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校本课程渗透初中历史教学研究

2018-03-21李立新

内蒙古教育·科研版 2018年2期
关键词:历史教学渗透

李立新

摘 要:在初中历史校本课程中渗透历史教学的新模式:以初中历史校本课程为纽带,课堂导入激发学生的兴趣——课堂利用生活体验唤醒学生探究——课堂教学形式多样化提升学生的思维品质——课堂教师精讲感化学生——课堂教师总结增强学生反思意识和感悟意识——课后拓展要设计多样化的活动引导学生努力践行。

关键词:初中历史校本课程;渗透;历史教学;注意五点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8-1216(2018)02B-0065-02

初中历史校本课程的生命在课堂,内容上紧扣初中历史教学的要求和特点,推进学生个性发展,拓展历史的现实性和应用性,增强了课题研究的实用性,初步构建起初中历史校本课程中渗透历史教学的新模式:“立足课本知识——走出历史课堂——探寻历史遗迹和文献——再现历史原貌——查阅历史史料——合作探究分析历史——形成自我认识——撰写历史校本课程——利用历史校本课程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增强反思意识、感悟意识和践行能力。”以《北魏政治和北方民族大融合》為例,笔者认为这一历史教学模式要注意以下几点:

一、课堂导入激发学生的兴趣

校本课程资源多种多样,导入新课时一定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如果这些校本课程资源不能激发学生的兴趣,教师应该大胆舍弃。在本课的导入中,笔者使用了校本课程的图片:“四川大凉山彝族学生接受海门市能仁中学学子捐书、捐衣物的场景”“海门市能仁中学学子光顾兰州拉面馆、学习新疆舞”。结合这些图片,我设计了这样一个问题:“上面这些图片说明了汉族和少数民族关系如何?历史上有这样的事件吗?”教师引导学生从日常生活的事例中总结当前我国汉族和少数民族之间融洽的关系。通过类比,引导学生思考汉族和少数民族在中国古代有哪些民族团结、交融的历史事件这一使学生感兴趣的话题,从而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

二、课堂中利用生活体验唤醒学生探究

孝文帝改革的内容、影响是本课需要探究的问题,和学生的生活体验相距甚远且枯燥无味,很难激发学生探究的欲望。如果利用历史校本课程中与学生日常生活体验密切相关的资料设计这样一个问题:“当前中国实行改革开放的政策,你认为中国和西方交流表现在哪些方面以及产生了什么影响?”这一问题,可以激活学生的探究欲望,他们畅所欲言,说到了:“中国人说英语、用外国名字、与外国人通婚、穿西装、吃西餐、住洋房、开洋车。” 说到了:“西方人说中文、用中国名字、与中国人通婚、穿唐装、吃中餐、住中国人的四合院、开中国的国产车。”也说到了:“这些活动推动了中西经济文化交流。”然后引导学生分析:与现在中西交流类比,孝文帝改革的内容与影响是怎样的,从而轻松引导学生探究。

三、课堂教学形式多样化提升学生的思维品质

在初中历史课堂上,提升学生思维品质的方法很多,对于一些非重点的内容,可以引导学生抢答,答对的同学加分,鼓励学生课堂上积极思考;对于一些重点,比如,孝文帝改革的评价,教师出示不同评价:“有人说孝文帝是失败者,加速了北魏的灭亡;也有人说孝文帝是成功者,增强了北魏的国力,加速了北方的民族大融合。”引导学生采用小组合作的方式展开讨论后,再展示答案,目的是引导学生从多个角度思考问题,让学生掌握评价历史人物和历史事件的基本方法,提高学生的思辨能力。

四、课堂上教师精讲感化学生

本节课作为公开课展示以后,历史教研员顾老师问笔者:“讲过孝文帝改革的背景、内容和影响以后,你让学生回答孝文帝有什么高贵品质值得学习是有什么目的吗?”我说:“我想触动学生的心灵。”顾老师说:“初中历史课有些时候需要教师讲解。教师讲解才能够真正触动学生的心灵,教师讲述有时候要铿锵有力,有时候要低回婉转。”顾老师的话让我认识到在历史课堂上和学生打交道的过程中,要想成为一个富有感染力的教师,需要教师自身对历史事件的原因、经过、结果、影响进行逻辑推理,更需要教师对历史事件进行火热地激情讲述。很多初中学生喜欢历史,而不喜欢历史课,主要原因是什么?是我们把历史课变成了冰冷的逻辑推理课去讲述,忽视了历史教师语言的感染和熏陶。

记得听一位历史教师讲课,他的课不单单可以感染学生,也深深感染到我这个教师。

他讲到法国的民族英雄戴高乐总统解放法国以后,没有因为自己拯救了整个法国而给自己晋升军阶,始终是准将军衔。他讲到戴高乐还非常清廉,退休后向法国政府申请只拿走爱丽舍宫的两个旧书柜,爱丽舍宫的工作人员知道后,感动得留着眼泪向老总统说:“你拯救了整个法国,即使搬走整个爱丽舍宫都可以,更不用说搬走爱丽舍宫的两个旧书柜。” 得到政府的同意以后,戴高乐用新书柜的价格买下了爱丽舍宫的两个旧书柜。戴高乐总统晚年的时候,为了养家糊口,不得不亲自在打字机上撰写回忆录。而其他西方国家功成名就的伟人在撰写回忆录的时候一般是自己口授、秘书帮助记录整理。

那位老师的讲述让我有一种莫名的冲动,这一种冲动让我想找到所有戴高乐的传记拼命读完,我想深刻了解戴高乐还做了哪些事情?他的讲解还让我明白了真正代表法国的是戴高乐这样像脊梁和柱石的人才。

为什么这位教师的课让我久久不能忘怀、有很多感想呢?原因是他的语言富有感染力。顾教师的话语和这位历史教师的讲课实践让我认识到做课题的时候不单单要搜集课程资料,更应该利用这些宝贵的资料,转化为教师富有感染力的语言。

五、教师的课堂总结能够增强学生反思意识和感悟意识

课堂总结时,我把初中历史校本课程中的资源纳入教学设计中,出示了三则材料:“2014年,能仁中学与新疆伊宁县第四中学等学校签订缔结友好单位”“2015年初,能仁中学开展了“牵手西部,情系边疆”的援疆教育公益活动。在活动的启动仪式上,师生捐助3万多元”“2015年12月14日受资助学生家长帕尔哈提写给能仁中学师生写了感谢信”。通过这些资料,让学生了解身边民族团结、交融的事例,让学生认同民族团结、交融的理念。

六、课后拓展设计多样化的活动引导学生努力践行

教学的结束并不意味着教育活动的停止。教师应该打通课堂和课后之间的联系,增强课外的延伸和实践,利用初中历史校本课程设计多样化的活动,引导学生努力践行。

本课结束后,教师设计这样一道课后实践题:“2018年海门市能仁中学‘援疆活动在行动:将于本年年初在学校操场划定区域来举行‘心系边疆,魂牵祖国爱心义卖活动,期待你的参与。只需要将你平时用不到的书籍、玩具、小礼品等物品拿出来义卖,以爱的名义将所得收入放入活动旁边的捐款箱之中。”

通过这一活动设计,让学生通过自己的实际行动践行民族团结、交融的理念,让学生认识到不单单要读万卷书,而且要行万里路,做到理念和社会实践相结合。

总之,通过这样的教学方式,初中历史校本课程渗透历史教学模式在教学实践中落地生根、开花结果。

参考文献:

[1]何文明.论教研员在校本教研中的角色转换和指导策略[J].上海教育科研,2012,(5).

[2]卢海林.新课程下历史教研的实践与思考[J].科学咨询,2012,(5).

猜你喜欢

历史教学渗透
农村中学历史教学的反思与对策
“互联网+微课教学”在高中历史教学中的“三 R”作用
高中历史教学中实施小组合作学习的策略
论历史教学中生活化教学理念的应用
历史教学中学生证据意识的培养策略研究
职高体育教学中的“教学做合一”研究
语文教学中情感教育的渗透研究
交互式电子白板在历史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浅谈语文课堂的情感教育渗透
在印度佛教大会感受日本“渗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