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蓝舌病的综合防制

2018-03-19

兽医导刊 2018年3期
关键词:蓝舌血清型绵羊

蓝舌病是由蓝舌病病毒引起的、以昆虫为传播媒介的反刍动物的一种非接触性传染病,该病主要发生于绵羊,牛、山羊、鹿、非洲羚羊、骆驼等也可感染。临床症状以发热、营养不良,口腔、鼻腔和胃粘膜呈现溃疡性炎症变化为主。发病的羔羊生长发育受阻、死亡、胎儿畸形、羊毛质量下降常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该病是世界卫生组织划定的A类疫病之一,为必须通报的疫病,在我国列为一类疫病。该病最早发现在南非的绵羊,1979年我国云南首次确诊绵羊蓝舌病病例,1990年在甘肃省黄牛体内分离出蓝舌病病毒。

一、病原体

蓝舌病病毒属于呼肠孤病毒科环状病毒属。病毒基因组由十个分子质量大小不一的双股RNA片段组成。其中7个片段编码病毒结构蛋白为VP1-VP7,其中,V7是群特异性抗原,可通过补体结合反应、琼脂扩散试验或荧光抗体进行检测;VP2是型特异性抗原,可通过中和试验进行检测。蓝舌病病毒具有血凝性,可以凝集绵羊和人O型红细胞。该病毒的血清型较多,目前确定的有27个血清型,其中BTV-1、BTV-4 和 BTV-20 三种血清型是广西优势血清型,当前,国内各地区流行的血清型仍在不断变化中。据报道,在我国31个省、地区发现蓝舌病病毒抗体阳性动物,而且从云南、湖北和安徽等地区自然感染羊体内分离出该病毒。在病畜血液和器官中可检测到病毒,康复动物体内可存活4~5个月。病毒对外界的抵抗力较强,对含有酸、碱、次氯酸钠、吲哚的消毒剂较敏感。

二、流行特点

绵羊易感,欧洲品种较亚洲品种更易感。易感绵羊的年龄因地区而存在差异,牛和山羊易感性较低。野生动物中以鹿和羚羊的易感性较高。该病的传染源是患病和带毒动物,该病主要通过库蠓传递,绵羊虱可通过机械性传播,被感染的公牛可通过精液传播,该病还可以垂直传播。蓝舌病发病具有明显的季节性,多发生在湿热的夏季和早秋,尤其是低洼地区,该病的发生还与库蠓的分布、习性和生活史存在重要关系。

三、临床症状

绵羊发病初期体温可高达41.5℃,稽留热可持续5~6 d。食欲减退,精神不振,口腔流涎,唇部水肿,面部和耳部较常见,有的蔓延至颈部、腹部。口腔黏膜先充血后发绀,呈青紫色。发热后,口腔黏膜、舌黏膜糜烂,可导致吞咽困难。伴随病情的发展,溃疡部位渗出血液,唾液可呈红色,口腔有臭味。鼻腔粘有黏性鼻液,鼻孔周围有结痂,常出现呼吸困难和鼾声。有的病例伴发蹄叶炎,触之疼痛,呈现跛行,甚至卧地不起。发病过程中,羊只消瘦、衰弱,有的病例便秘,有的腹泻,甚至粪便带血,病程一般6~14 d,发病3~4周后羊毛变粗变脆。发病率为30%~40%,病死率为2%~3%,高者达90%,当伴发肺炎和胃肠炎者病死率较高。康复者10~15 d痊愈,6~8周后蹄部病变痊愈。当妊娠4~8周的母羊感染时,分娩的羔羊中20%的有发育缺陷,如脑积水、小脑发育不全等。

山羊发病的症状与绵羊相似,一般较轻,牛常为隐性感染,只出现跛行等症状。

四、剖检变化

瘤胃出现暗红色区域。真皮充血、出血和水肿。肌肉出血。呼吸道、消化道和泌尿道黏膜及心肌、心内外膜常有小出血点。严重者,消化道黏膜常见有坏死和溃疡。脾脏体积肿大。肾脏和淋巴结体积稍肿大。有的病例常见有蹄叶炎。肺动脉基部有的病例可见出血,出血斑块直径约为2~15 mm。

五、诊断

根据该病的流行特点、典型临床症状和病理剖检变化可做出初步诊断,确诊需要进行实验室检查。动物试验、病毒分离、琼脂扩散试验、补体结合试验、免疫荧光技术、ELISA可进行本 病的定性试验;中和试验具有型特异性特点。另外,DNA探针技术可鉴定该病毒的血清型和血清型基因差异,RT-PCR可对该病毒进行分群鉴定。

六、防制

该病没有特效治疗药物,对发病动物应加强饲养管理,精心喂养,每天使用温和的消毒剂清洗口腔和蹄部。为了预防细菌感染,可使用抗细菌药,如磺胺类药物、四环素等。根据实际情况还可对发病动物进行扑杀、无害化处理。

平时饲养时,应加强检疫,对阳性动物进行复检,限制其流动,禁止种用。为了杜绝该病的引入,严禁从本病的国家和地区引种,加强疫情监测。定期进行药物驱虫,控制和消灭传播媒介昆虫,做好排水治理。在预防该病时,还可以免疫接种相应血清型的疫苗,在新发病地区还可进行紧急接种。

(略)

猜你喜欢

蓝舌血清型绵羊
云南省祥云县恙虫病流行病学特点、临床特点及血清型和基因型分析
牛羊蓝舌病的诊断与防控
东莞地区B群链球菌的血清型与多位点序列型的分析
数绵羊
数绵羊
奔跑的绵羊
渝西地区牛羊蓝舌病的血清学调查
巧计得绵羊
广东地区水禽大肠杆菌血清型鉴定
蓝舌蜥蜴的救命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