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医患双重角色体验式教学方法在综合性大学中医学临床见习教学中的应用

2018-03-18谢和平邹增城胡宇旋肖阁敏杨宏志李永伟

中国高等医学教育 2018年12期
关键词:中医学双重医患

谢和平,邹增城,陈 燕,胡宇旋,肖阁敏,戴 敏,杨宏志,李永伟

(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广东 广州 510630)

目前中山大学中医学本科教学课程(含实践性很强的舌诊与脉诊)仍以老师课堂讲解灌输式教学为主;临床见习带教模式也还是带教老师讲授小课为主,辅以学生在门诊观摩带教老师诊治病患、病房对个别病人进行望闻问切等四诊实践。笔者有幸同时担任国内本科生以及国外留学生中医学理论授课教师和临床实践带教指导老师,在10余年的教学实践中日益发现和感受到:目前传授中医学知识的方法,已经远远不能满足我校目前的教学要求,同时也不能跟上国内外医学教学方法日新月异的进步和发展。此外,笔者有幸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专科建设经费资助下于2014年公派前往波兰波兹南医科大学(Poznan University of Medical Sciences,PUMS)交流访问。PUMS是波兰全国平均排名第一医学大学,超过九十年的建校悠久历史,二十年以上英语教学课程经验,留学生教学是该校重点建设的精品项目[1]。笔者在该校交流期间,深度参加留学生班教学实践活动,发现该校消化科的临床医师在教学过程中,通过让学生分别扮演医生及患者角色进行教学,可以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医患交流礼仪及医患沟通能力,增加学生临床见习的参与度,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更为可贵的是,该方法有助于训练学生更为缜密周全的临床诊断与鉴别诊断能力。正是基于以上中山大学中医学教学现状,结合目前本科学和留学生中医学教学需求,笔者基于教学实践自身的认识和体会以及在PUMS交流中的学习成果,提出医患双重角色体验式教学方法,并将其应用到我校本科生中医学教学中,取得较好的效果,故作如下报道。

一、研究对象与方法

1.研究对象。选取2015年6月-2018年6月在我院中医科见习的中山大学临床专业本科五年级学生68例,按数字法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试验组各34例。对照组男性16例,女性18例,年龄18-22岁,平均(20.2±2.1)岁;研究组男性15例,女性19例,年龄18-22岁,平均(20.4±2.2)岁。两组见习学生在性别、年龄等人口学特征及所学专业方面无统计学差异(P>0.05),均具有较好的可比性。

2.研究方法。对照组采取常规的中医临床见习带教教学方法,带教老师讲授小课为主,辅以学生在门诊观摩带教老师诊治病患、病房对个别病人进行望闻问切等四诊实践,并完成部分病历书写。 研究者采用医患双重角色体验式教学方法进行中医临床见习带教,操作思路和方法包括:(1)带教老师示范:首先由带教老师讲解并演示中医望闻问切四诊合参收集患者信息的思路提纲和过程,讲解并演示如何对四诊信息进行分析辨证。(2)学生实操及方法:中医门诊及病房见习过程中,对学生进行两两分组并编排顺序号码,每次见习选择1-2对学生出列演示,带教老师给其中一位扮演病人角色的学生分发写有“中医经典病证”的纸条(该内容其对其他所有同学保密),由同组的另一位学生扮演医生角色对其进行望闻问切四诊合参的中医诊治,完成后当场进行讨论,并由带教老师进行剖析点评,其后老师根据两位学生的各自表现分别计分,纳入平时成绩。扮演患者角色的学生力求最大限度的迷惑扮演医生角色的学生的诊断及鉴别诊断能力(训练“反侦察能力”),扮演医生角色的学生力求拨云见雾,火眼金睛的发现扮演患者角色的学生的病证所在(训练“侦察能力”)。(3)带教老师点评及计分:带教老师对每位学生各自对脉诊的掌握进行点评并计分,纳入平时成绩。

3.教学效果评价方法与评价指标。 通过学生与带教老师双重角度对“关于医患双重角色体验式教学方法”教学效果评估调查表来进行评价。教师评价指标主要为:学生的望闻问切四诊信息收集能力以及辨证论治分析能力;学生见习过程中的积极性和参与度的评价方法见参考文献[2]。研究组增加学生评价指标主要包括:医患双重角色体验式教学方法能否更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医患交流礼仪及医患沟通能力以及医患双重角色体验式教学方法能否更好地激发学生学习中医学兴趣。

二、研究结果

1.两组见习学生在中医学临床见习过程中的四诊信息收集与辨证论治分析能力比较。 研究过程中,对两组见习学生中医学望闻问切四诊信息收集的全面与准确性以及初步进行辨证论治实践操作能力评分的比较。研究结果显示研究组见习学生在四诊信息收集的全面与准确性以及辨证论治实践操作能力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见表1) 。

表1 两组见习学生四诊信息收集与辨证论治?分析能力比较(分,

注:与对照组相比,*P<0.05

2.两组见习学生在中医学临床见习过程中的学习积极性比较。 同时在研究过程中,对两组见习学生在临床见习过程中的积极性与参与度进行比较。结果显示研究组见习学生在临床见习过程中的积极性与参与度均明显优于对照组,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见表2) 。

表2 两组见习学生在临床见习过程中的?积极性与参与度比较

注:与对照组相比,*P<0.05

3.研究组见习学生对医患双重角色体验式教学方法的认可度。 研究组34例学生一致认为:医患双重角色体验式教学方法可以更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医患交流礼仪及医患沟通能力,以及医患双重角色体验式教学方法能够更好地激发学生学习中医学兴趣。

三、讨 论

1.“医患双重角色体验式教学方法”的由来和提出。 基于讲座的学习方法(Lecture Based Learning,LBL) 是历时久远且仍最为常用的教学模式。但是LBL是一种以教师灌输知识为主、学生被动接受知识的传统教学模式[3]。目前我校既有的中医学本科临床见习带教模式也还是带教老师讲授小课为主,辅以学生在门诊观摩带教老师诊治病患、病房对个别病人进行望闻问切等四诊实践。这种教学方法的本质仍属于LBL范畴。笔者有幸同时担任国内本科生以及国外留学生中医学理论授课教师和临床实践带教指导老师,在10余年的教学实践中日益发现和感受到:单一的LBL式学习和传授中医学知识的方法,已经远远不能满足我校目前的教学要求,同时也不能跟上国内外医学教学方法日新月异的进步和发展。正是基于以上我校中医学教学现状,结合目前本科学中医学教学需求,笔者在教学实践自身的认识和体会,以及在PUMS交流中的学习成果,提出医患双重角色体验式教学方法。

2.“医患双重角色体验式教学方法”的教学效果初探。 笔者从2015年起至2018年的教学实践过程中,一直在践行“医生患者双重角色体验式教学方法”,通过学生及教师双重角度评估显示 “医患双重角色体验式教学方法”得到学生的普遍喜欢与好评,较大程度地增强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和学习的积极主动性,同时也有助于提高教学效率。正如本研究结果显示,所有接受调查的学生均认为“医患双重角色体验式教学方法”能够更有效帮助学生接受并掌握课程内容,可以更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医患交流礼仪及医患沟通能力;该教学方法可更好地激发学生学习中医学兴趣,学生能初步运用中医学知识进行常见病的中医诊疗;该教学方法更有助于提升学生的中医临床思维以及中医临床诊断与鉴别诊断能力。此外,教师评价角度也提示“医生患者双重角色体验式教学方法”可以较大程度地提升见习学生的望闻问切四诊信息收集能力以及辨证论治分析能力。

综上,该教学方法值得西医院校在中医学教学实践中进行借鉴。另外,后续还须要不断改进和优化“医患双重角色体验式教学方法”,同时推广应用,并观察远期效果,以有利于对该教学方法在中医学理论与临床教学中的成效进一步作出更为深入准确客观的评价。

猜你喜欢

中医学双重医患
基于双重预防机制创新化工企业管理模式
中医学关于“瘀血”的用法
中医学关于“证”的用法
化解“双重目标”之困
分析师关注对财务重述的双重作用
分析师关注对财务重述的双重作用
一句“咱妈的病”让医患成为一家
解开医患千千结
分级诊疗 医患各自怎么看?
医患矛盾再会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