孤立无援的个体在面对压力时,应激能力下降,适应性变差。因此,考研群体应主动寻求同伴支持,利用群体的力量发展自己,同时注重为其他同伴提供友伴支持,积极构建自己的同伴关系网络。
(三)尊重支持
考研过程中来自社会关系网络中的尊重支持,有利于考研群体保持良好的考研心理状态。考研复习过程中,老师、同学、父母尊重与信任的态度,使考研学生获得极大地鼓舞,满足了学生的心理需要,学生能对自己的行动充满信心,学生在尊重、友好的心理氛围中提高了自我效能感,有利于其对考研抱有积极态度,以坚韧的意志克服考研过程中的困难。
(四)信息性支持
在考研过程中,考研群体可以从其他个体那里获得意见、建议与信息,合理规划自己的考研学习。
考研群体的压力与紧张感,来自对未知的恐惧。考生无法运用已有生活经验为即将到来的考研面试做好知识以及心理上的准备,认知上的失衡会引发情感上的紧张感,考生对面试缺乏把握,具有寻求考研面试信息的驱动力,此时来自往届考研学生的信息性支持,无疑是考生心灵的慰藉,能有效缓解考研群体对未知的面试的恐惧,增加其考研信心。
考研过程中,同伴间也存在信息互动,大家交流学习进度、分享学习方法,同伴之间的交流有利于考研学生完善自己的考研资讯,调整复习计划,提高考研学习效率。
(五)实质性支持
考研学生处在一定场域中,其学习的完成需要获得实质性支持,如考研教室、考研书籍以及来自他人的实质性支持。
考研过程中,考研学习资料的购买、考研辅导班的报名费用都需要考研群体父母的支持,家长应鼓励支持学生深造,给予学生必要的经济支持,考研过程中学生会遇到购买复习资料、报考学习班等教育支出,家庭条件稍差的学生会有一定的心理压力,家长应以理解支持的态度,在减轻学生心理压力的同时,为学生提供更好的教育资源。
三、考研群体运用社会支持的策略
Cobb把社会支持定义为一种信息,他认为社会支持有以下功能:使个体相信他/她被关心和爱的信息,使个体相信他有尊严和价值的信息,使个体相信他或她属于团体成员的信息。个体通过社会支持能减轻心理应激反应、缓解精神紧张状态、减轻压力进而缓解焦虑,提高社会适应能力。
考研群体在考研过程中的情绪体验影响着其整个考研状态,他们压力的缓解、孤独等消极情绪的消解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质量,长期压抑的情绪体验会影响考研群体的心理健康。因此,考研群体在注重运用各种认知策略提高学习效率时,也应注重运用社会支持,通过来自社会关系中的支持,使自己获得被关心、被信任、有归属感的积极情绪体验,从而缓解自身压力。
(一)区别对待,有差异地进行社会支持
对九位同学的考研体验的文本进行分析,可以获知不同考生在考研过程中体验是不同的,有的考生处在缺失考研同伴的环境中,缺乏来自的同伴支持,产生孤独、无助等消极情绪体验,造成情绪起伏较大,时起时落的心情不利于考研复习,此类考生可以通过考研论坛等社交平台,主动认识研友,并形成自己的考研群体,通过与群体中其他考生的交往互动,获得群体归属感,从而缓解内心的孤独感。还有一部分考生,由于缺乏关于考研面试的信息,对考研复试充满畏惧感,此类考生应主动寻求自己所在学校教师及往届考研学生群体的帮助,从他们那里获得面试流程、面试技巧等方面的信息,减轻备考压力,增加成功率。
(二)拓宽信息渠道,提供信息性支持
考研群体在面对未来去向时是迷茫无措的,学校应为考研学生群体提供职业生涯规划指导,厘清考研与就业的关系,解答学生关于毕业去向的疑惑,减轻其选择时的焦虑感,使有考研意向的学生更早进入考研状态;考研群体实行导师负责制,导师负责提供专业选择、报考院校情况等信息,针对考研学生在考研过程中出现的具体的学习、心理问题进行指导;充分发挥往届考研群体的作用,根据报考院校及专业,应届考生可以和往届考生沟通交流,拓宽信息渠道,通过往届学长学姐的信息支持,考生可以增加對报考学校的了解,减少不必要的心理负担,来自学长学姐的建议往往能增加考生的信心。
另外,考研招生院校应实行更公开透明的信息公开制度,招生院校应对其面试环节、面试流程于国家线公布之后予以公布,使考生有心理以及知识上的准备,做到有备无患。
(三)创造良好环境,提供考研支持
学校应当注重良好学风的构建,在班级内形成良好的考研氛围,鼓励学生建立考研学习小组,小组内成员共同学习,互相鼓励、互相督促,学生在学习团体中获得归属感,在情绪低落时,团体给予温暖的回应。在与同伴相处时,应注重自身同伴关系的维护,人与人之间的支持是相互的,支持别人的同时也为别人提供帮助打下了基础。对自己关系网络中的其他人施以关心与帮助,才能在自己需要帮助时,获得别人的原援助,实现与大家的共同成长。
学校应长期开设考研复习教室,为考研群体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同时做好学生住宿和饮食方面的保障工作,尤其是寒暑假的后勤管理工作,使考生备考无后顾之忧,还有就是学校应利用学校的心理咨询所为学生提供心理辅导,及时疏导考研学生遇到的心理压力。
参考文献:
[1]马克思.马克思恩格斯选集[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2]丁锦红,王净.在校大学生社会支持状况研究[J].首都师范大学学报,2000(1).
[3]王霞.网络社会支持研究现状:一个文献综述[J].黑河学报,2009(10).
[4]马克斯·范梅南.生活体验研究[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