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少数民族民歌音乐文化分析

2018-03-21李华东王美佳

青年时代 2018年4期
关键词:民歌

李华东 王美佳

摘 要:民歌是表现一个民族智慧与创造的力量,民族文化是一个民族延伸和发展的灵魂与根基。民歌在现代社会中距离学生的课堂实际比较远,因此,要在有限的音乐课堂时间内引导学生,接触、了解、认识民族音乐中的民歌,让学生带着思考去充分了解民歌,植根于民族精神的文化内涵中,感受并体验民歌的魅力,彰显民族文化的现实意义和内涵。

关键词:民歌;歌词特点;旋律特点

一、研究背景

冼星海说:“民歌是中国音乐的中心部分。”因此,要了解中国音乐,必须研究民歌。我国民歌是我国传统文化中重要的精神财富,是中华民族艺术之瑰宝。在浩瀚的民歌海洋中,少数民族民歌又是其中的一块珍宝,各少数民族用这独特的艺术形式来表达思想、感情、意志和愿望,展示着它独特的艺术魅力。笔者在教授大学音乐鉴赏课《独特的民族风》内容时,发现民歌距离学生的学习生活比较遥远,很多学生对民歌的题材不了解,也就表现出不以为意的态度。在音乐文化多样化的今天,要让学生了解中华民族博大的中华文化,就要了解、聆听各民族的音乐、各民族的民歌,而了解民歌就要从歌词、衬词和旋律特点的分析了解入手,在了解的过程中和其他音乐形式,如现在盛行的流行音乐相比较,对比不同的音乐特点,正确引导学生的兴趣,使学生在对比中了解中国文化之底蕴,继承中华民族文化之传统,从而真正了解、接受

民歌。

在音乐鉴赏课中,笔者设计了表1,要求学生带着问题对照曲谱和歌词进行聆听,然后再完成表格。首先让学生进行独立思考,然后分小组讨论并提出自己的见解,最后对小组见解进行归纳和必要的讲解补充。这样既能让学生产生新奇感,又有利于激发他们独立思考,激起他们聆听乐的愿望。

二、少数民族民歌的歌词特性

(一)借景抒情,赋予比喻

在我国多民族融合的大家庭中,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独特的发展历史,形成了不同的文化背景。民族同胞不论男女老幼都爱唱歌,这种特质在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表现得更加明显,能歌善舞的人在他们心里是很受崇敬的。许多少数民族地区因为民歌较有特点而被称誉为歌海、民歌之乡。民歌是各民族表达心声的一种方式,它传递、抒发着各民族向往美好生活、渴望美好爱情等,歌词是民歌直观表达的载体。如蒙古族的《辽阔的草原》,它是一首流传在内蒙古呼伦贝尔辽阔草原上的蒙古族“长调”歌曲,歌曲表现了蒙古族牧民对爱情的追求,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歌词中运用了抒情的手法,同时运用大量的对比来描绘。“虽有辽阔无际的草地,却不知有泥淖的沼泽地。我虽有美貌无双的情侣,却不知她真心的情和意”。这段鲜明的对比,把美丽的草原与暗藏的沼泽,美丽无双的爱人却不懂我的真心情意,描绘得情景交融,把歌者对爱情生活不顺畅的惆怅心情表现得淋漓尽致。以景孕情,歌中每两句歌词形成一个小段落,两个小段落又形成一个完整的内容,形成了一个段落运用对比来烘托抒情,另一个段落呼应抒情主题的格局。而流传在西藏拉萨的囊玛音调中的一首传统歌舞曲《宗巴朗松》,歌词上句为“装饰草原的是洁白的邦棉花”,下句为“只要草原你不变化,有缘的蜜蜂自然就会来亲近”。表面上歌词是在用现实主义的笔调写景,而更深层次上却蕴含着深刻的哲理,告诫人们需要用高尚的道德修养来充实、提高自己,只有道德高尚的人,才有众多的朋友愿意和他接近。新疆维吾尔族歌曲《牡丹汗》,歌词为“高山哪你那影子映照在河滩,若是与好人做朋友,那就会同甘苦共患难。情人站在门旁,如同开放的牡丹花;我能否与情人在一起,像水与水相容不分家。”它赞美恋人,表达对恋人深情的同时,又阐述一些哲理,劝诫人们要选择好人交朋友,对爱情要专一。歌词表达的内容不只为情而唱,它是情景交融、委婉含蓄地抒发真情实感,注重强调的一种内涵、一种博大的胸怀。这与当下那些赤裸裸的嘻哈烂词有天差地别,许多歌唱爱情的题材在所谓的嘻哈流行曲调中把爱的情感毫无美感修饰地乱唱,韵味全无,这种差别可通过深入比较分析归纳,从而去除糟粕,摒弃非主流文化,弘扬正气。在比较中让学生感受民歌深厚底蕴的韵味和独特的艺术魅力,民族音乐的特征就是这个民族音乐文化的反映,通过对比分析,真实再现各民族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二)使用衬词

我国民间歌曲歌词中,除了直接表现歌曲思想内容的歌词,还常常出现一些语气词、形声词或称谓词构成的词,它常常穿插于歌词句中或句间。我们把这些衬托性的词句称之为“衬词”,曲谱中常常用括弧把它们括起来。民歌中较多使用的衬词,能够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对渲染歌曲气氛,加强语气、活跃情绪都有重要的作用。它们与歌词没有很直接的关联,也不在歌词基本句式内,很多还可能是无意可解的词句,但经歌词一起配曲演唱时,它们就表现出了鲜明的情感色彩,与歌曲形成不可分割的部分。假如把这些衬词去掉,则会大大减弱歌曲的表现力,使作品失去光彩,而且常常会破坏歌曲结构的完美,甚至难以演唱。常用的衬词有:唻、呣、啰、咪、咿、啊、哎、吧、呀、嘿、哩、呵、咳、喂哈、咧、咚哪、噢、啦哟、呵、唉、嗯等。普遍而大量地运用衬词,是我国多民族民歌的一个重要特点,如蒙古族的长调民歌《辽阔的草原》,常用衬词“嗒咿”“咿哟”等。在长音的演唱中,根据演唱者的情绪可以将衬词自由延长,表现辽阔、豪爽、粗犷的草原特点。衬词的旋律,称之为“衬腔”。比如,《牡丹汗》歌曲中只有四句正词,另外四句衬词“唧咛嘿咛嗳,啊唧咛嗳啊呀来”没有实际意义,看似有音无义的帮腔,但它对加强语气、渲染气氛、强化风格、深化感情、扩充结构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所以让学生了解民歌衬词的特色,可引发学生学习民歌的兴趣。

三、少数民族民歌旋律具有鲜明的民族个性特点

我国五十六个民族在历史进程中,各自形成了自身独特的文化习俗。由于社会结构、地理环境、历史进程、生产劳动、生活方式、宗教信仰、文化传统、风尚习俗和民族语言等方面的差异,每个民族自成体系,独树一帜,形成了具有鲜明地方色彩的民族性民歌。

许多民族民歌特点十分突出,让人一听就可以知到是哪个民族的歌曲,如蒙古族民歌以曲调高亢悠扬而闻名。从音乐特点来说,可分为“长调”和“短调”两类,长调是反映蒙古族游牧生活的体裁,牧歌式的体裁篇幅较长,字少腔长,节奏舒缓自由,气息宽广,情感深厚,有独特而细腻的颤音装饰;与长调不同的是,短调篇幅短小,节奏整齐、鲜明,曲调紧凑,音域相对较窄。比如,《辽阔的草原》就是长调歌曲,而《嘎达梅林》就是短调歌曲,可采用两首歌曲学唱对比来了解蒙古族的长调和短调。又比如,能歌善舞的藏族,其歌与舞紧密结合,常相辅相伴,旋律多以五声音调为主。歌曲《宗巴朗松》演唱者常伴有礼让、鞠躬之类的动作,其音调高亢嘹亮,旋律优美辽阔,婉转动听而悠扬,一听就有高原蓝天舒展辽阔的气势。近年来,藏族歌曲也融入了其他音乐的元素,有一些曲作者用藏族音乐元素特点创作了一些诸如《逛新城》《青藏高原》一类的歌曲,藏族音乐的一些元素也被汉族和其他民族音乐所吸收。而另外一个不能不提的民族——同样能歌善舞的维吾尔族,其音乐也颇有独特风格,维吾尔族主要聚居在我国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处在我国中原地区通往中亚、西亚及通往欧洲的“丝绸之路”要道的三大文明交汇地区,混合了中原、印度、波斯、阿拉伯等多地域、多民族的音乐元素,具有深厚而复杂的音乐文化传统,在民歌风格和特点上可分为两大类:一类是抒情、叙事性民歌,特点是节奏自由,气息悠长,深沉抒情,具有较浓厚的牧歌气质,以一人独唱或弹唱为主;另一类是歌舞性民歌,特点是节拍规整,节奏鲜明,富有舞蹈性,常有固定节奏贯穿始终,气氛热烈欢快。除了蒙古族、藏族、维吾尔族民歌外,其他的一些民族歌曲旋律也充满了丰富的表现特点。比如,西双版纳地区的傣族民歌和南亚地区缅甸、泰国的音乐风格类似,歌曲曲调婉转而柔美,其特有的葫芦丝独特的伴奏音色一奏响就让人想起傣族的民族风格。朝鲜族称民歌为“民谣”,富有浓郁的民族色彩,其旋律优美,自然流畅,音乐别具一格,情绪热烈欢快,结构完整匀称,富有很强的感染力与表现力。朝鲜族一人放歌,众人随合,不是“善歌者有人继其声”,而是“心中的歌,最能引起共鸣”。还有其他很多民族的歌曲也别具特色,就地方性的民歌——楚雄彝族歌曲来说,彝族人民的歌唱活动是本民族的一种传统文化娱乐方式,其生产、生活、历史、文化等方面的发展大都通过歌唱来表现:有歌唱爱情故事的小调“哺嘎”“四句长腔”“阿苏遮”;有谈古论今,讲天说地的叙事歌“梅葛”“啊噻调”;有婚丧嫁娶、起房盖屋、祭祀的“哭嫁调”“留客调”“酒歌”等。彝族有客必有酒,有宴必有酒歌,成为彝族日常生活和節庆活动中不可缺少的民族风俗。这些民族歌曲及音乐,是楚雄彝族人民艺术天才和智慧的结晶,是一份珍贵的文化遗产。

有先哲说过:民歌是表现一个民族智慧与创造的力量。民族文化是一个民族延伸和发展的灵魂与根基。作为音乐传播工作者,要肩负传播民族文化的责任与义务。在学校课堂中,音乐教师要采用多种方式方法灵活教学,要利用有限的音乐课堂,有效引导学生多接触、了解、认识民族音乐,从而使民族音乐文化根植于中华儿女的心中,屹立于世界民族音乐文化之林。

猜你喜欢

民歌
左权民歌汇·2019年国际民歌赛隆重开幕
畲族民歌
藤县水上民歌
民歌中国
中吕 十二月带尧民歌 十九大胜利闭幕
苗族民歌
《十送红军》不是纯粹的民歌
穿花衣 唱民歌
民歌
莫文蔚:民歌也可以很前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