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建设现代化都市区作出新贡献
2018-03-21姜玉芳
□姜玉芳
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首要政治任务,金华市发改委系统将围绕省委十四届二次全会、金华市委七届二次全会部署,高举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伟大旗帜,深入学习贯彻十九大关于经济工作的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全力助推金义都市区现代化建设,为实现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发展,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金华实践的伟大胜利而不懈奋斗。
锚定新方位
高举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伟大旗帜,践行城市群发展最高指引。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开辟了马克思主义新境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境界、治国理政新境界、管党治党新境界。总书记在浙江工作期间,先后14次到金华调研指导,到中央工作后,7次提及金华工作,提出“金华的中心城市形态是组团式城市群的形态”等重要指示。抓好下步发展改革工作,必须高举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伟大旗帜,并与学习贯彻总书记对金华工作的系列重要指示结合起来,使其成为推进金华经济转型升级发展强大的思想武器、理论武器、实践武器。
紧盯新时代“两个高水平”建设总体部署,落实金义都市区发展分步走目标。根据党的十九大关于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精神和省委十四届二次全会“两个高水平”建设的决策部署,按照金华市委七届二次全会确定了到2020年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分两个阶段高水平全面建设现代化都市区的总体目标,不断着力提升经济发展驱动力、有效投资支撑力、实体经济竞争力、都市区发展凝聚力、发展环境吸引力,在提升都市区经济综合实力和质量效益方面取得新突破。
围绕金义都市区建设十大战略行动计划,谋划发展改革新载体。按照金华市委七届二次全会决策部署,积极推进以建设“三条廊道”为主平台的全域同城化战略行动、以提升核心区首位度为目标的金义一体化战略行动、以智能化为引领的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行动计划、以建设“三大通道”为重点的开放发展战略行动计划等现代化都市区建设十大战略行动计划。发改部门围绕“参谋助手、改革推手、项目抓手”三大职能,持续谋划实施重大项目“攻坚年”、产业转型“提速年”、重大改革“深化年”、对外开放“提升年”、市区体制机制改革“突破年”行动,掀起新一轮大项目建设、大平台打造、大产业培育的新高潮。
推动大变革
全面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坚持质量第一、效率优先,积极推动都市区经济发展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
加快县域经济向都市区经济转型,推动质量变革。坚持问题导向,补齐金华经济发展的短板,提升发展质量。十九大报告发展指出当前不平衡不充分的一些突出问题尚未解决,从金华经济发展看,存在发展平台不够优、经济规模不够大、产业层次不够高、区域协作不够活等问题。解决这些问题,必须加快推进县域经济向都市区经济转型,促进要素更集中、产业更集聚、功能更集成,实现共建共融共享共赢,从以传统产业为主的县域经济产业形态,向以科技、市场和制度创新为发展主导的都市区经济产业形态转型,推动产业链从中低端走向中高端,不断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
全面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推动动力变革。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是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战略支撑。金华市将全面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聚焦产业创新主战场,制定实施以智能化为引领的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行动计划,深入实施“互联网+”行动和大数据战略,大力推动科技创新、产业创新、企业创新、市场创新、产品创新、业态创新、管理创新等,加快形成以创新为主要引领和支撑的经济体系和发展模式。
深化“最多跑一次”改革,推动效率变革。将“最多跑一次”改革作为对政府自身改革、放管服改革、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一次再深化,发挥对构建市场机制有效、微观主体有活力、宏观调控有度的经济体制的重要作用。在项目审批“标准地+承诺制”改革取得初步成果,采用一块标准地、一次性告知、一次性承诺、一次性办结模式,全面整合和优化企业投资项目审批流程的基础上,不断完善区域评价制度、标准地制度、企业投资项目承诺制度等制度,深化“最多跑一次”改革,推动效率变革。
开创新局面
聚焦“新时代+都市区”,拿出谋划研究新成果。强化目标思路谋划,在“一带一路”、“三大通道”、“最多跑一次”改革、产业平台等重点领域拿出更多研究成果。强化经济运行监测,针对经济运行中出现的热点、难点问题,提出对策思路,探索建立要素指标监测评价模型,探索经济观察员制度。开展“十三五”规划纲要中期评估。
围绕“优结构+提效率”,实现项目建设新跨越。全面优化投资结构。推动固定资产投资更加向重产业、重结构、重质量转型,确保高新技术投资、交通基础设施投资、生态环保投资、制造业投资增长实现年度目标。全面落实“省市县长”工程,建立盯引清单。以“十大工程包”为载体,加强重大项目谋划和要素争取。围绕信息经济发展、高端装备制造、健康产业发展、休闲旅游发展、传统产业提升、特色小镇建设、综合交通廊道、浙中生态廊道、金义科创廊道和幸福民生建设等十大领域,谋划2018年“十大工程包”。开展“项目大擂台”等活动,打好全市重大项目攻坚战。
培育“大平台+新动能”,迈上产业转型新台阶。加快拓展一批重大产业平台,开展“优资源、强平台、促发展”活动,全市拓展或新增一批重点产业平台。启动五大千亿产业新一轮三年行动,进一步优化产业结构,提升创新能力,推动五大千亿产业规模和集聚能力不断增强。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制定实施金华市培育发展新动能实施方案,大力培育轨道交通、人工智能、生物医药、先进制造、分享经济等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努力打造国家创新型试点城市和浙中产业科技创新中心。
着力“破瓶颈+激活力”,推动深化改革新突破。深入推进企业投资项目“标准地+承诺制”改革,做好相关配套制度的完善,实现政府审批、中介服务“双提速”。深入推进经济体制改革,坚持目标导向、问题导向、绩效导向,推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落地生根、开花结果。深化投融资改革,依托2018年浙江省将创建全国投融资模式创新示范省的契机,积极争取相关试点。继续深化服务业综合改革试点,服务业增加值增长8%以上。
突出“大通道+试验区”,实现对外开放新作为。加快义乌国贸改革综合试验区建设。畅通“一带一路”开放大通道,全面推进义甬舟开放大通道建设,加快建设金甬铁路、金台铁路、杭温铁路一期、金建铁路、金义中央大道等工程。做强中欧中亚班列纽带功能。发挥跨境电商优势,推动“网上丝路”建设。推进文化交流,强化金华市与浙师大战略合作,促进中非文化交流。
强化“安民生+稳物价”,促进社会事业新提升。扎实推进民生事业发展,出台实施《金华市提升公共服务专项行动方案》《金华市人民政府关于促进城乡居民收入增长的若干意见》。稳步推进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建立健全信用联合奖惩和信用综合监管两大机制。推进重点领域价格改革,进一步清理规范涉及企业发展的价格收费政策。
学深抓实十九大精神,展现发改铁军新气象。坚定不移维护习近平总书记的核心地位和党中央的权威,时时刻刻听从总书记号令,处处事事维护总书记权威,以实实在在的具体行动拥戴核心、敬爱领袖。认真贯彻省委、市委各项决策部署,保持政令畅通,执行不打折、不走样、不僵化。进一步推进从严治政。严格执行党内政治生活若干准则、党内监督条例、纪律处分条例等党内法规,推进“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常态化、制度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