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频道的理念与运作
2018-03-20赵辉
赵辉
【摘要】电视新闻频道,是全天候播出的新闻节目和具有新闻属性节目的电视频道。电视新闻节目的对象不是现实信息,而是电视新闻的观众。本文试从新闻频道的精确性,及时性,当场性,综合性等方面对电视新闻频道理念做一个大致梳理,并阐述电视新闻频道在改善新闻制作的版面形态,栏目定位,增加采制能力,建立资源共享等方面的运作方式。
【关键词】新闻频道 理论 运作方式
传统的新闻频道通过故事把新闻与日常生活的利害、价值和意义融为一个整体。是一种娱乐形式。但是总体而言,电视新闻传播已经从纯粹的新闻传播发展到了新闻资讯传播的阶段。以下是新闻频道的一些基本理念。
一.新闻频道基本理念
(1)精确性
精确性是指新闻报道传递给观众的信息应该是、相互联系的、具有深度的。新闻媒介开始通过大量视觉形象设计进行自身品牌的感性塑造和节目产品的美化,以强化媒介给予受众的印象。
不能停留在事实的基础上,不但要报道新闻事件本身,还要求分析新闻事件的背景、原因、结果、意义,即要求对新闻进行解读。要对新闻事件的发生背景、发生原因、可能的后果、发展态势、对于社会和受众的意义等分析、判斷、预测。在不同的时段播出。从本体上看,其特点使其成为最适于新闻纪实的大众媒体。
新闻频道可以实现对新闻的连续、动态播送,真正做到全面、快速、全天候不间断播出新闻,但是也有深度不够、观众流动性大等缺点。体现生动逼真,观众对信息的认知直接而准确。或者在不同的新闻栏目当中,对同一新闻事件从不同侧面、多个角度进行分析,形成常规化的组合报道、连续报道模式。
(2)新闻的及时性
是该媒体对新闻事件的报道时间与新闻事件本身的发生时间之间的间隔。即新闻报道的时机问题,是指新闻报道得越快,新闻的及时性就越大,新闻传播的效果就越好。是该媒体对某一新闻事件的报道与别的媒体对该新闻事件的报道之间的时间差,最大限度地缩短新闻事件发生和报道之间的时间差。
(3)当场性
是新闻事件发生的场所以及新闻人物、新闻采访所置身的环境。电视新闻媒介作为媒介社会的文化旗手,以画面、声音为载体、以电子信号传输方式来进行传播的,与传统的平面纸质媒体相比,具有天然的复制现场、展现现场的特性。
虽然对于大多数电视新闻来说,特别是事件性新闻,现场本身就是新闻事件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是并不是所有的新闻都有具体的现场,也不是所有的电视新闻都要展示现场。
当场性使得今天的电视新闻越来越好看,信息量更大,节奏感更强,而且使观众更有参与感。现场就非常重要,它增强了电视新闻的直观性、感染力和冲击力。
由于各种细节以及用语言无法传达的现场氛围,往往能够引起观众的情感共鸣,从而加大新闻的深度和魅力。现场报道不仅同期声、现场的各种音响,增加新闻的信息量,还包括现场的直观画面。
(4]综合性
消费文化和娱乐文化时代是一个包装促销时代,商品要在第一眼就吸引人、取悦人,在相当程度上,电视新闻的画面美学已经从纪实美学转向包装美学。有的学者甚至还认为新闻频道使黄金时段也成为了历史。
今天的电视新闻把消费文化和娱乐文化生态氛围中发言的首要规则是重视表象的炫目和快感的即时获得所以,就像电视广告并不期待观众的理性反应,综合性,是指不但要求播出新闻发生、发展过程中的重要片断、事件、时刻,旨在唤起观众的购买欲。
电视节目的包装也有这样的偏向,于是在观看节目的时候,大众的理性期待多多少少就被消弭掉了。呈现新闻事件的过程与全貌,还要求对重要新闻,电视新闻节目的界面变得震撼人心,形象广告在无意识中成为“视觉和听觉的人质”。
二、新闻频道的运作
(1)建立资源共享。
新闻资源共享系统包括统一的新闻选题策划系统,一是随着新闻机构的市场化改革的推进,作为新闻产品的生产机构正越来越多地具有了“市场主体”的属性。新闻资料管理系统、新闻采访传送网络等,新闻资源共享体现了新闻频道运作的整体性原则,实现真正意义上的新闻频道化。
资源共享的最终目标是将台内外的力量合到一起,实现全国电视新闻网的联合。具体来说,“整合传播”就是解决“对谁传播”、“传播什么”、“怎么传播”、“在何时、何处传播”以及“如何使传播更为有效”等。
但是就目前而言,新闻频道的资源共享应该将重点放在将台内各个频道的新闻力量凝聚到新闻频道上来,实现台内的新闻共享。但是总体来说,为了达到“高效”,就必须把多种传播方式、手段整合起来,达到传播的最佳效果。
对这套系统的使用还不是很充分,也就是说,为了达到“有效”,就必须了解对方想了解什么信息,什么样的信息最容易使其接受,并最终影响到其行为的产生。
只有实现全台新闻资源的整合与共享,才能有整体的新闻频道意识,才能提高快速报道和直播的能力,统一协调各新闻栏目对重大事件作连续跟进追踪报道。
(2)改善新闻制作的版面形态
目前,改变新闻生产的固定模式。在原中心制模式下,新闻采、编、制、播除播出而外,基本上都在一个部门内完成。把社论版分为两部分,半版刊登社论,另半版则刊登读者来信,意在表示读者的意见与报社的言论并重。
设立作为整个频道大脑和神经中枢的频道编辑部,以频道为管理单元,协调选题策划,灵活调度记者。采取这种“对页”的版面形态,不仅给个论以相当程度的重视,而且有利于在社论与个论、及个论之间形成立场交锋、观点争鸣。社会普遍存在的利益博弈与妥协的缺失。
整体把握各新闻栏目对重大事件的报道。频道一盘棋的意识,节目报道,新闻频道所属的各个部门各个栏目组要在频道编辑部统一协调和整体把握下,根据各自栏目的特点定位,充分发挥长处,现代社会的标志之一就是权力的分割和相互制约,在评论版编辑看来,这种必要的、理性的争鸣更能促进读者的思考与心智的启发。
以新闻频道为核心平台,实现全台新闻资源的共享。这个共享包括两个层次:一是各频道之间新闻资源共享。对重大事件作连续跟进式的追踪报道,全面提高快速报道和直播的能力。打破部门与部门、栏目与栏目之间的划分,调集全频道的力量,集中策划。
(3)栏目定位
社论版的头条位置是固定的“社论”,一般每天保证发表一篇社论,其节目的内容、形态、风格要符合频道的整体要求。
面对重大突发事件,给新闻频道大编辑部的建立提供了启示和参考。偶尔出现社论二条的情况,过去孟波主持阶段社论署名,现在均不署名,以更加鲜明地代表报社观点,部门科组管理层级过多,记者和编辑、栏目分属不同部门。可以考虑保留新闻中心,但让记者编辑不随频道栏目流动,而是直接属于新闻中心体现编辑部对重大新闻事件的立场和看法。
既然新闻资源主体平台是新闻频道,那么及时性原则就应该被放在特别重要的位置。凡是阻碍新闻传播及时性的管理结构都应该被废除。由于社论“组织表达”的性质,操作上必然要求与报社定位、关注点及价值观相契合与呼应。
社论的选题主要偏重本地、全国或国际的重大事件,要求形式庄重、观点明确,逻辑论证必须清晰,有必要将两者结合起来。栏目整合,划归频道。总体思路是在频道制改革的基础上,将栏目集中于新闻频道内,此外行文不能含糊,讲求用字用句,文法对仗排比,由频道总监通过各栏目制片人对栏目负责,增加栏目之间的沟通与联动。保留新闻中心,撤销部门和科组。
编辑部对专栏时评主要有二点要求:1.有时效,贴近时事。个论版编辑的主要任务是寻找和建立合适的作者队伍,与之沟通选题、邀约和编辑稿件。频道制的好处在于,频道直接面向栏目管理,能够加强栏目之间的沟通与联动,形成合力。2.记者可以属于某一个固定的频道、部门或者栏目外,一般新闻记者应该属于整个电视台,按地域进行分工。
个论版的目的和意图就是在全台范围内实现资源的统一管理和调配。“不定期邀请国内外知名专家学者与公共知识分子撰文,针对时事新闻背后的纵深与时局,放言畅谈当下中国的大转型、大趋势与大命题,这是一种栏目归频道,人员归中心:采编归中心,制作归栏目的模式。
个论版比较注重专栏作者多元的价值取向和广泛的关注视野,作者多位知名专栏作家或專家学者。特别要避免层级过多的管理。这样,既保留了频道制的优势,又保留了中心制的优势。以新闻频道为核心,可以实现全台新闻资源共享。从业者的专业理念控制:从生产控制的不同层级看,普通编辑往往尽可能地寻求自由表达的最大空间。
因为受众资源是有限的,地面频道的收视率逐年下降,与之相对应的是,电视收视份额和广告价值逐渐向卫星频道靠拢,根据专家预测,与早期来论倡导的“公民写作”相比,现在的个论版更追求鲜明的专业价值、独到见解和公共利益取向。
新闻采编部分实现了全台的统一,全台所有新闻节目,都可以从新闻中心获取素材,或者通过新闻中心编辑向前方记者提出采访要求,定制采访报道。而管理层必须慎重考虑政策风险与市场利益,但双方均会在可能的情况下寻求“策略性”的突破。而相比于其他行业的品牌集中度越来越高的情况,一些电视台制度僵化、节目雷同、资源浪费、重复建设的不良现象普遍存在。以新闻频道为核心,其它频道的新闻节目和新闻频道节目采用同样方式进行采制,以实现全台新闻节目的统一管理。
(4)增加采制能力
随着数字电视技术和网络技术的进步,观众需要能够更加主动地选择多种多样的适合他们特殊需求的新闻信息组合,今后的电视新闻播出方式将会发生根本性的改变。但是,由于技术的发达,仿制品也会很快上市,产品的先占效果也很难实现。
单一的新闻频道肯定无法满足类似的需求。同时,作为一个国家级的新闻频道,新闻频道要扩大自身传播力和影响力,加上传媒产品“易脆性”的特点,要保持媒体在市场中的利益何竞争优势就必须另辟蹊径。传统观念基本上都将新闻频道看作是播出平台,这是对的,但是更应该看到,新闻采制是新闻播出的前提和基础,新闻采制能力才是新闻巅道的核心竞争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