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幸福湖北”的质感

2018-03-20周涛

关键词:质感湖北生活

周涛

(长江大学 社会发展哲学研究所,湖北 荆州434023;长江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湖北 荆州434023)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保障和改善民生要抓住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不断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形成有效的社会治理、良好的社会秩序,使人民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加充实、更有保障、更可持续。[1]2012年,中国共产党湖北省第十次代表大会从全局的高度,向全省人民明确提出构建“五个湖北”*“五个湖北”是指富强的湖北、创新的湖北、法治的湖北、文明的湖北和幸福的湖北,参见http://www.hb.xinhuanet.com/2012-06/09/c_112172051.htm。的战略目标。其中,“幸福湖北”是湖北省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此后,“幸福湖北”的研究出现了许多有价值的成果*比较有代表性的研究成果参见:赵曼、吕国营、薛新东:《试论建设幸福湖北》,《政策》2012年第9期;中共湖北省委政策研究室:《论“幸福湖北”》,《世纪行》2012年第10期;张娅:《依据与途径:幸福湖北建设的论题探寻》,《党政干部论坛》2013年第5期;襄阳市财政局课题组:《支持“幸福湖北”建设的财政对策》,《山西财税》2013年第2期;翟天山:《完善社会保障体系 推进幸福湖北建设》,《领导科学论坛》2014年第4期;翟天山:《以人为本 推进幸福湖北建设》,《政策》2014年第7期;龙华:《改革发展惠民生——十二五“幸福湖北”交出温暖答卷》,《湖北日报》2015年12月28日第1版;龙华、陈屿、杨麟等:《幸福湖北民生指数跑赢GDP》,《湖北日报》2015年12月28日第3版。最值得自豪的是,央视财经频道《中国经济生活大调查2015-2016》发布的国民大数据表明,武汉跃居全国“十个幸福城市”排行榜亚军,仅次于长沙。。2017年湖北省人民政府工作报告特别强调,要顺应人民群众共建共享的美好愿景,致力于增进民生福祉,让发展更有温度、幸福更有质感。

如何正确理解“幸福湖北”的质感?笔者认为,至少要回答以下四个方面的问题:一是哪种幸福?二是何谓幸福的质感?三是增强“幸福湖北”质感的依据何在?四是增强“幸福湖北”质感的可行路径是什么?

一、幸福:人类的终极价值追求

人与动物不同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方面是,人有许多价值追求,例如,知识、德性、尊严、诚信、真善美、自由、平等、正义、法治、幸福,等等。人生活在世界上,如果没有一定的价值追求,那么,他就和一般动物一样,也就失去了人之为人的意义。不过,在如此不同的价值中,总有这样的价值,即,它包含或者规定着其他的价值,同时又是其他价值的最后指向和最高追求,这样的价值就是终极价值。

笔者认为,幸福是人类的终极价值追求。第一,幸福本身具有值得人们持续追求的价值。古往今来,人们都在思考和追求幸福,但在现实生活中,人们都很难说自己的幸福已经完全达到了。这就意味着幸福的实现永远在路上,正因为如此,人们才有动力持续追求幸福。第二,幸福符合人类的根本需要。虽然说车、房、钱等也是人们生活的需要,但没有一个人会说它们是自己生活的根本需要。而幸福就不同了,一个人无论接受什么样的教育,从事何种职业,其目的都是为了不断发展、完善自己,从而过上一种更好的生活,即幸福的生活。第三,幸福体现着人的本质。人既具有自然属性,更具有社会属性,是两者的统一体,但人的根本属性是社会属性。人的社会属性体现着人的本质,“某事某物的本质,即实际上是什么”[2](P218),因此,可以说,人的本质就是指人是什么的问题。“人的本质不是单个人所固有的抽象物,在其现实性上,它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3](P501)幸福不是人的某一方面的体现,而是对多种和谐的社会关系的令人满意的真切体验,并且与这种体验呈正相关。

从生活的角度来看,作为人类终极价值追求的幸福就是指生活得好(或者更好)。生活是什么?阿玛蒂亚·森和玛莎·努斯鲍姆都认为:“一个人所过的生活可以被看成是所做的各种事情和各种存在状态的一种组合,它们可被称为功能性活动。”[4](P3)在各种各样的生活中,人们因其性质的不同,将生活分为好的生活和不好的生活;又因好的对应着善的,而不好的对应着恶的,因此,又可分为善的生活和恶的生活。人们努力过一种好的生活、善的生活、幸福的生活,反对过一种与之相反的生活。苏格拉底告诫我们,“不经考察的生活是不值得过的”[2](P50),其中的根源也就在于此。

如何衡量幸福呢?笔者认为,幸福不只是“量”上好,更重要的是“质”上好,也就是说,要更多地体现在质感上,而不是量感上。

二、质感:含义及其特征

翻开《辞海》,我们发现“质感”是一个造型艺术术语。“通过不同的表现手段,表现出各种不同物体所具有的特质。如作品表现钢铁、竹木、陶瓷、玻璃、呢绒等的特质,要给人以软硬、轻重、粗细、糙滑等真实感觉。以油画为例,因其上附着物、涂料、颜料和调色油之不同,尤其是画家作画的方法步骤不同,用油色的干湿厚薄各异,可以呈现出温润、浑厚、坚实、瘦硬等不同的质感。”[5](P2951)由此可知,质感最初的含义是人们对不同的物体之特质的总的称谓。就幸福而言,质感是指幸福的真实感、获得感和满意感,而不只是幸福数量上的倍增和规模上的扩大,即幸福的量感。我们需要加强的是幸福的质感,而不仅仅是其量感,尽管幸福的量感是实现幸福的质感的必要条件,但并非充分条件,更不是充要条件。

与量感相比,质感有以下三个特征:第一,真实性。量感具有两面性,即真实性和虚假性,但质感不是虚妄的,而是人们自身具体的真实的感觉和体验。第二,稳定性。量感变化莫测,因此很难测度和比较,但质感具有一定的稳定性,因此易于衡量和评价。第三,满意性。量感不一定带来相应的自豪感,而质感则一定带来很大的满足感和自豪感。

“幸福湖北”的质感,是指湖北人民对“幸福湖北”满意的真切体验和一种成就上的自豪感。“幸福湖北”的质感同样具有真实性、稳定性和满意性等特征。“幸福湖北”之质感的真实性,是指湖北人民真切体验到湖北省经济和社会发展成就不是领导贪图一时的“面子工程”,而是能够经得起历史和实践检验的实实在在的利民工程。“幸福湖北”之质感的稳定性,是指湖北人民对幸福的感觉和体验不是昙花一现,而是具有可持续性和一贯性的特征。“幸福湖北”之质感的满意性,是指湖北人民对因真实性和稳定性而带来的对幸福的自豪感和满足感。

总之一句话,如果湖北人民对“幸福湖北”有着很强的真切体验和内在的满足感,那么这就说明“幸福湖北”具有很强的质感,反之,“幸福湖北”就具有很弱的质感,或者没有“质感”。前者是每个湖北人都渴望得到的,而后者却是每个湖北人都极力避免的。因此,接下来的问题便是:“幸福湖北”之质感的增强是基于哪些方面的考虑?如何增强“幸福湖北”的质感?

三、“幸福湖北”之质感的滥觞

湖北省委省政府之所以强调“幸福湖北”建设要更有质感,是基于以下几个方面的考虑。

第一,发展新理念的启示。随着我国改革发展进入深水区、经济进入新常态,各种问题出现,各种利益交集,各种矛盾叠加,以什么样的发展理念引领发展,也就成了党和国家领导人以及学界讨论和研究的焦点。历史和现实告诉我们,“发展主义”的模式必须抛弃,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和生态文明建设各自为政的局面必须纠正,“先污染,后治理”的观念必须放弃,改革开放的态度决不动摇,不平等、不公正问题必须下大力气解决。基于此种认识,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上首次提出并阐释了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和共享等五大发展新理念。包括湖北省在内的整个中国发展的最终目的,就是让人民过上幸福的生活,而发展新理念为保证发展的最终目的的实现提供了最强有力的支撑和引领。因此,“幸福湖北”的建设必须以五大发展新理念为指导,并且要贯穿于发展的始终。唯有如此,才能真正增强“幸福湖北”的质感。

第二,片面理解“幸福湖北”内涵的深刻教训。曾经有人认为,幸福湖北就是经济繁荣的湖北,湖北地区生产总值增长越快、总量越大,就越幸福。受这种观念的影响,盲目扩大规模,片面追求数量和增量,带来的却是资源的过度消耗、环境的严重污染、生态的根本失衡、人民的怨声载道。我们不禁要问:物质上的富有真的与幸福呈正相关吗?最有说服力的否定性的证据是伊斯特林所揭示的“幸福悖论”[6](P155)。伊斯特林告诉我们,在一个国家内,富人报告的平均幸福和快乐水平通常高于穷人,但如果进行跨国比较,结果是穷国的幸福水平与富国几乎一样高。这个结论告诫我们,不要以经济增长代替其他要素的衡量。也就是说,湖北的发展要追求经济与社会全面、协调和可持续发展,要努力做到湖北省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和生态文明建设诸方面的协调与统一。唯有如此,才能通过提高发展的质量和效益来增强湖北人民幸福的质感。

第三,顺应湖北人民过上更好生活的新期待。与温饱的生活相比,小康的生活是一种好的生活;与初步的小康生活相比,全面的小康生活是一种更好的生活。全面小康社会的要求是,“经济更加发展、民主更加健全、科教更加进步、文化更加繁荣,社会更加和谐、人民生活更加殷实”[7](P831)。其中,“人民生活更加殷实”是建成全面小康社会的最根本的衡量指标。而这种“更加殷实”的生活,就是包括湖北省在内的全国人民热切期盼的生活。因此说,增强“幸福湖北”的质感,是与湖北人民过上更好的生活的新愿景相契合的。

王晓东指出,2016年湖北地区生产总值为3.2万亿元,增长8.1%,实现147万人脱贫,城镇新增就业90.6万人,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增长8.6%和7.4%。[8]湖北省经济的快速发展,为全省人民过上更好的生活奠定了牢固的基础。湖北人民期望尽快实现全面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生活,湖北省委省政府提出要使“幸福湖北”建设更有质感,就是源于湖北人民这一美好的愿景。

四、增强“幸福湖北”之质感的战略举措

第一,因地制宜发展,防止整齐划一。

湖北省属于我国中部内陆省份,2016年全省常住人口为5885万,总面积为18.59万平方公里,占全国总面积的1.94%。全省地势大致为东、西、北三面环山,中间低平,略呈向南敞开的不完整盆地。山地占56%,丘陵占24%,平原湖区占20%。全省有12个省辖市和1个自治州。由此可见,湖北省境内各地差异很大,因此,没有必要,也不可能做到“一刀切”。

2013年7月21日至23日,习近平总书记来到湖北武汉等地调研全面深化改革问题和经济运行情况。在武汉新港,他指出要大力发展现代物流业,长江流域要加强合作,把全流域打造成黄金水道。在光谷展示中心,他强调一定要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真正把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落到实处。在长飞光纤光缆股份有限公司,他指出要提高产品科技含量和市场占有率,不断增强国际竞争力。在武汉重型机床集团有限公司,他指出工业是立国之本,要大力发扬自力更生精神,研发生产自己的品牌产品,形成自己的核心竞争力,推动国家繁荣富强。在武汉“市民之家”,他说为老百姓服务的场所、便民利民的场所比“官衙”搞得好一点,看着心里舒服。在武汉农村综合产权交易所,他提出要好好研究农村土地所有权、承包权和经营权的关系,土地流转要尊重农民意愿、保障基本农田和粮食安全,要有利于增加农民收入。在格林美高新技术公司武汉分公司,他称赞变废为宝、循环利用是朝阳产业,使垃圾资源化,这是化腐朽为神奇,既是科学,也是艺术,希望企业再接再厉。此外,习近平还深入鄂州市水稻育种基地,查看水稻长势,向科技人员了解水稻新品种培育和推广情况。随后,他来到长港镇峒山村,他强调全面建成小康社会,难点在农村。要破除城乡二元结构,推进城乡发展一体化,把广大农村建设成农民幸福生活的美好家园。[9]可以说,习近平总书记的湖北之行,为湖北省因地制宜发展提供了重要遵循。

2017年湖北省人民政府工作报告强调指出,要坚持区域协同、城乡统筹,继续支持“一主两副”(即武汉市和襄阳、宜昌两个市)率先发展,大力支持其他市州竞相发展,切实增强发展的整体性、协调性,促进武汉、襄阳、宜昌三个片区彰显特色、差异发展,确保国家评估达标。全力复兴大武汉,充分发挥其对全省的龙头带动作用,加快建设国家中心城市。大力支持襄阳、宜昌建设区域性中心城市,更好地发挥辐射带动作用。支持咸宁、黄冈创建国家级高新区,支持荆州创建国家级农高区,支持十堰、鄂州等市县建设“城乡一体化”示范工程,支持咸宁金融小镇创新,支持潜江保税物流中心申报。[8]根据湖北省各地的不同功能定位,采取有差异的发展战略与举措,这就有力地避免了资源的内耗和“大水漫灌”的发展方式,真正体现了发展的区域差异性和科学性。

第二,实施“精准脱贫”,打赢“脱贫攻坚战”。

虽然说物质上的丰裕未必能带来真正的幸福,但长期贫困肯定是不幸福的。“不足够”或者“贫困”必定不利于人类的存在,使人类无法过上属人的生活。印度非暴力不合作运动的倡导者和践行者甘地之所以视贫困为地狱,根本原因也就在于此。[10](P126)2015年,湖北省共有590万建档立卡贫困人口,主要集中在秦巴山、武陵山、大别山和幕阜山四大集中连片特困地区。习近平总书记在十八届五中全会上强调:“农村贫困人口脱贫是最突出的短板。虽然全面小康不是人人同样的小康,但如果现有的七千多万农村人口生活水平没有明显提高,全面小康也不能让人信服。”[7](P832)的确,如果农村贫困人口脱不了贫,那么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就将无法完成,即使宣布实现了,也无法得到人民群众和国际社会的认可。因此,如同全国的脱贫任务一样,湖北省的脱贫工作也要将重点放在农村。

一是贫困人口要努力改变传统的思维方式和不良的生活习惯,树立劳动光荣、劳动致富的劳动观以及主要依靠自己脱贫的价值理念。二是加大政府对农村贫困人口精准扶贫的力度,不仅给予物质上的合理帮扶,更重要的是给予先进理念上的价值引领、生产方法上的科学指导。坚决防止“被脱贫”“假脱贫”“数字脱贫”等被动式、虚假式、暂时性脱贫。三是加快基础设施建设的步伐,努力让生活在山区的人民拥有宽阔的马路和桥梁、现代化的图书馆和阅览室,坐上快速且安全的高铁甚至飞机,到附近的大型商场购物,去游乐场休闲,还能够享受优质教育、高效便捷的网络,等等。四是加大贫困地区医疗卫生的扶贫力度,积极构建覆盖贫困地区的基本医疗卫生保健制度,完善市县乡村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积极落实异地看病直接结算制度。五是采取更加积极灵活的人才政策和就业政策,大力实施绿色蔬菜种植、干鲜果经济生态林、特色农业养殖、特色农家乐等项目,做大做强,搞活地方特色产业。通过这些措施,让贫困地区的人民在真正脱贫的同时,和其他地区的人民一起迈向全面小康,并且感受到湖北的发展更有温度,幸福更有质感。

第三,织牢民生底线,让全省人民生活得更有尊严。

“民生是人民幸福之基、社会和谐之本。”[11](P212)“民生是为政之要,必须时刻放在心头、扛在肩上。”[12]近年来,在就业、教育、医疗、社保、安全等民生领域,湖北省取得了可喜的成绩,但是仍有一些短板需要补齐。例如,就业不充分,教育不公正,医患矛盾凸显,社会保障落实不到位,买房难,等等。这些问题,没有一个是小问题,都与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息息相关,直接决定着人民生活幸福的质感。

采取积极、灵活、高效的就业政策,鼓励大学生自主创业,以创业带动就业。实施“我选湖北”计划,吸引更多的海内外优秀人才在湖北工作和发展,助推湖北人才强省行动。

湖北省是一个教育大省,教育资源丰富,但优质教育资源集中在城市,乡村师资力量薄弱,而且差距仍在拉大;义务教育不均衡现象并没有从根本上得到改观,等等。要在福利待遇、职务晋升、职称评审等方面向乡村教师倾斜,吸引更多的优秀教师到乡村任教;要采用合校、教师轮岗、就近入学等方式,实现义务教育的均衡发展;要适度扩大高等学校的招生规模,让更多的湖北优秀学子进入大学深造;要在人才引进、福利待遇、学科建设、科学研究等方面出台优惠政策,大力支持省属高校发展。

此外,还要加强医务工作者的职业道德教育,深化医疗卫生体制改革。加快建设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加快推进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改革。强化困难群众兜底保障,让困难群众心里有温暖、生活有奔头。坚持“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定位,坚决抑制房价过快增长的势头,让房子重回居住的功能。

随着我国改革进入深水区,各种利益冲突和矛盾纠纷进一步凸显,各种风险隐患暴露无遗,安全问题将格外引人注目。例如,外部敌对势力的意识形态渗透和颠覆活动从未间断,恐怖主义有抬头之势,重特大安全事故频发,等等。与推进平安中国建设相适应,要大力加强平安湖北建设,健全社会治安立体防控体系,确保全省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不受重大损失。

第四,实施“绿满荆楚”工程,努力建设美丽湖北。

习近平总书记说:“我们既要绿水青山,也要金山银山。宁要绿水青山,不要金山银山,而且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12]“良好生态环境是人和社会持续发展的根本基础。”[13](P31~32)因此,要“绿水青山”。“发展是基础,经济不发展,一切都无从谈起。”[7](P828)因此,也要“金山银山”。当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只能选择其一时,我们宁愿选择后者,因为生态环境一旦遭到严重破坏,是很难修复的。即使利用高科技手段加以修复,也必将付出高昂的代价。保护“绿水青山”,就等于守住了赖以生存的绿色家园,实际上也就等于保护了生产力,因此说,“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

湖北省是生态资源大省,保护生态环境,既是全省人民义不容辞的责任,同时也是发展的重要机遇。建设美丽湖北,不只是美好蓝图,更是践行之策;不只是远大目标,更是当下重任。湖北省不能走“先污染,后治理”的老路,要走绿色发展之路,把环境保护置于发展的始终,融合于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和生态文明建设的整体布局中,坚持绿色富省、绿色惠民。其一,继续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长江流域“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重要指示精神,尽快建成长江两岸“绿色走廊”工程,让绿色真正惠及两岸人民。其二,全面落实“河长制”“湖长制”“林长制”“山长制”和“田长制”等,织牢绿色担当之网,真正还“蓝天碧水”于民。其三,深入实施生态湖北建设,坚守资源消耗上限、环境质量底线、生态保护和耕地红线,全面完成“绿满荆楚”三年行动计划。其四,健全生态补偿机制,探索推行环境污染第三方治理,严格执行生态环境损害责任终身追究制度。

第五,建设人民满意的政府,营造山清水秀的政治生态。

在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在全省人民群众的埋头苦干中,湖北省经济发展总体平稳,新增长动能加快形成,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全面推进,人民生活持续改善。但是,全省在经济建设、政治建设、社会建设、文化建设和生态文明建设等方面仍存在不少问题。因此,建设人民满意的政府,营造一种山清水秀的政治生态,便成为湖北省各级政府工作的当务之急。

为此,要努力做到以下几点:其一,加强对各级政府工作人员的诚信教育和责任担当教育。政府工作人员要坚持诚信为本,脚踏实地为人民谋福祉,勇于担当,善于作为,争做各项工作的排头兵、人民的勤务员。其二,严格依法办事,杜绝暗箱操作。政府的各项工作要符合法律程序,并且要落实负面清单制度,该透明的要透明,该公开的要公开。其三,清正廉洁,务实高效。为政清廉,才能取信于民;务实高效,方能彰显为公底色。要继续严格落实国务院“约法三章”和湖北省委六条意见,驰而不息整治“四风”,切实提高各级政府的工作实效。其四,科学制定奖惩细则,强化督查问责,严厉整肃庸政懒政怠政行为,决不让能干者委屈,决不让老实人吃亏,营造一种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

参考文献:

[1]习近平.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EB/OL].http://www.12371.cn/2017/10/18/ARTI1508315414608762.shtm.

[2](古希腊)柏拉图.柏拉图对话集[M].王太庆,译.北京:商务印书馆,2004.

[3]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一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

[4](印度)阿玛蒂亚·森,(美)玛莎·努斯鲍姆.生活质量[M].龚群,等,译.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8.

[5]夏征农,陈至立.辞海[Z].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2009.

[6]万俊人,等.什么是幸福[M].广州:广东教育出版社,2011.

[7]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十八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中)[C].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6.

[8]王晓东.政府工作报告[N].湖北日报,2017-01-24(1).

[9]习近平在湖北考察改革发展工作时强调:坚定不移全面深化改革开放 脚踏实地推动经济社会发展[N].长江日报,2013-07-24(1).

[10]周涛.发展价值与发展智慧——德尼·古莱发展伦理学研究[M].南宁:广西人民出版社,2014.

[11]中共中央宣传部.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读本[M].北京:学习出版社,人民出版社,2016.

[12]李克强.政府工作报告——2017年3月5日在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上[EB/OL].http://www.mod.gov.cn/shouye/2017-03/05/content_4774492.htm.

[13]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十八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上)[C].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4.

猜你喜欢

质感湖北生活
The rise of China-Chic
驰援湖北
空间的质感
湖北武汉卷
颜料的“质感”
湖北現“最牛釘子戶” 車道4變2給樓讓路
浓郁质感色来袭 这个秋冬有色可循
生活感悟
无厘头生活
疯狂让你的生活更出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