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职语文古诗教学内容有效性探析

2018-03-19肖俊玲

广东教育·职教版 2018年2期
关键词:诗经礼物男子

肖俊玲

诗歌蕴含的丰富内容、深邃内涵,以及自然渗透的人文精神,在人的素养形成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诗歌教学在语文教学中也一直是重中之重。对于中等职业学校而言,诗歌教学的任务是要让学生在培养专业技能的同时,感受传统文化和审美愉悦。因此,教学内容的选择就显得尤为关键。

一、充分感知文本,确定教学内容

所谓教学内容,是指在教学过程中,教师经过对教材的有效处理,呈现在课堂上与学生共同学习研究的具体信息。这些年,我们都在大力提倡教师根据学情“用教材教”,而不是干巴巴地“教教材”。这意味着教学内容是来自师生共同对课程内容、教材内容和教学实际的综合加工。师生一方面合理地利用教材,对教材内容进行选择、取舍;另一方面,师生可以科学地加工教材,合理地组织教学内容。教学内容是经过取舍之后的教的内容和学的内容的结合体。

在确定教学内容之前,教师必须充分阅读和感知文本。根据教学内容来确定教学目标,教学目标必须围绕教学内容。如何才能让教学内容更有价值呢?教师必须时时思考,应该让学生学什么,学了之后能够得到什么,得到之后可以提升什么。而这就必须有合适的教学理念、很好的教学设计和具体的教学策略。

语文课程的教学理念,随着时代的变迁,社会的进步,有着与时俱进的发展。具体情况如图所示:

由此可见,语文课程发展到今天,提升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包括思维发展与提升、审美发现与鉴赏、文化传承与创新,成为主要教学目标与教学任务。对于诗歌教学而言,教学内容重点在于诗歌的诵读、诗意的理解和语境的还原。从中职语文的特有实际出发,以诵读文本为根本,以品味语言为抓手,以促进体验为过程,选择诗歌的教学内容,达到提高学生语文素养及应用能力、形成职业生涯应对能力的目的。

以《诗经·静女》一课的教学为例。本课的教学内容可以确定为:(1)诵读诗歌,把握诗歌重章叠唱的的语言、结构特点。(2)明确诗歌中称谓词的转换及其内在逻辑,体会诗歌中人物情感的变化和升华。(3)通过言行的描写认识人物,通过语境的还原认识人物,通过情景的体验认识人物。这是一首充满生活气息的爱情诗,生动活泼,充满情趣,引人入胜。诗歌以小见大,塑造了一对痴情憨厚、漂亮活泼的青春男女形象。

二、以诵读文本为根本,以品味语言为抓手

选入教材的诗歌长短不一,题材不同,教学应以学生的认知水平为前提,以文本内容为依据,以课堂有序深入推进为原则,寻找并确定切入点。

以《诗经·静女》为例,诗歌篇幅短小、四字成句,朗朗上口。课堂的第一步,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通过生自由读、师生对读、男女生对读、集体大合读、伴乐读等方式,熟读成诵。

接着,根据文本特点,设计一个作为研读抓手的问题——“称谓是指称呼,名称。如称呼爸爸妈妈,帅哥美女,你我他。诗歌中出现了几个称谓词,各出现了几次?”这样切入,学生能迅速找到答案。

而后,引导学生研读称谓词本身及其指向的情感升华。静女,指淑女,美好而善良的女子①。淑女是对一个女子相当高的客观评价。我,是男子自称。女,通“汝”,你,是男子称呼女子送的两件礼物。我们通常称呼物品都用第三人称的“它”,而男子却称“彤管”②和“荑草”为“女”,你,这是一种爱屋及乌的情感。钱钟书先生注解得好:这是“至情洋溢,推己及他”。美人,男子甜蜜回忆静女送的两件礼物后,感情炽烈,情感有了明显的升华。直抒胸臆,直呼美人。

這时,就诗歌对姑娘称谓词的变化,给学生提出这样的问题:“男子为什么不一直称呼姑娘为静女呢?为什么到最后要称呼姑娘为美人呢?这中间发生了什么?”引导学生从中间的两个“女”,也就是“彤管”和“荑草”这两件礼物着手。从一开始的静女,经过中间赠物定情的环节,男子对姑娘的情感有了明显的升华。并且,这种升华并不直接表达为“我爱你”,而是通过称谓词的变化表达出来,而这种语言特色正体现了中国古典诗歌表达情感的含蓄美。这种表达方式也是流行短平快信息流动的今天我们所需要的。

三、合理整合资源,还原诗歌语境

《诗经》的创作年代,距今已有两千多年,那些渺远的民俗风情和话语系统,21世纪的青少年学生理解起来是个难题。即便人类情感有千古永恒的轨迹,也恐有失偏颇。语境还原不是在文本解读时,用幻灯片给出几张空洞的标签式的解说,而是要贯穿到课堂上教师用的每一个素材、每一句阐释中。

为了帮助学生还原诗歌的创作语境,选择情景相似的诗歌作为比较阅读的材料是一个好策略。如将《诗经·静女》的第一节与《诗经·子衿》进行比较阅读。

《诗经·邶风·静女》

《诗经·郑风·子衿》

静女其姝,俟我于城隅。

爱而不见,搔首踟蹰。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纵我不往,子宁不嗣音?

青青子佩,悠悠我思。纵我不往,子宁不来?

挑兮达兮,在城阙兮。一日不见,如三月兮。

《诗经·静女》是以男子的口吻叙述的。第一节内容是女约男,男等女。《诗经·子衿》是以女子的口吻叙述的,诗歌的主要内容是女等男,男没来。无论是《静女》中故意躲藏的小心思还是《子衿》的真情毕露,都反映了当时的女子对于情感的大胆流露,反映了先秦时期的人民自然淳朴的生活情态。此时,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后来时代中的闺中怨妇明显比先秦多?因为针对女性的繁文缛节和束缚越来越多了。为什么今天的我们对于离别、相见已经没有太多的感觉?先进的通讯设备方便了我们,也消解了我们对于相思别离的真切感受。

诗歌的二、三节,写女子赠送男子礼物。这说明两人的关系已经发展到了以物定情的阶段。表达情感的方式有很多种,赠送礼物是其中一种。先秦时期的男女定情阶段,送礼更是必不可少的环节。此处,比较阅读选择的材料是《诗经·木瓜》。

《诗经·邶风·静女》

《诗经·卫风·木瓜》

静女其娈,贻我彤管。

彤管有炜,说怿女美。

自牧归荑,洵美且异。

匪汝之为美,美人之贻。

投我以木瓜,报之以琼琚。匪报也,永以为好也!

投我以木桃,报之以琼瑶。匪报也,永以为好也!

投我以木李,报之以琼玖。匪报也,永以为好也!

静女对男子有好感,主动赠送男子礼物,送的是当时很普遍常见的“彤管”和“荑草”。男子收到礼物非常开心,不停地夸赞礼物。后来直抒胸臆:“也不是你很新奇特别,是因为你是美人送的啊!”表明赠送的礼物是什么不是最重要的,赠送礼物的人是谁才是最重要的。

“投我以木瓜,报之以琼琚。”按照物品价值,琼琚比木瓜贵重很多倍,这种回礼很吃亏。但双方都非常开心,因为“匪报也,永以为好也”。不是为了回报你,是我珍重你的情意,想跟你永远相好。此时组织学生讨论:什么才是最好的礼物呢?真心实意、真情实感才是最好的礼物。

中职语文古诗教学内容有效性探析

四、进行诗歌再创作,促进情景体验

《诗经·静女》一诗的主题,关乎青春男女、约会、爱情,是学生向往、喜爱、感兴趣的内容,适宜对作品进行拓展延伸和再创作。诗歌篇幅短小,语言通俗易懂,这是诗歌进行再创作的前提。诗歌传情的细节和传情的礼物特点突出,易于捕捉,从而能够把握诗歌的内在节奏,这是实现诗歌再创作的关键点。《诗经·静女》是以男子的口吻叙述的,请学生变换角度,想象自己是静女,用静女的口吻来重述故事。有学生的作业写的是:“靓仔其帅,俟我于城隅。我悄躲之,望其搔首。靓仔其帅,贻我彤管。彤管有炜,曰我美之。自牧归荑,洵美且異。匪仔之为美,帅哥之贻。”学生经过课堂学习,对于诗歌内容有了把握,并且注意到了称谓的改变。但在谁送谁礼物这个问题上没有理清。还有的学生写的是白话文:“这名男子真英俊,我自约他到城隅。我呀我呀躲起来,让他心跳又着急。我呀对他有情意,送他美丽小彤管。我呀对他有心思,采来荑草表心迹。男子男子他可知,我的深情望珍惜。”对于诗歌的理解、称谓的变化、礼物的赠予都有了准确的把握。

中职学生的学习基础比较薄弱,没有升学考试的压力,在校的学习目标是培养专业技能,提高核心素养。语文课程的教学内容,要尽可能地实现丰富、融合、实效。教学内容价值性的实现,有赖于教师知识的积累、设计的智慧和课堂管理的力度,是让课堂有序高效的关键之所在。教师只有结合课程内容,不断提高自身解读文本的能力,在教学实践中不断反思、深入思考、巧妙设计、灵活引导,课堂教学效果才会不断提高。

注释:

①静女之‘静,诸家训释不一,迄无定论。本文采“静女”为“淑女”义。

②彤管之义,历来也有“红色的管箫”、“红色的茅草”等几种训释。本文采“彤管”为“红色的管箫”义。

特约编辑吴宁辉责任编辑朱守锂

猜你喜欢

诗经礼物男子
《诗经》中走出的“庄姜”
《诗经·郑风·野有蔓草》
2019年下半年男子棋手等级分
年轻男子
送错的礼物
爱的礼物
礼物
巧用《诗经》解难题
满脸通红
《诗经》掇药等二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