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口腔医学“一课双师制”教学模式的构建
2018-03-18宋文植
潘 洁,李 红,宋文植,张 艳
(1.长春医学高等专科学校,长春 130031;2.吉林大学中日联谊医院,长春 130033)
高职院校的主要职能就是为社会基层培养高素质的实用行人才,而口腔医学专业又是一门实践技能很强的专业学科,未来的口腔医学人才不仅要具备完整的知识结构,更应该有高超的实践技能水平。纵观现阶段中国高职口腔的发展,提高高职口腔学生的实践技能还存在着一些问题,如口腔实训室的组成无法做到与临床口腔“0”距离的接轨;教师的专业技能水平低下;实验教学方法的单一等等[1-5],影响着口腔医学生口腔技能水平得提高,故应该创新教学模式,提高学生的口腔实践技能水平。
1 “传统教学”模式与“一课双师制”教学模式的对比
1.1 “传统教学”模式存在的优缺点 高职口腔医学是一门对实践操作能力要求很高的专业学科,故在目前的高职口腔医学的教学安排中有大量的口腔实训课;但是教学组织过程中,大多数采取的是传统教学模式,即“一课一师制”的教学模式,由校内教师或者校外教师单独完成整个教学过程。多年来,通过临床代教老师的反馈、学生的评价、学生通过助理执业考试的几率等方面的调查研究发现,“传统教学”模式有其自身的优点,同样也存在一些明显的缺陷。1)校内教师理论知识水平高,但是口腔临床技能操作水平不高。高职院校专职教师大多数都是从学校毕业后直接来到学校,或者长年从事于理论知识的研究,有扎实的理论专业知识和教学组织管理能力,但是缺乏临床实践的经验,在技能指导和示范能力方面能力欠佳。2)校外兼职教师的口腔临床技能操作水平高,但是理论知识体系不够全面。校外兼职教师大多数来自实习基地的临床骨干,临床工作经验丰富,实践操作能力强,但是缺乏理论知识的严谨性和系统性。3)校内教师缺少口腔临床职业经历,不利于学生临床思维的培养,同样对职业素质的培养也欠佳。校内教师大多数没有从事过临床工作,缺乏临床的思维能力,自然也无法培养学生的临床思维能力。4)校外兼职教师长期从事临床实践操作,教学组织管理能力欠佳,影响教学质量。调查发现,大多数的校外教师的教学质量一般,学生对校外教师的教学过程不满意,总结其原因为校外教师缺乏教学组织的管理能力,具体表现在没有教学设计、缺乏教学技巧、逻辑性差、课前准备不充分等等,影响了整个的教学质量[6-8]。
1.2 “一课双师制”教学模式在高职口腔专业中实行的必要性和困难点 “一课双师制”教学模式,即由校内教师和校外兼职教师共同来完成教学工作,校内老师负责理论知识的传授和课堂组织管理,校外兼职老师负责口腔临床实践技能的操作和指导以及对学生职业素质的培养,这样有效的弥补了校内教师和校外教师的不足,发挥其长处,提高高职口腔的教学质量和临床操作能力[9]。但是任何一个新教学模式的发展,都是在使用过程中不断完善和改进。1)“一课双师制”实行后,校内老师和校外老师密切合作,从而能有效的保证口腔理论知识和临床实践操作有效的结合,提高了理论知识的实用性。但是却大大增加了教师前期教学工作的任务,如何对教师绩效工作量的计算,如何对优秀教师的奖励制度,提高教师的教学积极性,是作为本课程体系建立的困难之一。 2)“一课双师制”教学模式的实行过程中,校外兼职教师应该具有丰富的临床操作经验和高的职业素养,并且能够长期与本校教内教师合作联合教学,师资队伍的稳定性成了本教学模式实行的困难之二。3) 口腔医学专业存在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专业课需要的是理论联系实践,在实践过程中来更好的理解理论知识,需要校外兼职教师能给学生很好口腔临床技能操作的示范和指导,而专业基础课,是为学生之后的专业课的学习打下基础的课程,需要更强的理论知识,以理论学习为主,所以在口腔医学专业的授课过程中,合理的安排课程的教学方式,充分发挥各教学模式的优点,成为本教学模式实行困难之三[10-11]。
2 “一课双师制”的建立
2.1 实习基地的建立 1)校外实习基地的建立是保障“一课双师制”教学模式顺利运行的基础,我校口腔医学专业的实习基地主要设定在长春市口腔医院、拜博口腔医院、长春市各大型口腔诊所等机构,实习基地选择于学校同一城市,有效的保证了校外兼职教师的数量和质量,同样也降低了校外兼职教师的流动性,保证了“一课双师制”教学过程中人员的稳定性;校外实习基地的建立还可以让学生、学校、企业达到三方共赢。校外实习基地中的临床医生参与到学校的正常教学过程中来,增加了企业对学生的了解度,也更方便企业培养适应自己发展的学生;而学校为学生和企业搭建平台,让学生在学校的学习过程中就更早的了解各个实习企业的发展理念和实习代教老师的教学模式,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选择实习点,而这样可以在增加学生的临床实践能力的同时,增加了学校的就业率[12]。2)学校具有对实习基地派送的临床医生的选择权,学校的学生社会心理不成熟,需要教师正确的引导,所以参与到“一课双师制”教学工作中的老师,应该不仅具有高超的临床实践操作能力,还应具有优秀的职业道德水平[13]。
2.2 运行机制的建立 一个新的教学模式能够规范化的运行和长期的发展,离不开学校的支持和相关部分的服务。 故丛学校层面应该制定相关的指导性文件,职能部门应该制定具体的执行方案,如:教务处应该制定具体的实施办法,开展“一课双师”的检查、评价和总结,人事处应该对参与“一课双师”教学工作的教师制定新的报酬计算办法,实行倾斜政策,将教学、教学管理、教学组织都纳入教师教学工作量;院系负责“一课双师”的具体实施,制订实施方案并组织教研室遴选实施的具体课程、具体教师,细化划分校内教师、校外兼职教师在教学过程的具体职责;教师负责课程的教学和教学组织。另外,学校应该对符合要求积极参与到新教学模式中老师给予奖励,相关老师在职称评定、职务晋升、教学名师的评定等过程中,政策上应给予一定倾斜,对于校外兼职教师,在加强规范化管理的同时应该提高其工作待遇,激励其工作的积极性[14-17]。
2.3 教学体系的建立 根据口腔助理和执业医师考试的要求和高职口腔人才培养方案,结合“一课双师制”的教学特点,制定“一课双师制”的教学体系。1)课程体系的建立:根据高职口腔医学专业的课程体系存在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专业基础课如《口腔组织病理学》《口腔解剖学》《口腔生物学》等课程,存在专业理论性很强,依旧实行的是传统的教学模式,而专业课如《口腔内科学》《口腔颌面外科学》《口腔修复学》等课程实行“一课双师制”的教学模式。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采取的是“教、学、训、做”教学方法,校内教师负责具体的理论知识的传授和课堂组织的安排,而校外兼职教师负责具体的实训内容的示范和指导,每一次的教学任务的执行过程中融入口腔助理和执业考试的相关内容,让学生在实践技能的操作过程中理解理论知识,在了解口腔助理和执业考试的相关内容中去重视实践技能规范化操作的重要性,使得学生在每一次实训操作过程中逐渐达到掌握专业知识及技能的能力,从而提高口腔的时间技能的水平,提高学校的教学质量[18-19]。2)师资队伍的建设:在师资队伍建设过程中,应形成专兼职结合,学历结构、职称结构、年龄结构合理的“双师型”的教师队伍。为保证这支教师队伍的长期稳定性发展,我校遵从的是“走出去和引进来”两个原则,“走出去”就是打破校内教师的“路径依赖”现象,按时安排校内教师去临床进修了解临床的新进展,或者学校开展各种确实有效的实践培训,来提升校内教师的临床实践能力;“引进来”就是让临床一线的优秀工作人员,参与课程安排,课程内容的设定,课时的分配等具体的教学工作中来,把临床的新技术、新材料带入课堂,来弥补校内教师理论强实践弱的缺陷,优化师资队伍,提高教学质量,增加学生所学与临床所需的连续性[20-21]。
3 结语
对高职《口腔医学》专业教学模式的创新——“一课双师制”优化了师资队伍,让校内教师和校外教师联合教学达到优势互补,增加学生所学与临床所需的衔接性,弥补教材与临床新技术新材料的偏差,让学生“0”距离接触临床,从而也保障了教学质量,提升了学生的临床实践能力和社会竞争力,进而提高学生的就业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