性别视角下高职毕业生就业意愿差异研究
2018-03-19罗健文林静
罗健文 林静
当前,为促进大学生毕业生的就业,高校采取了很多的方法和措施。为了解高职毕业生的就业意愿,我校于2016年10月对2017届的毕业生开展了一次就业意愿调查,期待为今后更有针对性地开展毕业生就业教育和指导工作提供实证依据。
一、调查概况
调查采取网上问卷方式进行。本文引用的数据来自参与本次调查的外语经贸类八个专业学生,共回收有837份问卷。经与学籍档案对照,把调查中身份不符的剔除,如姓名与学号、专业、年级不符等,有效问卷为731份,占2017届毕业生人数的77.9%。
调查问卷的设计分两部分。第一部分是毕业生基本情况;第二部分是就业意愿问卷,主要从就业意向、理想就业地、影响求职因素和就业信息获取渠道等多方面了解毕业生的就业意愿情况[1]。详见表1。
二、调查结果与分析
(一)总体结果
在有效问卷中,女生人数616人,男生人数115人,分别占总数的84.3%和 15.7%,女生是男生的5.4倍。显然,在有效问卷的毕业生中,性别个数的差异是很大的,这与学生学籍档案中性别比例的差异相当。
经对有效问卷进行统计,在问卷第9题的答卷中有3个缺失值,按个案排除处理。详见表1。
性别视角下高职毕业生就业意愿差异研究
(二)多选题的数据处理
问卷题的第7、8、10、11、12、13题是多项选择题,运用多重二元法对题目的各选项拆分为一个独立变量,如选中其值为1,没有选中其值为0。
(三)方差分析
为了找出毕业生在性别下的就业意愿差异,利用SPSS统计分析软件中的单因素ANOVA对表1数据进行了方差分析,详细结果见表2和表3。限于篇幅,表3中仅列出ANOVA中的显著性p值。
从表2中可知,在0.05的显著性水平上,不同性别的毕业生,在工作薪酬和就业信心问题中存在显著不同(显著性数值小于0.05)。
从表3中可知,在0.05的显著性水平上,不同性别的毕业生,在多选题中存在显著不同的选项(表格中数值小于0.05部分)。
(四)就业意愿的性别差异
(1)在“就业压力”的问题中,男女生对选项的选择次序是一致的,从表2可见,男女生在这方面没有存在显著的不同。总体而言,选择“A.压力很大”或“B.压力较大”选项的男生占比为67.9%,女生占比为68.2%。说明毕业生刚好从学校踏入社会,离开学校、离开家人,无论是专业知识、工作技能、人际关系、心理愿望到生活都需要一个从学校到社会的适应转变过程。
(2)在“就业意向(多选)”问题中,女生选择的次序是:H-G-J-I-E-C-F-D-B-A,男生的选择次序是:H-I-G-J-E-C-A-D-F-B。总体而言,选择“H.参加其他企业招聘”“G.参加国有企业招聘”“I.自主创业”和“J.自由职业”选项的男生占比为75.8%,女生占比为69.7%。说明本届毕业生的求职务实,职业定位是准确的。其中选择“H.参加其他企业招聘”比“G.参加国有企业招聘”和“E.报考公务员、事业单位”的结果数高。究其原因:一是以目前的就业形势,国有企业或公务员、事业单位的招聘竞争激烈,进入这些单位工作有一定的难度,而参加企业招聘是较实际的选择。二是在广东的经济成分构成中,非国有企业的经济成分占比较高,这进而影响了高职院校毕业生的就业意向。
从表3可见,男女生在这方面存在“A.暂不就业”“F.参加教育局教师招考”和“I.自主创业”三个显著不同,男女生在这三个选项上选择的占比分别为:2.73%、2.73%、16.8%和0.95%、6.82%、10.2%。结合本题目的其他选项,显然,女生倾向于稳定性相对较高的职位,而男生则倾向于较为进取的职位。究其原因:一是社会因素。当前社会对女性的职业成就期望比男性稍低。职业成就往往伴随着职业风险,稳定性相对较高的职业,获得成就的途径和方法较有规则和成熟,但所用时间相对地较长;而进取的职业,获取成就的途径和方法相对多一些,个人努力能更快地实现期望,但是压力也相应大一些。女性既然不被期待获取高成就,选择风险较低的工作就比较理想。传统社会男主外,女主内的观念,女性一旦结婚就要考虑照顾丈夫、生育、抚养子女等家庭问题,使得年轻女性在就业倾向方面考虑到今后有利于照顾家庭的职业。稳定性相对较高的职位存在更小的压力,这样就有精力应付生活中的琐事。二是性格因素。男女性存在显著的性别角色差异, 在个性方面,男性普遍表现为自信、坚毅、进取,具备较强的进取性和独立性;女性则普遍表现为温柔、细腻、贤惠,存在较大的依赖性。因此在择业时,男性会倾向于选择更具挑战性的工作,而女性则选择相对稳定性的工作[2]。
(3)在“理想就业地区”问题中,男女生的选择次序都是:A-B-E-C-J-D-H-I-F-G,从表3可见,男女生在这方面没有存在显著不同。选择A/B/C/D/E珠三角地區的男女生占比分别为78.7%和79.2%,选择“F.粤东西北地区”的男女生占比分别是3.38%和2.99%,选择G/H北京上海地区的男女生占比分别是6.8%和5.8%,选择“I.其他地区”的男女生占比分别是4.51%和3.75%,选择“J.生源地”的男女生占比分别是6.77%和8.27%。珠三角地区仍为大部分毕业生的理想就业地。
虽然在方差分析中这方面没有显示出性别的显著不同,但从数据的比值上看,女生倾向于“A/B/C/D/E珠三角”经济发达成熟和“J.生源地”靠近家人的地区,男生除倾向于经济发达成熟的地区外,在“F.粤东西北”经济欠发达地区、“I.其他地区”远离家人地区就业意向的比例都高于女生。女生比男生更倾向于靠近家人的地区,原因在于女生更恋家,回家就业工作压力、经济压力较小,城市文化熟悉,跟父母有照应,对女生来说,回家工作更安稳;而男生更愿意“出去闯一闯”,同时抗压能力相对更强。
(4)在“初次就业可接受薪酬”问题中,男女生选择的次序都是:A-B-C-G-D,选择“A.2000-2999”和“B.3000-3999”的男女生占比分别是57.4%、36.5%和68.0%、29.4%。对比2015年我省大学专科毕业生的初次就业平均月薪酬2646元,本次调查结果与此一致,反映我院2017届毕业生初次就业的平均薪酬期望切合实际[3]。
从表2可见,在“初次就业可接受薪酬”方面存在显著不同,男生在高薪酬选项上的比例都高于女生。究其原因:一是女性倾向于选择稳定性较高的工作,择业面比较窄,竞争较大,为了谋求理想的工作岗位,女性可能会降低对薪酬的要求;二是就外语经贸类毕业生而言,男性人数比女性人数少,同时不少用人单位考虑到年轻女性工作后很快进入家庭,考虑到产假和工作的投入度,用人单位更倾向于录用男性,女性的就业竞争压力会更大,因此女性比男性对薪酬的期望值低。
(5)在“影响求职因素(多选)”问题中,女生选择的次序是:F-G-B-C-E-A-D,男生的选择次序是:F-G-B-C-A-E-D 。选择“F.公司、实验室实习经历”和“C.社团活动工作经历” 两个与学生实践活动相关选项的男女生占比分别为28.5%、14.2%和31.3%、14.5%。究其原因,当前用人单位更青睐拥有丰富实习经历的求职者,同时也看中求职者在校期间的社团活动工作经历,而且用人单位常常从表现优秀的实习生中选拔和录用员工,使毕业生意识到实习经历的重要性;选择“G.个人性格”选项的男女生占比分别为25.9%和25.6%。在男女生的选择次序中均排行第二位,这反映出毕业生认识到个人修养、心理素质、形象表现和性格特征等个人性格属性在求职中的重要性。
从表3可见,在这方面存在“A.学习成绩”和“F.公司、实验室实习经历” 两个显著不同,男生在A选项上的占比6.47%比女生的3.82%高,而在F选项上的占比28.5%比女生的31.3%低。结合本题目其他选项的选择,女生比男生更倾向于与职业相关的因素,而男生比女生更倾向于与学习相关的因素。对于外语经贸类专业学生,在学习上,女生有一定的优势,因而她们把影响求职因素主要归于实习经历;而在实践活动上,男生的能力更强一些,因而他们把影响求职的主要因素归于学习成绩和竞赛活动。显然调查对象倾向于认为自己更欠缺的因素,是影响求职的重要原因。
从表3可见,在这方面存在“A.学习成绩”和“F.公司、实验室实习经历” 两个显著不同,男生在A选项上的占比6.47%比女生的3.82%高,而在F选项上的占比28.5%比女生的31.3%低。结合本题目其他选项的选择,女生比男生更倾向于与职业相关的因素,而男生比女生更倾向于与学习相关的因素。外语经贸类专业学生,在学习上,女生有一定的优势,因而她们把影响求职因素主要归于实习经历;而在实践活动上,男生的能力更强一些,因而他们把影响求职的主要因素归于学习成绩和竞赛活动。显然调查对象倾向于认为自己更欠缺的因素,是影响求职的重要原因。
(6)在“希望学校提供的就业指导(多选)”问题中,女生选择次序是:B-A-C-G-D-F-E,男生选择的次序是:B-C-A-G-D-F-E。选择“A.简历撰写”、“B.求职技巧”和“G.心理辅导”的男女生分别为17.3%、28.9%、14.4%和18.4%、31.0%、15.2%,显然这与“就业意向”的反映是相符的;选择“C.创业指导”选项的男女生占比分别为23.2%和18.1%,这与“就业意向”中的“自主创业”选项占比接近。
从表3可见,在这方面存在“B.求职技巧”和“C.创业指导”两个显著不同。女生B选项的占比31.0%比男生的28.9%高,男生在C选项上的占比23.2%比女生的18.1%高。对比前述的理由,女生是因为与职业相关的因素,倾向于稳定性相对较高的职位,因而就业指导方面倾向于贴合职位的求职技巧;而男生则因为倾向于选择较为开拓进取的职位,因此比起女生更希望得到创业指导。
(7)在“希望学校提供的就业服务(多选)”问题中,男女生没有存在显著的不同,各选项的占比均比较接近。
(8)在“获取就业信息渠道(多选)”问题中,女生的选择次序是:E-D-B-F-A-C,男生的选择次序是:E-B-D-F-C-A。从表3可见,男女生在这方面存在“C.校内宣讲会”和“E.社会招聘网站”两个显著不同,选项的占比分别为10.8%、27.8%和7.06%、32.0%。结合本题目的其他选项,可以知道男生的选择倾向于校内渠道,男生对校园信息的重视显著高于女生,相应的对校内现场招聘会和校内宣讲会的重视也显著高于女生。女生选择倾向于社会渠道,对熟人推荐、社会招聘网站和社会招聘会三种求职方式的偏好显著高于男生,与男生相比女生在求职过程中更多地利用了校外资源,而对学校内提供的资源利用不太充分。校外资源通常依赖于学生的社会(网络)资源,这是一项不可竞争的因素。另外,校外资源的针对性往往不如学校提供的就业信息和渠道那样明确、集中,从而就业竞争者可能更多。综合这两个原因,女生可能比男生体验更激烈的和缺乏公平性的竞争[4]。
(9)在“就業信心”问题中,女生选择的次序是:C-B-A-D-E,男生选择的次序是:B-C-A-D-E,男女生的选择略有差异。从表2可见,在“就业信心”方面,男女生表现有显著的差异,选择“A.很有信心”和“B.比较有信心”选项的男生占比24.2%和37.4%,女生占比为9.9%和35.6%,男生比女生更有信心。究其原因:一是“男主外、女主内”的传统观念使男女存在不同的职业定位,社会普遍认为女性,尤其是已婚女性对工作的投入度不如男性,而男性更具备进取心,进而影响了女性获取工作成就的信心;二是女性多集中在报酬低、技术低的劳动领域,一些重要的行业和重要的职位,女性所占的比重非常有限,传统观念和传统教育也让女性自身产生一种自卑感,认为自己不如男性。这些既有观念的存在,使得女生面临就业时,自信心不如男生强[5]。三是在上述提到的女生获取就业信息渠道上更倾向于社会渠道,比较依赖于人际关系,而这种资源是一项不可竞争的因素,女生比男生面临更激烈和缺乏公平性的竞争,进而影响了她们的就业信心。
三、结论
高职毕业生就业意愿中在性别方面表现存在显著差异,虽然这些性别差异在高职毕业生就业意愿行为偏好的排序上表现得并不明显,但在对一些问题的差异程度表现比较显著。这些差异既反映了整个社会对性别的态度,同时也将导致不同性别毕业生就业结果的差异。社会特别是学校应当正视高职毕业生就业意愿上的性别差异现象,有针对性地对毕业生开展职业生涯规划和就业指导,从而改善其就业状况[6]。
参考文献:
[1]罗健文.高职院校毕业生就业意愿实证研究[J].高教探索,2017(9)100-106.
[2]莫税英.从社会性别视角分析女大学生就业问题[J].广西社会科学,2010年(总第181)130-132.
[3]广东省教育厅.2015年广东省高校毕业生就业质量报告[OL].http://www.gdhed.edu.cn/publicfiles/business/htmlfiles/gdjyt/btxx/201601/495346.html.
[4][6]应宝松,李良.大学生求职性别差异的实证分析[J].软科学,2007年(1)84-88.
[5]王晓虎.男女就业性别差异分析及其解决途径[J].中国外资,2011(235),216-217.
责任编辑朱守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