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国通俗文学:“栏目十年纪念”系列之一

2018-03-20

苏州教育学院学报 2018年1期
关键词:范先生互文通俗

主持人语:自20世纪70年代末,经芮和师先生、范伯群先生、徐斯年先生、张赣生先生等一代学人的不懈努力,十余年间,中国近现代通俗文学研究成果破土而出。迄今近四十年,在三代学人的共同努力下,1994年的“中国近现代通俗作家评传丛书”(南京出版社)、2000年的《中国近现代通俗文学史》(江苏教育出版社)、2005年的《中国现代通俗文学史(插图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7年的《中国现代通俗文学与通俗文化互文研究》(江苏凤凰教育出版社)的问世,均受到学界关注,范伯群先生创造性地提出的“双翼齐飞”“多元共生”等一系列足以冲击并重建文学史观的学术理念及其对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作出的学术贡献,获得了海内外学界的一致肯定。但令人遗憾的是,多年来,学术期刊界一直没有一份持久稳定的刊物哪怕仅只是一个专栏,将中国通俗文学研究的成果及时公之于众,更不必说引领中国近现代通俗文学研究的发展与走向,与研究实绩难以匹配。

2008年,秉持“开放办刊”的理念,抱持向学界呈现苏州地方优势学术资源的宗旨,《苏州教育学院学报》与苏州大学通俗文学研究团队合作。经过一年多的酝酿,于2009年第一期开辟了“中国通俗文学与大众文化”栏目,邀请笔者担任栏目主持人。导师范伯群先生闻之,欣然赐文《现代通俗文学研究将改变文学史的整体格局》,对本栏开辟的学术价值进行了充分的肯定,对未来的走向作出了积极的展望。栏目特色鲜明,创办迄今,恰满十年,一直是国内通俗文学最稳定且唯一的综合研究阵地。“十年辛苦不寻常”,一份高职院校学报能够在现有的期刊评价体系和科研评价机制背景下,突破重重阻碍,多方策划、组稿、约稿并宣传,在保证栏目定期出版的同时,使每期都保持最少三篇文章的体量,坚持栏目的专题研究特色,坚持主持人制,勤勉严谨地将栏目做成地方乃至全国的学术品牌,被《新华文摘》、人大复印资料等二次文献全文转载、摘录或索引,栏目作者遍布海内外,美国、新加坡、韩国以及中国香港、台湾地区乃至中国大陆诸多知名高校的老、中、青三代学人在其上刊载阶段性和代表性研究成果近二百篇,获得国内外相关研究者的关注、支持乃至青睐,实属不易。时至今日,栏目早已超出呈现苏州地方优秀学术成果的层面,更成为海内外通俗文学研究者联系、交流、对话与共享的平台,汇聚了一大批21世纪以来中国近现代通俗文学的优秀研究成果,有力推动了中国近现代通俗文学乃至中国现代文学史的研究进程,见证并记录了21世纪中国近现代通俗文学研究的点滴收获,仅此,这份刊物,这一栏目,在中国近现代通俗文学研究史、出版史和学术史上,理应获得其应有的地位。

出于栏目发展和特色建设的需要,自2016年起,“中国通俗文学与大众文化”栏目拓展为“中国通俗文学”与“媒介与大众文化”两个栏目。为了更好地展望未来,编辑部于2017年年初即开始筹备十年纪念相关活动,恰逢2017年通俗文学研究成果丰硕,活动众多,为2018年栏目十年系列活动准备了充足的“素材”—从年初范伯群先生《中国现代通俗文学与通俗文化互文研究》的顺利出版到成功申报国家出版基金,再到5月项目结题研讨会的顺利举办,9月第二届“中国通俗文学暨武侠文学研究”学术研讨会以及“《苏州教育学院学报》‘中国通俗文学与大众文化’栏目十年暨期刊发展”学术研讨会乃至11月中旬复旦大学中文系“图像•叙事•传播•翻译:中国近现代通俗文学研究”学术研讨会的成功召开,将近年来通俗文学研究的最新成果集中而丰赡地呈现在学界面前。这三次会议,分别由通俗文学研究的老、中、青三代组织承办,以此为契机,《苏州教育学院学报》“中国通俗文学”栏目策划将与会学者的发言进行录音整理,以发言纪要的方式发表,作为栏目十年纪念的系列活动,以飨研究同好。作为系列活动之一,本期将发表范伯群先生“中国现代通俗文学与通俗文化互文研究”项目结题会议以及复旦大学中文系“图像•叙事•传播•翻译:中国近现代通俗文学研究”学术研讨会发言录音整理稿。第二届中国通俗文学暨武侠文学研究会议发言整理稿为十年纪念活动系列之二,不久将与读者见面,敬请关注。

栏目成长十载,范伯群先生倾注了大量心血,不仅慷慨赐稿,而且耄耋之年身体力行:不单为栏目向知名专家、学者组稿,还利用各种机会,不遗余力向业界推介栏目和其中的优秀文章,为栏目的发展寻找机遇,创造条件。然而,2017年12月10日,范先生遽然离世,令中国现代文学界痛失一代研究大家的同时,也给学界、亲友和后学留下了无限遗憾和伤感。2009年栏目第一期,由范先生文章开篇;2017年第一期,又是范先生文章揭幕。2017年栏目十年纪念活动筹备期间,范先生提出了许多中肯的意见和建议;相关稿件在编修期间,还得到了先生不遗余力的支持与帮助。“中国现代通俗文学与通俗文化互文研究”是范先生主持完成的最后一个集体项目,它既是先生中国近现代通俗文学研究的毕生总结,更昭示了学科未来发展的无限可能。从项目筹备到最后结题,范先生全程参与,亲力亲为,并以耄耋高龄,冒着酷暑,为每一位学人亲自打磨稿件,指导写作。如今项目结题受到各方肯定,会议纪要终于问世,先生却再也无缘得见,每念及此,心痛无已。谨以“栏目十年纪念”系列以及即将刊出的“范伯群先生纪念专号”,表达我们无限的敬仰和怀念,以慰先生在天之灵!

猜你喜欢

范先生互文通俗
Sumo Wrestling
TAKE FIVE
互文变奏的和弦:论雅各布森的《我叫夏洛克》
青春飞扬(女通俗合唱)
斗室斟字句 译海起歌声—— 记音乐家、翻译家、作家薛范先生
《通俗文》佚文辑校零拾
怀念范先生
抢劫进了演艺圈
图像志的延伸:互文语境中的叙事性
略论饶宗颐古代“语— 图” 互文关系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