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教育公共实训基地建设的实践与思考
2018-03-17许书烟
许书烟
摘要:随着教育改革的发展,我国不断推进职业教育,职业教育的核心是公共实训基地,职业教育公共实训基地为提升劳动者的职业能力提供了公共服务平台,它的主要特点是公共性和开放性。职业教育公共实训基地的建立对提高人才职业技能,缓解当前大学生的就业压力,提高企业人才素质和学习型社会构建有着重要的意义。分析我国职业教育公共实训基地的功能、建设的意义、存在的问题,探索职业教育公共实训基地建设的实践,不断加强职业教育培养方法,以期使职业教育公共实训基地走上新的发展道路。
关键词:职业教育;公共实训基地;实践;思考
中图分类号:G710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1.7836(2018)02.0004.03
当前,我国社会正处于转型的关键时期,想要促进我国社会成功转型,势必要促进我国经济的发展。而我国经济正处于常态化阶段,国家产业结构不断变化,企业产品更新换代速度较快,这样就对企业从业者技能技术有了新的要求。建立职业教育公共实训基地可以面向全社会提供更好、更完善的鉴定职业技能服务平台。提高职业教育最有利的手段是建立公共实训基地,不但可以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和规模效益,而且还能够为社会源源不断培养出高素养、高素质的优秀人才。
一、职业教育公共实训基地的功能
1职业教育实训基地是技能型人才培训和技能鉴定基地
职业教育公共实训基地具有开放性、共享性的特征,为面向全社会所有参与培训人员提供实习实训设备和技术鉴定服务,满足他们实践操作需求,为他们更好地掌握专业技术奠定了良好的基础。职业教育公共实训基地是高职院校、企业单位、事业单位技能人才培訓基地以及推广新职业、新技术的基地。
2面向社会所有劳动者
高等职业院校的在校学生、下岗人员、企业员工等等所有劳动者,都可以在职业教育公共教育实训基地接受职业技能培训和鉴定。公共实训基地为他们提供良好的培养环境、新型的培养设备、完善的培训机制等等。
3发挥公共性、公益性与区域性特点
职业教育公共实训基地要充分发挥其公共性特征,坚持资源共享的原则,为愿意参与技能培训的劳动者提供针对性的服务。建设公共实训基地的资金通常是非盈利性的,在使用过程中要做到非盈利性或只收取成本费的公益性原则,体现政府公益性服务平台的需求,体现政府公共投入所产生的社会效应。在此基础上,公共实训基地具备区域性特征,为促进区域经济发展服务,结合区域主导产业和支柱性重点产业的技能型人才培养培训服务宗旨,促进区域经济更好地发展。
二、国家建设职业教育公共实训基地的现实意义
首先,建立公共实训基地是提高我国技术型人才专业技能以及专业素养的强有力措施。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增长,加之我国产业供需矛盾越发显著,社会对劳动者的技能以及素养有着更高的要求。劳动者的技能技术以及知识体系不能满足就业岗位的需求这就是结构矛盾的主要表现。破解这一难题的重要手段是不断加强劳动者的实践技能的培训和培养。(1)对劳动力进行就业前培训,提高他们的就业能力,使他们能顺利适应新的劳动岗位,更好地完成新岗位的要求;(2)对企业在职员工进行培训,更好地强化员工的综合能力,进一步满足新时期对职工劳动素养的新要求;第三,对下岗职工进行培训,为他们在就业方面提供更好的条件。
其次,建立公共实训基地有助于提高企业员工的素质素养,全面提高员工的核心竞争力。人才队伍作为企业的核心,想要在竞争如此激烈的市场上站稳脚跟,企业必须要培养出一支素养高、知识水平体系完善的人才队伍。产业结构不断更新换代,部分劳动力的素质低、技能低直接制约着企业向前发展。在各地区政府大力推动以及支持下,建立完善的、新型的公共实训基地,在各级政府的大力支持和推动下,整合各级各类职业院校与行业企业的优质资源,建立公共实训基地,为劳动力和企业在职员工提供更好的平台,这样既能够显著提高企业员工的技术能力以及专业素养,也能够提高企业整体发展实力。
再次,公共实训基地构建有助于促进构建更加健全的学习型社会。不断加强职业培训和岗前培训,更好地开发和利用人力资源,将我国人口压力转变为人力资源财富。全社会劳动力都可以利用公共实训基地这个平台进行不断的学习,与时俱进。各级政府部门创造优越的条件,搭建良好服务平台,积极引导劳动者参加培训,为促进社会经济的迅猛发展培养更多素养高、专业能力强的人才[1]。
三、职业教育实训基地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1职业院校的实训设备与企业生产设备存在差异
近几年,在政府的大力支持下,投入了大量资金,建设了大批实训基地和公共实训基地来提高职业学校的教育教学水平。购置了很多高端实训设备,如:焊接、机电、数控以及汽修等等,特别是数控技术专业,有着上百万的加工中心以及数控机床。同时,各个职业院校也在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建立了属于自己的公共实训基地和校内实训基地。在具体操作中有很多问题,因为政府招标采购率不高,企业生产线又在频繁地更新,导致花费大量资金购买的实习实习设备很快就会被市场淘汰,与企业设备存在较大的差异。另外,各地实训基地之间存在很多弊端,主要体现在相互之间缺乏沟通,使资源无法共享、重复建设、使用率低,造成不必要的浪费。
2学生与企业所需员工存在差距
结合实际情况来讲,我国高职院校的教师多数都是从高校毕业后直接被职业院校聘为教师,这样造成新入职的教师缺乏丰富的教学经验以及实践操作能力,与长期工作在企业一线的技术人员相比,不但缺乏一定的工作经验,而且还缺乏较强的技能水平。他们在指导学生实习、实践过程中,一般仅限于该专业通用产品基本流程、基本生产环节的了解学习,无法指导学员掌握企业核心技术以及重点环节实践能力,造成职业院校教学实训质量与企业具体需求有很大的差距。通过调查研究发现,很多高等职业院校设置的专业课程不符合企业生产流程标准,衔接有漏洞,造成高职院校培养出的学生很难在短时间内实现顶岗实习、无缝对接,还需要企业技术人员再次培训。出现上述这些问题,很大原因在于高职院校没有与企业及时沟通。由于高职院校设置的培养人才方案以及课程标准,与企业的工序流程以及生产环节完全不符。结合这样的实际情况,高职院校想要改变这一现状,就必须要与企业多交流、多探讨,便于开发出与企业实际发展相符的课程体系,共同培养出专业能力高、技术能力强的人才,实现共赢。另外,为了提高职业学校师资队伍教师水平,使新入职的教师有较强的教学能力,就需要学校与企业在合作过程中让教师深入企业,唯有教师进入企业进行实践,才能充分发挥教师顶岗实习的作用,才能不断提高教师的实践水平。对于到企业进行实习的教师而言,需要在顶岗实习中对自身在学校所从事的专业教育教学在当前企业的生产以及工艺设备上进行全面了解,不但要分析其现状,而且还要把握好未来发展趋势。同时,顶岗实习教师还需要普遍开展与自身所从事的专业相关的社会调研,唯有贴近生产实际,才能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准确掌握好企业生产中利用的技术以及流程,而且教师还能够将教学课题融入到实习过程中,真正成为职业学校所需的素养高、专业能力强的优秀教师。
3校园文化建设和企业文化建设存在差异
校园文化是一所学校的精神风貌和内在品质,更是一种教育文化,通过诠释学校发展历史以及专业背景,通常从育人以及教学环境上来试图推动学校获得更好的发展。企业文化建设是指企业文化相关的理念的形成、塑造与传播,通过这种文化宣传企业的产品,其目的是为了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以及社会效益。企业文化重视做事,高校文化注重育人,两种文化的差异决定着在学校实训中,很难体验企业内部的发展理念以及奋斗目标,也更加无法切实感受企业管理风格以及企业文化特色[2]。因为不同的文化最后造成培养出的人才也是差异巨大的,使其很难在短期内有效融合。
四、职业教育公共实训基地建设的实践探索
1公共实训基地的基本要素
(1)生产性。各地政府依托当地的重点企业实施实训基地建设,但企业应具有独具特色的产品,有着较强的发展实力。(2)公益性。由各地政府承担费用购买相关器械,面向全社会职业学校的学生提供公共实训基地,确保在实训阶段内,广大学员可以参与培训与演练实训,让他们在专业技术方面更进一步。(3)先进性。在实训中,实训基地应确保设备的完善,让他们能够理论结合实践教学,在实训过程中接触到真实的产品,从而培养出高素质技能型人才。(4)创新性。大胆应用维护机制管理以及各种创新模式,对于其他地区的公共实训基地建设经验和方法可以积极学习和借鉴,但不能盲目地借鉴和学习,这样会造成各地区的公共实训基地建设千篇一律,缺少自身的特色应该在借鑒和学习的基础上加以创新,形成与自身发展特色相符的公共实训基地。
2公共实训基地需要具备的条件
政府出资建设公共实训基地前,应当选出信誉好、形象好的企业,可以与职业院校开展长期的合作,并且有专门的技能技术培训场所,也有完善的运行机制;具有较强的专业优势;具有过硬的技师和高级技师等一系列条件。
3公共实训基地建设要求
政府坚持公平公正的原则遴选公共实训基地,具有较强合作意向的企业应进行多次考察,与企业领导多探讨和洽谈具体相关事项,通过沟通逐步摸索和总结出公共实训基地的具体建设要求。在具体建设中,根据当地区域经济实际发展情况,合理规划,构建以服务当地经济为主的公共实训基地。(1)对当前的职业教育资源以及对培训资源的全面考虑,选择符合条件的职业院校,按照公共实训基地的功能和要求,进行大规模改造,使实训场地、实习实训硬件设施以及师资与培训人员队伍等达到标准。(2)政府可以根据当地经济状况,在经济条件较好的地区遴选新建,通过科学规划、高质量建设公共实训基地。实训基地的地址应尽量选择在交通便利的中心城市,并结合当地重点企业发展实际需求以及职业院校资源分布情况和特点,整合所有资源,起到辐射和示范作用。
4公共实训基地高技能人才的培养模式
职业教育是教育的一个特殊的领域。职业教育公共实训基地建立时,就明确提出,结合合作企业人才培养模式,制订完善的、统一的人才培养计划。通过师傅带徒弟的形式让学员参与到合作企业中,根据企业岗位展开技能培训,具体的操作实践紧密地结合在一起,实现校企人才培养一体化模式。如在进行制造模具类实训过程中,企业以制造模具为主,将企业典型的工作任务视为课程主要内容,开发现代新型模具环节包括拆装整合模具、加工按图、斜顶组装、确认出厂等等,其中每个环节都需要认真、仔细,不能有任何一点疏漏和马虎。在师傅带领徒弟操作中,让学员自身能够完成设计模具、加工零件以及检测工件等等过程。学员通过实践操作,将课本所学的知识与实践相结合,用理论指导实践,用实践验证理论,使学员真正做到学以致用,切实地将课堂中学习的知识利用到实践中,妥善解决课程学习内容脱离企业生产这一问题[3]。
5公共实训基地建设的方法
(1)抓好设计,保障实训基地组织体系。政府建设基地时,当地的教育部门、财政部门等部门,共同制定建设方案,出台管理制度,工作开展后,教育局成立专门的领导小组,落实工作责任,分解工作任务,定期解决项目在建设中出现的问题。(2)政府引导,确保公共实训基地政策体系的完善。可采用政府购买建设公共实训基地服务的方式,进而提高企业参与实训的主动性。怎样调动企业的主动性是最核心的因素,政府可以采取鼓励的方式,安排专项资金,奖励实训基地建设和优先进入实训企业就业的优秀学员,鼓励引导企业和职业院校积极开展相关申报和建设工作。为进一步提高企业参与的热情,允许参加实训的表现优异的学员毕业后直接留在企业工作,为企业注入新鲜的血液。另外,在建设公共实训服务基地中,我们还需借助法律的力量,明确规定出学校与企业所需承担的责任,对于建设公共实训服务基地中所需的经费以及所需的场地都应明确。唯有如此,才能最大程度上确保职业院校以及企业双方的利益,才能激发双方建设公共实训服务基地的积极性,让各大行业都能够充分意识到校企合作的优势之处。(3)坚持质量为本,保证公共实训基地质量体系。政府要针对公共实训基地构建质量监控和保障体系,以有效提高试点工作的效果。我们从开始试点,就应该建立比较完善的评价实训结果机制。可遵循有关行业组织标准以及职业教育的评价实践教学的方法,坚持学校与企业共同考核。考核内容应包括很多方面,但最主要的包括人才培养效果、社会效果以及经济效果。实训资金的使用应该由有关机构严格进行审核,做好成本预算,当地财政部门拨付的经费通常用在专家费、有关人员工资以及租赁设备中。总而言之,我国职业教育基本能力建设的重要组成是职业教育公共实训基地建设。完善的实训基地,有效提升运行效能,从而增强职业教育的内涵。因此,需要社会和基地建设部门开拓思想,寻求更好的发展,以建设职业教育公共实训基地为主,结合企业具体环境,让学员真正结合企业与学校实训基地,让学员能够在真实的生产环境中,全力地、积极地开展实践操作,进而实现顶岗实习和生产环节的相互统一,完善教学方法,转变学习模式,这样既节省了很大一笔建设资金,也切实提高了职业学校学生的整体能力和综合素质。
参考文献:
[1]彭敏霞.职业教育公共实训基地建设的实践研究[J].现代经济信息,2014(24):456.
[2]马俊,梁胜龙,韩莉芬.职业技能公共实训基地建设的探索与实践[J].内江科技,2015(6):122—123.
[3]王铨.职业教育生产性公共实训基地建设的实践与思考[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5(32):91—93.
(责任编辑:朱岚)