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城市湿地公园声景观营造方法与创新研究*

2018-03-21赵秀敏王多思童嘉颖石坚韧

中国名城 2018年2期
关键词:质感营造公园

赵秀敏 王多思 童嘉颖 石坚韧

引言

目前,在湿地公园的景观规划与设计中主要以视觉设计为主,对听觉景观(声景观研究)的规划与设计还处于片段式探索中。在湿地公园景观的设计中,视听觉一体化的营造对公园景观的全方位提升具有积极且重要的意义。

本文将声景观作为研究对象,明确其在人们日常生活中的重要性,从而更加全面、生动地进行景观设计,并且使游客的感知体验得到充分的满足。同时可为弱视者、盲人等社会特殊人群提供感官化与人性化的景观体验,从而更加满足游客对湿地公园整体景观的体验。

1 传统的营造方法

声景观的营造强调人、声源与环境三者之间和谐统一的关系。同时,将视觉景观空间中原本就有的声音元素强调出来,这样才能营造出舒适、美好的景观。因此,声景观的设计将围绕这三种元素展开,即运用特色声音元素对空间环境内的声景观进行规划与营造,并注重其与周边环境的协调性与统一性。声景观的营造与传统的声学设计有所不同,它超越了声音制造的局限性,是游客感受声音与周边环境的一种新的方式。

1.1 正、负、零设计

声景观营造的最终目的是营造出令人愉悦的声景观环境,其意在于营造一种和谐的意境。其中,声景观营造的一般手法包括正设计、负设计与零设计三种方法(如图1)。

1.1.1 正设计就是做加法,增添或改造原本就存在的声景观元素,或增加更丰富的声音元素。湿地公园的声景观偏向于自然声与生物声,因此,可采用正设计的手法增添一些人工声,例如播放背景音乐、音乐喷泉等,从而增加声环境的丰富性与活跃性。

1.1.2 负设计就是做减法,去除或者屏蔽掉不需要的声音元素、被人讨厌的声音元素、不与环境相和谐的声音元素等。湿地公园靠近街道的地方会有一些交通噪音,因此可采用负设计的手法将其缓冲与屏蔽,从而提高声环境的自然性。

1.1.3 零设计就是保持现状,保护与保存带有历史代表性的声音元素。湿地公园中有很多历史性的,可以用来表现地域特色的声音元素,例如杭州西溪国家湿地公园中每年端午节都会有的龙舟盛会的声音。因此,可采用零设计的手法将其保留,从而保留声环境的历史性与文化性。

图1 正、负、零的设计手法示意图

1.2 声景观营造的组景六法

通过研究与梳理中国古典园林景观视觉设计的手法,发现可将其运用于声景观的营造当中,从而提出了声景观营造的组景六法。

1.2.1 中国传统园林组景理论概述

中国古典园林的组景方法讲究的是与自然相和谐,强调人与自然的关系。因此,其组景的方法运用多种手法来表现安静、含蓄、自然的效果。其中有许多组景的方法,例如造园的目的与立意,园林的布局形式,园林中景观小品的处理等。在组景的营造手法中,通常有以下18种方法,分别为:对景、借景、夹景、框景、隔景、障景、泄景、引景、分景、藏景、露景、影景、朦景、色景、香景、景眼、题景、天景。

其中和声景观有关的手法有障景、藏景、题景、对景、借景、引景6种。障景,通常起到遮挡的作用,例如遮挡不能马上出现的景观或是遮挡破坏此处景观的事物。藏景,是一种含蓄手法,目的是为了显露想要突出的景物。题景,为某处景观书写牌匾或是题字,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对景,将两种景观相对设景,且这两种景观互为景观,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相互辉映。借景,将园外的景物借到视线所及的范围内来。引景是透过漏窗,弧墙起到引导之意,但是其本身不是主景。

1.2.2 声景观营造的组景六法

研读中国古典园林组景理论,发现其视觉景观组景的18种方法中,在声景观的营造中有可以借鉴的地方。其中,障景、藏景、题景、引景、对景、借景的组景手法可以直接运用到声景观的营造中。进而,本文提出了六种有关于声景观组景的方法,即声景观障景、声景观藏景、声景观题景、声景观引景、声景观对景、声景观借景。

(1)声景观障景

声景观障景,即将不希望被听到的声音元素阻挡或是屏蔽掉,起到屏障的作用,屏蔽掉例如交通噪声、机械声、施工声等不希望被听到的声音。常见的营造手法有3种,例如利用景墙(吸音墙)、微地形(小山丘)、茂密的绿植(如表1)等阻挡或是屏蔽不希望或是不和谐的声音。

表1 声景观障景的营造方法

声景观障景在降低噪声方面具有较强的作用,在调研中发现研究区域内毗邻街道与入口区的地方声压级较高,主要以交通噪音与游客的喧闹声为主。因此,可在此处使用声景观障景的组景方式,通过景墙、微地形与高大茂密的植物来阻挡或是屏蔽噪声。

(2)声景观藏景

声景观藏景,即隐藏在某种地方的声音元素,例如,远处树林中的鸟鸣声,身处芦苇荡中水鸟的叫声与鸭子的戏水声,树林深处的人家的生活声,灌木丛中的背景音乐等(如表2)。此种组景的方法较为含蓄,但是更可以突出想要表现的声音元素。

声景观藏景的组景方式较为含蓄,可从字面理解其中的含义。在调研中发现研究区域内有大量的水域,水域中种植芦苇等植物,水中有野鸭子、鸳鸯或是一些水鸟。这些鸟类与禽类会躲在游客看不见的地方发出声音,游客看不到它们却听到了声音,这就是一种声景观藏景的体现。同时还发现在研究区域内的草坪上设有被隐藏起来的音响,音响中播放着园区内的背景音乐,这是声景观藏景的一种表现。步行到丛林深处时,可以听到树林后隐藏的居民的谈话声、劳作声,这也是声景观藏景的一种体现。

表2 声景观藏景的营造方法

(3)声景观题景

声景观题景,即某种声音元素是此地区的声音主题,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例如音乐喷泉、跌水溪流、钟塔的钟声等(如表3)。因此,可在广场或是开阔的区域设置音乐喷泉、钟塔,为此处区域突出主题。

声景观题景的组景方式可以为研究区域内的声景观增添主题性,从而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在调研中发现研究区域内可以突出声景观主题的装置较少。因此,可在声景观较为乏味的地方使用声景观题景的组景方式,通过设置音乐喷泉、跌水溪流与钟塔等可以体现此处声景观主题的特色声音元素。

(4)声景观引景

声景观引景,即设置具有特色的声音元素,起到引起游客的注意力与提示游客游玩路线的作用,让游客听着声音找到方向,例如广场的活动声、店铺的叫卖声与导游的介绍声等可以引导游人到达目标景点(如表4)。

声景观引景的组景方式可以起到引导与召集游客的作用。在调研中发现研究区域内的导游介绍声集中在各景点处,同时广场上的活动声也可以吸引游客的注意。在调研中发现在杭州西溪河渚街这个景观中,商家的叫卖声较具特色。因此,声景观引景可为游客指引方向。

(5)声景观对景

声景观对景,即轴线上两两相对的声音元素,A点对应B点,B点呼应A点或是人与迎面而来的声音元素相对(如表5)。

在调研中发现研究区域内有声景观对景的体现,例如丛林深处两两相对的人家中传来的声音。

(6)声景观借景

声景观借景,即在A地区可以听见远处具有标志性的声音元素,也可以称为借声,例如“南屏晚钟”、“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等。所借的声音元素应该是利于突出此处景观主题表现的,要屏蔽掉噪音等(如表6)。声景观借景可以使此区域内的声景观的层次更加丰富。

声景观借景的组景方式与视觉景观中的借景颇为相似。在调研中发现研究区域内设有播放背景音乐的喇叭,因此游客在远处的开敞绿地上可以听到音乐声,这是声景观借景的体现之处。

2 创新营造方法

2.1 移动的声景观

本文所提到的移动的声景观,强调了声景观应具有的灵活性与运动性,下文列举了两种移动的声景观的形式,分别为湿地的移动绿洲与无人机技术。

表3 声景观题景的营造方法

表4 声景观引景的营造方法

表5 声景观对景营造方法

2.1.1 湿地的移动绿洲

靠近水边的岸边环境的声景观营造是至关重要的。在岸边与水域接触的地方设置一种过渡区域,将其称为“湿地的移动绿洲”,在湿地基质的土壤沙砾上种植芦苇等湿地植物(如图2)。这个装置会随着水的流行而摇动,可以使岸边与水面自然连接,可以吸引大量的鸟类或两栖爬行类动物类动物来此居住,这样游客在岸边观赏时就可以欣赏鸟鸣声、蛙鸣声、水鸟戏水声等声景观。在视觉效果上,这种过渡区域也能提供一种丰富、自然、和谐又富有生机的景观。

2.1.2 无人机—遥控鸟

无人机是不载人的飞机,它是利用遥控设备与自备控制装置进行操纵的。无人机技术是一种航空信息系统,主要由飞行载体、遥感设备与地面辅助设备组成。无人机可应用于地理、地形、地质、救灾、抢险以及军事等方面信息的获取。无人机技术具有灵活高效、成本低等特点,是获取空间数据的主要方法。

不锈钢阴极板自采用以来,被证明是一种可靠的阴极铜生产技术,阴极板在电解精炼中的使用寿命可超过15年,因此被认为是一种固定资产,而不是一种耗材,但由于使用年限及机械碰撞等综合因素影响,阴极板的悬垂度将逐渐发生偏移[6-7]。

在湿地公园的声景观规划中,也可利用无人机技术。法国的设计团队Bionic bird设计了一款类似于无人机技术的遥控鸟(如图2),它可以通过手机软件控制,靠翅膀的扇动产生动力,在空中飞行翱翔。遥控鸟的外形设计仿照于小鸟的外观体型,外观呈黑色,体型与小鸟相似,体重9克。这种遥控鸟很逼真,飞在空中不仅不会惊扰到其他鸟类,而且还可以吸引鸟类。在声景观的营造中也可以通过使用这种无人机技术来吸引鸟类,从而达到丰富研究区域声景观的目的。

表6 声景观借景营造方法

图2 移动的声景观

2.2 互动的声景观

本文所提到的互动的声景观强调游客与声景观之间的互动性,通过设置一些会发声的小装置、设计一些景观小品(雕塑或装置)或是通过地形的空间营造并运用风或水等自然条件来营造与游客互动的声景观,这样可以丰富声景观的设计层次,可以使游客更好的与大自然中的声景观进行互动,同时也强调了景观的视听觉一体化。

2.2.1 日本发声装置-水琴窟

日本的“水琴窟”是日式花园中艺术装置,也是一种乐器,这种装置是人与声景观互动的经典体现之一。其工作原理为,水流从壶的上部的小口向壶底的小水池流去,从而产生悦耳的声音(如图3)。同时它也是一种声景观上的隐景,平时它是一种看不见的装置,但是当访客洗手的时候,触动机关它就会发出悦耳的音乐声,从而增强人与声景观之间的互动性。

2.2.2 水车

在中国很早就有人利用水来灌溉农田,水车是利用水能的经典装置之一,这种水车现在也有人在用,但是也有人将它作为一种景观摆放在湖边,可供人欣赏。它主要是利用水流的动能做功,湍急的水流推动水轮上的叶片向前运动,使水轮旋转(如图3)。木制的水车在水流的冲击下转动起来,木板与水流的碰撞会传出“吱呀吱呀”与“哗啦哗啦”的声音,这种用于田耕的水车也是互动声景观的一种。

2.2.3 “大自然传感器”

由Studio weave设计的“The Hear Heres”被翻译为“大自然传感器”,它可以使游客与自然中的声景观更直接的产生互动。

“大自然传声器”的外观造型类似于喇叭,每个喇叭都由玻璃纤维制成,外表镀锌,这种装置可将乡间各种自然事物发出的声音(声景观)扩大无数倍,游客的耳朵可以轻易的捕捉到较为细微的声音元素,让游客重新认知大自然的声景观。这种独特的装置可以放置在不同的区域,放在湖面上,游客可以听到水的声音;面向天空,游客可以听到天空中的声音;缠绕在树上,游客可以听到树丛中的声音,在不同的位置能让游客听到不同的大自然的声景观(如图3)。

图3 互动的声景观

2.3 声音质感的联想

所谓质感是指视觉或触觉对不同物态的特质的感觉。在景观设计中材料的质感是设计的重要组成部分,那么同样声音的质感在声景观营造中也占据重要地位。不同材料的质感可以呈现出不同的视觉景观效果,那么声音的不同质感也可以呈现出不同的声景观。通过声音质感的设计可以使声景观的营造更加多元化。在湿地公园的声景观营造中可通过声音质感的营造使其声景观的设计更加与视觉景观相统一,同时也强调了人、声、环境三者的统一。

本文研究的声音的质感主要指游客与此材料接触所发出的声音,例如行走、跑跳等,不同的材料会产生不同的声音。在声景观的营造中巧妙的运用声音的质感,可以使游客联想到湿地公园中的某个场景。

材质与游客摩擦发出声音通过传播与感知传到游客的脑中,在脑海中产生画面,这就是声音质感的联想(如图4)。例如,青石板的声音质感可以使游客联想到湿地公园中的村镇街道;沙子的声音质感可以使游客联想到湿地公园中的儿童活动区;草坪的声音质感可以使游客联想到湿地公园中的开敞的绿地;木板路的声音质感可以使游客联想到湿地公园中的亲水空间。

图4 声景观质感的联想流程图

2.3.1 青石板-村镇街巷

青石板质地坚硬密实,强度适中,加工步骤简易,是较理想的装饰材料。在古镇的街道小巷中经常见到。青石板的声音的质感就如同它视觉上的质感一样坚硬、清脆。

在湿地公园中常见到以青石板为材质的小路。游客走在青石板路上会发出“哒哒”,“哒哒”的声音,这种声音的质感是清脆的、欢快的。因此,游客走在青石板上所发出的“哒哒”的声音就是声源,这可以使游客联想到湿地公园中的村镇街巷。而村镇街道这个环境中不单有游客与青石板触碰所发出的声音,还有一些游客的私语声,游客的嬉闹声、商家的叫卖声等声音元素,这些声音元素与青石板的声音质感相互交叉与放射传到其他游客的耳中,形成了由青石板路的声音质感所触发的声环境。因此,青石板的声音的质感可以运用在湿地公园的村镇街巷中,也可运用在商业街。

2.3.2 沙子-儿童娱乐空间

沙子由一些细小的石粒组成,其质地柔软、干燥,可以使游客联想到沙滩或是儿童的娱乐空间。

在生活中,有一种名为沙锤的乐器可以模仿沙子的声音。它是一种带有节奏性的打击乐器。“沙锤”是由内部装有碎石子与一些细沙子的干葫芦组成,使用者通过摇动沙锤,使内部的沙子、碎石子与干葫芦壁碰撞而发出声音。在沙漠中有一种独特的自然现象,称为“响沙”。在沙子非常干燥的时候,游客从沙丘顶端往下滑,沙子便会发出很大的轰鸣声,但是在湿地公园中设置的儿童乐园空间中的一小片沙子不会有那么大的响声。

在湿地公园的建设中也可设置儿童娱乐空间,游客走在沙子上或是用手移动沙堆时会发出“沙沙声”,这种声音的质感是欢快的、热闹的。因此,游客走在沙子上所发出的“沙沙”的声音就是声源,这可以使游客联想到湿地公园中的儿童活动空间。而儿童娱乐空间这个环境中不单有游客与沙子触碰所发出的声音,还有一些游客的私语声,儿童的嬉闹声等声音元素,这些声音元素与沙子的声音质感相互交叉与放射传到其他游客的耳中,形成了由沙子的声音质感所触发的声环境。因此,沙子的声音质感可以运用在湿地公园的娱乐休闲区域,那么这片区域的声景观特征就是热闹的、欢快的、具有活力的。

2.3.3 草坪-开敞绿地

草坪是一种特有的自然资源,以草本与灌木植物为主,它具有可更新性。草坪的质感给人的感觉是柔软的、轻盈的。

在湿地公园的建设中常见开敞的草坪绿地空间,游客在草坪上休憩、跑跳、玩耍、追逐与草坪的碰撞产生一种“蹭蹭”的声音,这种声音的质感是轻柔的、开阔的。因此,游客走在草坪上所发出的“蹭蹭”的声音就是声源,这可以使游客联想到湿地公园中的开敞的绿地空间。而开敞绿地这个环境中不单有游客与草坪触碰所发出的声音,还有一些游客的私语声、儿童的嬉闹声、自行车铃声、园区内的广播声等声音元素,这些声音元素与草坪的声音质感相互交叉与放射传到其他游客的耳中,形成了由草坪的声音质感所触发的声环境。因此,草坪的声音质感可运用在湿地公园中的开阔空间。

2.3.4 木板路-亲水空间

木板就是采用完整的木材制成的木板材。木板坚固耐用在景观设计中运用广泛,木板的质感虽没有岩石坚硬,但它也属于硬质铺装的一种。

在湿地公园的建设中常见以木板路为主要设计元素的亲水空间,游客走在木板路上会发出“咯吱咯吱”或是“咚咚”的声音,这种声音的质感是低沉的。因此,游客走在木板路上所发出的“咯吱咯吱”或是“咚咚”的声音就是声源,这可以使游人联想到湿地公园中的亲水空间。

3 总结

本文探讨了湿地公园中声景观的营造方法,分别从传统的营造方法、创新的营造方法与植物的配置进行分析与讨论,内容总结如下:

(1)阐述声景观营造的一般方法“正、负、零”设计,总结前人的营造方法,为提出新的方法作铺垫。

(2)基于中国古典园林的组景方法,提出了声景观营造组景六法,分别为:声景观对景、声景观藏景、声景观引景、声景观障景、声景观题景、声景观借景。希望通过这6种营造方法,为湿地公园中的声景观提供基本的营造手法,使得湿地公园声景观的营造与视觉营造更加统一。

(3)提出3种声景观的构造措施:包括移动的声景观、互动的声景观以及声音质感的联想。其中移动的声景观包括湿地的移动绿洲与无人机——仿生鸟的运用。互动的声景观包括设置一些发声装置、雕塑以及地形的空间营造并列举了一些成功的案例来说明互动的声景观这一构造措施。声音质感的联想主要以游客与4种步道材料摩擦所发出的声音来代表此种材料的声音质感,并且阐述了触发之后游客所联想到的空间区域。其中青石板路可以使游客联想到湿地公园中的村镇街道,沙子可以使游客联想到湿地公园中的儿童娱乐区,草坪可以使游客联想到湿地公园中的开敞绿地,木板路可以使游客联想到湿地公园中的亲水空间。

在实现声景观营造组景六法的基础上,这3种声景观的构造措施可为声景观提供更加丰富的营造手法,使声景观的设计更具有灵活性、互动性与联想性。

[1]郭敏,岳淼,葛坚.杭州新湖滨公园声景研究[J]. 华中建筑,2012, 30(1):190-194.

[2]张骏,古风.声生态学视角下的城市旅游声景观研究[J].生态经济(中文版),2015,31(3):138-142.

[3]陆宏瑶,李国棋.声音生态学[J].噪声与振动控制,2005,30(11):376-369.

[4]葛坚,陆江,郭宏峰,李辉.城市开放空间声景观形态构成及设计研究[J].浙江大学学报(工学版),2006,40(9):1570-1573.

[5]葛坚,卜菁华.关于城市公园声景观及其设计的探讨[J].建筑学报,2003,30(3):58-60.

[6]孙崟崟,朴永吉,朱文倩.城市公园声景分析及GIS声景观图在其中的应用[J].西北林学院学报,2012,27(4):229-233.

[7]葛坚,赵秀敏,石坚韧.城市景观中的声景观解析与设计[J].浙江大学学报(工学版),2004,38(8):995-999.

[8]袁晓梅,吴硕贤. 中国古典园林的声景观营造[J].建筑学报,2007,30(2):70-72.

[9]骆丽贤.城市公共开放空间声景小品设计研究[D].哈尔滨:哈尔滨工业大学,2010.

[10]苏贵君.城市综合商业街声景观的初步研究——以太原市柳巷商业街为例[D].太原:太原理工大学,2014.

[11]吴颖娇.声景观评价方法和典型区域声景观研究[D].杭州:浙江大学,2004.

[12]岳淼.杭州西湖风景区人文类景点声景观形态及评价研究[D].杭州:浙江大学,2012.

[13]孙崟崟.城市公园声景评价与营造——以泰安市东湖公园和南湖公园为例[D].泰安:山东农业大学,2012.?

猜你喜欢

质感营造公园
我家门前的小公园
诚心为“侨” 营造“家”温暖
2021年山西将完成营造林26.67万公顷(400万亩)
在公园里玩
空间的质感
颜料的“质感”
浓郁质感色来袭 这个秋冬有色可循
擅长营造美好的音色 Marantz SA-10 S1/PM-10 S1
一见如故
打造上乘质感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