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转课堂在中职会计教学中的应用
2018-03-18覃仕克
【摘 要】本文论述翻转课堂的特点、优势及其在中职会计教学中的应用,分别从课前自学、课中讨论和课后总结三方面入手,探讨中职会计教学中翻转课堂的应用方法,旨在通过翻转课堂教学模式改善中职会计教学成效。
【关键词】翻转课堂 中职 会计教学 应用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8)11B-0065-02
中职会计教学致力于培养学生的会计职业素养、提升学生的会计操作技能。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应用,能满足现代教育环境下中职会计教学的需求,打破传统教学模式的限制,营造和谐的课堂教学氛围,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切实解决学生会计学习中的问题,有利于学生会计技能水平和会计教学效率的提升。本文分析翻转课堂的优势,并探讨其在中职会计教学中的应用。
一、翻转课堂的特点及优势
(一)特点。其一,翻转课堂不同于传统课堂,其颠覆了传统课堂的结构,将课堂内外的时间比例重新进行组合与分配,将自主学习贯穿于课前、课中以及课后,使得学生成为教学的主体、课堂上的主角。其二,翻转课堂以知识点为核心,将教学知识精简为短视频,在单位时间内集中学生的注意力,通过生动、直观的视频讲解来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有助于改善教学效果。其三,翻转课堂教学能够满足学生的差异化学习需求,让学生主动参与学习活动,能够自主安排学习任务以及学习时间,有利于学生结合自身需求更好地开展学习。
(二)优势。随着信息技术水平的不断提升,运用翻转课堂教学模式进行中职会计教学有重要的意义。一是与新时代学生对数字信息产品的现实需求保持高度一致,在顺利推进中职会计教学的同时,有效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加强学生对社会的适应能力;二是翻转课堂从学生的实际能力入手,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问题分析与解决的能力;三是让学生掌握基本专业知识的同时,各方面的能力也得到提升,在无形中为中职学生的核心素养的形成打下良好基础,让会计教育更符合社会对人才的需求。
二、翻转课堂在中职会计教学中的应用
(一)课前自学。中职会计专业的教学目标是培养应用技能型会计人才,运用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开展中职会计专业教学时,要从会计专业教学目标出发,引导学生开展课前自学,这是锻炼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关键阶段,能够为中职会计教学活动的顺利开展打下基础。首先,教师需要充分做好备课工作,整合会计专业课堂教学内容,提炼出重点难点,并录制成教学视频,利用信息技术将教学视频上传到网络系统平台上,学生可以利用平板、手机等智能化终端设备通过账号密码自行登录平台观看教学视频,也可以将教学视频下载至磁盘。其次,为吸引学生注意力,促进教学活动顺利开展,教师应将教学视频的长度控制在 10 分钟以内,以确保学生能够积极参与到教学视频的学习活动中。最后,学生可以整理课前自主探究知识过程中存在的疑惑或者遇到的问题,在课堂教学过程中积极讨论,进而促进问题的解决,有助于学生更好地吸收和内化会计专业知识。
比如,在现金流表相关知识的教学过程中,在翻转课堂教学模式下,教师可以在知识讲解之前整合教学资源,录制现金流表微课视频并上传到学校网络平台或者发送到班级微信群、QQ 群,让学生自主观看微课视频,从而对会计基础知识以及经济学相关知识有一个大概的认知,并在脑海中构建有关现金流表知识的结构体系,加深学生对企业发展中现金流量重要性的认知,进而激发中职学生参与会计专业学习活动的兴趣和积极性,提升中职会计专业教学的有效性。
(二)课中讨论。运用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中职会计专业教学颠覆了传统会计教学课堂,师生角色发生转变,学生不再是被动地接受知识,而是主动参与到知识探究与交流活动中,这对于学生会计专业知识体系的构建以及技能水平的提升都是非常重要的。首先,在课前自学的基础上,中职会计专业翻转课堂教学活动的开展需要教师与学生在课中密切配合,共同参与会计专业知识讨论活动,就学生在课前自主探究过程中所存在的疑惑以及所遇到的问题进行探究,彼此交流。其次,在问题讨论的过程中,教师要进行恰当的引导,善于发现学生存在的共性问题,找准会计专业教学的侧重点,有针对性地讲授会计专业知识与应用技能,这对中职会计专业教学成效的改善是非常必要的。
比如,针对采购实务相关知识的课堂教学,在学生课前自学的基础上,课堂上教师可以运用多媒体技术创设采购实务情境,组织学生开展课堂活动,模仿采购实务业务流程,学生扮演采购过程中的工作人员,通过实践活动,学生在课前自学过程中所遇到的问题有可能不攻自破,學生对会计专业采购实务知识的理解更为深入。针对复杂程度较大的专业问题,教师可在情境下与学生展开积极沟通,引导学生共同参与到讨论活动中,调动学生思维,发掘学生的内在潜力,通过讨论,学生不断提升会计专业水平,并且能够深刻感知到会计专业知识的魅力,促进后续教学活动的顺利开展。
(三)课后总结。课中讨论之后学生对会计专业知识已形成一个清晰的认知,为加深学生的记忆、巩固学生的会计专业能力,要积极开展课后总结,将学生的共性问题进行整理,建立会计专业知识体系,并定期进行梳理,将梳理后的知识体系上传至网络系统平台,便于学生复习。在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支持下,学生可随时开展会计专业知识学习,免受时间与空间的限制,学生参与会计专业学习的积极性更高,自主学习能力也在无形中得到锻炼。
比如,在对会计恒等式关系的相关知识点进行讲解时,学生在课前自学以及课中讨论的过程中,对“资产与权益是同一资金的两个方面”这一知识点的理解难度较大,这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所凸显出的共性问题。为加深学生对会计恒等式关系的理解,教师在课后要及时整合教学资源,总结知识点,理清会计专业知识结构。针对学生凸显的共性问题,教师可以通过案例引入来激发学生的学习体验、加深学生的理解。以皮鞋制造厂资金问题为例,引导学生分析资金来源及资金问题解决方式,资金筹集主要通过投资和借贷来实现,前者形成所有者权益,后者形成债权人权益,如此分析,学生便思路清晰,很容易地掌握了这一知识点。通过案例引入所开展的课后总结,有助于学生进行深入分析,加深对重难点会计知识的理解,促进会计专业水平的提升。
总而言之,信息社会对中职会计专业应用型人才的培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更好地提升中职会计专业人才培养质量,教师要从教学目标出发,科学运用翻转课堂教学模式,通过学生自学、师生讨论以及课后总结等环节的协调配合,帮助中职学生更好地吸收和内化会计专业知识,通过翻转课堂作用的发挥,促进高效课堂的生成,为社会持续健康发展提供专业且可靠的会计人才支持。
【参考文献】
[1]刘 娟.论课堂翻转在中职会计教学中的有效应用[J].课程教育研究,2017(5)
[2]周爱华.翻转课堂在中职会计教学中的应用探讨[J].教学考试,2017(11)
[3]唐 雅.翻转课堂在中职会计教学中的应用分析[J].现代经济信息,2017(15)
[4]李维纳.翻转课堂在中职学校中的应用[J].未来英才,2017(24)
【作者简介】覃仕克(1985— ),女,广西来宾人,研究生,任职于广西理工职业技术学校,讲师,研究方向:会计教学。
(责编 罗汝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