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微课导学”在中职语文阅读课中的实践

2018-03-19郑伟娟

广东教育·职教版 2018年2期
关键词:阅读课意象知识点

郑伟娟

一、微课在教学应用中的现状

在信息化大潮席卷整个社会的今天,教育也进入了“互联网+”模式。翻转课堂(慕课)从国外传来,引起教学革命。国内,2010年,微课在基础教育领域内开始运用开发,作为一种全新的学习手段应用在翻转课堂中,引起大家的热议与研究。此后,各级信息教育中心纷纷开展“微课大赛”,从学前教育到基础教育到高等教育,一时间,信息化课堂必谈微课。由于竞赛的需要,各种层次的“微课培训”更是到处开花。

微课导学是一种移动的学习方式,适应信息化时代下学生碎片化学习的需要。学生充分利用时间主动学习、情景化学习,听起来非常好。但仔细观察我们可以看到,微课的“热”,热在各级竞赛中,实际应用到教学中的还是少数。陶行知先生说:行是知之始,知是行之成。要做到知行合一,实践非常重要。

二、“微课导学”在中职语文阅读课中的实践

下面以《我爱这土地》为例阐述我如何利用“微课导学”进行中职阅读课的教学。

1.确定微课的选题与整体设计方案

针对教学目标中的重点难点进行选题,可以是知识点的阐述、关键句子的理解、学习技巧的传授、思维拓展等方面的知识讲解和展示。微课整体的设计要对学生有吸引力,内容的讲解尽量具体形象,充分利用一些图片、视频等结合内容的阐述。重要的是,微课一定要体现“微”的特点,如果内容太多,就要分成两个或三个微课。

《我爱这土地》的教学目标之一是把握诗歌的象征手法,理解本诗主要意象的象征意义。笔者计划利用微课(《现代诗歌意象》来引导同学们进行学习。以下是微课的整体设计:

3.在微课辅助下进行课堂教学,提高学习效率

“微课导学”重在“导”,即在学习过程中的引导。所有课前的自主学习都是为了更好地解决课文的重点难点,让学生更好地完成学习目标,提高课堂的学习效率。中职学生对现代诗歌的鉴赏能力稍差是事实,通过学习微课《现代诗歌的意象》,他们对现代诗的意象有一定的了解,通过完成跟微课配套的练习加深这种了解,可以让他们初步具有把握诗歌意象的能力,能通过诗歌的语言来把握作者的情感。课堂上,教师主要分析学生在做练习的过程中题呈现出来的一些问题,引导学生交流探讨,并对学生的学习效果进行评价。如《我爱这土地》,课堂上教师主要引导学生根据微课所学和自己的理解解读课文中的意象,展示学习成果,不足的地方教师补充。同时教师引导学生对“学习任务单”中提出的问题互相探讨,老师从旁补充完善。传统的课堂是老师边教学生边学,所以学习效率不高。但是运用微课导学,将学习任务分解。学生先学习、思考,后师生在课堂上共同探讨,解决难点,改变学习方式,提高了学习效率。

4.课后教师及时进行反思、总结

完成教学任务后,教师要及时对教学过程进行总结,主要是教学目标的完成情况,学生在掌握知识过程中出现的一些问题,学生“学习任务单”的完成情况,微课制作的内容对完成教学目标的帮助有多大,微课配套练习的难易程度,易错点在什么地方。特别要注意的是及时与学生在线上交流课堂效果,找出不足。然后不断完善整个“微课导学”的各个环节,使“微课导学”的整体设计更加科学合理、学生更容易接受。使下一节课的“微课导学”模式更加成熟,更加高效。

三、对“微课导学”在中职语文阅读课教学中的反思

首先,不是所有的阅读课都适合“微课导学”。有些内容比较简单,知识点的要求比较浅显的课文,我们一般用普通的课前预习,通过网络搜索学习资料,课堂探讨就可以完成学习任务。而有一些知识点是学生不常接触的,难以理解的,如诗歌意象。还有一些是掌握一些技能的,如朗讀技巧。这些使用“微课导学”就会事半功倍。

其次,中职学生虽然没有升学的压力,愿意尝试新的学习方式。但是学生之间依然存在学习的差异性。微课只是根据学习目标中的一个知识点进行阐述,面向全体。对于学习能力较强的学生,可以制作一些内容稍难的,延伸到课外的微课让学生自主学习,拓展学生的知识面,深化学生的知识结构。而在编写微课配套习题时要照顾到学习能力较差的同学,分层次布置。让所有的学生都能感受到自主学习带来的获得感。

第三,中职学生学习方面的主动性还是欠缺,所以教师一定要检查学生的“学习任务单”,对没有及时完成的同学要鼓励、督促,不能使“微课导学”模式流于表面。

最后,中职学生有大量的实训,不可能把课余时间都花在公共基础科目的预习上。所以,目前,“微课导学”的模式还不能成为主要的学习模式,只能是辅助课堂教学。只有整个网络环境不断成熟,教师专业不断成长,学校有优质的、集学科教师智慧的微课资源库。教师在制作微课、使用微课上才可能更加成熟,学生通过“微课导学”完成学习任务,内化知识点才会变得更加容易。

总之,随着教育信息化的不断发展,我们作为教师,要尝试转变教学理念教学方式,不能固步自封。只有我们开始做了,好好做,才会有收获,才会有进步。

责任编辑朱守锂

猜你喜欢

阅读课意象知识点
交互式教学在英语专业阅读课改中的应用研究
关于口罩 这10大知识点你必须知道
论姜夔词的意象处理方式
抚远意象等
《庄子》中的舞蹈意象
来自林间的风
初中英语文学小组合作阅读课例探究
人教版英语阅读课教学设计 必修三?Unit 4 How Life Began on the Earth
知识点自测
“二次根式”复习精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