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PBL的.NET企业级应用开发系列课程改革研究

2018-03-20玉,王

长春大学学报 2018年10期
关键词:软件技术企业级教学法

王 玉,王 鹏

(吉林大学 应用技术学院,长春 130012)

探索提高高职院校软件技术专业的实践能力的培养方式具有重要的研究意义和实践价值。笔者已经从事近十年的软件技术职业教育工作,深知工学结合的专业课程建设与改革对培养学生动手实践能力的重要意义。软件技术专业课程教学强调培养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而以问题为导向的PBL教学法能够极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带动学生自主学习。尤其是对于软件技术专业的课程来说,大部分的课程都是通过项目化教学方式进行的,强调团队合作,能够锻炼学生的沟通表达能力。因而,对.NET企业级应用开发系列课程进行以问题为导向的课程建设与改革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和实际意义。

为此,笔者基于PBL理念对我院软件技术专业的.NET核心系列课程进行课程建设与改革,以问题为导向进行课程整体设计与课程标准设计。运用PBL模式和项目驱动模式,在课程内容中以真实项目为依据设计学习问题或项目任务,引导学生带着问题主动学习,在应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或项目任务的过程中,培养其自主学习能力及团队合作能力。

1 关于PBL教学法

PBL(Problem-Based learning) 即以问题为导向的教学法[1],目前已成为国际上较流行的一种教学方法。国内众多学者对PBL教学法进行了研究,并将该教学方法引入到各自的教学中来。与传统的以学科为基础的教学法有很大不同,PBL强调以学生的主动学习为主,而不是传统教学中的以教师讲授为主[3]。从这点来看,PBL教学法尤其适用于高职学生教育,对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要求较高,高职学生对理论学习的兴趣较低,设法将PBL教学法引入高职课堂,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学生成为课堂的主角,教师成为课堂的引导者,师生之间相互配合,共同完成课程教学任务。这样不仅仅能够达到教育学生掌握科学知识的目的,还能够锻炼学生的自学能力,而自学能力又是高等教育中至关重要的一个环节。

基于PBL的课程设计还要结合具体的课程特点,不同类型的课程,其课程设计思路与措施不尽相同[4]。高职教育有其自身的独特性质,对于问题的设计要结合高职学生的特点,问题难度要适中,要结合实际问题,便于学生的理解和学习。本文旨在讨论如何结合PBL模式对.NET企业级应用开发系列课程进行课程设计与改革,体现出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体位,进而实现PBL从问题设计到问题解决的新平台。

2 课程体系的设计思路

通过对我省软件行业及市场分析,结合我院软件技术专业往届毕业生的走访调研,我院在软件技术专业2015年修订的人才培养方案中,将.NET企业级应用开发系列课程列为我院软件技术专业核心专业课程。.NET平台是微软推出的集成开发环境,核心组件包括.net framework以及基本类库。该平台上的C#语言支持面向对象思想,使用灵活,在系统建设、虚拟现实等领域应用广泛。为此,我院的软件技术专业职业核心能力包括具有主流软件(Java和.NET平台)基本编程的技能和具有开发基于B/S或C/S架构的企业应用软件的能力。

.NET企业级应用开发系列课程是高职软件技术专业学生必须要掌握的专业核心课程,课程让学生体验团队合作开发软件项目,使学生全面了解软件项目实施中的愿景、需求、开发、测试、用户体验和发布管理的组织管理和运作方式。在教学实施过程中“教”的方面尽快跟上经济的发展,缩短职业教育与职业需求的差距,以快速、主动的自适应变化取代传统的被动变化的教育方式,真正使高等职业教育在国民经济发展中发挥应有的作用。

为了将PBL教学法引入到.NET系列课程的课堂中,需要对课程的整体设计进行结构优化,通过项目式教学、案例教学等方式对课程标准、课程整体设计、课程实验教学等进一步补充与完善。力求在课程教学中通过问题引入、分析问题、探讨解决方案、团队合作解决问题的方式,锻炼学生利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项目教学法在.NET企业级应用开发系列课程中尤为适用,而项目的设计就可以结合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比如开发聊天系统、计算器、备忘录等,学生对问题较为熟悉,但未曾从开发者的角度出发看待过这样的问题,学生初次解决此类问题时会觉得既熟悉又陌生,甚至不知道该如何入手解决这样的问题,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分组的形式,小组成员共同分析问题,研究制定解决方案,在这个过程中又锻炼了学生的沟通表达能力与团队合作能力。而解决问题的具体方法又都回归到了课堂知识的学习和理解上来,学生就会自觉地进行学习,通过网络、课本和老师寻求解决方法,进而达到学习知识和技术的目的。学生在整个过程中也会体会到学习的快乐,增强学生的自信心。

3 课程改革具体措施

我院软件技术专业课程设置以Java和.NET为技术主线开展,而.NET企业级应用开发又包括C#程序设计、动态网站开发asp.net、.NET企业级应用开发等系列课程,同时单开企业级项目开发实训、中小型Web项目开发实训等实践课程。该系列课程通过基于PBL模式的课程建设与改革后,课程教学模式采用“教师课前提出问题—学生查找资料并动手实践—分组讨论—教师总结”的方式进行。.NET技术由微软公司提供技术支持,这方面的网络资源十分丰富,学生完全可以利用课余时间进行自主学习,教师设计出带有趣味性的问题,学生带着问题去查阅文献和资料,会有很大的收获。

以.NET企业级应用开发这样的专业核心课程为例,笔者制定了完备的课程标准与课程整体设计、实验项目卡等教学资源。同时,利用吉林大学课程中心网站(cc.jlu.edu.cn)构建本门课程的课程网站,提供网上课件下载、作业提交、分组讨论等功能。通过前期所开设的基础课程,学生在进行该门课程之前已经具备了基本的C#编程能力,对Web系统的基本组成、工作原理以及与传统的C/S软件架构的区别也都基本熟悉。通过.NET企业级应用开发课程,学生能够通过具体的项目开发整合所学知识,真正地锻炼通过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对于问题设计,笔者在教学中引入了与学生密切相关的网上考试系统。在这个问题中,学生既是用户又是开发人员,一方面要考虑什么样的功能适用于学生,另一方面还要考虑通过哪些技术可以实现这些功能。教师在这个问题又扮演着“导演”的角色,教师也是这个问题的主要用户,对学生给出的需求有一票否决权。因此学生要学会与教师(客户)沟通,充分了解实际需求。项目开发完成以后,教师和学生又都成为了测试人员,可以对该问题的解决方案作出评价,这里包括教师的评价和分组之间的互评。通过项目开发,每个学生都通过解决实际问题学会了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

基于对课程内在逻辑的分析,使用自顶向下的设计,较好地实现从问题到教学目标的映射。该门课程包括3个项目,共计60学时,其中围绕如何开发网上在线考试系统,可将该门课程的教学内容分为需求分析、系统总体设计、后台与前台功能实现及系统测试与发布等4个阶段。

第1个阶段,网上考试系统需求分析。网上考试系统共包含3个角色,分别是学生、教师和管理员,由于学生对于考试非常熟悉,所以这样的系统对于学生来说较为适合。在该阶段,需要强调学生的自主学习,或者称为独立学习。学生通过教材阅读、互联网资料查找、学院教师与教务管理人员的直接沟通等方式独立进行该阶段的学习任务。有条件的学生可以通过多媒体、互联网等途径学习,充分利用自己手中的教育资源。该阶段可以以项目策划书的方式作为成果进行验收。

第2个阶段,网上考试系统总体设计。根据前一阶段的需求分析和设计方案,拟采用分组学习,又称为合作探究的方式。以小组为单位,由组长负责。小组成员之间互相交流,共同研讨。该阶段通常包括系统概要设计、详细设计和数据库设计等内容。该阶段可以以项目总体设计书、系统功能模块图、系统用例图等作为成果进行验收。

第3个阶段,系统后台与前台功能实现。各小组分工明确,通力配合,按照总体设计思路进行系统各功能模块的编码实现。在这个过程中,各小组都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实际问题,各小组可以通过讨论的方式解决问题。在该阶段,教师的辅助作用得以体现,教师应进行重难点讲解,同时整理并汇总各小组提出的问题,选择学生疑问较多的三到五个问题,作为本节课讲解的重点内容。该阶段可以以程序代、系统功能展示等作为成果进行验收。

第4个阶段,系统测试与发布。该阶段的工作可通过“小组互测”的方式进行,在一个相对独立的环境下运行系统单元,观测和记录运行结果,并对结果进行独立评价。小组成员对其他组员给出的测试结果进行验证和修改,组员共同实施系统部署与发布。本阶段最主要的工作就是进行项目总结与资料整理,可以通过项目总结报告的形式进行验收。

通过开发“信息发布系统”,学生可以达到以下的学习目标及能力:①学生可以进一步熟练使用标准控件和验证控件进行页面的设计与制作;②进一步理解ASP.NET的页面代码模型以及Web站点的类型,动态网站开发asp.net课程中对页面代码模型的原理进行过介绍,但难于理解,学生通过具体的项目开发,能够真正理解该原理的作用;③进一步掌握ADO.NET模型,不仅仅是掌握Connection对象、Command对象等基本概念,更应该理解离线模式数据访问与连线模式数据访问的特点和应用场景。应该不只局限于追求功能上的实现,也应该同时考虑系统性能、优化问题以及安全问题;④理解Session模型,课上对该模型的讲解较为难于理解,而在该项目的开发中,管理员角色需要在不同的系统功能页面之间切换,管理员信息的存储正是通过Session模型实现的,这对学生理解该模型已经何时使用该模型具有重要作用。

通过“网上选课系统”,学生在前一个系统开发的基础上,重点可以掌握ASP.NET的三层架构设计原理及方法。对三层架构的理解,需要具体项目的支持,学生只有在开发多个项目案例之后,才会对三层架构的巨大作用有所理解,而课上的时间有限,先让学生实现一个不采用三层架构的系统,然后再让学生修改这个系统,用三层架构来实现,从而让学生能够比较出来该模型的优势。另外,学生可以进一步熟练使用网站导航等服务器控件,同时理解ASP.NET标准服务器控件、HTML控件和HTML服务器控件之间的区别和联系。

最后,通过“网上考试系统”,学生学习可以进入到能力进阶,在掌握基本知识的前提下,进一步了解Ajax技术、三个系统的整合方法、系统的部署与维护等等。从软件项目管理的角度对系统进行自我评价。在整个学习过程中,学生既是用户,又是程序员、测试员和项目经理,对学生的能力和素质要求极高,可以真正锻炼和考察学生的综合素质。

4 结语

计算机行业发展迅速,随之而来对计算机教育教学的发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不仅仅体现在对学生的学习能力、沟通能力和综合能力要求上,也体现在对教师对课程的设计、教学内容的调整、教学方法的改革上。另外,计算机教学与其他学科的教学还有一个特殊的要求,现代高速发展的信息社会对计算机专业学生的自学能力要求极高,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切实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

笔者以吉林大学2017年度本科教学改革研究项目为依托,主要研究如何将PBL教学法应用到.NET企业级应用开发系列课程的教学过程中,以及如何针对高职教育教学的特点,对PBL教学法进行适当的改革以期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通过前期项目组所做的具体工作,PBL教学法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升学习主动性,为软件技术专业以能力为本位的教育思想提供了一条值得推广的经验途径。

软件开发具有非常大的可操作性,建设以问题为导向的软件技术专业核心课程,就是从被动式的教与学转化为团队协作式的学习,教师转变为“导师”,对学生予以引导和指导;同时,引用真实的软件项目案例,强化学生的动手实践环节,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为学生进入工作岗位做好准备,从而实现真正意义上的职业能力的培养。

猜你喜欢

软件技术企业级教学法
企业级BOM数据管理概要
基于大数据分析的集合式EPC总承包项目管理软件技术的应用
批注式阅读教学法探究
实施“六步教学法”构建高中政治高效课堂
UGNX软件技术在农机从业人员技术培训中的应用
基于慕课网的“企业级应用开发”课堂教学改革探索
基于长三角地区需求的软件技术人才的培养
利用Java开发智能软件技术研究
企业级信息系统应用级灾备建设与应用
城市轨道交通企业级BIM应用策划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