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上市“免安检”还是减贫“杀手锏”?

2018-03-19梅成超

中国市场 2018年7期
关键词:上市公司

梅成超

[摘要]资本市场扶贫政策在推行之初受到了广泛的质疑,为了评估其成效,文章全面回顾了这一政策。通过解答该政策是上市“免安检”还是减贫“杀手锏”这一问题多角度评价其效果,认为该政策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并针对该政策提出注重动员行业全体机构与从业人员;注重建立资本市场扶贫长效机制;注重提升贫困地区自我发展能力等建议。

[关键词]上市公司;资本市场扶贫;政策效果评估

[DOI]1013939/jcnkizgsc201807062

1引言

2016年9月,证监会发布《关于发挥资本市场作用服务国家脱贫攻坚战略的意见》,正式拉开了资本市场扶贫的序幕。政策刚刚颁布,就引起了广泛的争议,包括复旦大学知名教授谢百三在内的诸多专家认为这一政策破坏了政府信用,违背了资本市场的发展规律,难免沦为公司上市的“免安检”手段。与此同时,也有不少学者认为资本市场扶贫政策兼顾效率与公平,发挥了资本市场资金融通的优势,是减贫的“杀手锏”。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政策在争议声中推进了一年有余,已经积累了较为充分的实践成果作为检验其成效的依据。本文试图从争议中最为核心的问题,即资本市场扶贫到底是公司上市的“免安检”通道还是减贫的“杀手锏”措施出发,探讨该政策对于资本市场的影响及判断其取得了多大程度上的扶贫成效。

2资本市场扶贫政策的主要内容

通过证监会关于资本市场扶贫政策的核心文件,即《中国证监会关于发挥资本市场作用服务国家脱贫攻坚战略的意见》(以下称《意见》),我们可以获取资本市场扶贫的核心措施,通过归纳可以分为以下三个部分:①支持贫困地区企业利用多层次资本市场融资;②支持和鼓励上市公司、证券基金和期货公司服务国家脱贫攻坚战略;③加强贫困地区投资者保护工作。

引起争议的主要是《意见》的第一条措施,该措施主要内容为对满足一定条件的贫困地区企业主板上市适用“即报即审、审过即发”政策、新三板上市适用“即报即审、审过即挂”政策以及发行公司债、资产支持证券适用“即报即审”政策。持反对意见的学者们主要担心该措施将导致比正常情况下更多的企业发行股票和债券募集资金,引起股市指数快速下降,打击投资者信心,以及出于扶贫需要,可能会放松对公司的要求,导致大量不合格的公司进入股市或者发行债券募资。第二条措施主要是鼓励上市公司、证券基金以及期货公司发挥各自的优势,在并购重组、公司治理、基金设立以及涉农期货等方面帮扶贫困地区,同时鼓励上述公司主动对接贫困县、村以及建档立卡贫困户,实现“精准扶贫”。第三条措施主要是加强贫困地区投资者风险防范教育、严格限制在贫困地区发行销售损害投资者利益的产品,实现对贫困地区投资者合法权益的保护。

3资本市场扶贫政策的评价

31资本市场扶贫政策施行的总体情况

自从2016年9月印发《意见》以来,中国证监会、中国证券业协会以及证券行业各有关机构积极主动作为,取得了较大的成果,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一是截至2017年9月,有7家符合条件的企业通过绿色通道成功上市;二是93家证券公司结对帮扶192个国家级贫困县,与贫困县建立了长效的帮扶机制;三是帮助贫困地区解决融资难的问题,据统计,2016年,证券公司帮助贫困地区融资金额达82892亿元。

32政策是公司上市的“免安检”通道吗?

政策施行之初,有人担心将会有大量来自贫困地区的公司上市募资,冲击资本市场。事实证明,这种担心是多余的。按照资本市场扶贫政策的规定,能够享受“即报即审、审过即发”绿色通道的主要有国家级贫困县以及西藏、新疆两个自治区的企业。截至2017年9月,一年左右的时间里一共有13家来自贫困县、西藏和新疆的企业提交到证监会发审委首次公开发行股票(IPO)申请,而通过审核的只有7家公司,相对于整体的IPO的数量来说并不是很多,“冲击资本市场”之说也就不攻自破了。

并且,13家公司只有7家公司通过,通过率为5385%,而同期IPO的整体通过率为8671%,来自贫困地区公司的IPO申请通过率远低于整体通过率。从这里就可以看出,资本市场扶贫政策并不是公司上市的“免安检”通道,证监会发行审核委员会对于来自贫困地区的公司上市请求仍然保持了一贯以来的标准,并不是所有来自贫困地区的公司请求上市都大开绿灯、一概批准。

33政策破坏资本市场公平了吗?

质疑者的另一个核心观点为,尽管来自贫困地区的公司与其他公司一样符合上市要求,但是在整体都需要“排队”的背景下,让这些公司“插队”享受绿色通道是否破坏了资本市场的公平公正?[1]是否违背了市场经济的规律?这一观点在相关行业专家眼中颇有市场,值得认真探讨一下。我们注意到,在刚刚召开的党的十九大上,习近平总书记在报告中提到,要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让贫困人口和贫困地区同全国一道进入全面小康社会是我们党的庄严承诺,要动员全党全国全社会力量,坚持精准扶贫、精准脱贫。也就是说,扶贫是一项需要动员全党全国全社会的工作,意义重大,关系到我们党作出的庄严承诺。

十九大报告指出,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不均衡的发展已经越来越威胁到我国经济的增长,成为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从大局出发,资本市场扶贫是否有失公平就很容易得到答案了。如果让贫困地区的公司先上市是不公平的话,那让资本市场上的金融资源全部集中在东部发达地区就公平了?况且,从长远来看,注重扶贫工作将让更多的贫困地区人口进入劳动力市场,在人口红利逐渐减退的背景下具有重大意义,是符合市场经济规律的。

34政策是减贫工作的“杀手锏”措施吗?

不同于市場上的质疑声,少部分人对该政策表现出较大的期待,认为资本市场扶贫是减贫工作的“杀手锏”措施。因为资本市场本身掌握着巨大的金融资源,将这部分金融资源导入一部分到贫困地区就能够极大地推进扶贫工作,这显然也是较为极端的看法。必须认识到,贫困人口数量巨大,2016年农村贫困人口仍有4335万人[2],到2020年要实现现行标准下农村贫困人口实现脱贫,贫困县全部摘帽,时间紧,任务重,不可过度乐观。

经过多年扶贫工作的努力,现有的贫困地区都是留下来的“硬骨头”,不是某个政策一朝一夕之间就能够一举解决的。发展产业才是贫困地区稳定脱贫的重要手段,资本市场扶贫最大的优势在于能够解决贫困地区产业的融资问题,相当于为贫困地区提升“造血能力”。如果贫困地区没有或者很难发展产业,造血也就无从谈起了,资本市场扶贫政策的效果就要大打折扣。

4结论与建议

资本市场扶贫最大的意义在于动员了整个金融行业投入到脱贫攻坚战中,而不在于到底有几家贫困地区的公司上市。可以预见,接下来的几年里扶贫将是我们国家最为重要的任务之一,共同富裕不只是一句口号,需要投入,需要奋斗。这一年多來,资本市场扶贫政策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发挥了金融行业的优势,一定程度上解决了一部分贫困地区的融资难问题,对扶贫工作做出了一定的贡献。但是在具体实施中,仍然需要注意以下几点,做到脱真贫、真脱贫。

41注重动员行业全体机构与从业人员

前文也提到,资本市场扶贫政策最大的意义在于动员了整个金融行业。通过一定的鼓励措施,动员全行业投入到扶贫工作中,是资本市场扶贫政策最需要注重的一点。接下来,需要制定更为合理的激励措施,让更多的证券公司、更多的金融从业人员积极主动地投入到扶贫工作中,发挥各自的专长,实现对贫困地区的直接帮扶。

42注重建立资本市场扶贫长效机制

扶贫工作无法一蹴而就,需要长期跟进与投入。因此,资本市场扶贫政策需要注重建立长效机制,轻形式、重实质,通过更加灵活的政策安排,鼓励相关机构与从业人员长期推进扶贫项目。

43注重提升贫困地区自我发展能力

资本市场扶贫不仅要“输血”,更要“造血”。[3]要实现稳定脱贫,必须努力提升贫困地区的自我发展能力。通过教育投入、产业扶持等方面提升贫困地区的发展潜力,才是长久的脱贫之举。

参考文献:

[1]董少鹏“上市扶贫”公平吗?[J].英才,2016(10):83

[2]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统计局2016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EB/OL].http://wwwstatsgovcn/tjsj/zxfb/201702/t20170228_1467424html

[3]李思霖变输血为造血——资本市场多项脱贫攻坚新政出炉[J].中国金融家,2016(10):124-125

猜你喜欢

上市公司
上市公司内部审计现状及对策
上市公司绿色会计信息披露问题研究
上市公司盈余管理与新会计准则的制定
上市公司财务会计报告披露问题研究
上市公司财务风险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