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从“互联网+”角度探究中职种植类专业教学改革创新

2018-03-21申美娟

内蒙古教育·科研版 2018年2期
关键词:互联网+互联网

申美娟

摘 要:2017年中央一号文件再一次提到了要推进“互联网+现代农业行动”,此外,“互联网+”、大数据发展等相关政策的密集出台,预示着信息化已发展成为国家战略。本文旨在探索信息化条件下,种植类专业教学的改革和创新,利用国际领先的物联网、移动互联网、大数据等信息技術改造、创新、变革传统农业,培养在农业生产第一线的新农民、种植大户、农村专业合作组织者,引导他们拥有互联网思维、成为掌握信息化技术的市场主体。

关键词:互联网+;种植类专业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8-1216(2018)02B-0044-02

一、 用新理念引领,上好专业第一课

本专业大多数同学在专业知识方面都是从零开始,怀着既好奇的心态。因此,第一节课会非常好奇又认真。教师应充分利用学生的这一心理特点,灌输“互联网+现代农业”发展智慧农村的全新理念,着力打造充分体现生态农业、绿色发展的特色产品,促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提高农业效益。

创新教学手段,如多媒体、实物展示、移动终端等,让学生对“互联网+现代种植业”产生更直观形象的印象;利用“为什么花朵是五颜六色的”“为什么炎热的中午不能给植物浇水”等生产、生活实际中一些有趣的现象,对学生进行思考诱导,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引导学生去思考、探讨、主动学习,克服畏难情绪,为专业教学的开展奠定良好的思想基础。

二、培养学生利用互联网学习的能力

种植类专业课的教学内容涉及植物生理学、土壤肥料学、作物栽培学、农业气象学等多个学科的知识,并且各学科之间相互渗透,知识相互之间的联系也较密切。教学中如果教学模式和方法没有大的改革,不借助互联网等信息技术,学生很快就会被枯燥的名词解释、苍白的书本知识湮没,久而久之,教学质量难以保证。开放式教学,则解决了这些问题,按照“夯实基础、拓宽口径、注重实用、按需培养”的基本思路,充分利用互联网理念和技术在专业教学中跨界融合,有效解决课堂教学中的专业技术知识和技能培养问题。

比如,在学习《植物的营养器官根、茎、叶》时,在校园内,学生采集各种植物不同形状的叶片、根、茎,然后结合书本,也可以上网查资料,观察、记录、讨论、总结遇到的典型问题,这期间教师可以给予现场指导。这种开放式的教学方式,使课堂气氛十分活跃,学生课前、课中和课后都能够借助移动终端等互联网技术寻找答案,进行更深层次的学习。

三、以市场为导向,加强实践基地建设,实现项目式教学

实践教学基地是职业院校办学的三大支柱之一。通过校内实训、校外合作实习、企业顶岗实习等三种途径加强实训教学,使学生对实验实习生产操作的基本程序、操作要求、操作规范、安全知识等有一个概括性的了解,并掌握其基本的操作技能,更重要的是,可以对学生进行系统和严格的操作训练。

精准农业基于空间信息管理,已经在一些有规模的农业企业中得到应用,借助物联网技术,精准农业将有效解决农业工业化种植的问题。在学生学习测土配方施肥时,实行任务驱动教学,首先让学生自学相关内容,教师引导学生利用互联网,调查当地土壤的质地类型和有机质含量,从而测定土壤肥力,进行结果分析及讨论,进而算出该土壤适宜的种植作物。改变学生的学习状态,使书本和网络知识紧密结合到农业生产实践中,让学生主动去探究、实践、思考、运用,增强团队合作精神,提高综合能力。

四、利用网络学习平台,深化信息技术应用

我国农业正在实现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的转变,未来全球农业互联网化将主要呈现四大特征:技术驱动、垂直创新、渠道融合、生态整合。而中职种植类专业的教材,内容以传统理论讲授加实验验证方法为主,有些复杂和抽象化,而生产实践中“互联网+现代农业”的知识内容占比很少、要点简单,没有体现出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更满足不了“互联网+农业产业结构”的需要。

中国农业大学教授李道亮说:“我觉得‘互联网+农业是农业在线化和数据化,即通过现代信息技术对传统农业的水、土、气、肥、水、药、装备、劳动力、市场、信息重新配置,让它进入一个新的生产方式,新的经营方式、管理方式,跳升到新状态。”

种植类专业教学内容学科跨度较大,微课、慕课、移动终端、互联网等多媒体教学,可以很好地补充纯理论教学的不足。多媒体教学具有直观形象和生动逼真的效果,能把抽象的理论简化、具体化,极大地扩充了教学的信息量,教学过程中通过真正的“人机对话”,学生能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过程,提高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

例如,在学习《植物的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时,同学们通过微课、移动终端进行网上学习,可以清楚地掌握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相关原理。此外,画面生动形象,比仅仅用图片展示和老师讲解要生动有趣得多,老师稍加提点启发,学生便能掌握。全新的信息化教学设计和方法,给学生以新奇的感觉,能够引起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教师结合生产实际和信息化教学需要,为学生提供可以参考的互联网网站 ,学生可以接收到传统课堂无法比拟的信息量,提高学习广度和深度。

教师融合网络资源学习平台,创新教学模式教育资源的共建共享模式,开展备课授课、家校互动、网络研修、指导学生学习等,鼓励学生应用网络进行预习、作业、自测、拓展阅读等学习活动,使学生养成自主管理、自主学习的良好习惯;鼓励家长应用网络与学校、教师进行便捷沟通、互动,关注学生学习成长过程,可以有效引导学生科学使用网络资源。

五、校企合作,注重学生专业技能的培养

学校根据“服务区域经济建设,培养高技能人才”的办学方向,创立职教集团,助推校企深度合作。利用“集团化办学”引进企业模式、劳动和教学相结合、工学交替等模式,建设集实训教学、规模生产、校外培训等的多功能校内外实训基地,如基于互联网和物流网技术的大型农产品交易集散中心,依托互联网数据,实现实时行情交易;又如利用数字化技术手段控制生产型温室、拉幕、遮阳、灌溉、滴灌、喷雾、便携式多点地温测量仪等各种温室控制系统(平台),提高设备的运行、维护及管理水平。

在教学改革中让学生转变学习方式,将互联网作为学习的工具,实现有效教学。有效的渠道和基础设施,能够为高技能人才的培养提供坚实的平台。

中国农科院张礼生研究员说,“农业逐渐由以前的小、散,向现代的规模化流转,并且在规模化流转的基础上大力推广机械化、信息化、全程数字化控制方向发展。现代农业的病虫害防治方式将从传统以化学防控转型为生物防控”。在学习“病虫害防治”内容时,结合互联网资源,带学生下企业,学生能主动和企业负责人交流,并且在田间操作中了解有机磷类、菊酯类、生物农药及常见病虫害、了解化学防治和生物防控,在做中学,在学中做,达到了死记硬背所不能达到的效果,不仅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而且能增强学生的动手能力。

不管何种形式的教学评价,最终评价是否优质高效的标准就是看学生是否取得了应有的进步和发展,达到“有效教学、愉快学习、考试满意、全面发展”的目标。利用“互联网+”做好专业与课程、信息化教学的设计和改革,创新教学方法,让学生能主动地学、有方向地学,不断提高高技能人才培养水平。实现借助“互联网+”使农业实现智能化生产、网络化经营、数据化管理、在线化服务,调整种植业结构、提高农产品加工的升级换代,保证市场流通顺畅高效,对资源环境利用更加高效合理,实现人与环境资源的和平共生,确保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美好蓝图的实现。

参考文献:

[1]黄卫华.行动导向教学法在中职种植专业实践教学中的应用[J].安徽农业科学,2011,(24).

[2]朱安.种植专业教学改革的几点做法[J].考试周刊,2012,(58).

[3]陈吉平.中职学校种植专业课高效课堂教学机制建立探析[J].现代农村科技,2015,(5).

猜你喜欢

互联网+互联网
“互联网+”环境之下的著作权保护
“互联网+”对传统图书出版的影响和推动作用
从“数据新闻”看当前互联网新闻信息传播生态
互联网背景下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项目的实施
以高品质对农节目助力打赢脱贫攻坚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