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学校是文化发展的先行者

2018-03-21熊良峰

江西教育A 2018年2期
关键词:办学师生学校

熊良峰

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提出:“没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没有文化的繁荣兴盛,就没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要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激发全民族文化创新创造活力,建設社会主义文化强国。”这是兴起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新高潮的进军号角,是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豪迈宣言。它为国家发展、民族复兴确立了新的目标、指出了新的航向,也为我们学校的教育教学改革和发展提出了新的课题、注入了新的动力。作为一名普通初级中学校长,我内心里油然生出一种新的责任感、使命感——文化大发展,学校要先行。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学校应当义不容辞、责无旁贷地走在前面、带头奋进。

一、 努力培养师生的文化自觉

何谓“文化自觉”?我认为,对农村初级中学的师生来说,就是要认识繁荣发展社会主义文化的重要性、必要性、紧迫性,就是要对我国的优秀传统文化和当今的先进文化有一定的认知并自觉地用优秀的传统文化丰富自己,用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武装自己,就是要对自己肩负的文化责任和使命有切实的感悟,就是要做历史传统文化的传承者和当代先进文化的建设者。

培养和焕发师生的文化自觉,是学校文化建设的长远之策和永恒主题。尤其是偏远农村,文化发展相对落后。但是,“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农村有丰厚而独特的文化积淀、丰富而多样的文化资源,有“息交游闲业,卧起弄琴书”的文化传人。我们要组织、带领师生发掘、利用农村的文化资源,拜优秀文化的传承人为师,接受民间优秀文化的熏陶,提高文化自觉。

当然,培养和焕发师生的文化自觉,并非一朝一夕的事,需要长时间的引导、促进和教养。学校的任务是,为师生文化字句的习得和累积提供良好的条件,营造浓厚的氛围。这对学校校园文化建设水平提出了一定的要求。目前,基层学校的文化设施比较差,图书资料数量不足且门类不全,名著和高质量的新图书稀缺,至于其他文化设施就更加欠缺。由于应试教育的局限性和师资力量的匮乏,师生没有时间、心思和精力从事课业教学以外的文化学习和文化活动,缺乏文化教育方面的领军人物。所以,怎样破解基层学校校园文化建设的这些困境,是摆在我们面前的重大课题。

二、 积极激发师生的文化自信

基层学校尤其是山区农村的师生,由于客观物质条件的薄弱,似乎天然存在一种文化自卑心理:教育教学不如人,文化素质不如人,能力水平不如人,等等。文化自信,则是人的一种内心感悟和思想体验,一种文化方面的积极向上、努力进取的心理状态。因此,积极激发师生的文化自信,不仅是繁荣发展文化的需要,而且是师生完善自我的需要,更是培养未来社会主义建设人才的需要。学校应加强对师生的人文关怀、思想引导和心理疏导,尤其要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这个当代中国文化之“魂”武装师生的头脑,从而增强师生的“文化自信”。

义务教育阶段的师生树立文化自信,就是要对文化学习、文化教育、文化传承、文化创造等方面充满信心,相信通过自己的刻苦努力、不懈追求、自觉磨砺能够成为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者、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建设者,以道自任,满怀信心地迎接和投身社会主义文化建设。

激发师生的文化自信,要从三个方面着力。

一是通过各种途径、采取各种方式、拓展各种渠道,让师生充分认识自我,从而充满信心地在文化领域里积极进取,在文化阵地上一展身手和才华。只要我们充满文化自信,就能够凝聚起改变农村学校文化后进面貌的强劲力量。

二是组织师生开展文化活动、文化创作,在活动中提高文化素养,在创作中发现自己的文化才能,在活动和创作中取得文化成果,从而提升文化自信。

三是走出学校,发挥自身优势,积极地参加群众性文化活动,在群众文化活动中增长自己的文化才干,展现自己的文化才能,充实提高自己的文化自信。学校要组织师生到基层、到农村、到田野中去,和普通的群众一起学习、贯彻、落实十九大精神,为构建基层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献计出力,为兴起新农村建设高潮推波助澜。

三、 大力实施“文化立校”

一所学校的发展受到方方面面因素的制约和影响。在众多的因素中,文化是核心,是灵魂。古今中外的著名学校,无不把文化作为立校兴校之本,无不通过建设和发展学校文化来做大、做强、做优;每所成功的学校,都有其独特的学校文化。一所学校对曾经学习、工作、生活过的师生来说,最具影响力、穿透力、辐射力的是学校文化。所以,贯彻落实十九大精神,必须把“文化立校”“文化兴教”放在更高的位置:

一是以先进文化形成校长的办学文化。陶行知先生说:“校长是一所学校的灵魂。”校长的文化观(办学思想、管理理念、行为规范、精神状态等)是文化立校的标志。所以,校长要以代表前进方向的先进文化不断丰富和提升自己的文化自觉、自信和思想理念。校长不仅要努力学习有关理论著作、名校文化,还要以实践促学习,学习促实践,积极树立本校的办学理想并内化为学校精神内涵,以此构建学校的育人文化和教习环境,激励师生成长,把学校变成师生共同发展、和谐发展的精神家园。

二是以学校文化提升教师的教学文化。学校文化的重要内涵之一是教师文化。教师文化是学校教师共同的价值追求和行为规范的综合,它包括教师团体的信念、价值、态度、习惯以及教师之间的关系形态等。教师文化最常态最直接的表现是教学文化、课堂文化,即通过高水平的课堂教学形态、行为、策略,打造出高质量、高效率、高品位的教学。教学文化,最核心的是教师的进取精神、务实精神、创新精神和团队精神。

三是以学校文化构建办学特色。对于一所普通初级中学来说,办学有特色才能“酒香不愁巷子深”。以学校文化深化办学特色,要从三方面进行:第一,认准创特色的方向,要认真分析本校的文化背景、文化生态、办学优势、薄弱层面等等,然后从实际出发,确定学校的特色目标;第二,制定创建方案,制定以先进文化为引领、以形成办学特色为目标的规划和方案;第三,激励全员参与,发展方向要体现师生共识,创建方案要得到师生认同,要让全体师生员工都来为学校文化建设、特色创建、事业发展献言献策、群策群力。

(作者单位:江西省信丰县第四中学)

猜你喜欢

办学师生学校
初中历史教学中师生的有效互动
中外合作办学在晋招生录取情况一览表
网络平台补短板 办学质量稳提升
学校推介
麻辣师生
重视“五老”作用 关爱青年师生
落实和扩大高校办学自主权
中外合作办学大有学问可作
成功的师生沟通须做到“三要”
I’m not going back to school!我不回学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