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试论新媒体时代网络段子的特点与功能

2018-03-19李晓琴

新闻爱好者 2018年2期
关键词:传播效果新媒体时代

李晓琴

【摘要】新媒体时代,网络段子已经成为人们一种特殊的交流方式,网络段子文化也出现了新的发展特点。网络段子主题丰富、内容精练通俗、语言风趣荒诞、反讽性明显。新媒体时代,网络段子发表的零门槛给普通民众更多的发声机会,这有助于反映社情民意,缓解社会压力,增强社会凝聚力,但同时也出现了过度娱乐化、碎片化、情绪化的现象,对社会产生了麻醉和降低行动力等影响。反思网络段子存在的问题,对推动网络段子最大限度地发挥正面的舆论引导作用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新媒体时代;网络段子;传播效果

目前社会氛围轻松,社会包容性提高,人们愿意尊重不同的价值取向,互联网时代的到来也给予了段子文化发展的新契机。“网络空间为网民的意见表达提供了更易获取的媒介平台、信息资源、组织技巧、合法性支持等社会资源”[1]。于是,从个人的衣食住行到国家层面的政治经济皆可成为段子主题,网络段子已经成为一种社会精神文化的象征,网民积极参与线上线下互动,段子从口口相传到虚拟网络上的你来我往,以四两拨千斤的架势,上可谈论时弊,下可自我解嘲。从PC端的论坛、贴吧到移动互联网的微博、微信,网络段子渗透进网民的日常生活。网民们在转发、点赞、评论的过程中实现了公共生活的参与,在网络空间不仅出现了“全民段子狂欢”的现象,还催生了网络段子手这个独特群体。同时,传统媒体也把段子作为一种与读者沟通的手段,在社交网络上“吸粉”,以塑造自己的亲民形象。

2012年网络上曾出现过这样一个段子:“雷锋少了,雷人多了;钉子精神少了,钉子户多了;为人民服务的少了,为人民币服务的多了……”这里运用对比,将早期的典型社会与当下的不良现象进行比较,讽刺了不良现象,强调了社会的主流秩序。网络段子文化传播不仅提高了公民参与公共事务讨论的积极性,也有助于政府对社会舆情的监控。但也有很多段子内容浅薄,缺乏思想性,不能给公众正確的引导。本文将从网络段子自身的特点、功能及其出现的问题,反思网络段子的流行现象,并从传播学的角度进行分析,以推动网络段子最大限度地发挥正面效用。

一、新媒体时代网络段子的特点

(一)形式短小精练,主题含义丰富

随着移动互联网的不断普及,人们获取信息与传播信息易如反掌,人们的阅读仪式感急剧下降,快节奏的生活让现代网民更加倾向于轻悦化、碎片化阅读,追求短、平、快。很多人把思想深刻、内容丰富的经典巨著束之高阁,而多关注那些被筛选过的信息碎片和思想片段。网络段子从一开始出现就注重形式上的短小精炼,同时互联网带我们进入了读图时代,网络段子也出现了在图片上添加文字的形式,由于图片本身大小的限制,在图片上添加的文字都力求精简。

网民对于段子主题的选择具有很高的创造性和自主性。小到家长里短,大到国际外交,都可以成为网民的素材。《暴走大事件》是在网络上很火的一档脱口秀节目,该节目喜欢用幽默辛辣的语言来调侃社会中的奇人异事,节目产生了许多流行语,如“伙伴们都惊呆了”等。这个节目能够得到网民的追捧,很重要的原因之一就是其内容的丰富性,节目中的很多段子都涉及社会价值的层面。另外,网络段子的平民性也使段子的主题更加丰富。

(二)风格幽默荒诞,偏向娱乐化

美国著名学者尼尔·波兹曼在《娱乐至死》一书中说道:“娱乐是电视上所有话语的超意识形态。”[2]这句话同样适用于网络媒体,在当前新媒体环境中,娱乐的功能得到进一步的凸显。微博刚出现时号称“围观改变中国”,但从现在的发展状况来看,微博“大V”等意见领袖的功能渐渐让位于网红,而网红更注重的是与粉丝的关系维系,更愿意选择娱乐讨巧的内容而不是严肃的时政问题。有很多微博博主都认证为“知名搞笑博主”“知名段子手”等,很多账号的粉丝数可以达到千万级别,这些微博很多都倾向于情感类带有娱乐性的内容。以拥有4075万粉丝的“微博搞笑排行榜”为例,它的特色就是发出一个话题,然后转载带有段子性质的网友评论。话题选择多为情感类和搞笑类,如“哪一首民谣,让你百听不厌”“谈一场没有未来的恋爱,是什么感觉”“说出你的姓氏,让评论给起一个与众不同的名字”等。

(三)反讽性情绪化明显

反讽与隐喻是段子最大的魅力,恰到好处的讽刺能让人感受到一种思考过程和思维能力,从而提高可信度和说服力。在后现代语境下,人们排斥宏大叙事中的英雄人物,喜欢颠覆、消解正统话语霸权。人们能从反讽性段子的文字中得到快感。2017年底,某地实行机动车单双号限行,于是网络上就热传这样一个段子:“今天,我们无辜的单号车被限行了,而天空依然雾霾,这有力地证明了,雾霾的罪魁祸首是双号车!”从这段子里我们可以看出百姓喜爱的段子不仅要让人开心,还要具有反讽的尖锐性。

二、网络段子的传播功能

(一)传递社情民意

网络段子文化可以说是社情民意最简洁最直接的反映,是不同阶层沟通的桥梁。从中我们可以听到民众最真实的呼声,也可以看到某些社会问题的症结所在。网络政治段子反映了底层人民的生活现状,表达了大众对某些政府部门工作效率的质疑,以及对某些丑恶的社会现象的抨击。在微博中,衍生于热点议题的段子最主要的功能是批判和娱乐。“上访不如上网”成为很多网民的共识。中山大学文化研究所所长李宗桂在《段子舆情与社会思潮》一文中写道:“段子文化的出现,体现了当今社会心理,反映着当今的社会思潮,承载着复杂的价值取向。”[3]段子甚至成为热点事件的标配,每当有不公正的社会现象出现,网民们举全网之力进行段子创作与传播,极尽所能地进行挖苦讽刺和批评。由于传统媒体中的“把关人”机制在开放的互联网环境下失效,网民发表内容不再经过层层审核,社会化媒体的出现为实现德国哲学家哈贝马斯笔下的公共领域自由讨论提供了可能,为官方和民间两个舆论场架起了桥梁。利用网络段子表达观点和意见逐渐成为一种潮流,而社会生活发展中出现的一些事件,为网友创作提供了丰富的素材,在一场场段子狂欢中我们看到的不仅是调侃和娱乐,还有背后的民意和舆情。段子被网友创作出来经过自媒体领袖的转发扩散后引起传统媒体的关注,再进行二次传播,像水波一样不断扩大影响。通过略微出格的言论来放大民意,揭示社会问题,希望引起管理者的重视,从而促使问题得到解决。比如环境污染问题、空气质量问题等,这些很容易成为中国百姓的心头刺,因此常常会成为段子手们进行创作的素材。

老百姓是真正的语言大师,段子使用的语言文字虽是浅显的,但是其隐含的诘问和无奈是管理者要放在心上的。有网民评论2016年最伤感的段子是一条魏则西事件的段子:“你百度一下会死啊?!”“会!”

(二)社会减压阀的缓解功能

创作段子给人们提供了一个发泄的渠道,这时,网络段子相当于一个大众情绪的解压阀,在集体情绪中起到一种平衡作用,让其不至于持续发酵以至于爆发。人们在面对无法解决的问题时会选择逃避,用段子与网友嬉笑怒骂,从而获得一种心理安慰,让问题看起来不那么严重和难以解决。

在如今的社会转型期,大众处于教育、住房、养老、医疗、就业等压力的围攻下,将压力和无奈通过段子的形式巧妙地表达出来以获得精神上的快感,将讽刺和攻击作为一种“武器”来向权势发起挑战,从而产生一种“炫耀、诽谤、抵抗的快感”,并“证實自身”,构建出一种身份认同,从而在集体情绪中得到安全感。

现在网络上兴起“反鸡汤运动”,比起正能量满满的鸡汤,很多人更愿意接受充满嘲讽意味的毒鸡汤来激励自己,以缓解压力,这带有一种以毒攻毒破罐子破摔的心理,比如:世上无难事,只要肯放弃。而生活情感类的网络段子更是占据了社交平台的半壁江山,无论是发泄愤怒的情感还是表达愉悦开心的情感,都具有缓解压力、自我释放的效果,有助于减少群体事件的发生。

(三)潜移默化的教育功能

网络段子,是大众文化多样性的体现。它是民间文化与官方文化碰撞、博弈之后的结果,网络段子是一个交叉口,不仅给大众文化以享受,也使文化环境更加开放多元。许多优秀的段子富于思想性和哲理性。段子以其轻松幽默的姿态,在不经意的潜移默化中完成了教化。但是这种正能量段子的效用力需要我们关注,如果过度传播会适得其反,引起人们的反感甚至拒绝。

2017年3月23日,在世预赛十二强比赛中,中国足球赢了韩国,之后就有段子称“中国国足都赢了,你还有什么理由不努力”?以调侃的方式催人奋进。还有“叫你不要部署萨德你偏偏不听,中国有一万种方式打败你,最不想用的就是足球”,以幽默风趣的话语展现出国人的爱国情怀,起到了鼓舞人心的作用。

另外,绿段子的出现是将段子文化的正面教化功能进一步放大。绿段子是指通过电脑、手机等媒介传播,给受众带来积极影响的网络段子。绿段子直击社会痛点,以娱乐的方式得到网民关注,以解决自拍党、低头族等现代人的“病症”。姚明和大鹏搭档出演的网络喜剧《绿段子大战时代病》,点击率已经达到1.4亿。虽然有很多广告营销的成分在里面,但也确实在某种程度上给人们提供了生活的参考和指导。

三、网络段子引发的问题及反思

(一)戾气重,缺乏理性思考

微博的出现模糊了私人和公共的边界,网络段子在民意表达上具有不可替代的独特作用,但是也出现了不理性的、偏激的情绪化言论。过度渲染段子中的负面情绪和偏激言论,过度夸大和反讽社会矛盾也会扩大民众的焦虑感,不利于社会的稳定和发展。

很多段子在逻辑和知识层面存在漏洞。一些网民在参与讨论时只是为了宣泄情绪而不是解决问题,不能平衡好理性和感性。段子承载的只是态度,而不是绝对的真理。很多网民追逐热点参与讨论,并不是想以此了解真相,提高自己的认识,而是仅仅表达自己支持或者反对的态度。比如,孩子的教育问题是每个家庭最重要的大事之一,因而一涉及高考问题,人们就很难从客观出发冷静思考,发言也会变得偏激。全国都在调侃北京的孩子400分就能上北大清华,然而社会问题是复杂的,短时间内难以根本解决。要去除网络段子的戾气,需要积极扩大平和、理性、有内涵的声音,以对冲段子中的不理性冲动,有效改良整个网络舆论环境。

(二)挤占严肃声音的生存空间

孙慧英在《多色段子:消解权威的精神狂欢》一文中说:“任何事物的发展都需在一个度的范围内才能保证其健康性,只要把握好内容的度、传播的度,手机段子当会在文化利益和经济利益间找到平衡点,实现双赢的结果。”[4]

娱乐和严肃本是平行线,但是越来越多的人喜欢用娱乐化的语言思维参与严肃的公共事务讨论,这种趋势值得我们注意和深思。一些段子看似内涵深刻实则徒有其表,并不能提供任何可操作性和建构性的看法或意见。听了段子哈哈大笑之后还能留下什么?严肃的声音被淹没在笑声中。雾霾刚走进人们的视线时,大家关注的是雾霾造成的影响、产生的原因等具有实际意义的问题,也许是人们已经对雾霾麻木了,现在人们的关注点反而变成了如何让自己的段子显得更加特别和搞笑。一次次的语言游戏,是人们对现实的逃避,对自己的催眠,进而麻木自己的情感,放弃自己的责任。公共议题过度娱乐化反而会模糊焦点,使人们丧失行动力而无法真正解决问题。

碎片化和天然的草根性使得段子的文化积累不足,难以直抵事件的本质,缺少逻辑性和连贯性。由于作者和传播者自身能力水平的差异,段子本身的质量参差不齐,一些段子内容肤浅、语言粗俗,只是为了搞笑而搞笑。

四、结语

社交媒体时代,人们的注意力是最重要的资源,需要有趣的、有内涵的内容来吸引受众,但是我们需要警惕防止掉入一些纯粹为了搞笑的文字游戏陷阱里。南开大学教授熊培云曾说:“中国人最担心的是自己讲出来的笑话,配不上这个时代的困难。”就如讽刺是喜剧的最大意义,喜剧的内核是悲剧一样,段子存在的意义不只是博人一笑,我们需要透过段子来思考如何解决社会痛点。微博、微信等平台应该主动承担起责任,社交媒体的把关作用被削弱但并不是完全失效,平台管理人应该注意过滤掉冲击道德底线、不利于社会和谐的段子。对质量高、有教育意义和传播价值的段子应积极给予推荐,发挥其舆论引导作用。另外,注重发挥网络段子手“大V”的影响力,形成群体效应。网民自己也应注重媒介素养的提高。

将研究置于社交媒体快速发展的大背景下,对网络段子流行现象进行传播学分析,重点是对网络段子流行成因的分析,反思其在传播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以期为未来段子文化的发展方向提供借鉴,最大限度地发挥其正面作用。

参考文献:

[1]李晓云.网络群体性事件中公众意见的表达与引导[J].新闻爱好者,2017(2).

[2]尼尔·波兹曼.娱乐至死[M].章艳,译.北京:中信出版社,2015:130.

[3]李宗桂.段子舆情与社会思潮[J].人民论坛,2010(6下).

[4]孙慧英.多色段子:消解权威的精神狂欢[J].人民论坛,2010(6下).

猜你喜欢

传播效果新媒体时代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农村传播的渠道与效果研究
明星微博在社会公益活动中的传播功能与效果研究
企业微信生态圈的信息传播机制及效果分析
新媒体时代微写作特征及对策研究
新媒体时代法制类平面媒体的发展策略探析
我国健康养生类电视节目的传播效果及影响因素
新媒体时代报纸编辑面临的机遇和挑战
探析新媒体时代下高校共青团工作的网络化转型
新媒体对当代青年工作的影响及对策研究
提升高校官方微信公众平台传播效果的几点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