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我国商业银行发展养老金融业务的策略研究

2018-03-19高爱芳李芸陶然

中国市场 2018年7期
关键词:养老产业养老服务

高爱芳 李芸 陶然

[摘要]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的加速,多样化的养老需求不断推动着养老服务产业的发展,而养老产业的发展又离不开金融支持。虽然我国商业银行在养老金融业务方面已经取得初步发展,但由于养老产业自身特点,目前商业银行养老金融业务还存在诸多不足。商业银行应该借鉴国外发达国家成功经验,充分发挥自身优势,拓宽参与养老金融业务的范围,满足社会对养老金融服务的需求。

[关键词]养老产业;养老金融;养老服务

[DOI]1013939/jcnkizgsc201807054

1前言

截至2016年年底,我国60周岁及以上人口超23亿人,占比167%。根据联合国预测,我国到2050年60岁以上老人将达到365%,人口老龄化将远远高于欧美等发达国家。人口老龄化速度的加快,产生巨大的养老消费需求。据全国老龄办数据,2014~2050年中国老年人的消费潜力将从4万亿元增长至106万亿元左右,这将为中国养老产业的发展提供有力支撑。[1]养老产业涉及老百姓的衣食住行医等领域,每个领域都离不开金融服务的支持,因此养老金融需求将面临爆发。

2商业银行发展养老金融业务的机遇

21政府加大支持力度,为发展养老金融业务指明方向

近年来我国不断重视养老服务产业的发展,把发展养老服务金融作为其重要环节之一。[2]自2011年开始国务院发布一系列文件,并对金融机构参与和支持养老服务业的相关问题进行明确界定,但缺乏具体规划。2016年3月21日,中国人民银行、民政部、银监会、证监会、保监会联合发布《关于金融支持养老服务业加快发展的指导意见》,从国家层面第一次对金融支持养老服务业作出具体指导性规定。[3]

因此,目前我国商业银行大力发展养老金融业务,不仅吻合国家政策,更能抓住养老市场潜力。

22促进商业银行战略转型,造就新的利润增长点

人口老龄化对我国金融业来说影响巨大,而商业银行作为金融业的核心成员,人口老龄化降低储蓄存款、提高银行坏账率等影响,这些都冲击了商业银行传统经营管理模式。

人口老龄化在给银行帶来长期稳定的中间收入来源的同时,还能创造新的金融需求增长点。如商业银行参与养老基金资产管理服务,带动银行“大资产管理业务”的发展,拓展新的收入来源。[4]

23挖掘养老金融潜在需求,撬动养老服务市场

随着老年人收入的不断提高,对养老金融的需求也在不断增加。但目前金融机构能够提供的养老金融产品却不多(见表2)。截至2016年年末,市场上共有9家基金公司发行了13种养老主题的公募基金;养老信托刚刚起步,只有中信信托和外贸信托等公司的数个产品。由于老年人金融知识缺乏,风险意识不足,加上市场机制不健全,一些非法机构以养老理财为幌子进行各种非法集资活动,导致养老投资理财受骗事件逐年高发。商业银行因为自身信誉可靠、理财专业、规范安全等优势,很多老年人愿意选择商业银行提供的养老金融产品。

长期性和潜在性的特点,决定了养老金融需求很容易被人们忽略。[5]商业银行拥有数量众多的客户,客户群体覆盖了社会各行各业,可以利用其营业和服务网点遍及城乡的优势,能够直接快速了解客户的养老需求,开发全新的养老金融产品,从而撬动养老服务市场。

3商业银行发展养老金融业务的瓶颈

31传统观念制约着养老金融业务的发展

国民的资产总额和养老储备意愿是决定养老金融发展的重要因素。[6]目前,我国国民家庭资产配置呈现以房产等实物资产为主、金融资产为辅的特点;在金融资产投资上,专门用于养老的资产严重不足。老年人收入来源渠道单一,收入不高,消费支出不断增大,极大限制了养老服务需求的基础性条件。

因为受到传统观念即通过自身储蓄或者家庭养老观念的影响,我国居民普遍对养老金融缺乏认知,宁愿将金融资产存入银行,接受相对较低的利率,也不敢承受养老金融市场可能带来的风险。这样导致大量金融资产只能以低利率的银行储蓄形式存放,不仅降低资产的利用效率,还提高货币贬值等风险,成为经济发展的绊脚石。

32产品同质化严重,难以实现养老预期目标

我国商业银行目前已经开发了诸多养老金融产品,但往往是打着养老旗号而推出的大众化金融产品,这些产品收益一般稍微高于市场存款利率,但普遍存在期限较短、难以满足养老跨生命周期需求。如个人养老保险方面,保险业设立了专业的养老保险公司,满足多样化需求方面远远高于商业银行;投资需求方面,基金公司推出生命周期型基金,在规避年龄风险方面远超商业银行。因此面对同业竞争,商业银行缺乏明显优势。[7]

老年人虽然对养老金融产品的服务价格比较敏感,但对金融消费的便捷性以及产品的安全性、流动性要求更高。商业银行忽略对老年人生活水平质量的关注,缺乏制订长期计划来应对未来养老生活需要,导致养老理财产品的预期目标难以实现。

33考核机制不健全,低估养老金融业务的价值

商业银行大部分没有设置独立的养老金融机构,这就导致开发养老金融业务时,缺乏部门之间的沟通,最终设计出来的产品市场化需求度不高。

养老金融业务具有投入大、产生周期长的特点,一方面与银行每年考核一次的制度相矛盾;另一方面导致降低养老金融业务的评估价值,最终阻碍养老金融业务的发展。

4创新商业银行养老金融服务的对策

41设立专业化的服务部门,有效整合养老资源

养老服务金融面向的是中老年客户,舒适性和便捷性是吸引客户的重要方面,随着“互联网+”时代的来临,商业银行注意线下和线上服务流程的优化,发展综合性的金融服务,对内应该建立一个专业化的服务部门,将以往单独存在的养老理财部、个人信贷部以及其他相关部门进行有效整合,统一管理养老金融服务工作,提升服务质量。

同时,还要寻求与其他银行、养老保险公司、信托、基金、券商等合作,建立战略联盟。商业银行可以发挥其获取数据的优势,建立完善的客户关系系统,充分研究客户需求,利用线上、线下多重平台,与家政、医院、旅游、电商等养老产业链公司深度合作,研发具有针对性的产品,提供更加多元化的增值服务,提高老年人的生活品质,实现利益最大化。

42设计符合老年人需求的养老金融产品

商业银行应加快创新养老金融产品和服务,有针对性地开发真正符合老年人需求的养老金融产品。[8]

首先,开发“消费养老”为代表的商业信用类产品。在生活方面,推出老年特色银行卡,一方面将指纹识别技术运用到银行卡上,解决老年人遗忘银行卡密码等问题,这样在衣食住行医中都可以使用该银行卡进行各种结算。另一方面为提高老年人生活质量,加快老年医疗、健身、娱乐、旅游等领域消费信贷。如开发旅游消费养老金融产品,即凭借购买的金融产品可以免费旅游。

其次,进一步挖掘“以房养老”等养老资产的金融需求。老年人除了退休金用于养老之外,还可以通过使用不动产获得银行融资。商业银行在设计该类养老金融产品时,应紧抓养老需求。如开展“以租养老”模式,以房屋租金来支付养老院费用,银行可以和房屋中介合作,从房屋代管、租金代管等方面介入房屋养老市场。[9]

43多角度分析客户需求

年龄、受教育程度、地理位置、收入是影响客户养老金融产品需求的主要因素。年龄、受教育程度的不同,导致其承受风险能力、需要的投资回报率也会不同,因而对产品的需求也会不同。

当前我国养老金融市场上提供的产品种类较少,显然不能满足所有客户的需求,因此商业银行在研发养老金融产品时,应该综合考虑以上几个因素,才能获得更长远的利益。

44培养复合型养老金融人才

目前我国居民普遍缺乏养老金融规划的意识,以及对风险规避方法的了解。商业银行可以利用自身优势,将养老金融及理财方面的知识教育融入到业务发展的各个环节之中。如可以通过柜台发放宣传单,或者通过网络渠道进行各种宣传。

养老金融服务横跨领域较多,涉及社会学、管理学、保险学、税收学等多学科的知识,这就亟须培养一批掌握专业技能的复合型养老金融人才。商业银行可以通过定期开展人力资源培训,提高工作人员的精算和咨询服务能力。同时还需要构建专业的销售团队,销售人员应具有较强的专业管理技能,这样才能根据客户的需求,提供差别化的销售服务。

参考文献:

[1]肖航家庭结构变迁和老龄化下的养老模式:社区养老[J].科学咨询:科技·管理版,2015(2):11-12

[2]刁亞洲我国农村家政养老服务模式研究[J].湖南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6):64-68

[3]蔡利政府审计维护金融安全的作用机理及实现方式研究[D].成都:西南财经大学,2014

[4]甘杰人口老龄化对商业银行经营管理的影响研究[D].湘潭:湘潭大学,2014

[5]冯丽英掘金商业银行养老金融业务[J].中国银行,2015(11):97-99

[6]董克用,张栋中国养老金融:现实困境、国际经验与应用策略[J].行政管理改革,2017(8):16-21

[7]陈游中国社会老龄化背景下商业银行养老金融业务创新的机遇——借鉴美国经验[J].现代经济探讨,2014(6):71-75

[8]丁思宁人口老龄化对我国居民储蓄的影响研究[D].大连:东北财经大学,2014

猜你喜欢

养老产业养老服务
候鸟式养老产业发展路径研究
关于咸阳市金融支持养老服务业的思考与建议
“产教融合”视角下我国养老产业与职业教育人才培养对接研究
中日两国养老产业政策的比较与对我国的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