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吴文化研究:昆曲

2018-03-20

苏州教育学院学报 2018年1期
关键词:吴梅昆山昆曲

主持人语:明清乃至近代,以昆曲为代表,以有“小江南”之谓的苏州为核心地域,中国古代曲学获得了前所未有的发展。同时,也为吴文化增添了一笔丰厚、醒目的财富。

拱围和支撑这一勃兴的,大约有三足:一者来自地域文化尤其是苏州一带悠久的地域性艺术传统,诸如昆山巴城类似“戏窝子”的地域文化为昆曲及其曲学的兴起提供了深层支撑;二是源出本地而后又流布四方的演艺队伍(吴伶)以及日趋繁盛和普及的昆曲演出为江南曲学的普及和提高提供了副翼式的拱围;三是江南地域一大批文人的深度参与为曲学的精进和提升提供了持续有力的学术支持。

因此,某所谓“天下戏曲半吴门”,其实可以分为两个方面进行理解:一是就演出而言,吴伶的四散和全境式游走是昆曲在全国流播的根本保证;二是就曲学和研究而论,源自苏州的吴梅曲学已经形成了当今曲学不可或缺甚至是绝对主体的构成部分,而吴梅也几乎成为了近代曲学的标志和象征。

本专题特约的几篇稿件,均为江苏省社科基金重大项目“江苏戏曲文化研究”的中间成果。这些文章从不同侧面凸显了苏州在明清曲学发展中的重要地位,同时,也是我们对吴文化内涵所作的一次具体、细微的阐释。

浙江的徐宏图先生是资深的昆曲研究专家,他对浙江一带草昆的研究曾给人留下深刻印象。本期的《苏昆入京考》以大量材料为基础,对苏昆入京的具体方式以及相关的细节予以全面考述,为研究昆曲和吴伶的流播提供了可贵的参证。

来自昆山的庄吉先生是昆山文化研究专家,他在前文《梁辰鱼和“大梁王侯”交游考》的基础上,以《昆山“大梁王侯”再考》对“大梁王侯”的真实身份和具体信息详加考证,尤其通过文献资料的佐证,大致还原了一个热衷地方文艺的地方长官的历史面貌,同时也使我们对昆山地区历史悠久的曲艺和艺术传统有了更加深切的认知。

王宁先生的《曲学与曲学研究四题》则是力图正本清源之作,意欲对曲学的一些基本问题予以澄清,并就曲学的当今继承作了简单梳理。

洪楠的《昆曲集曲正曲化考论》则是沿承江南曲学传统的尝试之作,文章探讨的是很多青年学者避之不及的艰涩话题。作者立足于词乐关系的大局,从词乐调整和互适角度立论,在考察大量曲谱和曲例基础上完成论说,于难能显可贵,也不无闪光之处。

如前所言,明清乃至近代,苏州一直就是江南曲学的渊薮。以魏良辅、沈璟、冯梦龙、钮少雅、叶堂、吴梅等一大批文人曲家为代表,曾经以勤勉的实践和精深的研究缔造了江南曲学的空前辉煌。而在相对纷扰的当下,即使在文化发达的苏州地区,这些曾经的“大家”也几乎被忽略甚至淡忘。缘乎此,重拾明清江南曲学那些“闪光的记忆”,无疑是当今江南学者的共同责任。

猜你喜欢

吴梅昆山昆曲
黄旙绰与昆山腔考
昆山三虑五金机械有限公司
昆山迈晟科精密机械有限公司
《红楼梦》的当代昆曲改编与经典化
吴梅《钧天梦传奇》的发现与考论
试论吴梅《奢摩他室曲丛》之编纂及版本选择——以《紫钗记》为例
大江东去浪千叠——百戏之祖“昆曲”
江南“鱼米之乡”——昆山
文人之进退与百年昆曲之传承
爱在昆曲里,化成一片旧时月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