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元价值选择中当代大学生马克思主义观研究
2018-03-17梁文闻
梁文闻
摘要:在社会价值观念多元碰撞下,青年大學生的马克思主义观较为复杂,使得大学生的马克思主义观教育出现一系列的问题。通过对多元价值选择中当代大学生马克思主义观的现状进行分析,提出在开展马克思主义观教育的过程中,应遵循马克思主义观发生、形成规律,尊重学生主体性和个体差异性,构建“以人为本”的马克思主义观教育体系,这有利于提高高校马克思主义观的吸引力和感召力,有利于促进青年学生马克思主义信仰的建构。
关键词:多元价值;当代大学生;马克思主义观
中图分类号:G641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1.7836(2018)02.0087.03
引言
信仰问题是个人与社会思想的原点,在人的一生中起到重要的作用,决定着人生观、世界观与社会观的诸多方面。当代中国,学生缺乏正确的思想观念的引领,导致信仰缺失,随着经济的飞速发展,重塑学生的正能量的信仰变得日趋紧迫。青年大学生,是时代发展的主要力量。马克思主义信仰,是迄今为止人类信仰史上最伟大的信仰,代表了人类信仰发展的方向,是构建一个社会思想特质的基石。提高学生的马克思主义思想觉悟,关系到社会的发展与进步,在多元化价值选择中,青年大学生马克思主义信仰断层、危机问题不容忽视,要对大学生进行系统有效的教育,才能使大学生拥有正确的思想观念,这也是关系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兴衰成败的当务之急。
一、多元价值选择中当代大学生马克思主义观现状
1马克思主义教学理念落后
理念是行为的先导,对于思政工作而言,教育理念的先进与否直接影响了马克思主义教学质量。传统的马克思主义教育理念认为,对学生进行说教教育,并通过口号、条幅等方式,可以对学生进行全面的马克思主义教育,并对学生的思想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使得学生对于过去的马克思主义教育充满抵触的心理。但在多元价值选择的背景下,学生的需求呈现出多元化和个性化的状态,随着时代的发展,传统的马克思主义教育已经无法满足社会发展的需求[1]。这也就需要对传统教学理念进行革新,通过贯彻和落实媒介融合的基本理念,运用多种媒介形式融入到马克思主义教育中来,从而让学生接受更多元化的教学模式,满足学生的个性化需求,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2外来文化入侵
随着互联网对人们日常生活的影响日渐深入,更多的人通过网络的平台畅所欲言,不用考虑任何因素,这样的做法使人们越来越自由地说出自己的观点,同时也导致海量不良信息的出现,在海量的信息中,一部分负能量的信息正在逐步对人们的思想意识形态产生威胁。科技的进步使得国内外与思想意识有关的文化软实力的竞争越发激烈,西方国家的教育理念逐渐影响我国教育观点及价值取向,在这样文化入侵的背景下,许多人开始受其影响,尤其在学生内部,学生容易受到外界文化的影响,崇洋媚外思想严重,忽视了我国传统优秀文化,对于西方的价值观念盲目追求,使得传统的思想教育失去了实效性,对高校的马克思主义教育造成了严重影响。同时,西方文化当中很多不良的信息会对大学生的心理健康造成很大的影响。尤其是马克思主义思想本就来源于西方,更容易受到外界文化的影响。
3马克思主义教育手段落后
传统的高校马克思主义教育主要是通过课堂、教育讲座等方式进行的,这些教育方式较为死板、枯燥。学生普遍活泼好动,对于这些传统的教育方式有很强的抵触心理,同时马克思主义抽象性过高,没有与实际生活相结合,使得高校思政工作存在脱离实际的问题。高校的马克思主义教育工作长期处于传统的教学环境之中,许多学生丧失了马克思主义学习的兴趣,甚至对马克思主义教育产生了抵触心理,这样的现象出现在当今的很多院校中。此外,在信息技术高速发展的背景下,学生的个性化和多元化需求越来越高。在教学方面,学生所需求的是更具有趣味性和多样性的教学模式,并且教学内容既要贴近生活,又要丰富多彩。采取传统单一的教学模式,很难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高校马克思主义教育手段落后,马克思主义教育的发展无法与时代相契合[2]。
4师生之间缺少沟通
传统教学模式中,教师与学生之间的沟通大多是以私下谈话的方式为主,一般是学生犯了错误或者学习上、生活上出现了一定的问题。由于身份的原因,学生会对教师产生一定的敬畏心理,很多学生在与教师谈话时很难放下戒心进行深入的交流,与教师缺乏心与心的交流。这种沟通的模式能够起到的效果甚微,无法实现师生之间的深入交流。但是通过面对面的交流,教师可以判断学生的心理变化,感知学生的内心。与此同时,互联网在生活中使用普遍,同时互联网具有极高的趣味性和虚拟性,学生对于外界诱惑的拒绝能力较差,致使许多学生都沉迷网络。沉浸在网络世界中的学生与外界的交流甚少,性格孤僻,受到一些游戏的影响,一部分学生变得暴力,很难与外界沟通,使得学生与教师的深入交流受到了更大的阻碍,进而给教师的马克思主义教育工作带来了极大的困难。
二、马克思主义实践教学体系运行机制
1营造良好的实践氛围
学校是培养和学习马克思主义的主要场所,高校有关领导应充分重视并积极配合学校其他部门的工作,各系负责人应共同营造良好的实践氛围,为学生不断优化教学环境和教学条件。我国教育部门曾提出:“要努力构建关心与鼓励马克思主义理论课程不断发展的良好社会环境,对待表现优秀的学生及教师要给予相应的奖励。”在这样的大力支持下,马克思主义教育不能仅仅停留在课本上,学校在开展马克思主义教育的过程中,要积极鼓励全面开展各项社会实践教学活动,为马克思主义教育增添更多的活力,同时还要将学校多种有效资源进行有机整合,协助教师顺利组织实践活动。在实践中锻炼学生的综合能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2进行科学规范的管理
马克思主义课程的实践教学包含的学生众多,学生的性格和水平相差很多。马克思主义教育涉及的领域较广,各领域之间的关系复杂,影响马克思主义教育的因素众多。因此,高校要对马克思主义教育予以重视,需要成立专门的部门去制定健全的马克思主义教学管理体系,并在教学的过程中协调实践教学的开展、对教学效果进行时时监督。要根据马克思主义必修课程的具体要求制定具体的教学纲要和科学、具体的实行方案,为教师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对学生的行为准则进行规范,并反复探讨资金管理使用方式,制定合理的奖励政策,出台相关的选题意见、指导范本等有关管理条例,通过多方面的努力工作,逐渐完善马克思主义教学体系的运行机制,实现对马克思主义教学进行科学规范化的管理。
3投入充足的资金
高校是組织各项社会实践教学活动的主要阵地,根据对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实践教学现状调查发现,经费不足、场地有限是影响其实践教学有效开展的关键因素。学生的马克思主义实践活动需要走进社会,而实践教学的整个过程要耗费很久的时间,需要消费的地方过多,各方面都需要大量资金的支持,高校有充足的资金,才能保障实践教学的顺利运行。中央宣传委员会与教育部门明确指出:“应高度重视并积极建设社会实践场地,不断拓展社会实践教育内容与模式,为马克思主义理论课程的实践教学提供保障,切实增强实践实效性,让大学生通过社会实践的历练,变得更加坚韧不拔、懂得感恩、乐于奉献,具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3]我国有关文件曾提出:“高校在整体的教育规划设计中应将社会实践活动作为重要的部分,给马克思主义教育充足的课时并确定其所占学分,并提供充足的资金。”这样,高校的马克思主义教育有更充足的保障,能够促进马克思主义的理论教育和实践教学同时获得良好的效果。
三、马克思主义实践教学体系构建路径
1确定马克思主义实践教学目标
高等院校的马克思主义理论课程是向大学生实施马克思主义教育的主要途径,马克思主义课程更应该是大学生必须学习的课程,马克思主义实践教学体系中的教学目标主要指的是,进行马克思主义基础课程的教学,并进行对应的实践教学,真正实现提高学生综合能力的教育目标,进而充分体现出实践教学的重要价值。马克思主义实践教学目标是整体体系中的关键性要素,在课程当中具有明确的指导、定位的功能,在马克思主义理论课程的教学目标体系中,需要含有马克思主义课程的教育作用,同时对于实践部分要提高重视程度,通过实践教学来提高当代大学生的理论认知能力,强化他们基础理论与现实相结合的特定性目标要求。能够引导大学生建立正确的价值观、世界观以及人生观。
2优化马克思主义实践教学内容
马克思主义课程教学应运用多种教学方式及方法,马克思主义课程的实践教学内容应是丰富广阔的,马克思主义课程的实践教学内容体系,是教学实践活动得以实施的丰富多彩实践内容与各种有效实践方法的综合体。实践教学要充分体现出制度性、规范性。高校应组织学生进行市场调查、社会义务服务、公益行动等活动,使得学生的专业课程与马克思主义教育有机结合,在实践中将所学的知识进行细化和吸收。学校应鼓励大学生勇敢走入社会,并采取丰富多彩、形式各异的实践教育活动,加强大学生的综合素养。鼓励学生进入社会基层,使学生能够对社会现实进行深入的剖析。同时,定期组织大学生到革命基地、革命文化展览馆进行参观,为学生增添情感式教学内容。定期观看抗战类电影、举办马克思主义专题演讲比赛等方面的教育活动,以此提高当代大学生的民族认同感,使学生的高尚品德情操得以升华。
3丰富马克思主义实践教学内容
学生通过实践教学能够将所学的知识进行内化,培养学生的社会实践能力。学校应组织学生进入社会的各个阶层,在不同的领域体会生活中的马克思主义,并积极开展法制知识传授,使学生的马克思主义学习能够与时代的发展相契合。定期组织学生到企业、乡村等进行实践教学活动,使学生通过各个领域了解社会的发展形势,提升高校学生的领悟能力与认知能力,使学生学到的理论性知识与实际生活相互整合,加深理论知识的印象,并稳固特色社会主义信念。积极参加研讨式实践教学,引导学生进行市场调研、进行科学研究、进行假期实践,使学生感受马克思主义的当代意义。通过学生在不同领域进行不同内容的实践活动,学生能够真切地感受到社会的多元化价值观,并在多元化价值观的影响下,对马克思主义有独特的理解,切实锻炼学生独立能力、适应能力、执行能力、实践能力以及创业创新能力等[4]。同时,要重视对学生的社会服务式实践教学,组织学生进行生态环境保护宣传、进入社区进行公益服务,或进入孤儿院、敬老院等进行义务劳动,使学生感受到积极奉献的快乐,懂得社会各行各业的艰辛,并能在服务活动中得到满足感与成就感,树立全新的马克思主义理论观念。
4构建马克思主义教学评价体系
教学评价是检验学生学习效果的最直接的手段,最传统的方法就是对学生进行考试,受到应试教育的影响,各个学科都要以考试的形式作为教学的总结,马克思主义理论也是一样。但由于政治教育的特殊性,以及马克思主义教学积极开展了相关的社会实践活动,使得马克思主义教学评价的方式变得多元化,在多元化价值选择中产生不同的评价效果。马克思主义课程的实践教学评价的主要目标是根据学生的理论知识学习情况和实践教学情况,对学生的综合表现给出合理的评价。对参与实践的学生、负责实践教学的教师所付出的努力给予认可与表扬,使学生的付出得到回报,进而提高马克思主义教学的实际效果。马克思主义课程的实践教学效果评价体系,主要是针对实践教学的整体质量与实施情况进行全方面的评价,对于表现优秀的学生要给予表扬,为广大学生树立成功的榜样,使学生充满信心,在条件合适的情况下,可再次组织这些优秀的大学生进行更深层次的教育与教学实践,进而总结出更多丰富的学习、教学经验,为日后的马克思主义教学提供具有实用价值、参考价值的素材,充分体现出实践教学的积极能效。
结束语
在社会价值观念多元碰撞下,青年大学生的思想价值观念状况较为复杂。通过对大学生马克思主义观现状的分析,可以深刻地认识到加强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的重大现实意义。反思大学生马克思主义教育现状,应该用马克思主义武装学生的头脑,有助于大学生走出多元价值取向带来的思想误区,提高思想政治觉悟。通过构建科学、合理的教育体系,能够有效提高高校马克思主义教育的吸引力和感召力,为大学生马克思主义观的形成提供明确的方向、广泛的指导以及强大的动力,促进其成为坚定的马克思主义者。
参考文献:
[1]张青,刘树雨,周茂袁,王爱宏,陈秀茹.天津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调查及对策研究[J].法制与社会,2008(29):308—309.
[2]黄明理,吕雪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与核心价值观创新及时代意义再认识[J].河海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5,17(2):5—11+89.
[3]邱燕,肖辉,贺恩格,雄焰,陈向.多元价值背景下大学生理想信念新模式探究[J].湖南医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11(2):132—133.
[4]邱燕,肖辉,贺恩格,熊焰,陈向.多元价值背景下高专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现状及对策[J].湖南医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11(5):88—91.
(责任编辑:陈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