奶牛脱毛症的发生、诊断和防治措施
2018-03-19朱锦光
朱锦光
( 辽宁省绥中县动物卫生监督所,辽宁 绥中 125200)
脱毛症是奶牛很常见的一类疾病,病因有多种,主要表现为头部及躯干部的局限性或全身性脱毛、结痂、红疹等。严格意义上来讲是各种疾病在皮肤上引起的一种临床表现,须引起防范。
1 病 因
能够引起脱毛的因素很多,奶牛上最为常见的有蜱、疥螨、足螨、真菌、光敏性皮炎、接触性皮炎、犊牛营养缺乏症、斑秃等。引起脱毛的寄生虫性皮肤病主要是蜱和螨虫。硬蜱和软蜱是一种疾病的重要传染性媒介,本身也可引起寄生性皮肤病。疥癣主要由足螨引起。牛足螨主要以表皮碎屑为食且寄生性强,其生活史2~3周仅在宿主身上完成。足螨多发生于成年牛,通常牛群中10%~20% 的牛出现轻度病变,感染奶牛瘙痒、易怒,进而影响采食和产奶量。疥螨是牛身上最常见的螨虫,发病时以剧痒、湿疹性皮炎和脱毛为主要特征,患部逐渐向周围扩展,具有高度传染性。
真菌感染是皮肤病最常见的传染性因素。皮肤真菌病也称为钱癣,常见于2~4月龄犊牛,育成牛和成年奶牛也可发病。疣状毛癣菌是最常见的病原体,其次是须发毛癣菌,偶有红色毛癣菌引起发病的报道。皮肤病变主要表现为圆形脱毛、有渗出液和局部痂皮形成。本病虽对奶牛为非致死性疾病,但由于传染快,可在同群牛中迅速蔓延。
光敏性皮炎和接触性皮炎属于过敏性皮肤病,有特殊的发病史及临床表现。粪尿也会引起局部皮肤的脱毛,属于接触性皮炎的一种。虱叮咬时,由于奶牛舔咬或蹭痒也会引起脱毛。
2 症 状
发生皮肤真菌病时,真菌可因其毒素和变应原而侵害皮肤角化层,导致渗出、脱毛和结痂。犊牛最常发病且病情严重,皮肤出现直径1~5 cm圆形或卵圆形的结痂和脱毛。早期损伤的皮肤可能由于痂皮下有浆液性渗出或继发脓皮症而隆起。由于瘙痒或人为拨去痂皮,可显露出下面潮湿、出血和有许多小凹窝的皮肤。痂皮多在1~2月后自然脱落,以后病灶处可长出新毛。病变多发生在牛的头部、颈部和肛门周围,偶可见于其他部位,常为多病灯性的。触痛,剧痒,能导致犊牛的营养状况下降。成年牛的皮肤病变可发生在乳房、乳镜、腹胁部皮肤或后肢,易传染给挤奶人员。值得注意的是,蜱除了能引发局部症状外,还能传染多种疾病,如无浆体病及莱姆病,对养殖人员也是很大的威胁。
螨虫性皮肤病的特点为剧烈瘙痒,皮肤损伤包括局部结痂、脱毛,擦伤和皮肤增厚。在虫体和毒素的刺激作用下皮肤发生炎症,由于蹭痒,导致渗出和结痂。痂皮被蹭破或除去后,创面有液体渗出及出血,重新结痂。随着皮肤角质层角化过度,患部脱毛,皮肤肥厚,失去弹性而形成皱褶。疥螨的皮损主要集中在尾部、颈部、胸部、肩部、臀部和股内侧。由于瘙痒,病牛烦躁不安,终日啃咬、摩擦,直接影响生长发育和生产性能。病情如得不到控制,病牛表现虚弱,有的继发感染,严重时衰竭死亡。
3 诊断
在发病部位发现软蜱即可确诊,真菌病及螨虫性皮肤病可根据临床症状进行诊断。发病部位的皮肤刮片检查对螨虫及真菌的确诊很有帮助。从病灶及其周围刮取皮屑及被毛,置载玻片下滴加10%~20% 氢氧化钠或氢氧化钾溶液数滴,静置15 min或缓缓加热使角质溶解后镜检。真菌感染时,可见孢子在毛下周围呈平行的链状排列,毛内毛外均有孢子存在;螨虫感染时可见到虫体。其他引起脱毛的因素,可根据病史及临床特征进行鉴别诊断。
4 防治
蜱病的治疗除手工摘除外,化学性药浴、喷淋和浇泼均可采用,但目前尚无针对蜱的特异性点涂缓释药物(如犬用的拜宠爽类药物),工作量大。伊维菌素注射有一定的控制作用。
改善牛舍通风条件,降低湿度,增强光照,改善牛只的营养状况,有利于皮肤真菌病的痊愈。皮肤真菌病局部治疗时,应先清除病灶周围的被毛和鳞屑、痂皮等污物,然后应用下列抗真菌药物:10% 水杨酸酒精乳剂、10% 碘酊、10% 萘软膏、萘酚软膏或焦油软膏、氧化锌软膏或碘化硫油剂。以上药物局部涂擦均可收到一定疗效。由于口服或注射的抗真菌药物治疗成本较高(酮康唑、氟康唑等)或毒性大(如灰黄霉素),因此对于种公牛等价值较高的牛可以采用,效果良好,一般在奶牛场很少使用。
螨虫的治疗可采用双甲脒水乳液(每 kg体重500 mg)、溴氰菊酯水乳液(每kg体重50~100 mg)、二嗪农水乳剂(每kg体重250~600 mg)等体表喷淋,隔7~10 d后再同法喷淋1次。阿维菌素、伊维菌素注射剂,可选用通灭、害获灭等,每kg体重0.2 mg,1次皮下注射,严重病畜隔7~10 d重复用药1次。如果在患疥螨病的同时,局部继发细菌感染,则应同时使用抗生素治疗。其他病因引起的脱毛,应消除病因,对症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