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心灵关怀:“后进生”转化的始动力

2018-03-21吴明焕

内蒙古教育·科研版 2018年2期
关键词:后进生

吴明焕

摘 要:在功利主义教育目的的影响下,学校和教师视学生的学业成绩为唯一的教育目的,以至于在教育中出现后进生这一弱势群体。人们都有身体和精神两方面的需要,而后进生主要是精神方面的需求得不到满足,这是后进生缺乏内在转化动力的原因。基于诺丁斯的关怀理论,本文通过由单一关注成绩到关注学生的心灵、由单一化的评价方式转向多元化的评价方式和融情于教的教育方式,来实现后进生的转化。

關键词:后进生;心灵关怀;关怀教育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8-1216(2018)02B-0119-02

由于学生的成绩一般是由学校和教师评定的,学校是评价学生的地方,这些评价会对学生的自我概念产生重要的影响。因此,本文主要从学校方面来分析后进生。

一、后进生:教育中的一种弱势群体

虽然我国一直在提倡素质教育,即一种以学生为本、全面发展的教育目的,但是我国的教育目的在实施过程中出现了异化,即只注重学生的学业成绩,对于学生其他方面的教育存在着严重忽视的现象,特别是对学生精神方面的教育。这就导致学校对学生学业成绩的过多重视,学校视高升学率为唯一的目的,而忘记教育的真正目的是育人。在这种功利目的影响下,我国学校中就出现了后进生这一弱势群体。

后进生是指智力正常,缺乏学习动机而导致学业成绩不佳的学生。由于学校和教师受功利目的的影响,因此,他们会更关心学业成绩好的学生。学校和教师对于这些后进生缺少足够的关心,甚至有的教师视这些后进生为沉重的负担,巴不得把他们清出本班。这就出现了我们在有的学校中看到的,教师让后进生佩戴一些区别于其他同学的“标签”或者让后进生一直坐在班级的最后一排远离自己的视线,以做到眼不见心不烦。

由于教师对于这些后进生的态度直接影响其他学生对他们的评价与态度。这就导致学生之间出现不友好的关系,例如,一些优等生由于教师的关爱就会产生优越感,会命令这些后进生去帮自己干一些事情,后进生为了使自己被接受,或者让自己获得多一点关注,后进生乐意去帮他们干这些活,更有甚者除了欺负后进生,还打骂他们。教师和同学的行为都会给后进生的心理造成极大的伤害。这就引起我们对后进生的关注。

二、关怀异化:后进生缺乏内在转化动力

根据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将人的需要分为五个层次,即生存的需要、安全上的需要、爱和关注的需要、尊重的需要和自我实现的需要。从这个理论中,我们可以看出,前两个层次属于身体方面的需要,后面的三个层次是精神方面的需要,即心灵方面。因此,如果我们想要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就必须在满足前两个需要的基础上,更加注重对学生心理方面的满足。

正如美国的关怀理论大师内尔·诺丁斯认为的:“关怀是人们生活的基本要素,不可视为可有可无的要素”。既然人们是有身体和心灵两部分构成,那么,就需要两方面关怀的需要,我们要在这两个方面给予人们关怀。而对于后进生,想要促进他们健康成长,就应该给予他们身体和心灵方面的关怀。然而,当前对于后进生的身体方面的关怀能得到很好的满足,但却缺失心灵方面的关怀。正如一些后进生这样来表达对于教师的渴望:“我希望教师能常常找我谈话。我希望教师能平等待人,要多多关注我,不要因为我的成绩不好,就不关注我。我希望教师对待学生能像对待自己的孩子一样,不要总是批评我,能够经常与我谈谈心”。从这里可以看出,后进生多么希望自己的教师能给予他们多一点的心灵关怀。

然而现实并非如此,由于上面所提到的功利化的教育目的,使这些学生的心灵无法得到满足,从而出现下面的一些心理问题:

首先,由于教师和学优生对于后进生缺乏关注和爱护,导致他们在学业上一直不能取得很好的成绩。他们容易出现自卑心理,缺乏自信。这是对一个正在形成健全人格的人在精神方面发生的最可怕的打击。如果一个人在童年时缺乏自尊心和自信心,那么,对他未来的成长很不利。

其次,由于教师和学优生的不关注,他们不仅觉得自己是倒霉鬼,而且还对教师和其他学生持一种怨恨态度,甚至会有敌对的态度。这种敌对和怨恨的态度是后进生出现不良行为倾向的根源。例如,有些后进生为了报复老师和同学,引起他们的注意,就制造一些扰乱课堂秩序的行为。更有甚者,欺负其他的学生。这两个是后进生出现最多的心理问题。

这些心理问题如果得不到化解,他们可能出现自杀、犯罪等悲观行为倾向。为了预防后进生出现这些心理问题,教师应该理解和关爱每一个学生的精神世界,给每个学生以必要的关怀,并付出一定的精力。对于这些后进生,应该使他们感到其他人没有忘记他们,并愿意分担他们的伤心、委屈和痛苦。

三、心灵关怀:后进生转化的必由途径

心灵方面的关怀是人们进行自我提升的基础。因此,如果这个需求得不到满足,就会对一个学生的发展造成巨大的影响。因此,要想转化后进生,就必须通过与后进生建立良好的关系,给予他们关怀和爱,来使他们的心灵关怀得到满足,促使他们健康成长。

(一)由单一关注成绩到关注心灵

尽管我国一直在提倡素质教育,即一种以学生为本、全面发展的教育目的,但是在我国的教育实践过程中仍然存在一些异化,即只注重学生的学业成绩,对学生的其他方面存在严重忽视的现象。这就需要引起我们的思考,教育是什么?正如雅思贝尔斯曾说:“教育的本质意味的是:一棵树摇动另一棵树,一朵云摇动另一朵云,一个灵魂唤起另一灵魂”。可以说,教育不仅仅是“教学”,更是“育人”。那么,学校教育就不能仅仅关注学生的名次、考试成绩,更应该去关注学生的内心世界,倾听学生的心声,满足学生精神方面的需要。

因此,教师应该改变过去功利的教育目的,始终应该记住教育的真正目的是育人,即教师通过与学生建立相应的关系,培养不断成长有能力的人。此外学生都是有生命、有思想的人,而不是可以任意往里面装东西的容器,所以,教师更应该关注学生的精神方面的需要,而不是仅仅只追求好成绩。

(二)由单一的评价方式到多元化的评价方式

教师对学生的评价方式,应该实现由单一评价方式到多元化评价方式的转变。依据加德涅的多元智能理论,他认为,人类有七种智慧或能力,而并非传统学校强调的一两种。然而在学校中,教师对学生的评价却只是注重语言和数理逻辑方面的能力,存在对学生的其他能力忽视的现象。

对于后进生不要因为他们成绩不好就放弃他们。因为每个学生都是有着不同思想、兴趣和爱好的个体,所以教师应该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充分挖掘后进生的潜力,为其提供适合的教育,促进他们的成长。因此,教师应该采用多元化的评价方式,通过这种评价方式充分挖掘后进生的潜力,促进他们的健康成长。

(三)融情于教

在传统的教育方式上,教師一般通过说理的方式来教育后进生。而现在我们要通过与他们建立相互信任的关系,通过情感来感化和教育他们。由于后进生特别希望教师能多给他们一些关爱,所以教师可以通过情感感化的方式教育他们。因此,教师要改变传统的说教方式。我们可以运用诺丁斯关怀教育理论中的教育方法。教育者要与后进生建立紧密的关系,把学生放在与教师平等的位置。摒弃传统的说教形式,与后进生建立友好的朋友关系。在这种关系中,通过看似无意、实则有意的方式,将教知识和教做人结合起来,通过潜移默化的方式,让后进生感到教育者的善意,反思自己,从而让后进生在这种关怀下,产生学习的愿望,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

同时教师的这种榜样作用,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关怀能力。班级中的其他学生在教师的榜样引导下,也会与后进生彼此关怀,这样也有利于后进生的发展。通过与后进生进行开放式的对话,可以让教师与后进生之间建立相互信任的关系,使后进生敢于向教师倾诉他们的真实想法,这样教师才能给予他们更多的关心与帮助。教师要给后进生表现自己的机会,可以鼓励他们去做自己感兴趣的东西,然后通过这种方式增加他们的自信,让他们热爱学习。教师应该给予后进生更多的认可与鼓励。由于后进生在学校可能体验不到成功,所以教师和家长可以设置一些后进生能达到的目标,这样当他们达到目标时,家长和教师要及时给予他们认可和赞扬,让他们增加自信,这对于后进生的进步是特别必要的。通过这样的方式让他们一点一点的进步。这个过程需要家长和教师有足够的耐心,要认真地倾听这些学生的内心声音,在此基础上,满足他们的需要。

参考文献:

[1][美]内尔·诺丁斯.学会关心-教育的另一种模式[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11.

[2]廖凝.诺丁斯“关怀教育理论”对于我国留守儿童的教育启示[J].江苏教育学院学报,2009,(4).

[3]王蕊.诺丁斯关怀理论及其对我国道德教育的启示[J].沈阳师范大学,2011,(3).

[4]何艺,檀传宝.诺丁斯的关怀伦理学与关怀教育思想[J].北京师范大学,2004,(1).

[5]石中英,余清臣.关怀教育超越与界限——诺丁斯关怀教育理论述评[J].教育研究与实验,2005,(4).

[6]班华.“学会关心”——一种重在道德学习的德育模式[J].教育研究,2003,(3).

[7]马多秀.心灵关怀:农村留守儿童德育诉求[J].中国教育学刊,2011,(1).

猜你喜欢

后进生
语文教学中如何做好后进生的转化工作
后进生转化工作策略谈
班主任做好后进生转化工作的策略
中学数学后进生的成因及对策
初中化学教学中如何有效转化后进生
如何对待后进生
浅谈如何克服后进生的心理障碍
解除“作文后进生”写作障碍的尝试
“后进生”逆袭成第一
后进生也有真知灼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