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探讨耳内窥镜手术治疗慢性化脓性中耳炎的临床疗效

2018-03-20朱丹

中国疗养医学 2018年3期
关键词:听阈内窥镜化脓性

朱丹

慢性化脓性中耳炎是一种常见的耳鼻喉科疾病,症状表现为耳内尖刺或长期性流脓、听力下降以及护膜穿孔等,甚至会导致颅内与颅外并发症的出现,对患者的生活质量有直接影响[1]。相关研究显示:耳内窥镜手术对慢性化脓性中耳炎患者的治疗效果较好,可使患者的临床症状显著改善[2]。本研究为了探究慢性化脓性中耳炎患者采用耳内窥镜手术治疗的临床效果,选取本院2016年7月至2017年7月收治的78例慢性化脓性中耳炎的患者,分为两组,分别采用耳内窥镜下抽吸治疗与耳内窥镜下单纯鼓膜修复术治疗。并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的临床效果与听力恢复情况,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2016年7月至2017年7月收治的78例慢性化脓性中耳炎的患者,并根据双盲法将全部患者分为两组,对照组39例患者中,21例男性,18例女性;年龄13~55岁,平均年龄(34.25±7.19)岁;病程4~8年,平均病程(5.13±0.83)年。观察组39例患者中,22例男性,17例女性;年龄14~56岁,平均年龄(35.12±7.89)岁;病程3~8年,平均病程(5.145±1.23)年。两组患者平均病程等基本资料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1.2.1 对照组 对照组患者予以耳内窥镜下抽吸治疗,患者选择半侧卧位,利用吸引器将患者耳内脓性分泌物充分除净,加入1%丁卡因浸泡鼓膜,经过5 min后吸除,同时,利用3%的过氧化氢溶液与生理盐水有效冲洗,在20~60 kPa负压下予以抽吸。随后采用氧氟沙星滴耳,1次/d,持续治疗3~5次。

1.2.2 观察组 观察组患者予以耳内窥镜下单纯鼓膜修复术治疗,实施局部麻醉,随后在患者耳后将皮肤切开,使皮下组织完全分离,将颞肌筋膜充分暴露,在颞肌间隙中将生理盐水5 mL注入,直至颞肌筋膜膨出后有效修补。针对有外伤性穿孔者需要首先将上皮翻折,针对有陈旧性穿孔者需要将穿孔边缘上皮去除,同时,在下鼓室将明胶海绵有效置入。随后根据患者的穿孔大小与具体情况予以刮贴法或烧灼法等予以修补,在外耳道予以干明胶海绵进行填塞,无菌棉球在外耳道口放置。术后常规抗感染治疗7 d后将棉球取出,同时采用氧氟沙星滴耳液治疗。

1.3 观察指标与疗效判定[3]对两组患者治疗前与治疗后气导与骨导听阈水平变化情况密切观察与统计;治疗效果评定标准:患者症状彻底消失,骨膜与听力恢复到正常水平,气导阈值提高超过20 dB表示显效;症状明显缓解,听力显著恢复,气导阈值提高超过10 dB表示有效;症状没有改善,甚至有恶化的可能,气导阈值提高低于10 dB表示无效。

1.4 统计学分析 借助统计学软件SPSS 20.0分析与统计,气导与骨导听阈水平等计量资料都表示为(±s),数据之间的比较用t检验,治疗效果等计数资料表示为%,数据之间的比较用χ2检验,P<0.05说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临床效果比较(表1) 对照组患者经治疗的总有效率为82.05%;观察组患者经治疗的总有效率97.44%,观察组患者总有效率明显比对照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气导与骨导听阈水平比较(表2) 治疗前两组患者气导与骨导听阈水平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气导与骨导听阈水平均有一定降低,且观察组患者的降低程度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表1 两组患者临床效果比较[n(%)]

表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气导与骨导听阈水平比较(±s) 单位:(dB)

表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气导与骨导听阈水平比较(±s) 单位:(dB)

组别 例数 气导听阈 骨导听阈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对照组 39 46.32±7.23 37.11±5.21 44.23±6.83 35.35±6.70观察组 39 47.09±7.40 26.32±5.44 45.32±6.90 30.74±6.32 t值 0.464 8 8.945 8 0.701 1 3.125 7 P值 >0.05 <0.05 >0.05 <0.05

3 讨论

慢性化脓性中耳炎是一种常见的耳鼻喉疾病,通常属于单纯型化脓性中耳炎,主要表现为耳内长期反复流脓,倘若没有得到及时的治疗,病情会持续发展,甚至会出现骨膜穿孔、中耳骨质受损以及听力下降等症状,还可能直接威胁患者的生命安全[4-5]。

目前,慢性化脓性中耳炎通常采用保守治疗与手术治疗两种方式,其均是在耳内窥镜的辅助下予以治疗。耳内窥镜下手术治疗,可使手术视野更加清晰,观察角度更全面,有助于术者全面观察隐匿部位的病变情况,使视觉死角明显减少,尤其在面神经嵴较高与外耳道狭窄者中十分适用[6]。相关研究显示:耳内窥镜可使病灶识别率明显提高,对面神经具有保护作用,使正常组织损伤情况明显减少,临床价值较高[7-8]。

本研究结果表明:对照组患者总有效率82.05%,低于观察组患者的97.44%,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气导与骨导听阈水平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气导与骨导听阈水平均有一定降低,且观察组患者的降低程度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耳内窥镜单纯鼓膜修复术治疗慢性化脓性中耳炎比耳内窥镜下抽吸治疗效果高。但在具体应用时,其也有一定的不足,如受到外耳道皮肤散热作用的干扰,会引发内窥镜镜头表面出现雾气,引发视野模糊,需要在入境前利用碘伏擦拭;科学确定内窥镜直径,防止直径太大或太小,对手术操作带来干扰,术中操作需要小心,避免应力牵拉或撕脱带来不必要的损伤[9-10]。

总而言之,与耳内窥镜下抽吸治疗相比,慢性化脓性中耳炎患者采用耳内窥镜下单纯鼓膜修复术治疗的临床效果更高,可使患者的听力水平有效恢复,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1]阴鹰,黎毛秀.耳内镜手术治疗慢性化脓性中耳炎的临床价值研究[J].基层医学论坛,2017,21(5):562-563.

[2]王在凡.耳内窥镜手术治疗慢性化脓性中耳炎临床观察[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6,10(8):92-93.

[3]张庆辉.耳内窥镜应用在慢性化脓性中耳炎手术中价值分析[J].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2015,2(14):2807-2808.

[4]黄榆岚.耳内镜手术在治疗慢性化脓性中耳炎中的临床价值分析[J].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2016,1(8):48.

[5]宋冰,袁琴.耳内窥镜手术治疗慢性化脓性中耳炎的疗效观察[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连续型电子期刊,2016,3(2):267-268.

[6]梁武东.耳内窥镜手术治疗慢性化脓性中耳炎的临床效果观察[J].中外医学研究,2017,15(6):37-38.

[7]严浩.探讨乳突根治加鼓室成形术治疗慢性化脓性中耳炎及胆脂瘤中耳炎的疗效[J].中国医药指南,2017,15(12):167-168.

[8]陈向军,余滋中,付艳乔.耳内窥镜在慢性化脓性中耳炎手术中的应用(附72例报告)[J].浙江临床医学,2011,13(7):756-757.

[9]邓丽芳,陈伟南.耳内窥镜应用在慢性化脓性中耳炎手术中价值分析[J].当代医学,2012,18(4):36-37.

[10]臧志敏.耳内窥镜手术治疗慢性化脓性中耳炎[J].临床医学,2013,33(12):83-84.

猜你喜欢

听阈内窥镜化脓性
舒适护理在鼻内窥镜术后鼻腔填塞患者护理中的应用
一种具有附加内窥镜功能的医疗管
电子内窥镜临床评价要求探讨
内窥镜技术研究进展
新生儿化脓性脑膜炎患儿脑脊液IL-6,IL-10的临床价值
朱锦善治疗小儿急性化脓性扁桃体炎经验
地塞米松治疗新生儿化脓性脑膜炎疗效及不良预后的观察
关节镜下肩袖修补术后肩关节化脓性感染的诊治一例
内镜下鼓室成形术治疗慢性中耳炎的临床效果
ABR、40Hz-AERP和ASSR与主观纯音听阈测定的相关性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