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行为干预在艾滋病预防控制的效果分析

2018-03-20金新

中国实用医药 2018年7期
关键词:预防控制艾滋病

金新

【摘要】 目的 探讨行为干预在艾滋病预防控制的效果。方法 100例患有艾滋病患者, 患者均进行行为干预, 比较干预前后艾滋病患者对相关知识知晓情况及安全套使用情况。结果 干预前对艾滋病基础知识的知晓75例, 干预后90例;干预前对艾滋病传播知识的知晓45例, 干预后70例;干预前对艾滋病预防知识的知晓55例, 干预后85例;干预后艾滋病相关知识知晓情况明显多于干预前,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前从未使用安全套14例, 干预后1例;干预前偶尔使用安全套51例, 干预后55例;干预前经常使用安全套25例, 干预后31例;干预前每次使用安全套10例, 干预后13例;干预后艾滋病患者发生性行为时使用安全套情况显著多于干预前,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艾滋病患者进行行为干预可有效预防艾滋病的传播, 进而使艾滋病得到有效控制。

【关键词】 行为干预;艾滋病;预防控制

DOI:10.14163/j.cnki.11-5547/r.2018.07.111

艾滋病的传播给人们的健康生活带来很大影响, 目前对艾滋病的治疗全球仍然没有理想的治疗药物。世界各国普遍认为, 帮助患者选择较为安全的行为干预, 可以有效减少艾滋病的传播。目前很多学者认为, 对艾滋病患者进行行为干预能够有效预防艾滋病的传播[1]。本文就行为干预在艾滋病预防控制的效果进行分析, 供参考。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抽取2015年3月~2016年9月本市患有艾滋病患者100例, 年龄<20岁8例, 20~30岁46例, >30岁46例;户籍:农村40例, 城市60例;文化程度:小学及以下23例, 初中48例, 高中25例, 大学4例。婚姻状况:未婚35例, 已婚65例。研究对象为娱乐休闲场所从业人员、吸毒人员、孕妇以及流动人口。

1. 2 方法 对100例患者进行行为干预。具体方法为:①开展健康宣传与咨询教育服务, 发放宣传手册;②定期举办防治艾滋病的专题讲座;③于性病门诊开设咨询室, 开通咨询热线;④推广使用安全套。

1. 3 观察指标 对研究对象进行1年随访, 比较其干预前后艾滋病相关知识的知晓情况及安全套实使用情况。

1. 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7.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 1 艾滋病相关知识的知晓情况 干预前对艾滋病基础知识的知晓75例, 干预后90例;干预前对艾滋病传播知识的知晓45例, 干预后70例;干预前对艾滋病预防知识的知晓55例, 干预后85例。干预后艾滋病相关知识知晓情况明显多于干预前,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 2 安全套使用情况 干预前从未使用安全套14例, 干预后1例;干预前偶尔使用安全套51例, 干预后55例;干预前经常使用安全套25例, 干预后31例;干预前每次使用安全套10例, 干预后13例。干预后艾滋病患者发生性行为时使用安全套情况显著多于干预前,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娱乐休闲场所从业人员的年龄相对较低, 大多数没有结婚, 文化程度较低等, 艾滋病的传播途径认知相对比较浅薄, 自觉危险意识较为淡薄。其是艾滋病疾病的高危人群, 对这类人群目前全球采取的主要干预方式为进行健康宣传教育和安全套的应用[2]。对这类人群给予行为干预后, 这类高危人群对艾滋病的认知和防护有明显的提高, 其预防意识不断增强, 安全套的应用率每年呈现递增趋势[3]。我国吸毒人员呈逐年递增趋势, 当中静脉吸毒是我国艾滋病病毒的主要传播方式, 占总体感染的70%左右[4]。一旦从高危人群传播到普通人群当中, 将会进一步增加行为干预的难度。根据相关研究表明[5], 由于吸毒人群使用共同的注射器, 这些注射器未经过消毒处理, 造成血液交换, 极易造成艾滋病病毒的传播。目前多数国家均在探索控制吸毒人员中艾滋病的传播, 主要包含以下几点;①对其进行健康宣教。②由专门人员对用过的注射器进行更换, 杜绝他人再次使用未经消毒的注射器, 并进行登记。③清洁针具:目前, 多数国家都培训相关专职人员, 来指导吸毒人员如何清洁注射器, 并提供相应的消毒用品。相关研究表明[6], 婴儿和儿童感染艾滋病90%左右是母婴传播造成的。我国母婴传播的比例呈逐年递增趋势, 在产前门诊、病房及婚前保健门诊等场所, 一定要大力开展预防母婴传播的健康宣传;应用艾滋病自愿咨询检测(VCT)服务, 为婚前保健人群及孕产妇提供抗体检测咨询, 宣传预防艾滋病传播的知識;对感染艾滋病病毒的孕妇和家庭提供健康宣传, 使其和亲属进一步提高艾滋病病毒传播途径的认知。对孕妇妊娠过程中艾滋病呈现阳性的给予抗病毒治疗, 对孕妇给予抗病毒治疗期间, 一定要权衡抗病毒药物对其造成的一系列不良影响。根据相关研究表明[7], 我国流动人员艾滋病感染人数呈逐年递增趋势, 感染人群呈现低龄化且文化程度较低的发展趋势, 此类人群具有流动性相对比较强且报复社会等违法犯罪行为的特征。根据相关研究表明[8], 大多数流动人口认可免费相关健康宣传教育的重要性, 其愿意采取这种类型的活动。目前, 国内相关研究人员大多数针对流动人员中的高危和通常两种人群给予相应的预防干预, 最早干预大多数是由健康宣传教育, 当中包含这种病毒的相关知识、传播方式及预防方法, 并且免费发放宣传手册和安全套等[9]。根据相关研究表明[10], 流动宣传教育能够进一步提高流动人员对艾滋病病毒的认知, 进而有效促进艾滋病的健康知识传播和扩散。

综上所述, 艾滋病预防和控制需要全球共同参与和支持, 通过采取相对应的行为干预能够使艾滋病预防控制的效果明显提高。

参考文献

[1] 洪潞, 张亚芬, 房家安. 行为干预对提高艾滋病高危人群安全套使用率的效果观察. 上海预防医学, 2007, 19(7):341-342.

[2] 吴劲, 王文辉, 王复选. 鹰潭市娱乐场所性服务小姐高危行为干预效果观察. 预防医学情报杂志, 2006, 22(6):647-649.

[3] 傅小鲁, 贾勇, 欧志勇, 等. 建筑工地流动人口预防艾滋病行为干预效果评价. 现代预防医学, 2001, 28(4):516-518.

[4] 何华先, 鲍宇刚, 陈连峰, 等. 美沙酮维持治疗对预防吸毒者中HIV传播的效果评价. 中国艾滋病性病, 2008, 14(2):124-126.

[5] 万绍平, 刘明艳, 徐保华, 等. 对FSW大规模实施预防艾滋病标准化行为干预的效果分析. 中国艾滋病性病, 2013, 19(2): 120-124.

[6] 陈兴云, 彭正珍, 李兴才, 等. 文山城区娱乐场所女性性工作者艾滋病防治行为干预效果分析. 卫生软科学, 2006, 20(3): 265-267.

[7] 杨正祥, 胡卫, 普勤, 等. 师宗县娱乐场所女性性服务人员艾滋病/性病预防行为干预效果评价. 卫生软科学, 2006, 20(3): 242-244.

[8] 赵存喜, 文育锋, 刘荣强, 等. 艾滋病流行区村干部艾滋病知识、态度和行为干预效果调查分析. 中国农村卫生事业管理, 2008, 28(6):442-446.

[9] 明中强, 吴尊友, 刘伟, 等. 针具交换结合同伴宣传对吸毒者艾滋病知识及高危性行为的干预效果分析. 中国药物依赖性杂志, 2009, 18(2):127-131.

[10] 余大年, 梁侨任, 罗伟强, 等. 台山市艾滋病主要高危人群行为干预效果评价与分析. 中国艾滋病性病, 2007(s1):34-36.

[收稿日期:2018-01-08]

猜你喜欢

预防控制艾滋病
艾滋病合并结核病的诊断和治疗
2030年有望消灭艾滋病
“预防艾滋病 健康全家人”知识竞赛试题
悬臂斗轮堆取料机的常见故障以及预防控制分析
房屋建筑工程混凝土裂缝成因与对策
健康教育在社区高血压预防控制中的应用效果评价
输血科医院感染的隐患与预防控制措施
6000万人感染艾滋病
关于艾滋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