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养鸡春季易发生的疾病及防控措施
2018-03-19孙志强
孙志强
( 吉林省柳河县亨通镇畜牧兽医站,吉林 柳河 135300)
随着绿色食品理念的深入,人们对无公害产品的需求越来越多,“笨鸡蛋”、“小笨鸡”,这些绿色食品更受消费者的青睐。随着养殖经济的不断发展,散养鸡的养殖量逐渐上升,鸡群的发病率也有上升趋势。特别是春天气候多变,是有些疾病的易发季节,鸡病很容易在鸡群和附近鸡场中扩散和流行,给养鸡者造成较大的经济损失。本文就北方地区散养鸡春季易发疾病及预防和控制措施作以探讨。
1 呼吸道传染病
北方的春季寒冷多风,是许多呼吸道疾病的多发季节,如传染性支气管炎、传染性喉气管炎、鸡痘、败血霉形体等,在当地若流行,就很容易被传染。由于饲养管理粗放,一旦空气中有病原侵入,鸡群很快发病并流行。
传染性支气管炎:本病是由冠状病毒引起鸡的一种急性、高度接触性传染病。病鸡表现咳嗽、流鼻液、打喷嚏,有气管罗音。本病的传播方式是直接接触感染,通过人员和空气中的灰尘作传播媒介。在本病疫区一般的隔离消毒措施往往不能阻止病原传入,必须进行免疫接种预防才有效。
传染性喉气管炎:本病是由疱疹病毒引起鸡的一种急性呼吸道传染病。其特征是传播迅速,呼吸困难和咳出带血的粘液。病鸡呼吸困难、喘息,表现张口伸颈,严重的有怪叫声,伴有强力的咳嗽动作,常甩出血性粘液条,有少数因咳不出粘液而窒息死亡。本病也必须通过免疫接种而获得保护。
鸡痘:常发生于寒冷季节,本病由禽痘病毒引起鸡的一种急性、热性、高度接触性传染病。皮肤型鸡痘在冠、髯等无毛处皮肤出现痘疹、结痂、脱落为特征。粘膜型鸡痘在口腔和咽喉粘膜上形成伪膜,可引起部分鸡呼吸窒息死亡。如果鸡舍拥挤,阴冷潮湿,维生素不足,特别是维生素A缺乏等可促进本病的发生。预防本病用鸡痘活疫苗于翅膀内侧无血管处皮下刺种。刺处1周后逐个检查,刺种部位无反应者应重新补种,否则免疫失败。
败血霉形体:由禽败血霉形体引起鸡的一种接触性、慢性呼吸道感染的疾病,简称“慢呼”。本病多发生于秋末至初春。霉形体感染主要表现呼吸有罗音,流鼻液、咳嗽等,病程较长,发展缓慢,可长期在鸡群中蔓延。能扩散到卵巢及其他脏器,使产蛋量明显下降,并难以恢复到发病前的水平。对本病尽量早期用药物治疗。对霉形体敏感的药物很多,如醛诺酮类、左氧氟沙星、恩诺沙星等、红霉素、泰乐菌素等有较好的疗效,可选用2~3种药物配合拌料饮水使用3~5 d为一疗程,病愈后间隔3~4周再重新用药3~4 d控制复发和继发感染。本病还可用疫苗接种免疫,在未感染之前使用。
2 细菌性疾病
沙门氏杆菌病:鸡感染沙门氏菌,无论是雏鸡还是成鸡,对本病原都易感,也是养鸡业最常见的细菌性疾病,特别是雏鸡更易感,主要侵害<2~3周龄的雏鸡,由母源性感染刚出壳后多呈病弱雏,生后2~3 d就开始排白色稀便,出现病态,精神沉郁、闭目缩颈,双翅下垂,后躯下坠、怕冷,不时排出白色或灰白色糊状稀便,污染肛门周围的绒毛,逐渐结成硬块,堵住肛门,排便困难,常发出叽叽的叫声,这是散养鸡在育雏期最常见的一种疾病,即使病愈后也影响生长速度,影响出栏。早期对重症病鸡应淘汰,大群可用抗菌消炎药物预防。成鸡患沙门氏杆菌病症状不明显,但影响产蛋量。用鸡白痢平板凝集试验检出阳性鸡则可直接淘汰。
禽霍乱:本病是散养鸡在春季发病率最高的细菌性疾病。禽霍乱是由多杀性巴氏杆菌引起禽类的急性、出血性败血症,常呈地方性流行。本病多为条件性致病菌,平时不引起发病,当气候骤变,饲养不当,营养不良等一些应激因素影响下,机体抵抗力下降,病原菌活化,开始大量繁殖,毒性增强可诱发本病。病初先有少量鸡突然死亡,无任何症状,继而出现急性病例,明显腹泻,口鼻流粘液,有的病例1~3 d死亡,经治疗可较快控制病情,一旦停药又会复发,逐渐转为慢性型。慢性病鸡无生产价值应尽早淘汰。预防本病可用药物控制,也可使用疫苗。疫苗有两种:弱毒菌苗和灭活疫苗。但免疫期都不长,可根据散养鸡实际情况而选择。
3 防控措施
定期消毒:对鸡舍和周围场地要经常消毒,杀灭病原微生物。带鸡消毒,要杀灭空气中的病原菌和病毒及鸡体表面及舍内设施表面的病原微生物。可选用0.1% 新洁尔灭或0.3%过氧乙酸等,用接近室温的水现用现配,将鸡关闭于鸡舍内,舍温度要提高3~4℃,喷雾消毒1~2 h后方可开窗。
加强饲养管理:北方春季风大气温多变,注意防潮、保温和通风换气,防止舍温忽高忽低。夜间注意保暖防风。
减少各种应激因素:应激反应可影响免疫效果,降低抗病能力,应激因素可激活体内的常在菌,如巴氏杆菌、大肠杆菌、霉形体等,强烈的应激可直接导致死亡。应做好防范,适当补充抗应激药物,在饲料和饮水中多添加多种维生素或电解多维等。
发病后及早用药治疗:只要有养鸡的地方就免不了发病,因此必要的治疗和预防都是应该做的,及早治疗效果更好,最好用中草药物治疗更环保。可在出栏前有长时间停药期,以彻底代谢、排出药物残留,保证肉品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