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生态翻译学视域下湖南省旅游景区公示语翻译研究

2018-03-19杨贝艺

长沙大学学报 2018年4期
关键词:源语译者译文

杨贝艺

(湖南外贸职业学院商务外语学院,湖南 长沙 410210)

旅游景区往往是展现当地风土人情、历史文化的窗口,而作为旅游景区对外宣介的重要载体,景区公示语翻译应具有指示性、提示性、警示限制性、强制性等示意功能,又应成为符合英语文化习惯、行为规范,具有语言性、文化性、交际性、多维性等特征的译文。但是,许多景区公示语的翻译质量参差不齐,多种原因引起的错译、误译随处可见,这一现象早已引起了许多学者的关注[1]。许多学者分别从关联理论、模因论、跨文化交际等角度探讨了公示语中一直存在的问题,也提出了一些解决方法,然而,这些研究成果还存在着诸如术语不统一、题材及体裁单一化、缺乏创新性等问题[2]。本文尝试以生态翻译学为理论依据,以湖南景区公示语的翻译为研究对象,从多种维度来提升译文的翻译质量,提升湖南旅游景区形象,从而推进湖南旅游产业的长足发展。

一 基本概念解析

(一)生态翻译学

生态翻译学作为近年来翻译界的新生理论,其内涵是将生态学与翻译学相结合,立足生态学视角来审视翻译实践活动。其最初是由胡庚申先生提出,以“翻译适应选择论”为基础,参照生物进化论的“适应/选择”学说,得出翻译即译者适应翻译生态环境的选择活动[3]。该定义强调了“翻译生态环境”和“译者适应选择”是翻译过程中的两个重要方面。“翻译生态环境”包含了诸多领域及内涵,如语言、文化、社会、交际,以及译者、作者、读者等多方互动。对于翻译过程,一是表现为译者自身对原文、译文之间的综合对应,并通过译者适应、译者选择的交替活动来不断优化;二是译者对于翻译过程本身,是建立在对原文各类典型要件的全面“适应”后,以译者为典型要件将原文译介为译文的“选择”。所以说,生态翻译学首先将“翻译生态环境”作为翻译实践的基础。对于另外一个方面“译者应用选择”,该定义认为“翻译是以译者为中心的、译者适应与译者选择的交替进行的循环过程”[4]。生态翻译学对于译者而言,首先要能适应“翻译生态环境”,同时依据“翻译生态环境”的要求对译文进行选择。译者需要在翻译过程中综合考量各方面的因素,需要从源语世界与译语世界进行良好的对接与转换,以最大化实现源语语言层面向译语语言层面过渡,达到语言交际的意图。

(二)旅游景区公示语翻译

公示语是公共场所展示出来的文字信息,与其他类语言不同,它具有特殊的交际功能。旅游景区公示语主要是在旅游景区内对游客宣介的各类文字、图形标识信息,如关于景点的介绍文字、景区景点路标、公共设施服务标示、游客须知,以及其他旅游服务相关的各类警示、提示等内容。旅游景区公示语作为一种应用文体,应具备明确的提示性与指示性等示意功能,为游客旅游提供清晰、明了、准确的宣介与公示作用。对于旅游景区公示语翻译,本身具有跨文化交际的特性,不仅要突出译文的工整、规范,还要传递中国文化,更要贴近英语语言表达习惯。

有“三湘四水”之称的湖南既有景色怡人的自然风光,又有底蕴深厚的人文景观,有“红色”旅游景点韶山、花明楼,有文化胜地岳麓山,有江南三大名楼之一的岳阳楼,有山水佳地武陵源,有中华五岳名山南岳衡山,有丹霞地貌崀山[5]。这些都是独具湖南本土特色的旅游景点,通过规范这些景区的公示语翻译能提升景区的文化形象,突显湖湘文化最美一面,也能促进湖湘文化走出去。

(三)旅游景区公示语翻译与生态翻译学

旅游景区公示语翻译是国家对外宣传翻译的重要内容,也是提升中国旅游景区历史、文化地位的重要媒介手段。Mary Snell Hornby提出“翻译具有跨文化性”,将翻译活动与文化相关联,利用源语文化来向目的语读者展现与文化相关联的规范信息;Vermeer强调译者要精通源语、目的语两种语言文化,要能够把握译文中的跨文化特性[6];方梦之对“翻译生态环境”理论进行研究,指出旅游景区公示语翻译要联系与翻译主体相关的一切生存外界条件,包括对原文的创建者、译者、景区管理者、游客等等在内的诸多主体[7]。旅游景区公示语翻译作为旅游翻译的重要内容,需要全方位考虑翻译生态环境,将旅游翻译与景区生态环境各个因素协同起来,使其多维互动。如在对某景区公示语进行翻译时,一方面需要考虑目的语的语言规则,要充分贴近目的语受众人群的语言文化和表达习惯;另一方面,要考虑源语的文化内涵,包括本地旅游部门的旅游规划、景区定位及特色等内容。只有这样,才能充分发挥生态翻译学的优势,才能从翻译语言环境、文化环境、社会环境、国际环境等方面,体现翻译生态性。

二 基于生态翻译理论的湖南景区公示语英译

在胡庚申教授看来,生态翻译的实质就是“选择”与“适应”的进程,在此进程中需要进行三个维度的转换,即语言维、交际维和文化维。这种“三维”转换方法即为生态翻译学的翻译方法[8]。以下针对湖南著名旅游景区的公示语翻译,以“三维”翻译方法为指导展开实例分析,并勘正其错误。

(一)语言维的公示语翻译

笔者走访发现,湖南旅游景区的公示语翻译在语言维层面的错误集中在违背英语语言规范,如拼音、拼写、语法、中式英语、译名不统一等表达错误等。

1.汉语拼音误用

对于旅游景区公示语翻译,主要是对汉语进行英译,而一些景区在公示语翻译中,误将汉语拼音作为翻译内容,这种错误最常见,也最易发现。有景区管理者表示,对于外国游人,很多都在学习汉语,从拼音使用中可以了解公示语的意义,也不会引发误解。事实上,对于汉语拼音,并非遵照汉语拼音规则进行拼写,就可以表达准确的汉语意义,我们在拼音拼写中,一些同音字、同音词的拼写规则是一样的,但其意义却并非一致。以拼音来代替英语翻译,显然是不规范的,更是不负责的。在张家界某景点公示语中,就出现过以汉语拼音来代替英语译文的现象。如对某“乘车通道入口”翻译为“Chengche tong dao ru kou”,这些拼音内容,虽然一些游客可以尝试去拼音,但并不了解拼音所代指的意义,建议直接翻译为“Entrance”即可。另外,对于汉语拼音翻译,竟然也存在拼写错误,一些译者因受地方方言的影响,未能按照汉语拼音规则进行拼写。如在张家界森林公园有一个景点“六奇阁”,译者将之翻译为“Luqi Pavilion”,显然,对于“六奇阁”的“六”,误拼为“Lu”,正确的翻译应为“Liuqi Pavilion”。

2.英语单词拼写错漏

单词是构成译文的基本单位,规范的英文单词拼写是保障译文信息准确性的基础。一些旅游景区公示语在进行翻译中,往往出现单词拼写错误、遗漏问题。在张家界黄石寨某一处公示语招牌上,将“黄石寨最佳景点”翻译为“The best viewordevs of huangshi village”。从该句译文来看,单词拼写错误出现多处。对于单词“ordevs”,遗漏了一个“b”,对于其中的“v”,应该是字母“r”,且不用使用复数形式,正确的单词应该为“border”。

3.英语语法使用错误

每一种语言在表达上要注重语言语法的规范,同样在景区公示语翻译中,英语译文的语法也要规范、正确。但在一些景区,译文翻译经常出现词性错误、名词单复数错误、冠词遗漏错误、动词时态错误等现象。如在一些入口处标识语翻译中,“Please entry”,很显然该句中的“Please”后应为动词,而“entry”却为名词,建议改为“Entrance”即可。又如在长沙橘洲景区,公示语:“花草造福人,人人护花草”被翻译为“Please protect flowers and grass for benefit to you”,可是英语中并没有“for benefit to you”的用法。正确的翻译应为:“Please protect flowers and grass for the benefit of you”。

以上的翻译错误皆为语言维层面的选择转换错误,造成错误的原因不尽相同。有些错误是译者主观的错误,如态度问题,或是水平问题。而有些拼写错误是公示语的标牌制作过程中由于制作人英语知识的匮乏而形成。

(二)文化维的公示语翻译

语言翻译必然是对文化的一种转换,而不同语言因其文化的独特性,在译介时需要强调原文与译文在文化上的一致性表达。中国的旅游资源与旅游文化,在对外宣介时,要考虑到语言文化认知上的差异,强调译文对外国游人文化寓意的有效识读。

1.文化认知上的错误

景区公示语翻译要突出英语文化与汉语文化的差异,对于源语中的某些词语,在目标语中的应用可能存在文化上的很大差异。如在张家界某景区宾馆、候车室等公示语中,“有事请找服务员”,在对该句进行翻译时,“You are invited to take advantage of the chambermaid”。对于该句中的“take advantage of”含有“勾引、诱奸”之意,如果在句子中的宾语为“人”时,则易误解为“提供性服务”。很显然,该译文所要表达的本意与所传递的寓意相差甚远。建议改为“Please call the chambermaid for service”,在译文表达上更能顺应英语文化、外国游人的思维方式。有些景区的公示语是因国内特定的情况而存在,完全无需翻译成英语。如:请勿随地吐痰(No spitting everywhere),这些情况在国外已经被视为基本道德规范了,完全无需特别提示,如果翻译出来,外国游客反而会心生疑惑。

2.源语特有文化的注释缺失

在景区人文景观资源译介宣传中,对于源语中特有的文化现象,往往在译文中无法明晰,使得外国游人不知所云。如张家界的“五指峰”景区被译为“Five-finger Peak”,“迷魂台”被译为“Enchanting Stand”,“长寿潭”被译为“The Long-life Pool”,“雾海金龟”被译为“Golden tortoise in the cloudy sea”等等。这些景区名称从汉语文化层面来讲,具有丰富的联想性与意境性特点,但对于外国游人,从这些译文中仅仅能够看懂“五根指”“金龟”,其余则不知所云。因此,在对一些景点进行翻译时,还要对其名字的由来进行说明,让外国游客从注释中了解其内涵,把握其文化特色。

(三)交际维的公示语翻译

翻译具有交际性,即在对源语透彻理解的基础上,使用恰当的语言将源语中有,但是译语中没有的表达法,通过变通重新表达出来。因此我们在对源语信息及文化进行转换过程中,应关注这一点。如果忽视了译文的交际性,则可能导致语气传达失误。笔者在湖南许多景区也发现了不少缺乏交际维适应性转换的情况。如很多景点都会有“禁止触摸”的字样,有些就按字面意思直接译为“Forbid to touch”。虽然“Forbid”确为禁止,但对于英语国家的人而言这个词传达了一种严厉命令,语气生硬,给人以压迫感,不利于交际意图的实现,建议改为“Do not touch”。再如,“无障碍通道”被译为“Disable Only”。“disable”指的是残疾人,在外国游客眼里这个公示语的意思为“残疾人通道”,这是一种不尊重的表达,应改为“Wheelchair accessible”或“Barrier-free path”。

三 完善旅游景区公示语翻译的建议

将生态翻译学运用到旅游景区公示语译介实践中,需要把握语言、文化、交际等多维生态语境。建议从以下几个方面来改善。一是在语言思维上,要根据语言表达习惯,充分考虑译文的整体翻译环境,选择合适的词汇、合理的语序、灵活的语言形式来进行统合,实现从原文向译文的多维化语言转换。二是在源语文化与译语文化转换上,要把握双语文化内涵的有效传递,特别是对源语的文化特色进行阐释,使其能够被译语读者正确理解。语言与文化是紧密关联的,公示语的翻译,同样要突出文化的差异性。如在“老年人优先”提示语翻译中“Old People First”,对于“老”,在汉语里表示年龄大,也可以表示有资历、有地位、有身份等令人尊敬,而在西方文化里,“old”就是老而无用。因此要更好地梳理东西方文化的差异性,避免译介上的文化失误。三是在交际维层面,双语翻译中的交际意图,需要译者向译文读者明确传递相应的原文意图。如在告知类公示语中,语言表达习惯要用暖色调词;在禁止类公示语中,要用委婉方式,避免生硬式的命令,以增显人性化。四是加强公示语译介的监管与规范。对景区公示语翻译工作进行全面管理,避免出现漏写、误拼等低级错误,要对公示语翻译进行规范化管理,提升景区服务水平,塑造良好的景区宣介形象。

猜你喜欢

源语译者译文
Stem cell-based 3D brain organoids for mimicking,investigating,and challenging Alzheimer’s diseases
生态翻译学视角下译者的适应与选择
译者生存与翻译存在关系的生存论建构
译文摘要
论新闻翻译中的译者主体性
释义理论指导下的口译教学新模式探究
关于卡特福德翻译理论的思考
英语翻译中悖论的发现与理解
源语概念对英语专业学生隐喻词汇习得的影响研究
I Like Thi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