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志护理结合穴位按摩在颈椎病后抑郁患者中的应用效果
2018-03-20张礼娟武婷姚丽娟
张礼娟 武婷 姚丽娟
[摘要] 目的 探討情志护理结合穴位按摩在颈椎病后抑郁患者中的临床效果。 方法 选择2015年1月~2017年3月在我院诊断治疗的颈椎病后抑郁患者120例为研究对象,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情志护理组及联合组,每组4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情志护理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给予情志护理,联合组在常规护理及情志护理基础上给予穴位按摩。比较三组干预前后HAMD评分以及CASCS评分。 结果 情志护理组与联合组干预后CASCS总分以及各维度得分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组干预后CASCS总分以及各维度得分显著高于情志护理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情志护理组与联合组HAMD评分以及各维度得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联合组HAMD评分以及各维度得分均显著低于情志护理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情志护理结合穴位按摩能够显著改善颈椎病后抑郁患者的病情。
[关键词] 情志护理;穴位按摩;颈椎病;抑郁
[中图分类号] R473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3-9701(2018)01-0148-04
Application effect of emotional nursing combined with acupoint massage for patients with depressed after cervical spondylopathy
ZHANG Lijuan1 WU Ting1 YAO Lijuan2
1.Department of Neurology, Huzhou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Hospital in Zhejiang Province, Huzhou 313000, China; 2.Department of Orthopaedics and Traumatolgy, Huzhou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Hospital in Zhejiang Province, Huzhou 313000, 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discuss application effect of emotional nursing combined with acupoint massage for patients with depressed after cervical spondylopathy. Methods 120 cases with depressed after cervical spondylopathy from Jan 2015 to Mar 2017 were selected as subjects. All cases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the control group, the emotional nursing group and the combination group, each of 40 cases. The control group received conventional nursing, the emotional nursing group received emotional nursing based on conventional nursing, and the combination group received emotional nursing combined with acupoint massage. HAMD and CASCS scores of three groups before and after intervention were compared. Results After intervention, CASCS aggregate scores and each dimension scores of the emotional nursing group and the combination group were higher than those of the control group(P<0.05); After intervention, CASCS aggregate score and each dimension score of the combination group were higher than those of the emotional nursing group(P<0.05). After intervention, HAMD aggregate scores and each dimension scores of the emotional nursing group and the combination group were lower than those of the control group(P<0.05); After intervention, HAMD aggregate score and each dimension score of the combination group were lower than those of the emotional nursing group(P<0.05). Conclusion Emotional nursing combined with acupoint massage for patients with depressed after cervical spondylopathy can improve the patients' condition.
[Key words] Emotional nursing; Acupoint massage; Cervical spondylosis; Depression
颈椎病是一种颈椎综合征,中老年人群为高发人群。随着工作生活方式的变化,颈椎病有年轻化的趋势,发病率也呈上升趋势。颈椎病患者发生抑郁与颈椎病导致大脑供血不足等有关[1]。颈椎病后抑郁的发生率并不高,一旦发生,则影响患者的生活及工作,也影响疾病的治疗依从性。颈椎病在中医属于“颈肩痛”、“项痹”范畴,颈椎病后抑郁患者病情迁延反复,气机不畅,情绪低落,进而发生抑郁[2,3]。情志理论属中医心理学范畴,以发泄疏导等方法调节脏腑气血阴阳,以达到治疗效果。穴位按摩是重要的中医治疗方法,通过刺激穴位,达到调和气血、平衡阴阳的效果。本文将情志护理与穴位按摩用于颈椎病后抑郁,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5年1月~2017年3月在我院诊断治疗的颈椎病后抑郁患者120例为研究对象。其中男69例,女51例;年龄25~78岁,平均(48.9±10.4)岁。纳入标准:抑郁症为初发,由颈椎病引起,HAMD评分8~25分,年龄≥18岁,患者意识清醒,能够正常交流,无精神障碍家族史,对本次研究知情同意。排除标准:抑郁需要药物治疗者,沟通障碍者,有阳性精神障碍史及家族史者,参与其他研究者。将120例患者随机分为3组,每组40例。情志护理组40例,其中男22例,女18例,平均年龄(48.3±9.4)岁;对照组40例,其中男23例,女17例,平均年龄(47.1±9.6)岁;联合组40例,其中男24例,女16例,平均年龄(49.1±8.9)岁。三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本研究经过医院医学伦理会同意。
1.2 护理方法
对照组给予常规中医“项痹”病护理以及抑郁患者的常规护理。
情志护理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给予情志护理,具体方法包括暗示疗法、发泄疏导法、音乐疗法、转移注意力法。暗示疗法向患者介绍治疗效果显著的病案,给予患者正性暗示,并鼓励患者积极治疗,帮助患者树立信心。发泄疏导法通过向患者讲解颈椎病的发生发展及治疗,分析其与抑郁的关系,患者积极参与讨论,及时释放负性情绪。转移注意力方法通过让患者听相声、看喜剧等,帮助患者忘记忧伤、悲伤的情绪。音乐疗法是通过倾听舒缓的音乐陶冶性情,从而保持良好心情,促进康复。
联合组在情志护理的基础上给予穴位按摩。患者放松,暴露按摩部位。按摩穴位包括率谷、风池、太冲、头维、涌泉、合谷、风府、内关、神庭、百会、中脘、太阳、四神聪、印堂等。揉法,每个穴位1~2 min,120~160次/min,每次按摩20 min,每日1次,连续8周。
1.3 观察指标
干预前及干预8周后采用颈椎病临床评价量表(CASCS)[4]对患者进行评价,包括3个维度:主观症状、生活工作社会适应能力、临床体征,总分100分,得分越高则说明生活质量越高。采用HAMD量表[5]对患者干预前及干预8周后抑郁情况进行评价,包括7个维度:焦虑/躯体化、体质量、认知障碍、日夜变化、迟缓、睡眠障碍、绝望,得分越高则病情越重。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7.0统计学软件分析数据,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采用t检验,三组间比较采用F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两组干预前后CASCS评分比较
见表2。三组在干预后CASCS总分以及各维度得分均较干预前显著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三组间CASCS总分以及各维度得分比较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情志护理组与联合组干预后CASCS总分以及各维度得分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组干预后CASCS总分以及各维度得分显著高于情志护理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两组干预前后HAMD评分比较
见表3。三组干预后HAMD评分以及各维度得分均显著低于干预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三组间HAMD评分以及各维度得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情志护理组与联合组HAMD评分以及各维度得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联合组HAMD评分以及各维度得分均显著低于情志护理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脊柱颈段有7个颈椎,6个椎间盘,第2~6颈椎的横突有横突孔,钩椎关节为颈椎特有的结构。颈椎是脊柱活动范围最大的一个阶段,与颈椎有关的神经结构复杂,病变后临床表现也多样化[6]。颈椎病是颈椎间盘退变、突出、颈椎骨质增生、韧带增厚、钙化等退行性变刺激或者压迫周围的肌肉、神经、血管、脊髓等引起的一系列症状。颈椎退行性变是最常见的病因之一,颈椎间盘、椎体、椎间小关节等发生退行性病变,如果突出在前方一般不引起临床症状,如果突出在侧方,可刺激压迫椎动脉,造成脑基底动脉供血不足,产生椎动脉型颈椎病,后外侧的突出物可使椎间孔变窄,造成颈神经根和交感神经的挤压,而发生神经根型颈椎病[7,8]。突出物突向椎体后方,则压迫脊髓,造成脊髓型的颈椎病。颈部损伤分为急性损伤与慢性劳损两种。因急性损伤引起颈椎病较少见。慢性劳损与长期从事相关的工作有关,如刻写、缝纫、伏案工作,颈部经常处于一种强制性体位,可引起颈部肌肉、韧带、筋膜与关节等劳损,使颈椎间盘的退变过程加速,促进小关节的增生,从而造成压迫症状而发病[9,10]。颈椎椎管狭窄是脊髓压迫症即脊髓型颈椎病的前置因素。颈椎活动度大,活动时突出物与神經或者脊髓相互摩擦,造成局部充血肿胀,可使症状出现和加重。突出物与椎动脉摩擦会出现血管痉挛,出现脑缺血症状。制动与颈椎牵引是防治颈椎病的方法之一。椎动脉通过横突孔,在椎体旁上行,可因钩椎关节骨赘生成,椎间隙变窄,颈椎不稳等原因而刺激或者压迫椎动脉,引起大脑后动脉、小脑下动脉和内耳动脉供血不足而产生症状。发生颈椎病后,因周围血管被压迫,导致大脑血供不足。起初患者可能并没有显著的临床症状,随着时间的延长,病情慢慢加重,大脑长期供血不足,出现耳鸣、头痛、头晕等,颈椎肌肉紧张,甚至出现精神恍惚,眼睛视物不清,视力下降,困烦,随着病情的进一步加重,出现头晕目眩,记忆力下降,久而久之出现心理变化,发生抑郁、焦虑等情绪,容易发火,孤僻,有濒死感[11,12]。颈椎病本身的症状体征反复,治疗效果差也会影响患者情绪,导致抑郁。
情志护理是根据中医情志理论衍生出来的一种护理方式[13]。中医讲喜怒忧思悲恐惊,其中心情、情绪是精神活动的外在表现,当外界精神刺激过度,或者时间过长,导致情志过度兴奋或抑制,会导致机体气血不和、陰阳失调、经络阻塞、脏腑功能紊乱[14,15]。情志的变化会影响到气机[16]。中医认为患病可导致情志变化,而情志变化又会影响脏腑功能[17,18]。情志护理对护理人员要求较高,要求热情诚恳,全面照顾,因人而异,有的放矢,正确应用开导方法。遵从上述原则,我们通过暗示疗法、发泄疏导法、音乐疗法、转移注意力法进行情志护理。暗示疗法、发泄疏导疗法均通过正面说理,使患者了解疾病的发生、发展,并鼓励患者战胜疾病,通过疏导可解除患者的负性情绪,心情舒畅,气机条达,促使康复。另外采用音乐疗法、转移注意力法均可纳入“以其胜治之”的理论,通过听相声、看喜剧、听舒缓的音乐转移注意力,帮助患者放松心情。本次研究结果也显示,与常规护理比较,情志护理能够显著改善患者的抑郁评分以及CASCS,说明通过改善患者的情绪,也能够改善患者颈椎病的相关症状,可能与心情改善后患者治疗依从性也随之提高有关。
穴位按摩是祖国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以祖国医学理论为指导,以经络腧穴学说为基础,以按摩为主要施治,用来防病治病的一种手段[19,20]。穴位按摩是防治疾病的一种方法,是祖国医学外治疗法中最古老的一种,以经络学说为指导,以穴位主治性能为基础,运用不同手法作用于人体体表特定部位,达到诊治疾病、保健养生的目的。穴位按摩具有保健作用与治疗作用。其具有平衡阴阳、调和营卫、疏通经络、活动关节的作用,可调节神经和免疫功能,促进内脏功能,皮肤保健与美容,促进血液循环,消除疲劳,提高运动能力,其治疗作用表现在理筋复位、解痉止痛、消肿散瘀、松解粘连、促进再生的作用。穴位按摩刺激人体特定的穴位,激发人的经络之气,以达到通经活络、调整人体机能、祛邪扶正的目的。按摩的力度开始用力要轻,由轻到重,再逐渐减轻而结束,按摩手法均匀柔和,连续不断,轻而不浮,重而不滞,深透舒适为度。通过刺激人体特定的穴位,激发人的经络之气,以达到通经活络、驱邪扶正的目的。对率谷、风池、太冲、头维、涌泉、合谷、风府、内关、神庭、百会、中脘、太阳、四神聪、印堂穴位进行按摩,具有开窍醒神、疏肝解郁、振奋肝阳、气机条畅、调节脏腑阴阳平衡的作用,对抑郁具有较好的效果。联合组在情志护理的基础上给予穴位按摩,两者相辅相成,调达情志,显著改善患者的抑郁情况,也改善患者颈椎病症状。
综上所述,颈椎病后抑郁患者应用情志护理结合穴位按摩能够显著改善患者的抑郁情况。
[参考文献]
[1] 李莉,金昌德,孙丽楠,等. 焦点解决模式对颈椎病患者抑郁和生活质量的影响[J]. 护理学杂志:外科版,2012,27(2):70-72.
[2] 黄春兰,陆青梅,黄连欣,等. 颈椎病患者疾病不确定感与焦虑、抑郁相关性调查分析[J]. 中国医药导报,2013, 10(9):109-110.
[3] 李卓,曲红梅,谢云辉,等. 认知行为疗法联合新医正骨法对颈椎病患者焦虑抑郁的观察[J]. 中国伤残医学,2016,24(10):126-127.
[4] 张鸣生,许伟成,林仲民,等. 颈椎病临床评价量表的信度与效度研究[J].中华物理医学与康复杂志,2003, 25(3):151-154.
[5] 李文波,许明智,高亚丽. 汉密顿抑郁量表6项版本(HAMD-6)的信度及效度研究[J].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2006,32(2):117-120.
[6] 苏颖. 综合护理干预对颈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焦虑抑郁情绪的影响[J]. 国际护理学杂志,2012,31(5):883-884.
[7] 李莉,金昌德,邱婷,等. 焦点解决模式对改善颈椎病患者焦虑状态和社会支持水平的效果研究[J]. 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2,28(34):82-84.
[8] 文静,刘茂娟. 颈椎病患者抑郁状态与社会支持的调查研究及护理对策[J]. 护理实践与研究,2013,10(3):6-9.
[9] 隋莉. 焦点解决护理对颈椎病患者抑郁情绪和睡眠质量的效果研究[J]. 中外女性健康研究,2016,(5):106.
[10] 赵艳艳. 焦点解决护理对颈椎病患者抑郁情绪和睡眠质量的效果研究[J]. 护理管理杂志,2013,13(2):127-129.
[11] 詹红生,马勇. 中医筋伤学[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12:95.
[12] 刘凤花. 临床干预对颈椎病患者抑郁情绪和睡眠质量的效果分析[J]. 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17,20(7):84-86.
[13] 王益平,林碧容,冯莉,等. 情志护理对脑出血患者急性期再出血的影响的临床研究[J].四川中医,2013,31(10):145-148.
[14] 刘静茹,毛智慧,刘晨冰. 中医“七情”在临床心理护理中的应用[J]. 辽宁中医杂志,2015,42(6):1331-1332.
[15] 赵翠萍,王京菊. 中医情志护理初探[J].中医药导报,2013,19(3):121-122.
[16] 张健冰,余洁明. 中医情志护理对颅脑外伤康复期患者心理状态及生存质量的影响[J].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2011,13(15):232-233.
[17] 肖道梅. 中医情志护理治疗慢性盆腔炎患者焦虑情绪的疗效[J]. 国际护理学杂志,2013,32(7):1571-1573.
[18] 吴萍,赵景云,钱旺兴. 中医情志护理干预对改善车祸骨折患者心理状态的影响分析[J].中医临床研究,2014, 6(34):125-127.
[19] 傅月珍. 情志护理配合穴位按摩对产后抑郁患者康复的影响[J]. 护理与康复,2009,8(6):463-465.
[20] 肖碧云,蔡秀燕. 穴位按摩及放松疗法对脑卒中抑郁患者的治疗作用[J]. 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2013, 11(5):639-640.
(收稿日期:2017-07-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