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型发展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的“破”与“立”
2018-03-20宋中发
张 明,宋中发
(广西科技大学 鹿山学院, 广西 柳州 545616)
地方高校向应用技术型大学转型是当前深化高等教育综合改革的必由之路。地方高校的转型发展必然会对所在学校的思想政治理论课(以下简称思政课))教学带来一些冲击和挑战。一方面,为了实现培养应用技术型人才的目标,部分高校以服从学校转型发展大局的名义变相压缩思政课教学学时,另一方面,转型发展高校大学生以更加功利性和实用性的态度来看待思政课,凡此种种都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转型发展高校思政课教学实效性。在此背景下,如何立足地方,契合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结合省情、校情,促进思政课教学适应地方本科院校转型发展成为当前思政课教学改革的新课题。
1 “破”思政课教学教师本位意识,“立”以学生为主体的思政课教学本位意识
思政课是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大学生是接受思想政治教育的对象。传统的思政课受到“以教师为中心,以教科书为中心,以课堂为中心”的教学理论影响,教师在思政课教学中扮演了主宰的角色,教师开展教学活动时往往定位为向学生传授和灌输马克思主义理论、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学生在教学活动中只能是被动的接受,这在一定程度上没有尊重学生的需求,导致思政课出现讲台上教师激情澎湃、口若悬河,台下学生无动于衷、各干各事的现象。究其原因,主要是传统的思政课教学中师生关系不平等,未建立以学生为教学本位的思政课教学体系。
建立以学生为教学本位的思政课教学体系要求我们开展教学要从学生的实际需求出发进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当今大学生大多数都是90后,他们个性独立,思想活跃,价值观念多元,对今天中国的发展充满信心,爱国主义热情高涨,但是由于对思想政治理论涉猎不足,导致他们理想信念还不坚定。对于思政课所要学习的内容处在一种听起来都知道,讲起来却说不明白的状态。针对此种现实,转型发展高校思政课教师需要认真在课前了解学生的学习诉求,以《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为例,按照课程的教学目标,本门课程学生要掌握两个了解、四个选择。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体系,应该在课前向学生发放学习本门课程学生想了解哪些知识内容的调查问卷,教师根据学生对问卷中比较关注的热点问题结合课程学习目标开展教学,而非机械的按照教学大纲照本宣科式进行灌输式教学。要充分从学生的需求出发,合理设计教学主题,优化教学手段,只有按照需求侧的要求来开展思政课教学,我们的思想政治教育供给才是有效供给,我们的思政课教学效果也才会越来越好。
建立以学生为主体的思政课教学体系要求我们在思政课教学中充分挖掘学生的主体价值。传统的思政课更像是一种塑造,教师通过理论讲授把学生纳入到国家主流意识形态的阵营,教师教给学生什么,怎么教,教多少都由教师自由裁量,学生在思政课教学中往往处于一种被动的接受,缺乏参与和思考的空间,尽管有些转型发展高校采取互动式教学、学生课堂发言,但往往形式大于实质。思想政治教育不可能是一种单向的流动,学生在学习的思政课的过程中存在着一个由外化听讲——自我探索(学习)——内化认同的过程。在这其中,思政课要充分挖掘学生的主体价值,培养学生独立探索和独立思考的能力,通过读原著,运用所学思想政治理论知识分析当前社会现象,以实践来促进学生对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在认同。没有学生这个主体的积极参与,是不可能达到我们的思想政治教育目的的。
2 “破”教学内容千篇一律的弊端,“立”适应转型发展的思政课教学内容体系
习近平总书记在谈到高校思政课教学改革时强调,办好高校思政课“关键是把教材编好,建设好教师队伍,把课讲好。这方面今后要再努力”。把教材编好放在第一位充分说明了教学内容在思政课教学中的重要地位。作为转型发展的院校,思政课使用的是统编教材,教师在教学中按照教学大纲要求进行教学本无可厚非。然而现实情况却是,一些转型发展高校教师在思政课教学中仍然按照统编教材内容照本宣科式授课,既缺乏与学生实际需求的课前调查,又较少整合适应转型发展的教学内容,导致学生上思政课积极性不高,为了完成学业拿到学分而上课,学生学完课程考试一结束,大脑中几乎没有留下什么。一段时间以来,思政课教学效果不理想,既有教学方法也有教学模式的问题,但从根本上讲是我们的思政课教学内容没有与时俱进。思政课有一个时效性问题,不仅要帮助学生掌握一些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知识,还应该及时的将党的大政方针政策、将学生关心的社会发展、个人发展问题进行积极回应,一味的讲授理论而不直面当前社会现实,难免出现理论与现实的脱节。
建立适应转型发展的思政课教学内容体系要求我们将创新创业教育融入思政课教学内容之中。应用技术型人才应具备的“较好理论素养,具有解决实际问题的动手能力,具有较强的创新能力”要求我们要积极将创新创业教育融入思政课教学内容中。思政课培养学生的理想信念、政治素质、道德素质、法律素质与创新创业教育中的创业理想、创业道德和创业法律具有相通性。转型发展高校思政课不仅可以融入而且应该结合实际强化创新创业教育在教学内容中的比重。在现有的5门思政课程中,我们可以进行结合。比如在《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中将中国人民实现国家的现代化伟大历程与创新创业相结合,尤其突出中国共产党人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过程中运用马克思主义原理做出的大胆创新和实践,在《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程中可以帮助学生理解创新创业和实现伟大中国梦的必然联系。在《形势与政策》教学中要大力将党和国家对大学生创新创业的扶持政策及时传达给学生,帮助学生积极开展创新创业实践活动。
建立适应转型发展的思政课教学内容体系要求我们要结合学生专业特点整合思政课教学内容。转型发展要求地方高校在专业建设上要融入地方行业特色,以社会需求来合理的调整专业布局。不同的专业,学生的学习侧重点是不同的。转型发展高校思政课教学内容的整合必须要仅仅围绕学生的专业特点,以学生未来职业必备素质为出发点,从学生的专业角度进行思政课教学内容重塑,贴近学生实际需要开展教学。根据“政治素质、职业素养、法律素质、专业发展与创业教育”等模块与学生相关专业课衔接,以应用技术型人才的核心素质为教学内容选取的方向,努力把职业理想、职业道德、创新创业结合起来,将职业发展要求贯穿思政课教学始终,最大限度的让学生愿意从思政课教学中获取他们需要的知识和技能。
3 “破”教学模式单一弊端,“立”以培养学生能力为目标的教学模式
有什么样的教学本位就会有什么样的教学模式,目前转型发展本科院校由于师资力量等原因,思想政治理论课授课在方式上“由过去的一块黑板、一支粉笔、一本教科书变为现在的一台投影仪、一个 PPT、一本教科书外,传统的静态课堂教学模式并没有发生根本性的改变 ”[1]。在教学方法上,讲授法依然占据主导地位,所谓的师生互动也仅体现在机械的问答上。在实践教学方面,就思政课教学内容开展校内实践依然占据主流;在考核评价方面,依然是一张试卷定成绩。很显然,传统的单一的思政课教学模式与地方高校转型发展培养应用技术型人才已经不相适应。“校企合作,产教融合”是高校转型发展中将地方行业和企业引入人才培养的必由之路,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适应转型发展也必须要以企业行业发展为切入点,建立三位一体的教学模式。所谓三位一体就是:建立线上线下相结合的互动式教学课堂、建立与区域行业、企业密切相关的实践教学体系、建立多元考核评价体系。
建立线上线下相结合的互动式教学课堂。传统课堂教师主要采用讲授法,学生被动参与,这种填鸭式课堂不仅教师教的很累,学生兴趣也不高,教学效果也不理想。应用技术型人才强调学生要具备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动手能力,也就是说要充分的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以此为目标,我们认为转型发展高校的思政课课堂要建立线下线上相结合的教学模式。通过线上、线下相结合的课堂教学模式,最大限度的培养学生主动思考,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建立与区域行业、企业密切相关的实践教学体系。传统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过于侧重于理论教学,对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实践教学重视不足,尽管现在大部分的地方本科院校思想政治课都开展了一定课内、课外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但总体上说,无论从形式上还是从培养服务于区域和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应用型人才目标都还有较大差距。应用技术技能型人才不仅要有一定的理论知识懂技术,还要关注所在区域的经济社会发展,与区域行业密切相关的教学体系必须打好校政、校企合作牌。转型发展就是要求地方本科院校毕业生要了解熟悉当地的产业、企业发展情景,产教融合融入思政课教学的很好平台就是实践教学。通过将区域、地市的省情区情,企业行业的发展前景融入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中增加学生的区域现状了解,加强行业企业背景教育,将行业文化、企业文化提前融入学生的学习中,从而实现学生从高校到职场的有效衔接。通过开展与区域、行业、企业相结合的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模式,学生对区域、行业、企业的了解不断加深,学生动手实践能力得到加强。
建立多元考核评价体系。应用型本科高校人才培养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应该是把过去的知识型人才培养目标转化成技能型人才培养目标,更加强调的是学生的能力。过去传统的思想政治理论课考核往往是期末卷面分加上平时的出勤就构成了课程的最终成绩,不仅无法真实体现学生的学习过程,也不能真实客观反映学习效果。建立与转型发展相匹配的思政课教学多元评价体系要求我们要注重过程考核,从过去的固定的知识点的考核转变到学生日常思想政治素质、团队协作能力、创新能力的考核,在这方面我们要向高职高专院校学习。比如浙江广厦建设职业技术学院,该院的专业课就采用了“驾考式”改革,把课程考核分为了考察知识的“应知”和考察技能的“应会”,很好地把理论和实践结合了起来。转型发展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考核完全也可以按照企业对应用技术技能型人才要求的能力素质,实施理论与技能的综合多元考核,突出过程性,实现思想政治理论课考核由“知识本位”向“能力本位”的转变。
4 结语
高校转型发展的大幕已经拉起,思想政治理论课积极教学改革适应和服务地方高校转型发展的目标越来越明确,破除不适应转型发展的思政课教学弊端已经迫在眉睫,只有将思想政治理论课与地方、行业、企业的发展有机结合起来,根据学生的实际需求,以学生为教学本位,强化思想政治理论课与学生的专业对接,建立适应转型发展的教学内容体系、以培养学生能力为目标的教学模式和多元评价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